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與惡的距離|雪山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2020-12-22 香尚刊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無形之中的罪惡誰也不知道.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有HBO的加持,有精英團隊的創作,播出之後倍受好評,目前該劇在國內視頻網站也可以看到。相對於國內動不動就四五十集的篇幅,《我們與惡的距離》只有十集,可謂是足夠緊湊精緻,又非常良心了。

這部劇以一起隨機殺人案件展開,從加害者、加害者家屬、被害人、被害人家屬、媒體、律師的角度講述了有關精神患者引發的具有社會話題的電視劇。劇中篇幅不是很長,但這齣戲的內容非常豐富。整部戲使用了幾個角色、和幾個家庭的生活來連接當代社會的所有生物。其中,在社會中,在工作場所,在家庭中,等等。各種關係都會延伸。更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一個隨機的謀殺案,受害者的家庭成員和受害者的家庭成員也有意或無意地相互關聯。

這是一部讓人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的作品。除了家庭倫理和職業故事,它更多的是關於人性的折磨。在這起謀殺案中,失去了最愛的兒子宋喬安和兇手的妹妹李大芝,成了同一家電視臺的上下級。電視媒體,確切地說是在各種社會事件中,在動能傳播和輿論導向方面發揮了主要作用。因此,從道德和傳播標準到心中的憤怒和內疚。

演技在線.

劇中媒體始終在播導李曉明是怎麼怎麼犯罪,有多罪惡,輿論傾向也就有了偏頗。可是在輿論的導向下沒有人真正關心犯罪的到底是一個怎麼的人,他的家庭又是如何?犯罪的僅僅是他一個人,為什麼連他的家人都要受到牽連?在大眾都在批判李曉明,以及他的家人時,何其不是在犯罪?

這部劇的核心理念在於,我們心裡所痛恨的,是作惡的人,還是惡本身,這也正是劇中的律師王赦一直在做的事情。他頂住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為兇手李曉明辯護。公眾無法理解王赦。他們認為王赦想幫助兇手。因此,公眾摒棄了王赦的行為。王赦被許多人虐待,甚至遭受嚴重的網絡暴力。但是他總是說,他做這些事情是為了避免將來發生更多類似的事情。

這部劇和一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傳達出的效果類似,在電影中女主受到的欺凌導致她跳水的那一幕。

眼神中的無望.

網絡是個神奇的存在,既能讓天南海北的人彼此之間距離無限縮短,又能讓同床共枕的人彼此之間距離無限疏遠。

於是,託它的福,我們可以近距離、多角度見識到各種各樣的善,還有各種各樣的惡。

每個人都是言論自由,言論自由的同時,適度永遠是自己心裡的標準。

相關焦點

  •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淺談《風平浪靜》
    在警察發現屍體時,沒有勇氣承擔錯誤,只寄希望於父親的羽翼,在庇佑下瑟瑟發抖。他逃避了恐懼,也逃避了自己。於是前途無量的少年成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工人,躲了十多年。他偶遇了舊時的好友,即便宋浩心裡對過去的事有芥蒂,可面對昔日好友的一次次示好,他終究還是沒能硬下心腸與李唐劃開距離。從這裡也能看出來,宋浩也或許是因為未曾與社會接觸,他還保持了尚還天真的內心。
  • 《我們與惡的距離》——「永遠不要挑戰人性」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個劇名也許看起來莫名其妙,「我們都是好人誒」,我們常常以為我們與惡之間有一道涇渭分明的界限,善與惡非此即彼。但當然沒有那麼簡單,畢竟,誰能說的清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呢?更何況,很多時候我們大概無法想像也不可能接受,你所堅持的「善」也許會給別人帶來傷害,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惡呢?善與惡,多麼複雜的價值判斷。
  •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這個多災多難的2020年,我們聽多了各種生命逝去,被迫的、無辜的、有名的、無名的......冰冷數字背後,都是一個個曾掙扎過的靈魂。在她記事本上赫然寫著教練的嚴厲、在球隊中沒有位置以及社交媒體上的惡評讓自己很難繼續堅持。這或許不是一起單純的網絡暴力事件,但那些在電子屏幕背後猛敲鍵盤的網友們,無疑助推著悲劇的發生。
  • 「不要挑戰人性」|《我們與惡的距離》
    「不要挑戰人性」估計這就是整部劇核心其實真正的劇名是《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開篇展示網絡輿情不知情的鍵盤俠一味地指責錯誤的一方或許這才是劇中唯一的惡人那為什麼標題叫做「我們與善的距離如果殺一個人真的能讓這件事情解決可你怎麼防止這件事情再次發生呢「當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壓死駱駝的不是最後一根稻草,是每一根稻草。」
  • 中國首部網絡暴力的電影《搜索》: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搜索》 【中國首部網絡暴力的電影《搜索》: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2012年7月6日上映的劇情片《搜索》,是中國首部關於網絡暴力的電影。
  • 我們與惡的距離
    我們與惡的距離,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樣遙遠。事物存在好的一面,也存在不好的一面,請下意識地去看好的那面。因為,我們與惡的距離,很近。電影《狩獵》,有一段關於人性惡的刻畫,也是讓人觸目驚心。一個小女孩向盧卡斯老師示好,老師當然拒絕了她。她編了一個故事,讓盧卡斯莫名其妙地背負起了罪名,於是引發了人們的仇恨和懷疑。一個原本清白的老師被徹底毀掉了。
  • 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有哪些演技炸裂的片段?
    今天,小編想為大家安利一部臺灣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該局圍繞一個患有精神病的少年連殺9人的主事件,偶爾穿插一些小新聞,不緊不慢的進行人性、法治、媒體、精神病、教育、社會之間權衡 較量的講述。中間很多地方實在看得有些壓抑,好在結局美好。
  • 果然,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無辜啊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這句話用來形容現在的洛杉磯快船最合適!丹尼·格林雖然本賽季季後賽表現得也很差勁,但是他從沒有和外界劍拔弩張,而是時刻承受著外界的壓力,接受外界的批評;如今談到貝弗利,丹尼·格林也是坦言,如果沒有用正確的方式打球,或者在球場上做正確的事,必然會有接踵而來的懲罰讓你學會謙虛;用垃圾話刺激對手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個人並不應該自負,因為一旦隨著事情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裝最猛的逼必然會挨最毒的打。
  • 反思《我們與惡的距離》:現實題材解讀人性善惡,沒有人是局外人
    華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是根據2014年發生在中國臺灣的一起無差別殺人案進行改編的10集短片,於2019年播出後在豆瓣上狂砍9.5分,包攬金鐘獎六大獎項。作為一部現實題材的作品,內容講述的是一個精神病患者隨機殺人後,從受害者家屬、施害者家屬、以及辯護律師及其家屬的視角來講述的故事。
  • 《我們與惡的距離》:何為惡?
    問一個九歲小孩,他會告訴你:「勿以惡小而為之,毋以善小而不為」,好壞之間從來就沒有準確的鴻溝,做與不做全在一念之間。新聞高管宋喬安,公報私仇,用媒體公器惡意曝光下屬隱私,是惡。律師王赦,小時候加入幫派,由於生病而錯過跟兩位哥哥去殺人的車子,他從前差點殺人,是惡。
  • 《少年的你》: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影片一開頭胡小蝶的死讓我們以為這是一段故事的結束,可是陳念的選擇卻讓這成為了另一段故事的開始。回到座位上的陳念看著凳子上的紅色液體,又看著同學們的漠然,鏡頭切換,曾經的胡小蝶面對著這樣的一攤液體,和同樣的漠然的臉。旁觀者,作為校園暴力事件中最廣泛的存在具有特殊的意義。
  • 《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
    我們與惡的距離離這裡有多遠?這次我喜歡選角,劇中飾演法律援助律師的吳慷仁就是我一直認為非常樂觀的男演員,當他玩《下一站,幸福》時,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只是個男性。當他在首映式結束後接受採訪時,我認為他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很好的答案:「不是邪惡的惡,也不是指邪惡跟善良的標準,其實,就是我們跟「自己」的距離。」
  • 王俊凱片場哭了,工作室談小凱辛酸經歷: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無辜
    認為他從小生活在聚光燈下,想必經適應了大眾的指點行,但他內心也有脆弱的時候。例如,他在跨年之前因身體不適無奈退出期待已久的演唱會,不得不和粉絲告別。一年到頭他最開心是在電影殺青,能和粉絲在舞臺上一起合唱。本來他已經準備唱給粉絲《小棉襖》聽,只能作罷。他是一個非常懂事的男孩,年少成名讓他很少在鏡頭面前哭,但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句話「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 變態直播驚現寒門初中女生:我們與惡的距離,其實並不遙遠
    我們這個社會一定不能縱容這些惡人惡事,因為一旦泛濫開來,社會的底線就完蛋了。宗教上說:人是天使與魔鬼的合體。天使我不知道,但是魔鬼是真的。我們之所以設定法律,就是為了懲罰人性中的惡念。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種變態視頻被不斷生產,因為有人願意為之出高價。有句話說得好: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 我們與惡的距離電視劇什麼時候播出 在哪裡可以看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臺灣電視劇,臺灣電視劇一般是不在內地上星播出的,那麼我們與惡的距離在哪能看呢?下面帶來我們與惡的距離劇情介紹。  我們與惡的距離電視劇什麼時候播出?在哪裡可以看?  我們與惡的距離播出時間:臺灣公視2019年3月24日起播出,在愛奇藝就可以收看。
  •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我們看到了什麼?1與惡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影片以一起真實發生的「惡性殺人事件」改編而成,編劇主要圍繞「李曉明為什麼殺人?他的犯罪動機是什麼」貫穿事件首尾。肇事者的變態行為或許讓我們覺得可怕,但真正可怕的是這種潛在的精神危機導致的犯罪行為。3#新聞媒體,社會大眾--所謂的鍵盤俠「與惡」更多的是揭露新聞輿論不爭事實,只追熱度而忘了新聞所應報導的真實的世界與存在的價值,一味的博關注與收視率,讓新聞變質,越來越驅逐著真實,但或許我們看到的只是我們被允許看見的。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只在一念之間
    網易雲音樂推薦的新歌《別讓我走遠》,借著其慵懶但不失深刻的聲線一下洞穿了耳膜,再細細琢磨歌詞,順藤摸瓜,第一時間注意到了《我們與惡的距離》。世界上的罪惡差不多總是由愚昧無知造成的,沒有見識的善良願望會同罪惡帶來同樣多的損害。人總是好的比壞的多,實際問題不在這裡。但人的無知程度卻又高低的差別,這就是所謂美德和邪惡的分野。而最無可救藥的邪惡是這樣的一種愚昧無知:自認為什麼都知道,於是就認為有權殺人。殺人犯的靈魂是盲目的,如果沒有真知灼見,也就沒有真正的善良和崇高的仁愛。
  • 雨夾雪,在大雨滂沱之處尋找一片雪花
    今年的城市沒有了雪,有的,只是那讓人思緒萬千的雨夾雪。雪花在雨水中留不下蹤跡,就像天空對於大地的告白一般,它把無盡的思念放在晶瑩剔透的雪花裡,寄託著自己的愛戀,寄託著自己的相思。可是天空也明確的知道,自己是無法和大地相遇的,它所能做的,只能是遠遠的護在大地的一旁,用自己的身軀來抵擋外界的侵害。
  • 《我們與惡的距離》:受害者也是施害者
    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無論是死刑犯、受害者還是病人,真正承受壓力和痛苦的或許未必是他們,而是他們的家屬們。本應無辜的受害者們,此時卻成了施暴者。就算李曉明被槍決,但一切都沒有結束,當眾人不再關注這個事件,誰來幫助被害人的家屬,又怎麼防止下一個李曉明的出現。2014年5月21日,21歲的大學生鄭捷在臺北捷運江子翠站隨機砍人,4人死亡,21人受傷,2016年2月28日,4歲女童小燈泡在臺北街頭被一名男子用菜刀砍倒在地。
  • 「西街觀察」我們與惡的距離
    一對情侶「沒有處理好」分手,一方刻意將其推上網絡企圖將對方「繩之以法」。全民公開審判之下,使整個事件看起來離奇、荒誕、又充滿了黑色幽默。當被害者和加害者身份對調,原本弱勢一方成了人人喊打的壞人,被誣陷的施暴者則在網絡暴力之下「已經社會性死亡」。人們很容易在「正義」的外衣下做出諸多偏激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