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歷史上真實的楊靖宇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是如何與日本精銳之師關東軍在林海雪原裡周旋的?又是如何戰死沙場的呢?
楊靖宇
楊靖宇本名馬尚德,1905年2月26日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18歲考入河南省立開封紡染工業學校。在校期間,他開始接觸很多進步人士,接受進步思想洗禮,成為了開封當地加入李大釗開辦的馬克思思想學習班的唯一會員,後來領導了著名的確山農民暴動、劉店秋收起義。
1929年春,楊靖宇調赴東北,中共滿洲省委派他擔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化名張貫一,深入撫順煤礦,聯繫工人群眾,恢復重建被破壞的黨組織,領導工人同侵佔中國煤礦的日本礦主進行鬥爭。「九·一八」事變後,楊靖宇出任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隨後又擔任了哈爾濱市委書記和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
1932年底,楊靖宇根據省委指示到吉林磐石一帶巡視,恰好當地黨組織領導的遊擊隊受到挫折,楊靖宇便主動留下了領導改編了這支抗日隊伍,「楊靖宇」這個名字就是此間開始使用的。這支遊擊隊後來發展成為東北抗聯第一軍。20世紀30年代中前期,楊靖宇以自己領導的這支遊擊隊為基礎,聯合其他各路抗日武裝,成立了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楊靖宇擔任軍長兼政委。1936年,東北抗日部隊統一改稱東北抗日聯軍,楊靖宇的部隊改編為抗聯第一軍,此時是抗聯的全盛時期,共有11個軍,3萬多人。
東北抗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長達14年的艱苦戰鬥,牽制了數十萬日軍,消滅日本關東軍數萬人,有力支援了全國抗戰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戰鬥在白山黑水的東北抗日聯軍。(資料圖)
楊靖宇有文化,有頭腦,又熟悉東北地區的地理環境,他雖然沒有系統學習過軍事,卻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抗聯成立後,楊靖宇採用「敵合我分、敵進我退、乘敵之虛、各個擊破」的遊擊戰術,與關東軍作戰數百次,基本上沒有失手。據一些抗聯老戰士回憶,那時東北樹高林密,楊靖宇了解到日軍在哪裡活動,就提前率部設伏,敵人來了就分散,敵人過去就開火,打完就走,日軍連個人影都見不上。就是依靠這樣靈活的遊擊戰術,楊靖宇和東北抗聯牽制了數萬日偽軍隊。
全面抗戰爆發後,為牽制東北敵軍,配合關內作戰,楊靖宇在南滿和老嶺山炸毀鐵路隧道;他還採取誘敵深入的戰術,消滅偽滿軍隊300餘人。楊靖宇率領的抗聯隊伍成為日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也成了關東軍的重點「討伐」對象。同時,還採取了許多辦法切斷抗聯與老百姓的聯繫,東北抗聯進入了最困難的時期。
在這種情況下,楊靖宇率部進入長白山區建立密營,堅持戰鬥。日偽想盡一切辦法破壞楊靖宇的密營,但始終都沒有得逞,直到楊靖宇的愛將、抗聯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程斌叛變,形勢開始對楊靖宇及部隊變得極為不利。程斌是楊靖宇最信任的得力助手,素有「小楊靖宇」之稱。日軍將他母親抓獲,以其母性命脅迫他下山投降。程斌投降以後,第一件事就是帶領日本人摧毀了濛江縣(今靖宇縣)境內的70多個抗聯密營,這些貯存糧食、布匹、藥品和槍械的秘密宿營地是抗聯的補給生命線,一夜之間,楊靖宇部陷入了彈盡糧絕的境地。
楊靖宇相關日文報紙
1939年後,東北抗日形勢更加嚴峻,日軍將北滿的抗聯第二、三路軍大部殲滅後,又集中兵力對楊靖宇部晝夜圍追堵截。為保存抗戰實力,楊靖宇決定將隊伍化整為零,分散遊擊,以免被全殲,他自己帶60餘人東進。由於叛徒出賣,楊靖宇的隱蔽位置、兵力情況被日軍獲知。楊靖宇孤身一人,在山林裡與敵人周旋了幾個晝夜,硬是把500餘名搜山的敵人拖的人困馬乏,最終無奈退去。1940年2月23日,楊靖宇在濛江縣保安村附近被日偽軍團團包圍,此時,他已斷糧五天,患重感冒且雙腳嚴重凍傷,身邊無一兵一卒,只隨身攜帶著一支駁殼槍和兩支科爾特手槍,以及230發子彈。
《東邊道治安肅正工作》是偽滿時期偽通化省對抗聯作戰的一份內部檔案,此文檔詳細記錄了楊靖宇犧牲前的情況:
右翼隊隱蔽地接近到了他(指楊靖宇)前方三十米的地點。西谷隊長下令暫停射擊,雙方交換了下面的話語。
「君是楊司令嗎?」
「是的,我就是楊司令。」
「我們是通化的警察隊。在我們的部隊裡面,曾經是君之同志的程(程斌)、崔(崔胄峰),都擔任著警察隊的指揮。安參謀(指叛變的原抗聯第一路軍參謀長安光勳,此時在通化警務廳討伐隊總部下屬政治工作班擔任班長)也在總部工作。若是君能歸順,岸谷廳長必會熱切相迎。現在這個地方,要逃脫是不可能的了,何必急著去死呢?考慮一下歸順可好?」
「我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不可能如你所願。很多部下都犧牲了,我如今只剩了自己一個人。雖臨難,但我的同志們在各地轉戰,帝國主義滅亡之日必將到來。我將抵抗到底,無須多說,開槍吧。」
說著,(楊靖宇)開始用兩支手槍朝我們射擊,這邊也隨即開始迎戰。我方致命的一彈擊穿了他的胸部。他雙手向上高舉,隨即倒在地上,再也不動了。
在上百名日本軍警的圍攻之下,最後的戰鬥還持續了20分鐘。楊靖宇的右臂一度中彈,手槍落地,他又用左手抽出另外一支手槍來迎戰。最終胸部再次中彈的時候,楊靖宇將軍終於倒下。最後發現,他身上先後中了五顆子彈。
日軍紛紛前來,確認究竟戰死的是不是楊靖宇。當他們確認是楊靖宇的時候,日方的報導中是這樣描述的:「是楊啊,於是所有的討伐隊員都發出了男兒之泣。」所謂「男兒之泣」,就是他們感到這是真正的一個男子漢,一個大丈夫,所以這些日本的討伐隊員也為中國的將軍而哭泣。
對於楊靖宇將軍的英勇和頑強,日軍頗感惶惑:楊靖宇自被陷入重重包圍之中以來,被切斷食物來源。這些天他究竟怎麼生存?為解疑惑,他們命令蒙江縣城民眾醫院的醫生解剖檢查,看他的胃腸裡究竟有什麼。經解剖,他的胃腸裡一粒糧食也沒有,見到的只是未能消化的草根、樹皮和棉絮。參加解剖的主刀醫生、民眾醫院院長金源大為感慨,在場的日軍也都覺得不可思議:中國竟有如此威武不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