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瑞士玩了哪些貓膩而未被德國吞併

2021-02-23 跟著板磚遊歐洲

不受侵害原因就是因為瑞士的「身份」是「永久中立國」,這是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簽署的協議。但是瑞士的中立身份並不是從這裡開始的,早在1291年瑞士永遠聯邦建立開始,瑞士在歐洲歷史上就一直扮演著中立國的角色,似乎從來沒有過軍事徵服其他地區的行為。但是另外一個原因卻是瑞士在二戰時期對德國採取了妥協屈服的態度,使得德國最終沒有下定決心吞併瑞士。

至於維也納會議,是歐洲列強為了重新劃分拿破崙戰敗之後混亂的歐洲版圖,對瑞士中立國的身份的確立只是一個不很起眼的小協定。雖然維也納會議是通過壓製法國大革命的自由民主主張在歐洲重新建立一套保守系統而遭到了歷史學家的譴責,但是在一戰之前,這次會議達成的協議為歐洲維持了將近一百年的和平。

重新回到二戰時期瑞士的中立國問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瑞士在二戰時期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完全和平美好的中立地區。事實上,瑞士在二戰中並不是完全中立的,雖然有資料說瑞士曾組織軍隊反抗德國,但是更多資料顯示瑞士在二戰期間其實是「助紂為虐」,不止在經濟上對德國進行幫助,對猶太民族難民的間接迫害更是為後人所不齒。

下面是相關資料

瑞士是一個人口704萬(二戰期間為400多萬),土地面積41284平方千米的中歐小國。但是在二戰中,當希特勒的軍隊肆虐著整個歐洲時,它仍然能夠免於戰火的破壞。每當學習到這段歷史時,很多人就會問道:「瑞士在二戰中為什麼能保持中立?」 有的資料說,面對希特勒的威脅,瑞士曾於天內動員了43萬大軍,並迅速進入作戰陣地,顯現了堅強的防衛作戰能力和決心,加之納粹德國因面臨兩線作戰的危險,因而放棄了入侵瑞士的意圖。其實不然,在這場關係著人類命運的大搏鬥中,瑞士並未保持真正的中立,而是助紂為虐,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

瑞士為什麼要屈從希特勒?

在歷史上,瑞士曾是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第一帝國)統治下的一個小國。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為了限制法國,反法同盟通過了關於瑞士永久中立的聲明,瑞士被確定為永久中立國。

然而,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瑞士的中立和獨立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納粹德國的出版物稱,所有以德意志人為始祖的人,即使在「第三帝國」的邊界之外,也都是德國人。因此,它們把瑞士人稱為「在瑞士的德國人」(瑞士人口中64%屬於德意志民族)。而納粹德國繪製的地圖更是公然把它囊括在「大德意志」的疆域之內。與這種反動的種族主義鼓譟相呼應,在瑞士德語區出現了親納粹社團,其中以「國民陣線」以及「瑞士國社黨人」兩個極右組織勢力較強。得到希特勒政權支持的瑞士法西斯勢力一時甚囂塵上,對瑞士當局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威脅著瑞士國家主權的獨立和完整。此外,德國還威脅要切斷向瑞士的煤炭出口。

當二戰已經迫在眉睫時,瑞士議會於1939年8月30日通過決議,重申它將恪守中立。而1940年,德國最高統帥部制訂了以突襲方式迅速佔領瑞士的幾種方案,統稱為「冷杉行動」。只是希特勒在權衡入侵的利弊得失後,最終未將它付諸實施。

1940年6月,法國的半壁江山淪陷,小小瑞士轉瞬間落入德、意強鄰及其兼併或佔領區的四面包圍之中。面對德國法西斯的吞併野心,瑞士當局最終選擇了屈從迎合的道路,演出了其歷史上最不光彩的一幕。

二戰中,瑞士的中立有哪些貓膩?

1、在經濟上向法西斯國家輸血。

德國歷來是瑞士的最大貿易夥伴。二戰中,瑞士一直都維持了同德國的經貿、金融關係。大戰爆發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1.5億瑞士法郎貸款,德方則允許瑞士商品經由德國轉口。義大利亦從同瑞士的經貿關係中獲益。瑞士還向德國賣電,讓德國工廠保持生產,直至1945年3月德國敗局已定時才停止。瑞士各大表廠還同向德國供應精密零件。蘇黎世的軍工廠提供的40毫米口徑高射炮,是德國應付盟軍空襲的重要防衛武器。

2、二戰時瑞士一直讓貫穿阿爾卑斯山脈的具有戰略意義的15公裡長的聖哥大隧道(這也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公路隧道)向德國和義大利開放。滿載戰略物資的火車不斷穿過瑞士往來於兩國之中。

3、拒絕幫助受迫害的猶太人。

二戰爆發前,納粹政權一般並不阻擋猶太人移居國外,通常是剝奪其財產後迫使他們遷往別的國家。因此瑞士成了很多德籍猶太人流亡的首選地。但瑞士當局卻採取對策阻擋他們的湧入,它明確規定,「猶太人不應當視為政治難民」。為此,當局採了取先堵後趕的措施:實行預先籤證,制止難民入境;假如獲準入境,則儘早將其逐出;對非法入境的難民,瑞方將其押到邊界崗哨交與德方。戰爭年代,由於無法進入和被逐出瑞士的猶太人是難以計數的。1938年,瑞士出入境部門讓德國在德國猶太人的護照上打上一個大大的「J」字印(猶太人的標記)。到正式開戰時,瑞士已在邊境攔截了10多萬猶太人入境。瑞士有時甚至直接把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黨衛軍手上。為此,德國的報紙在戰後也曾批評過瑞士的所謂「中立」。德國《周報》指出,瑞士的「中立」只差沒有同第三帝國正式合作而已。

4、瑞士銀行:侵吞猶太人財產,充當納粹黃金保險箱。

瑞士銀行在二戰中的表現也有許多「貓膩」。據報導,在二戰中,被納粹迫害致死的德國猶太人在瑞士銀行開戶數達5萬多戶,存有價值為60億美元的資金,而至今只有600萬美元經瑞士政府交還給了猶太組織或贈與一些國際人道主義組織。一些瑞士銀行甚至以納粹集中營沒有發放死亡證的理由拒絕賠償。所有這些資金都被瑞士銀行侵吞了。

瑞士還是納粹德國進行黃金交易,以換取硬通貨瑞士法郎的主要地點。瑞士銀行則根本不問黃金的來路,一味從中賺取巨額差價。據稱,當時納粹德國的帝國銀行90%的黃金交易就是通過瑞士銀行進行的。納粹通過戰爭掠奪來的巨額財產,也有相當一部分存在瑞士銀行。在瑞士銀行的「幫助」下,希特勒得到了寶貴的外匯,從而在世界市場上購買維持戰爭的重要物資。納粹德國帝國銀行副行長索性露骨地說:「瑞士允許自由的外匯交易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這是我們至今仍讓它保持獨立的一個基本原則。」

上述史實說明,瑞士在二戰中的行為違反了永久中立原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瑞士聯邦政府對這段歷史進行了反思。1995年4月3日瑞士外交部長科蒂首次代表政府為瑞士在二戰中的表現作出道歉。他說:「我們不能、也決不否認瑞士在戰時與難以用語言表達的野蠻行為有牽連。」「雖然一個被納粹和法西斯世界包圍的小國要生存下去非常困難,但這也不應當使我們原諒自己當時嚴重喪失立場與軟弱——我認為尤其不能原諒我們當時對受迫害的猶太人的政策。」 當時他還發表了一個經聯邦委員會(即瑞士政府)通過的聲明,表示瑞士在二戰中有負於納粹受害者。瑞士政治家勇於正視和承認本國政府半個多世紀以前所犯的嚴重錯誤並就此道歉,這一立場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賞。

相關焦點

  • 二戰中德國不打瑞士,跟中立國沒啥關係
    目前全球有七個中立國(瑞士、最著名的中立國是瑞士,它經濟高度發達,是多個國際組織所在地。二戰中,德國打遍了整個西歐,唯獨沒動瑞士,但這跟中立國沒多大關係。希特勒不講規矩。德國侵佔捷克斯洛伐克、閃擊波蘭、入侵法國、侵略蘇聯,是按照哪一條國際法?瑞士在1815年通過《維也納會議》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很多國家都承認了,包括德國和義大利。德國如果進攻瑞士,是自己不守承諾。但這不是主要原因。
  • 二戰時德國為何不吞併法國,反而去扶持傀儡政府?日本也是這套路
    二戰時德國為何不吞併法國,反而去扶持傀儡政府,日本也是這套路我們知道,二戰時期三大法西斯國家分別是德國、義大利、日本,而這三大法西斯國家之中,最厲害的就是德國。德國的軍事裝備非常強悍,基本上旁邊的國家都無法阻擋德國的攻勢,但是二戰時期的德國為何不佔領法國,反而要去扶持一個傀儡政府呢?日本也是這個套路。在戰爭之初的時候,法國的戰略思維就發生了錯誤,以為德國會跟一戰時候一樣,先從比利時下手,但是德國卻突然從阿登森林攻克法國的重鎮。法國的軍隊根本無法對抗德國,雖然法國有正規軍90萬,但是在戰爭中並沒有起到多少作用。
  • 二戰希特勒不進攻瑞士,不僅因為瑞士銀行,更是捨不得100萬精銳
    二戰希特勒不進攻瑞士,不僅因為瑞士銀行,更是捨不得100萬精銳 在二戰時期,有一個讓人難以猜透的謎團。那就是希特勒為什麼沒有進攻瑞士?要知道在希特勒的眼裡國際法根本毫無約束力,雖然瑞士是一個奉行永久中立的國家,但奉行中立的國家並不只他一個。
  • 為什麼說二戰中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使德軍增加了侵略的膽量
    二戰爆發前夜,納粹德國一個重大收穫,就是吞併捷克斯洛伐克。  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過程,在後世好些人看來,簡直是一路碾壓。  先是1938年,野心勃勃的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故意在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地區製造事端,嚇得英法等"老牌強國"們紛紛介入,慌不迭的給納粹德國站隊。
  • 瑞典、西班牙、瑞士為何能在二戰中獨善其身?
    為何瑞典,西班牙,和瑞士沒有參加二戰,能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漫天硝煙中獨善其身?
  • 二戰時宣布中立的荷蘭比利時挪威等國被德國佔領,為什麼唯獨瑞士...
    瑞士作為歐洲中西部的一個小國,它東與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南與義大利,西與法國,北與德國接壤,領土面積41293平方公裡,在二戰期間全國人口五百多萬。並且坐落在阿爾卑斯山麓的瑞士也是德國通往義大利的最便捷的通道,在西北歐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 一戰失敗了,短短二十年,德國二戰為何那麼強?
    說二戰,先從一戰開始講。 在一戰之前,德國無論經濟實力還是軍事實力,都已超越英國、法國、俄國等傳統強國,按照實力比較,德國理所應當認為自己是歐洲乃至世界的霸主。
  • 瑞士,二戰裡的「端水大師」
    1800年,拿破崙和法國軍隊通過聖伯納德山口穿越阿爾卑斯山而對瑞士周圍的強國來說,一方面,瑞士多山,領土面積小,本身貧困、礦產貧乏,農業也相當落後,沒什麼「油水」可沾,不值得下大力氣攻打吞併;但另一方面,這塊過路的「硬鋼板」雖小卻必須,沒有它就沒有「路」,給任何一國獨佔,其他國家都會吃虧。
  • 二戰時期,德國明明能進攻瑞士為何放過?希特勒自己給出答案
    導語:二戰時期,德國明明能進攻瑞士為何放過?希特勒自己給出答案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德國挑起二戰的時候,第一個襲擊的目標是波蘭,緊接著是比利時、法國、英國、蘇聯等國家,前半段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壓力,跟英國對上的時候遇到不小的阻礙,打了很久都沒有成功取勝。最終經過斟酌,希特勒實施巴巴羅薩計劃,朝著蘇聯前進,這個決定將德國葬送。
  • 德國和義大利哪來的膽量,為何連中立國瑞士的物資都敢搶
    當然,兩國敢搶瑞士,也是料定了搶了瑞士也不會有什麼大動作。瑞士所謂的中立國地位不過是個標籤而已,如果不是瑞士乖巧,左右逢源,二戰時就被德國和義大利給吞併了。實際上,瑞士在二戰中扮演了一個非常不光彩的角色。瑞士是個內陸國家,其領土被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國家包圍。
  • 德國是二戰的罪魁禍首,也是二戰的背鍋俠
    德國都爆發革命了,匈牙利也一度建立了蘇維埃共和國,各國都暗流湧動,打是打不動了,於是世界迎來了巴黎和會安排的二十年休戰。 隨著蘇聯的建立、穩固、發展,特別是隨著一五計劃的實施,社會主義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形成強大的影響力。 在這個時候,擅長在群眾運動中安插密探的資本主義帝國們捕捉到了這個機會。
  • 二戰時與德國交界的8個國家,7個被佔,為何小小瑞士能倖免
    瑞士地處歐洲中南部,是一個風景優美、高山聳立的典型內陸國家。它東接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南鄰義大利,西壤法國,北面是德國,總面積不過4萬平方公裡。這樣的一個中歐小國,在戰火紛飛的二戰中,雖然被軸心國重重包圍長達4年之久,卻生生躲過了納粹德國的肆虐,逃脫了戰爭的破壞。
  • 二戰時瑞士真的中立?瑞士銀行與納粹黃金案使其公正的形象被玷汙
    然而,大量新近解密的史料表明,永久中立國的瑞士在二戰中卻以自私和妥協的態度,屈從了法西斯德國,並協助德國做了一些不光彩的事,也應該是不能迴避的。在歷史上,瑞士曾經是德意志第一帝國——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統治下的一個小國。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為了限制法國,反法同盟通過了關於瑞士永久中立的聲明,瑞士由此被確定為永久中立國。
  • 世界上最早的「永久中立國」,二戰時期的瑞士是什麼樣的?
    但可能有人想問了,那世界大戰時期的瑞士呢?這種戰爭瑞士也能置身事外嗎?咱們就來看看二戰時瑞士的情況。但實際上心懷鬼胎,1941年6月,在一場與義大利王國領導人貝尼託·墨索裡尼以及加萊阿佐·齊亞諾(時任義大利外交部長)的會面中,希特勒十分坦率地表達了他對瑞士的看法:瑞士擁有最令人作嘔且糟糕的人種和政治體制。瑞士人將會是新德國的敵人。
  • 納粹德國為何急於發動二戰?
    1933年3月,納粹取得德國政權,希特勒上臺後採取了一系列經濟和行政手段,使德國的經濟高速發展,從納粹上臺到二戰爆發這短短的六年時間,可謂德國最繁榮的時代,可為什麼希特勒卻急於發動戰爭,偏偏要葬送掉這來之不易的繁榮時代呢?
  • 二戰中,瑞士為何能保持中立,奧斯陸七國:它太雞賊
    1939年9月1日,正是學生們開啟新學期的一天,然而這一天德國納粹終於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悍然發動了針對波蘭的閃擊戰,拉開了二戰的序幕。為了能夠保全自己,商量了一天的七國,最終發布了一個聲明:宣布在未來的衝突中保持中立,史稱奧斯陸七國。然而,在德國面前,這點小伎倆根本就入不得德國法眼。挪威、芬蘭、丹麥、比利時、盧森堡等幾個國家要麼佔據著交通要道,要麼有著重要經濟價值,總之,很快就被德國的鋼鐵洪流淹沒了。
  • 號稱二戰最好用的步槍,卻沒參加二戰?奇葩的瑞士了解一下
    說到二戰最好用的栓動步槍,大家是有爭議的,毛瑟98K、莫辛納甘、李恩菲爾德都能排的上號。不過還有一把兼具射速快、精度高、製作精良的步槍,它就是號稱二戰時期最好用,卻沒參加二戰的瑞士K31步槍。說到瑞士,最近因為疫情原因,被德國扣留了口罩,緊接著又被義大利截獲了消毒水,可謂是兩邊受欺負。其實二戰時期,瑞士也是這種情況。
  • 瑞士為何能在一戰二戰期間安然無恙,不參與戰爭?
    中立是瑞士的自豪,中立是瑞士的執念,中立是滲透到每個MFS骨頭裡的國家認同。【Neutral wie die Schweiz】跟瑞士一樣中立,這也是德語中的俗語之一了。瑞士外交手腕一直很高明,中立和中立政策就是外交部永遠都打不厭的王牌。同時中立身份也機智的被塑造成了瑞士的外交優勢。
  • 瑞士倖免於兩次世界大戰,是德國希特勒對它不感興趣嗎?
    因為當時德國部隊完成了大部分的機械化,如果機械部隊不使用,將會付出很大的傷亡,在這種考慮之下,德國軍方放棄了對瑞士的進攻,他們選擇和瑞士保持中立關係,既不打仗也不斷交。同盟國封鎖德國,使得瑞士對德國經濟非常重要
  • 芬蘭在二戰結束後是如何避免被蘇聯吞併?
    二戰結束後,芬蘭是怎樣避免被自己的強鄰吞併的呢? 為了了解這方面的情況,筆者瀏覽並精選了幾條答主的回答。 1 這位答主表示,德國和蘇聯在二戰前已經籤署了同意分割歐洲的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