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工業能力大於日本的捷克斯洛伐克為何會滅亡,原因在這

2020-12-18 騰訊網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戰敗的奧匈帝國瓦解,作為曾經的「加盟國」,捷克和斯洛伐克宣布獨立,共同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首任總統為託馬斯·加裡格·馬薩裡克。由於繼承了奧匈帝國的部分「遺產」,捷克斯洛伐克的工業基礎相對比較紮實,很快就一躍成為當時的世界第七大工業國,僅次於美國、蘇聯、德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且工業實力還遠超日本、西班牙。

雖然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不弱,但它在地理上卻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四面都被不同的國家所包圍,尤其是虎視眈眈的德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為了能夠應對未來可能爆發的戰爭,不惜花費巨資在靠近德國的「蘇臺德地區」修建了大量的永久性國防工事,用於阻擋侵略。希特勒上臺後,德國吞併了奧地利,實力大增,但仍然不敢小覷捷克斯洛伐克,因為此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已經度過了經濟危機,在軍事實力上完全有能力同德軍一戰,而如果一旦選擇開戰,德國的首要目標就必須佔領「蘇臺德地區」,但捷克政府已在該地區部署了重兵,德軍強攻的勝算不大。

就在這時,希特勒突然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先煽動「蘇臺德地區」會說德語的居民「帶頭鬧事」,而自己則以保護「德國民眾」的藉口向捷克邊境進軍,然後趁機向英、法兩個大國施壓。1938年9月29日,為了調停爭端,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和義大利首相墨索裡尼,在德國慕尼黑舉行了一場四國首腦會議,在會上,張伯倫一再退讓,表示英國「承認蘇臺德脫離捷克政府」,隨後這四位「領導人」在沒有照會捷克政府的情況下,就私自決定了「割讓」別國領土,史稱「慕尼黑陰謀」。

會議結束後,英國首相張伯倫飛回倫敦,手裡拿著那份帶有希特勒籤字的紙片,對那些歡迎他的政府要員和社會名流們說道:「我的好朋友,這是屬於我們的時代的和平!」說起來也很是諷刺,他口中的「和平」不僅是以損害別國利益為代價所換來的,且還在無意之中養大了「一條狼」,後經歷史證明,就是因為「這條狼」的存在,才最終導致捷克、波蘭、法國等國的滅亡,而英國也只能背靠英吉利海峽苟延殘喘。

1938年9月19日,英法兩國政府同時向捷克斯洛伐克發出照會,強迫貝奈斯政府接受「慕尼黑會議」的決定,隨即遭到貝奈斯的拒絕,但很快,捷克政府最終還是在英法兩國的步步緊逼下,被迫接受了這個「荒誕」的決定,把「蘇臺德地區」劃歸給了納粹德國,連同一起「送人」的還有那些捷克政府耗費巨資修建的永久性防禦工事,後來這些防禦工事也的確發揮出了它的威力,為德軍抵擋盟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39年3月,納粹德國撕毀合約,派出大量軍隊開始進攻捷克斯洛伐克,由於當初捷克政府被迫「割讓」了「蘇臺德地區」這個戰略要地給希特勒,自己也失去了緩衝地帶,結果在德軍的犀利攻勢下,捷克軍隊一路潰敗,德國人僅僅用了18個小時就開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宣布佔領全境,捷克政府被迫流亡海外,直到1945年5月9日,在蘇聯的幫助下,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才從納粹的鐵蹄下獲得解放。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彈丸島國日本,為何會有強大的軍事能力和先進的武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給中國等其他被侵略國家造成了不小的傷害,讓現在很多地區仍舊殘留著二戰時期的傷害,足以見二戰是多麼地恐怖,而經歷過那段時間的人,如今更是不願去回憶。而縱觀整個二戰參與國,中國是受侵害最為嚴重的,日軍在中國犯下了罄竹難書的滔天罪行,如今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應該深思為什麼日本的戰鬥力會什麼強?
  • 為什麼說二戰中吞併捷克斯洛伐克使德軍增加了侵略的膽量
    德國不僅幾乎不費一槍一彈地佔領了戰略意義重大的捷克斯洛伐克國土,還把捷克斯洛伐克雄厚的資源與工業產值打包全收:  95億馬克的現金,以及1500架飛機400輛坦克2600門火炮43000挺機槍10億發子彈,給正磨刀霍霍的德國軍隊,來了一次大補血。  接下來德軍在歐洲大陸的橫衝直撞,就有這"補血"的"助力"。
  • 中歐強國丨捷克斯洛伐克為何會「天鵝絨分離」?利益的角逐戰場
    ,世界工業強國捷克斯洛伐克,二戰時期歐洲第二大兵工廠。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形東部的摩拉瓦河—奧得河上遊河谷地區是捷克盆地與斯洛伐克山地之間地帶,兩山夾峙形成的走廊,自古是北歐與南歐之間通商要道,南北歐暢通,這也是德國在二戰期間最先佔領此地的緣由之一
  • 二戰時期的捷克斯洛伐克有多悲
    同法國訂有主要是針對德國的同盟條約的波蘭,竟會加入德國一起去進攻法國的另一盟國捷克斯洛伐克,即便在法國為保衛捷克斯洛伐克而同德國交戰時,它也會這樣幹。波蘭人對此所闡明的論據是:捷克斯洛伐克反正免不了要瓦解,波蘭從中可以收復它被奪去的領土,這是波蘭的利益所在,讓波蘭這樣增強並擴大而成為介於德俄之間的東歐中立集團的領袖,這是法國的利益所在。
  • 二戰中德軍閃電戰橫掃歐洲,日本為何不在中國戰場使用閃電戰?
    導語 眾所周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正邪交戰中,三個法西斯軸心國也的確展現了令人生畏的野心。很多人認為,日本之所以沒有成功佔領中國,是因為沒有效仿德軍的閃電戰。而當我們了解二戰時日本軍隊的真實實力與處境後才會發現,適合德國軍隊的閃電戰其實並不適用於當時的日本軍隊。
  • 二戰時期,如果德軍來到亞洲,日軍去到歐洲,二戰結果會怎麼樣?
    二戰時期德國在亞洲,日本跑到歐洲,也就是二戰時期的德國全部換成了日本人,日本全部換成了德國人,會發生什麼事情呢?日本到歐洲會被完虐首先在歐洲戰場,日本會被完虐。雖然二戰時期日本軍隊的裝備還不錯,但也只是相對於當時工業極其落後的民國而言的,在歐洲基本都是工業強國,如蘇聯、英國、法國這樣的國家,工業發達就意味著工業產量巨大,工業產量巨大就意味著軍工裝備的生產能力強大,軍工生產能力強大,則士兵的裝備就會非常好。日本步兵基本使用的都是三八大蓋,而且配備的子彈數量往往並不多。
  • 二戰時波蘭為何亡國:德國和蘇聯對波蘭的仇視,使得波蘭最終滅亡
    二戰時期的波蘭被德國和蘇聯瓜分也是波蘭的第二次亡國,而波蘭之所以亡國,一方面是國際形勢對波蘭不利,另一方面也是波蘭國家政策的失敗,而波蘭亡國也導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爆發。波蘭的獨立極大損害了德國的利益德國和波蘭的矛盾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
  • 親兄弟,也要明算帳——捷克斯洛伐克「和平分家」記
    蘇東劇變時期,蘇聯、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這三個國家,都在「西方民主化」的浪潮中分崩離析了。蘇聯和南斯拉夫的解體,倒是很好理解:蘇聯由15個加盟國組成,民族各異;南斯拉夫向來存在嚴重的族群與宗教矛盾。但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瓦解,就有點令人費解了:捷克人、斯洛伐克人都是西斯拉夫人,相互之間也沒有大的仇恨,為何最終也一分為二了呢?其實,我們縱觀其歷史,便可以略知一二。不可否認,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同屬西斯拉夫民族,血緣關係相當接近。不過,兩者雖然歷史起源相同,但在隨後的歷史發展中卻「分道揚鑣」了。
  • 二戰時期,日本一方就有高達25艘航母,難道當時的航母白菜價嗎
    在沒有迫切需要的時候,中國不造航母,是更理智的決定,反之,等到時機成熟,國內日增之後,造航母也必然會被提上日程,如今咱們的兩艘航母,就是最好的例證。航母既然如此奢侈,為何二戰的時候,光是日本就有好幾十艘呢?對二戰有興趣的人,一定會注意到二戰時期,日本是保有大量航母的。
  • 二戰前,法國號稱「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為何僅43天就被德國幹掉?
    二戰圖片 二戰前,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大殖民國、世界第四大經濟強國、世界第五大工業強國,是世界老牌強國,實力遠遠大於日本和義大利,此外,法國還擁有強大的金融系統和完整的工業體系
  • 自動步槍ZB-530:原捷克斯洛伐克自動步槍的發展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捷克斯洛伐克擁有發達的國防工業。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是世界第六大工業國,前五名分別為美、德、蘇、英、法,其工業化程度甚至超過義大利、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為了實現這一計劃,當時捷克斯洛伐克國內幾乎所有的武器製造廠都參與到新武器的研發中,這其中就有著名的Zbrojovka Brno(茲布羅夫卡·布爾諾)公司。Zbrojovka Brno(音譯:茲布羅夫卡·布爾諾)公司位於捷克斯洛伐克Brno(布爾諾)市(現為捷克第二大城市)。
  • 二戰時期德國軍事力量一流,為何沒有研製出原子彈,真相不簡單
    二戰初期,德國在歐洲大陸可以稱得上是無敵的存在。在德國軍隊閃電戰的迅速突襲下,法國作為一戰中的佼佼者最先淪陷。隨著戰線的慢慢延伸,德國要想實現之前的作戰效率不太現實。在這樣的局勢下,德國只能將希望寄託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不管是V1、V2飛彈都沒能拯救德國的命運。
  • 假如二戰時期,將德國調到亞洲戰場,日本調去歐洲戰場會怎樣?
    導語:假如二戰時期,將德國調到亞洲戰場,日本調去歐洲戰場會怎樣?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歐洲戰場上相對比較殘酷一些,因為各國的工業先進程度較高,可以打造各種比較大型的武器裝備。我們可以看到,二戰中後期基本都是飛機、坦克、大炮主導,造成的殺傷力使得無數士兵犧牲,看看史達林格勒戰役以及諾曼第登入就懂了,犧牲的人數都是百萬起步,十分的誇張。而在亞洲戰場上,雖然也十分的慘烈,但在水準上來說跟歐洲戰場差遠了,那麼假如角色互換,將日本調到歐洲戰場,德國調到亞洲戰場的話,結果會發生改變嗎?
  • 歷史上,捷克和斯洛伐克本是一家,為何最終會走向分裂?
    捷克斯洛伐克擁有較高的工業化水平以及完整的工業體系:除了能夠製造出性能出色的機槍和火炮,還可以生產飛機和坦克,甚至連軍艦上的火炮都可以製造出來,強大的工業化水平已超過了當時的義大利。二戰前捷克斯洛伐克的軍火產量甚至超過了英法的總和。軍工產品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王牌,位於布爾諾市的「斯柯達兵工廠」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兵工廠之一,在歐洲僅次於德國克虜伯。
  • 二戰打滿全場,浴血奮戰卻輸得最徹底,為何英國成最大輸家
    二戰作為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戰爭,對參戰國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很多國家不僅犧牲了大批的軍隊,就連攢下來的家底也幾乎被掏空,德國,日本作為戰爭發起國自不必說,不過在戰勝國中,有一個國家,卻是輸得相當徹底,這個國家就是英國。
  • 二戰時期,大佐有多厲害?為何普通日本士兵都想當?
    導語:二戰時期,大佐有多厲害?為何普通日本士兵都想當?在安穩和平的現在,我們已經看不到戰火紛飛的恐怖和殘忍了。在二戰時期,每個人都是人心惶惶的,每天都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在電視劇中,我們常常看到一些等級高的日本人都被稱呼為大佐,一些比大佐到位低一點的軍官,都被稱為少佐。在普通日本士兵的眼裡,大佐這個職位是他們夢寐以求的職位,多數的日日本兵想要當上的,並不是將軍,而是大佐。那麼這就不由得讓我們產生好奇了,大佐究竟是個什麼職位呢?這麼吸引日軍呢?看看其福利就知道了。
  • 二戰時期,日本提出「三個月滅亡中國」,其實源於內心的「自卑」
    中國的抗戰,是二戰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放到整個二戰的維度來看。因此,美國的兩顆原子彈,對日本的投降是起到了加速的作用,如果沒有那兩顆原子彈,日本也會投降,只不過這個時間會更長,付出的代價也會更大。當然我們也不需要對美國和蘇聯感恩戴德,無利不起早,美國和蘇聯來給我們打這個短工,也是希望能一天一結工錢的,他們看中的是在中國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
  • 二戰時期各國火炮裝備介紹德軍二戰時期系列火炮最為強勁且實用
    說到了二戰時期各國裝備火炮裝備,首先要必須介紹兩個國家火炮,那就是瑞典和捷克這兩個國家是火炮裝備雖然在二戰中性能不是最突出的但卻是裝備在各國裝備中火炮中最廣泛和實用的,瑞典的福博斯火炮,曾經在二戰中一共裝備了超過50個國家,其中包括福克斯75毫米步兵炮35倍徑和40毫米的福克斯通用高射炮
  • 曾經輝煌的捷克軍事工業,在東歐劇變後,為何就走向了沒落?
    得益於境內豐富的煤鐵資源、便利的水陸交通,捷克的工業水平,在奧匈帝國統治時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提升。1918年,多民族的奧匈帝國被一戰拖垮,從奧匈帝國分裂出來的捷克與斯洛伐克,在外力作用下組合成一個新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在此情況下,作為「帝國武器庫」的捷克地區(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地區),便繼承了奧匈帝國遺留下來的龐大軍事工業。
  • 明知自身實力不如美國,為何在二戰末期,日本還是選擇對美宣戰?
    大家都知道二戰日本投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美國向廣島長崎投擲了兩枚原子彈,加快了二戰結束的進程,也可以看出日本與美國的實力差距有多大。那麼日本明明知道自身的軍事實力不如美國,為何在二戰末期的時候,還是要選擇對美國宣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