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二戰中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使德軍增加了侵略的膽量

2021-01-09 網易

  二戰爆發前夜,納粹德國一個重大收穫,就是吞併捷克斯洛伐克。

  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全過程,在後世好些人看來,簡直是一路碾壓。

  先是1938年,野心勃勃的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故意在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地區製造事端,嚇得英法等"老牌強國"們紛紛介入,慌不迭的給納粹德國站隊。

  終於以一場"慕尼黑陰謀"鬧劇,迫使捷克斯洛伐克含恨籤下《慕尼黑協定》,咬牙割讓了蘇臺德。

  

  本以為就此可以"餵飽"德國,誰知又被希特勒反手一耳光,1939年3月就徹底吞併了捷克斯洛伐克。

  而對於二戰的歷史走向來說,納粹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更不止是個打臉的事兒。

  德國不僅幾乎不費一槍一彈地佔領了戰略意義重大的捷克斯洛伐克國土,還把捷克斯洛伐克雄厚的資源與工業產值打包全收:

  95億馬克的現金,以及1500架飛機400輛坦克2600門火炮43000挺機槍10億發子彈,給正磨刀霍霍的德國軍隊,來了一次大補血。

  接下來德軍在歐洲大陸的橫衝直撞,就有這"補血"的"助力"。

  乍一看,這整個過程,似乎是順風順水,但放在當時的歷史上,哪怕是許多親歷這"順利"過程的德軍們,也十分心虛——很多資深的德國軍界將領也想不到,這勝利,竟來得這麼容易!一、心虛的德軍

  雖說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過程裡,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全程都是一副信心百分百的模樣,但他麾下的諸多將領們,顯然不這麼想。

  首先,是這捷克斯洛伐克夠硬。

  別看只是個從當年奧匈帝國"分家"出來的,國土面積不到13萬平方公裡,但早在一戰時,就憑著其強大的工業生產力,享有"奧匈帝國心臟"的美譽。

  待到"分家"後,捷克斯洛伐克的工業實力更是突飛猛進,作為其軍工"標牌"的斯柯達兵工廠,更是公認的歐洲第二大軍工企業。

  中國抗戰時代赫赫有名的"捷克式輕機槍",就是其標牌產品。

  

  軍工如此發達,捷克斯洛伐克軍隊的手裡,傢伙當然也夠硬。雖說綜合國力差納粹德國一大截,但真要死磕起來,也足以崩掉納粹德國幾顆牙。

  更另捷克斯洛伐克底氣十足的是,他們的背後還站著英法兩個老牌西方強國。

  工業實力發達的捷克斯洛伐克,農產品和輕工業品,當時幾乎全依賴英法。

  外交上更與法國有同盟條約,與英國也有互助條約。也就是說,大家都拴在一條繩上,一開打就牽扯進來一群人。

  叫得歡的希特勒,沒準就要陷入群毆裡。

  當然,對於希特勒麾下的德軍來說,他們最心虛之處,還是對自家實力門清。

  

  雖說1938年時,納粹德國的軍事實力已經突飛猛進,但戰爭準備還遠遠不足。

  當時,德國能夠投入到對捷克斯洛伐克作戰的,滿打滿算只有43個師。而當時僅僅是捷克盟友之一的法國,就能投入100個師對德作戰。德國可以用來防禦西線英法的部隊,也只有12個師。

  1938年9月27日,德軍參謀本部專門給希特勒送來了備忘錄,備忘錄裡認為,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決心抵抗,哪怕是雙方單挑,德軍也無法在三個月內戰勝捷克斯洛伐克。

  而一旦英法列強介入,此時的德軍,根本無力承擔雙線作戰。所以"百分之八十的德國軍官斷定失敗是不可避免的"。

  "慕尼黑陰謀"前,希特勒張牙舞爪的背後,是一群極度心虛的德國軍官們。

  那為什麼,心虛到這個程度,德國依然有驚無險,拿到了他們想要的戰果?因為有人比他們還心虛——捷克斯洛伐克的"好朋友":英法列強。

  其次,"賣隊友"的英法

  早在1938年4月,德國與捷克斯洛伐克劍拔弩張時,嚇出一頭冷汗的英法兩國,就立刻達成了共識:絕不替"小兄弟"捷克斯洛伐克買單。

  他們的算盤打得十分精明:德國夠張狂,眼看就是頭攔不住的野獸,打起來後果不堪設想。既然作戰成本太大,那不妨就先找"食物"餵飽他。嗯,捷克斯洛伐克家的蘇臺德,很合適!

  所以從事件一開始,號稱有"大國責任"的英法列強,就沒想過如何與德國作戰的事兒,滿腦袋盤算的,就是怎麼把希特勒"哄"好,別影響了自家小日子。

  

  所以,4月捷克斯洛伐克剛剛強硬回擊德國,5月英國駐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就發了聲,把維護自家主權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一頓教育,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服軟。

  接著1938年9月,英國首相張伯倫顛顛跑到德國"斡旋",又被希特勒一頓訛詐。

  就在希特勒這種"表面強大"的訛詐下,英法兩國的公使,幾乎是在床上把捷克總統貝奈斯拉了起來,強行下了最後通牒。

  是年9月29日的慕尼黑會議上,英法美幾個大國與希特勒一頓討價還價,就這麼替捷克斯洛伐克做了主,達成了出賣捷克斯洛伐克領土的《慕尼黑協議》。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呢?只許在門外旁聽,然後被強迫著籤字。

  英法列強的"小兄弟",作為歐洲工業強國的捷克斯洛伐克,就這麼被賣了。

  但操作這一切的列強們,並不覺得可恥,甚至張伯倫飛回到倫敦後,還得意的宣揚說:"從今以後,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

  他說這話時,距離德國閃擊波蘭,二戰全面爆發,已經不到一年。

  顯然,出賣了領土的捷克斯洛伐克,沒有換來"和平的保障"。已經完全喪失抵抗能力的捷克斯洛伐克,正在遭到德國的步步緊逼。

  1939年3月15日,捷克斯洛伐克總統哈查正式籤字,這個強大的工業國家,就此被德國完全吞併——上一年還"心虛"的德國軍隊,就這樣兵不血刃,拿到了英法"賣隊友"的大禮。

  二戰全面爆發的大坑,一場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災難,也就此完全埋下。

  看懂這一切過程,相信侵略者的貪婪,英法"盟友"的偽善,多少的反思,無論何時,相信都能看明白。

  唯有自身加強實力才是硬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工業能力大於日本的捷克斯洛伐克為何會滅亡,原因在這
    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為了能夠應對未來可能爆發的戰爭,不惜花費巨資在靠近德國的「蘇臺德地區」修建了大量的永久性國防工事,用於阻擋侵略。希特勒上臺後,德國吞併了奧地利,實力大增,但仍然不敢小覷捷克斯洛伐克,因為此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已經度過了經濟危機,在軍事實力上完全有能力同德軍一戰,而如果一旦選擇開戰,德國的首要目標就必須佔領「蘇臺德地區」,但捷克政府已在該地區部署了重兵,德軍強攻的勝算不大。
  • 波蘭戰役德軍速勝背後 二戰中德國最大的軍事冒險 希特勒都心虛
    但在輝煌勝利的背後,波蘭戰役實際上是納粹德國二戰中非常大的一次軍事冒險,德國內部很多將軍都嚇得串聯起來要刺殺希特勒以阻止戰爭爆發了,因為在整個波蘭戰役期間,德軍在西線僅有23個步兵師的二線部隊,面對絕對優勢的法軍,可以說是不堪一擊。
  • 別人家的毛瑟,二戰德軍少量裝備的G33/40步槍 比98K還短一截
    前兩天有個小夥伴問我上邊這張照片中的德軍拿的是什麼步槍,看上去很像98K,但明顯比98K要短一截。而印象中德軍在二戰中似乎也沒裝備過比毛瑟還短的卡賓槍,所以這篇狗子和大家聊聊它。這把槍在德軍中被命名為Gewehr33/40,但這貨早先並不是德國貨,而是隔壁斯洛伐克的Vz.33步槍。咱們想,一戰那會捷克斯洛伐克還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也是奧匈最重要的軍工重鎮。當時布爾諾軍工廠主要還是給奧匈生產曼利夏1895步槍,然而曼利夏這類直拉栓動武器在一戰的塹壕泥潭裡很容易出可靠性問題。
  • 捷克斯洛伐克電影《坦克旅》簡介
    捷克斯洛伐克於1955年拍攝的影片《坦克旅》,就從這一視角描寫了一支捷克坦克部隊在二戰後期的經歷。這部影片製作精良、場面宏大,任何一個軍迷看過後無不大呼過癮。本文將從若干角度對這部影片進行介紹。影片故事的歷史背景影片中的故事雖然發生在二戰後期的1944年,但如果要想搞清楚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就需要從二戰爆發以前說起。
  • 二戰中,德軍的戰鬥力到底怎樣
    德國軍隊在二戰中,確實是武器精良,作戰嚴密,要不然在二戰的戰場上,他們不可能佔據優勢。二戰前期到中期時,德國的裝備絕對是非常精良的現代戰爭依靠的是什麼?肯定是精良的武器裝備,又不像古代的冷兵器時代,需要把刀磨快。
  • 德軍真的打不贏了嗎?說了你可能不信
    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在奧地利的親德份子和納粹份子的幫助下,兵不血刃佔領了奧地利,走出了他在中歐侵略擴張的第一步。1939年3月,希特勒又撕毀了《慕尼黑協定》,兵不血刃地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向德國宣布德國遭到了波蘭的入侵,德國被迫予以還擊於是二戰全面爆發。1945年4月30日下午3點30分,希特勒在德國府地下室自殺。
  • 二戰波蘭被蘇德瓜分,沒有一個國家援助?看看波蘭都幹了什麼事
    首先說說波蘭為何會獨立。沒有第一次世界大戰,波蘭不可能獨立。歷史上的俄國侵略成性,弱小的波蘭成為被蹂躪對象,俄國曾三次瓜分波蘭,最後一次徹底滅亡波蘭。蕭邦的祖國就是波蘭,因為祖國不復存在,所以才待在西歐。新生的波蘭自不量力,數次向蘇俄索要領土,當西方聯軍幹涉俄國內戰(十月革命)時,波蘭軍隊衝在最前面,蘇俄一直對此耿耿於懷。重新復活的波蘭沒有將國家發展的重點放在經濟建設,而是擴張領土。
  • 二戰前德軍對進攻波蘭感到信心不足
    二戰之前的波蘭,完全就是個歐洲小霸王。一戰結束之後,波蘭重新復國,而復國後的波蘭便立刻開始了四面出擊,先是從蘇聯身上撕下一大塊血肉,之後又和德國合謀瓜分捷克斯洛伐克,不僅自身實力不俗,且和多個國家結盟,乃是個極不好惹的角色。
  • 二戰後,波蘭被划走了近8萬土地,為什麼波蘭人卻舉國歡騰
    不過令人不解的是,作為戰勝國的波蘭,領土面積不僅沒有增加,還從戰前的38.6萬平方公裡,縮至31.2萬平方公裡,足足少了7.4萬平方公裡,這是為什麼呢? (二戰中的德軍) 一、波蘭領地的變遷。
  • 二戰,如果德軍來到亞洲,日軍去到歐洲,結果會怎樣?
    也就說德國將會成為一個海權強國,德軍最強大的將會是海軍,而不是陸軍,但是依照德國的軍事理念,坦克集群肯定還是會有的,但是相比在歐洲來說,規模要小很多。 至於日本是否會侵略周邊,就看他有沒有這個需求了。最直接的問題是,他有沒有膽子收復萊茵非軍事區,因為這地方還是法國佔有的,法國可是歐洲第一陸軍,德國有膽子挑戰,日本不一定敢;另外大家覺的法國還會拼上老命搞馬奇諾防線嗎?日本在法國眼中就是個二流國家,法國完全不怵他,很有可能不會建造什麼馬奇諾防線;另外日本敢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嗎?
  • 二戰時期各國火炮裝備介紹德軍二戰時期系列火炮最為強勁且實用
    說到了二戰時期各國裝備火炮裝備,首先要必須介紹兩個國家火炮,那就是瑞典和捷克這兩個國家是火炮裝備雖然在二戰中性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卻是裝備在各國裝備中火炮中最廣泛和實用的,瑞典的福博斯火炮,曾經在二戰中一共裝備了超過50個國家,其中包括福克斯75毫米步兵炮35倍徑和40毫米的福克斯通用高射炮
  • 二戰實力被小看的小國,擁有全球最強兵工廠,間接幫助我國抗戰
    二戰是由德國、日本以及義大利所組織的法西斯行動,也是世界上發生規模最大的一起戰爭,在二戰期間有一個國家實力被嚴重小看的小國,卻擁有著全球最強兵工廠,這個國家就是捷克斯洛伐克,是位於歐洲中部的一個國家,捷克斯洛伐克曾經是從奧匈帝國裡面獨立出來的,但是在二戰爆發之後就被德國給佔領了,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非常的感興趣
  • 二戰時期的捷克斯洛伐克有多悲
    德奧合併對於推翻均勢所產生的影響好象1796年法國入侵義大利一樣,擴張中的大國徵服小國是逐步累積的,徵服了一個,下一個便更容易更有把握了,如此一個又一個直到大國之間的真空地帶全部填滿為止,在十八個月內,蘇聯也籤署了它的福米奧營條約。德國吞併了奧地利後使自己循多瑙河而下,同匈牙利和南斯拉夫都有了共同邊界。捷克各省五分之四的邊界已被包圍。
  • 二戰時期美、英為何不在蘇聯與德國兩敗俱傷之後再發起諾曼第行動
    目前國際上一般把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作為二戰爆發的標誌性事件,然而事實上法西家的侵略擴張卻經歷了相當複雜漫長的過程。1931年9月18日晚10點左右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河本末守中尉指揮數名部下在瀋陽北大營南約800米的柳條湖附近將南滿鐵路的一段路軌炸毀。
  • 二戰德國的STG44突擊步槍為什麼會出現在敘利亞?他們是哪來兒的
    咱們應該都看到過上邊這張圖,這是一名敘利亞自由軍造了一個DIY的遙控武器臺,而武器架上擺的是一支二戰時期德軍的STG44突擊步槍。然後問題來了,這批60多年前的武器為啥會出現在敘利亞?狗子今天和大家捋捋這個上圖是stg44在二戰期間的產量,其中Mkb.42是stg44的原型。從1942到1945年間,德國總共產了將近44萬支stg44。二戰結束之後,除掉戰損,光是蘇聯就繳獲了大約102000支stg44。而這批打7.92x33mm毛瑟短彈的武器與蘇制武器並不通用,因此蘇聯將這批槍轉移給了盟國。
  • 德軍二戰時為什麼會採用閃電戰?有人說是因為德軍不喜歡持久戰
    輸 閃電戰這一獨有的戰術稱謂,因為二戰中席捲歐洲的德軍裝甲部隊而聞名於世。在此戰術思想的指導下,德軍30天打敗波蘭,40天打敗法國,其戰果之輝煌令世界瞠目。然而閃電戰這一戰術思想,卻並非德國人所獨創。
  • 二戰中,德軍以「閃電戰」用1個多月拿下波蘭,1天內迫使丹麥投降
    文|觀景說史1939年9月1日,德軍以「閃電戰」的方式入侵波蘭,這被認為是二戰的開始。隨後英國和法國對納粹德國做出了48小時內撤離波蘭的警告,但德國沒有聽從英法兩國的警告,英法兩國在兩日後正式對德國宣戰,二戰也正式宣告開始。
  • 二戰法國對德國的貢獻有多大?養活了幾乎三分之一的德國人
    二戰結束以後,人們回望戰爭才發現,當時德國發動這場戰爭,實際上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情,因為當時的德國根本就沒有做好發動戰爭的準備,他們只是希望發動這場戰爭來實現以戰養戰,通過佔領區的工業農業來維持自己戰爭機器的運轉,而當時在德國佔領的那些國家當中,捷克斯洛伐克的軍工產業是非常發達的,
  • 二戰最沒有骨氣的國家,一槍未開就投降,不是法國義大利
    了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法國和義大利在二戰的表現很差勁,一個面對敵人沒有發揮出實力就投降,一個則是找藉口投降,如今關於兩國的印象,都沒有得到改變,戰鬥力仍舊是外界調侃的對象。通常來說,面對敵人侵略,即便是死亡也要捍衛權益,而不是選擇苟且偷生,否則跟漢奸有什麼區別。
  • 話說二戰:德國發動二戰前:曾有三位德軍高官想要阻止,為何失敗
    【話說二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39年9月1日德國突然襲擊波蘭開始,隨後英法對德宣戰,也就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在德國發動戰爭前,其實曾有德軍高官想要阻止,不過卻失敗了。未能阻止的戰爭計劃:三位德軍高官被清除希特勒在1937年11月5日宣稱要使用武力攻擊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時,震驚了當時的軍政核心圈,因為德軍高級將領中多數人認為:奧地利是得到英、法、意保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