創業者和投資人要把握國家經濟數位化的機會,在垂直領域內創造百億甚至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未來中國可能出現B端和C端頭部公司數量五五開的局面。
文 | 《中國企業家》記者 崔鵬
編輯 | 李薇
頭圖來源 | 視頻截圖
「我非常相信未來中國企業服務公司一定會有千億美元市值的。」6月21日,漢能投資集團董事長兼CEO陳宏在《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20(第二十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暨中國企業家生態大會上表示,創業者和投資人要把握國家經濟數位化的機會,在垂直領域內創造百億甚至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在大會上談及新基建的話題時,陳宏表示,漢能投資重點關注的領域在5G、數據中心和人工智慧。疫情正在加速人工智慧在各個領域的落地,他預計2020中國的人工智慧市場規模將突破700億。
不僅如此,陳宏還認為,疫情的出現對全球產業都會有深遠影響。
首先,整個供應鏈體系的全球重組,「這件事很重要,裡面有很多機會」;其次,很多傳統線下企業受到巨大影響,積極擁抱數字經濟的企業將成為疫情中的獲利者;第三,A股和美股的科技公司股票都在大幅上漲,蘋果和微軟市值超過1.5萬億美元,中國很多2C企業比如拼多多和美團的股票也在持續上漲。
陳宏相信,未來中國可能出現B端和C端頭部公司數量五五開的局面。
新基建的七大領域
陳宏認為,數位化對每個公司和任何經濟體的影響都是深入的,比如疫情過後新發地原來的經營模式可能也會改變,更加數位化。
而當數據越來越多的時候,就要有地方去存,這也是數據中心和新基建概念熱門的原因。
在陳宏看來,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個方面,首先是5G,然後是數據中心、工業網際網路和人工智慧,他將它們稱為「創新的四大領域」。
陳宏用數據舉例稱,AI和大數據領域國內每年有2000多億人民幣投入,新基建全面鋪開以後,每年的投入將會翻倍至4000億。
除了上述四大創新領域,陳宏認為中國還有三個需要補短板的領域,比如城際高鐵,國內在軌道交通這塊還需要很多投入,比如特高壓是建設農業網際網路的關鍵點,再比如新能源汽車的充電樁。
過去幾年,國家在這三個領域平均每年有超過6000億人民幣投入,新基建政策推廣以後,預計未來每年大概有1.2萬億的投入,無形之中整個投資量都會翻倍。
上述新基建的七個領域之中包含著巨大機會。
陳宏認為,信息和高科技領域在本輪新基建中將受益最多,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年均增長是18%到19%,遠遠高於全國GDP增長數字。
除了國家在政策層面的支持,網際網路巨頭也正在進行大量投入。
阿里宣布在未來三年投資2000億人民幣,用於雲作業系統、伺服器、晶片網絡重大技術的研究和開發;騰訊宣布五年投資5000億人民幣,用於人工智慧、雲計算和大數據業務等等。
對於投資人來說,最近比較主流的PE基金都在關注數據中心投資。因為5G到來之後,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和相應的存儲需求,社會對存儲空間和設備、機房有巨大訴求。
漢能投資統計了過去半年幾十家知名機構的投資案例,其中有74個案例跟人工智慧相關,58個案例跟大數據相關,51個跟新能源相關,半導體投資越來越多,有38個案例。
陳宏表示,過去幾年,「投資半導體的VC和PE非常痛苦,沒有回報」,而最近很多半導體晶片公司都收穫良好的資本回報,比如中微半導體市值已經超過千億人民幣。
「科技巨頭和VC、PE基金都在把資金投入到新基建覆蓋的行業中,這是新的機會。」陳宏強調。
5G普及之後,除了對C端行業能產生巨大機會之外,也將使自動駕駛、智慧城市、車連網和智能醫療更加真實,產業網際網路也將獲得長足發展。
連接的概念將不局限於人跟人,而是萬物智連,連接的設備數將有成百上千億,對底層資料庫結構、基礎設施和作業系統都會產生巨大需求。
陳宏表示,有數據顯示,5G出現後,2020年能給中國帶來帶動5000億人民幣的GDP直接貢獻,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是3.3萬億,到2030年就是6.3萬億,帶動的間接經濟產出分別是1.2萬億、6.3萬億、10萬億。
「5G也會帶動中國高科技和基礎設施的建設,全國範圍內需要鋪設幾百萬臺基站,2020年底主要一線城市將率先覆蓋5G網絡。」陳宏介紹。
除此之外,在底層技術平臺也有會有很多新變化,比如雲計算、人工智慧,VR、遠程控制、視覺技術、感知技術、傳感技術,邊緣計算等很多技術都會帶動起來。
在通用技術中,智能監控、遠程控制、車聯網也將受益。5G網絡下的應用也將有很多機會,比如安防系統所使用的監控,智慧城市和高清視頻。
過去十年是C端公司的黃金十年,美國前20年最大的公司,一半to B,一半to C,而中國基本上是to C公司。
受到疫情影響,很多傳統企業正在加大對IT和信息、數位技術的投入,將線下網絡和線上大數據、人工智慧進行整合,企業對IT技術的訴求也變得越來越高。陳宏認為,未來中國在IT領域的投資將會急劇加大。
陳宏認為,與美國相比,中國今天的數據中心還是非常分散的,建設數據中心涉及的產業鏈非常長,無論是伺服器還是各種智能設備,都需要研究、開發和生產,整個生態體系裡的企業就會成長起來。
疫情之下,中國的網際網路行業正在呈現新的格局,就是頭部企業變得越來越強大,BAT等大公司都開始通過投資和自建方式滲透產業網際網路。
陳宏介紹稱,中國目前產業數位化水平非常不平衡,全國在IT方面的投入只佔GDP的3.7%,提升空間非常大。雲計算、大型企業的數位化、企業的雲化等趨勢變得越來越明顯,所以中國在雲方面相對於美國晚了幾年,但中國趕的非常快。
「我相信再過幾年以後,中國整個雲市場可能會插過美國,這就是我們非常看好的雲計算,也算是我們新基建裡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未來會有很多的投資機會。」
陳宏強調,非常相信中國的半導體行業一定會起來,最近很多企業已經變成千億美元市值了,就是因為中國每年大概要從國外進口大概兩三千億美元半導體相關的晶片及相關產品,「可能比我們花在石油上面的錢還要多。」
隨著全球供應鏈體系的變化,國產會變得越來越多。新基建所有領域都需要晶片、伺服器、存儲設備、通訊設備等。
而5G所產生的各種各樣的應用,如遊戲、雲辦公,像ZooM直播,騰訊會議,釘釘等,短時間內用戶量就增加了10倍之多;在線教育也是隨之而來的一個巨大機會,最近在線教育上市公司股票市場也體現了大家對這個行業的偏好。
在IDC裡有兩種平臺型公司,像萬國數據、世紀互聯,這幾家公司的股票最近這幾個月就漲了一倍之多,萬國數據作為領頭羊市值接近120億美元,所以在數字中心裡逐漸產生了百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陳宏表示,在巨大資本幫助之下,中國的大型企業正在轉向產業網際網路,很多公司的數位化做的越來越好,像金蝶、用友等這樣的傳統SaaS的ERP公司,已經基本上雲化了。
「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網際網路裡其實也有很多不錯的企業,像最近像鑫方盛這樣的一些傳統做工業的公司,開始走向網際網路化。」陳宏介紹,這些企業可能也就是未來的百億美元,甚至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我們在看整個行業的時候還是看大趨勢,大趨勢是告訴我們經濟在數位化。」陳宏強調。
無論是工業企業還是傳統企業也都在轉向數位化,朝著產業網際網路方向前進,新基建所覆蓋的七大領域,尤其是跟創新相關的5G、雲、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四個領域,發展速度會更快。
作為創業者、投資人,如果能把握住這個大方向,在裡面尋找簡單的垂直行業,可能也會產生巨大的公司。「我非常相信未來中國企業服務公司一定會有千億美元市值的,但是如果能創造一個百億美元市值的公司,我覺得也是一個偉大的成就。」陳宏表示。
在陳宏看來,投資界是冰火兩重天,不僅傳統企業頭部化,投資界裡也在頭部化,頭部這些PE和VC融資比較容易,很多VC和PE不是一線,融資會非常困難。
陳宏開玩笑說,很多VC和PE開始去做FA,也就是幫別人融資之類的資訊服務了。而手裡有錢的機構其實有很多機會可以賺錢。
漢能投資年初跟高盛一起投資世紀互聯,原因是覺得估值很低,「我們看的時候是7塊錢,現在股價已經來到18塊錢,我們用CB的方式投入,已經賺到錢了。」
陳宏說,「還有很多企業,如果你看到了未來,比如二級市場的錢買了拼多多和美團,肯定賺死了。」
所以從回報來看,有些企業會做得越來越好,有些企業做得越來越不好,其實投資機會針對某些有錢的能看得準,大方向把握準的人回報特別多。
第二個機會是私有化,中美脫鉤和瑞幸咖啡造假等等的事件加在一起,導致很多中國的企業退市,這時候頭部企業是可以參與的,而尾部的人只能幹著急看著。
第三是整合與併購的機會正在開始,陳宏在疫情期間給西貝的賈國龍打過兩次的電話,「他不需要錢,因為很多人給他錢,但是其實很多尾部的餐飲企業都關門了。」
最近陳宏拜訪了很多頭部企業,它們的股票可能有所下跌,但還是有一堆資金願意投向它們。
中國很多VC和PE住在北京,疫情反覆之後,他們很難離京,這對投資的後期進展會產生很多影響,「我們也希望社會上能接受遠程視頻的盡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