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舞臺上的瑞士:從二戰後到疫情中

2021-02-23 瑞士資訊swissinfo

1945年二戰結束後,一隊美國大兵愉快地走出琉森火車站。他們是來這裡集體度假的-由美國政府出資,作為對他們戰爭貢獻的獎勵。(Keystone / Str)

75年前,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歐洲和世界上大部分地區都是滿目瘡痍,唯獨瑞士的情況卻很好。歷史學家Jakob Tanner向瑞士資訊swissinfo.ch分析講述了戰後時期的瑞士及其對瑞歐關係的長期影響。

瑞士資訊swissinfo.ch:瑞士是怎樣度過二戰末期的?

Jakob Tanner:瑞士可謂是「鬆了口氣」。當時瑞士社會處於「懸空」狀態,人們感到前途未卜。經濟方面,瑞士因為其完好的基建和高效的工業脫穎而出。但與此同時,人們的情緒出現了兩極分化:自二戰中期以來,勞資糾紛越來越多,人們開始為未來籌謀。

瑞士資訊swissinfo.ch:瑞士在二戰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瑞士無法擺脫歐洲的勢力範圍。對歐洲來說是,瑞士是貿易中心、黃金轉盤、特務機構熱點、轉移資產的安全港灣和受迫害者的避難所-儘管瑞士政府於1942年對逃難者關閉了國境。

瑞士資訊swissinfo.ch:人們現在總會說到「漫長的戰後時期」。這段歷史時間對瑞士有何影響?

到了1948年,重要決定已經塵埃落定。戰爭結束時,女性們期望她們在戰時做的巨大貢獻能以獲得選舉權的方式得以回報。但聯邦議會卻堅持認為,民主是男人們的事情。到最後,民主制度力量減半,男性服兵役制度的過度發展,瑞士女性在1971年之前,都不得參加投票。

瑞士資訊swissinfo.ch:在同一時期,新的國際秩序也正在建立。

瑞士密切跟進了聯合國的建立過程。1920年,瑞士加入國際聯盟;1945年,人們意識到這個中立小國依賴於新的安全架構。但是瑞士更願意保持政治旁觀者的角色,因此很快撤銷了加入聯合國的計劃。

瑞士資訊swissinfo.ch:在歐洲也是如此嗎?

戰後,瑞士是歐洲運動的據點。但是,該國施行的是「獨行俠」政策。主導的觀點是,歐洲必須變得「更瑞士」,瑞士才能變得「更歐洲」-過去是這樣,如今也是如此。

瑞士資訊swissinfo.ch:這種背景下,瑞士在很長時間裡,以「特例」身份示人。1945年以來,瑞士的發展也是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

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獨到之處。從這個角度看,只存在「與眾不同」的道路。

瑞士資訊swissinfo.ch:和很多共同之處?

對,比如所有歐洲國家都經歷了經濟奇蹟。而瑞歐關係之緊密不僅僅表現在經濟領域。成千上萬勞動力的流動也為經濟的迅猛發展創造了條件。

瑞士資訊swissinfo.ch:冷戰結束又是一個契機。

只是乍看如此。因為隨著經濟的國際化,瑞士的國家神話淡化了。1992年,聯邦委員會提出了加入歐洲共同體的議案。但同年年底,在人民黨黨魁大企業家布勞赫的帶領下,瑞士右翼黨派發起有力攻勢,阻礙了瑞士進入歐洲經濟區的步伐。從此之後,和歐盟保持精神距離的、人道、中立、繁榮的「小瑞士」形象從此樹立-這一關係建立的後果至今仍感受得到。

瑞士資訊swissinfo.ch:我們這樣就說到當下:很多人覺得,1945年以來形成的價值觀和機構制度目前正受到衝擊。

這取決於您怎麼看待當前局勢和新冠病毒危機。媒體不斷提及緊急法案和二戰時期的不確定性。但是,我並不覺得拿現在和當年的戰爭局勢相比很恰當。相反,應該看到,1945年後,機構制度基礎得以形成,而且極為穩固。聯合國和1948年建立的世界衛生組織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全球治理」的課題從沒有像現在這樣成為當務之急。

原文連結:

https://www.swissinfo.ch/chi/swi/45770218

(推薦閱讀 請點擊下面左下角 閱讀原文)

瑞士曾有一段不民主的歷史正視受損蒙垢的瑞士戰時汙點記錄75年前的今天,瑞士城市遭美國轟炸

(文中最下端的相關文章)

相關焦點

  • 二戰中瑞士玩了哪些貓膩而未被德國吞併
    重新回到二戰時期瑞士的中立國問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瑞士在二戰時期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完全和平美好的中立地區。事實上,瑞士在二戰中並不是完全中立的,雖然有資料說瑞士曾組織軍隊反抗德國,但是更多資料顯示瑞士在二戰期間其實是「助紂為虐」,不止在經濟上對德國進行幫助,對猶太民族難民的間接迫害更是為後人所不齒。
  • 瑞典、西班牙、瑞士為何能在二戰中獨善其身?
    為何瑞典,西班牙,和瑞士沒有參加二戰,能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漫天硝煙中獨善其身?
  • 號稱二戰最好用的步槍,卻沒參加二戰?奇葩的瑞士了解一下
    說到二戰最好用的栓動步槍,大家是有爭議的,毛瑟98K、莫辛納甘、李恩菲爾德都能排的上號。不過還有一把兼具射速快、精度高、製作精良的步槍,它就是號稱二戰時期最好用,卻沒參加二戰的瑞士K31步槍。說到瑞士,最近因為疫情原因,被德國扣留了口罩,緊接著又被義大利截獲了消毒水,可謂是兩邊受欺負。其實二戰時期,瑞士也是這種情況。
  • 二戰時瑞士真的中立?瑞士銀行與納粹黃金案使其公正的形象被玷汙
    然而,大量新近解密的史料表明,永久中立國的瑞士在二戰中卻以自私和妥協的態度,屈從了法西斯德國,並協助德國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也應該是不能迴避的。在歷史上,瑞士曾經是德意志第一帝國——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下的一個小國。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為了限制法國,反法同盟通過了關於瑞士永久中立的聲明,瑞士由此被確定為永久中立國。
  • 世界上最早的「永久中立國」,二戰時期的瑞士是什麼樣的?
    但可能有人想問了,那世界大戰時期的瑞士呢?這種戰爭瑞士也能置身事外嗎?咱們就來看看二戰時瑞士的情況。但實際上心懷鬼胎,1941年6月,在一場與義大利王國領導人貝尼託·墨索裡尼以及加萊阿佐·齊亞諾(時任義大利外交部長)的會面中,希特勒十分坦率地表達了他對瑞士的看法:瑞士擁有最令人作嘔且糟糕的人種和政治體制。瑞士人將會是新德國的敵人。
  • 二戰中,瑞士為何能保持中立,奧斯陸七國:它太雞賊
    在德國閃擊波蘭之前的第10天,即8月22日,挪威、瑞典、芬蘭、丹麥、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七國已經預感到大事不妙。在共同的恐懼驅使下,他們一起聚集在挪威首都奧斯陸開了個碰頭會。當然,面對德國這種毫無爭議的歐陸豪強,這七個國家完全是炮灰一樣的存在。
  • 二戰中中立的瑞士
    這些組織中的大多數,從勞動者和中下階層吸收成員,但半保密的「瑞士祖國協會」的主導力量卻是由戰時統治瑞士的政治、商業和軍事領導者所組成的三駕馬車。(今天,該組織親納粹和反猶主義出版物的副本,從瑞士各圖書館和學術資料庫中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祖國協會的領導者主要負責瑞士與納粹德國和法西斯義大利之間牢固的經濟關係。
  • 瑞士為何能在一戰二戰期間安然無恙,不參與戰爭?
    2006年瑞士防空措施和居民的對比覆蓋度是114% ,國際上覆蓋度相對很高的芬蘭和瑞典分別在80%到74% 之間。 瑞士政府現在依舊每年投入大筆錢來維護這些看起來沒有必要的防空措施。二戰瑞士表面上依舊是保持著武裝中立的狀態,但是情況明顯要比一戰嚴峻許多。現在各個語言區是高度抱團了,但是瑞士分分鐘鐘的都在計算著來自軸心國家的夾擊。
  • 號稱二戰最精準的步槍,卻沒能參加二戰,特別的瑞士K-31步槍
    根據戰後的資料顯示,一些掌握熟練的士兵可以快速上膛射擊,其射速比著名的毛瑟98k步槍要快上兩倍不止。這樣快速的射擊上彈速度,可以讓瑞士士兵在實戰中充分壓制對手的步槍,短時間用最多的子彈來取得戰鬥中的優勢,因此瑞士軍方對這款栓動步槍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 二戰中德國不打瑞士,跟中立國沒啥關係
    目前全球有七個中立國(瑞士、最著名的中立國是瑞士,它經濟高度發達,是多個國際組織所在地。二戰中,德國打遍了整個西歐,唯獨沒動瑞士,但這跟中立國沒多大關係。希特勒不講規矩。德國侵佔捷克斯洛伐克、閃擊波蘭、入侵法國、侵略蘇聯,是按照哪一條國際法?瑞士在1815年通過《維也納會議》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很多國家都承認了,包括德國和義大利。德國如果進攻瑞士,是自己不守承諾。但這不是主要原因。
  • 瑞士,二戰裡的「端水大師」
    在會議中,瑞士聯邦當局強調,古往今來,中立立場始終是瑞士政治的基石。3月20日,參加維也納會議的八個大國通過了關於瑞士中立的聲明,並在其後籤署了宣言:「各籤字國正式地和確定地承認瑞士的永久中立」,並保障「其新邊界內領土的完整性和不可侵犯性」。自此,國際社會正式承認了瑞士永久中立的地位。
  • 二戰時與德國交界的8個國家,7個被佔,為何小小瑞士能倖免
    是因為希特勒對瑞士不感興趣嗎?還是瑞士擁有希特勒無法戰勝的強大軍隊呢?其實都不是。二戰開始前,納粹德國就已經為進攻瑞士做準備了。他們派出了大量的間諜,滲透到瑞士境內,刺探瑞士的各種情報。據德國情報頭目後來透露,在二戰期間,經他之手潛伏到瑞士的間諜,就達到了1000多名。
  • 2020溫網取消 二戰後首次因新冠疫情而被迫取消
    新華社記者韓巖攝4月1日,全英俱樂部發表聲明稱,由於擔憂新冠肺炎疫情對公共健康的影響,他們無比遺憾地決定取消2020年溫網錦標賽。第134屆錦標賽將推遲至2021年6月28日至7月11日舉行。一周前,全英俱樂部的聲明已預示了直接取消今年賽事是他們大概率的選擇。
  • 二戰希特勒不進攻瑞士,不僅因為瑞士銀行,更是捨不得100萬精銳
    二戰希特勒不進攻瑞士,不僅因為瑞士銀行,更是捨不得100萬精銳 在二戰時期,有一個讓人難以猜透的謎團。那就是希特勒為什麼沒有進攻瑞士?要知道在希特勒的眼裡國際法根本毫無約束力,雖然瑞士是一個奉行永久中立的國家,但奉行中立的國家並不只他一個。
  • 瑞士只有420萬人口,又和德意相鄰,在二戰時為何能保持中立
    二戰爆發後,全世界遍地狼煙四起,打作一團。作為二戰的主戰場,歐洲打得更是無比慘烈。可就在那種混亂的局勢下,歐洲依然有很多國家聲稱保持中立。他們中的一些是在觀望局勢、等待戰機,比如義大利;也有一些是想暫避戰爭,抓緊發展,例如蘇聯。
  • 中立國瑞士曾在二戰打下幾十架盟軍轟炸機,就靠75毫米高射炮
    火炮拖曳行軍重4060千克,戰鬥重量3160千克,拖曳行軍時長6.4米,作戰時長4.28米,火炮寬2.2米;炮管炮口上裝有多氣室式的制退器,可以有效地降低後坐力,後坐行程580
  • 瑞士人就是講究,槍枝都做得像「工藝品」,號稱二戰最好用的步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堪稱「名槍輩出」的時代,毛瑟98K、李恩菲爾德、莫辛納甘狙擊步槍、三八式、M1903等經典步槍均在二戰中名揚世界。很多人卻不知道,二戰中的中立國瑞士也曾研發出一款經典步槍——K31。當然,儘管瑞士人號稱K31是二戰時期最好用的步槍,但由於瑞士一直奉行中立國政策,沒有經歷實戰的K31,也就只有瑞士人情有獨鍾了。可以說,K31步槍就是瑞士人為本國軍人量身打造的一款步槍。眾所周知,瑞士夾在在德、法等歐洲傳統列強之間,由於自身國土面積狹小、人口不多,一直堅持中立國政策,因此也直接躲過了一戰和二戰的硝煙。
  • 二戰時期,德國明明能進攻瑞士為何放過?希特勒自己給出答案
    導語:二戰時期,德國明明能進攻瑞士為何放過?希特勒自己給出答案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德國挑起二戰的時候,第一個襲擊的目標是波蘭,緊接著是比利時、法國、英國、蘇聯等國家,前半段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壓力,跟英國對上的時候遇到不小的阻礙,打了很久都沒有成功取勝。最終經過斟酌,希特勒實施巴巴羅薩計劃,朝著蘇聯前進,這個決定將德國葬送。
  • 沒有立場也不穩:二戰時期的那些中立國,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當全球面臨新冠病毒疫情威脅時,有人編了俏皮話調侃一些疫情嚴重的西歐國家:「這次疫情比二戰還危險,因為這次沒法投降了」——面對病毒威脅,不但沒法投降自保,而且也無法保持中立。即便二戰中戰火席捲全世界2/3 的國家和3/4的人口,還是有一些國家成功以中立姿態免遭空前浩劫的荼毒。
  • 二戰時宣布中立的荷蘭比利時挪威等國被德國佔領,為什麼唯獨瑞士...
    隨後的近一個世紀,瑞士在保持強大的軍事力量來自衛的同時,嚴守中立原則,免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幹擾。在二戰中面對被軸心國四面包圍的嚴峻局面,瑞士以完備的防衛和堅強的意志捍衛了國家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瑞士保持了中立。一戰後,瑞士的中立國地位得到國際承認。瑞士嘗到了中立的甜頭,因而在二戰中又宣布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