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有標準答案嗎?
《我們與惡的距離》這部劇有HBO的加持,有精英團隊的創作,播出之後倍受好評,目前該劇在國內視頻網站也可以看到。相對於國內動不動就四五十集的篇幅,《我們與惡的距離》只有十集,可謂是足夠緊湊精緻,又非常良心了。
這部劇以一起隨機殺人案件展開,從加害者、加害者家屬、被害人、被害人家屬、媒體、律師的角度講述了有關精神患者引發的具有社會話題的電視劇。劇中篇幅不是很長,但這齣戲的內容非常豐富。整部戲使用了幾個角色、和幾個家庭的生活來連接當代社會的所有生物。其中,在社會中,在工作場所,在家庭中,等等。各種關係都會延伸。更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一個隨機的謀殺案,受害者的家庭成員和受害者的家庭成員也有意或無意地相互關聯。
這是一部讓人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的作品。除了家庭倫理和職業故事,它更多的是關於人性的折磨。在這起謀殺案中,失去了最愛的兒子宋喬安和兇手的妹妹李大芝,成了同一家電視臺的上下級。電視媒體,確切地說是在各種社會事件中,在動能傳播和輿論導向方面發揮了主要作用。因此,從道德和傳播標準到心中的憤怒和內疚。
劇中媒體始終在播導李曉明是怎麼怎麼犯罪,有多罪惡,輿論傾向也就有了偏頗。可是在輿論的導向下沒有人真正關心犯罪的到底是一個怎麼的人,他的家庭又是如何?犯罪的僅僅是他一個人,為什麼連他的家人都要受到牽連?在大眾都在批判李曉明,以及他的家人時,何其不是在犯罪?
這部劇的核心理念在於,我們心裡所痛恨的,是作惡的人,還是惡本身,這也正是劇中的律師王赦一直在做的事情。他頂住了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為兇手李曉明辯護。公眾無法理解王赦。他們認為王赦想幫助兇手。因此,公眾摒棄了王赦的行為。王赦被許多人虐待,甚至遭受嚴重的網絡暴力。但是他總是說,他做這些事情是為了避免將來發生更多類似的事情。
這部劇和一部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傳達出的效果類似,在電影中女主受到的欺凌導致她跳水的那一幕。
網絡是個神奇的存在,既能讓天南海北的人彼此之間距離無限縮短,又能讓同床共枕的人彼此之間距離無限疏遠。
於是,託它的福,我們可以近距離、多角度見識到各種各樣的善,還有各種各樣的惡。
每個人都是言論自由,言論自由的同時,適度永遠是自己心裡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