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戰敗的奧匈帝國瓦解,作為曾經的「加盟國」,捷克和斯洛伐克宣布獨立,共同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首任總統為託馬斯·加裡格·馬薩裡克。由於繼承了奧匈帝國的部分「遺產」,捷克斯洛伐克的工業基礎相對比較紮實,很快就一躍成為當時的世界第七大工業國,僅次於美國、蘇聯、德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且工業實力還遠超日本、西班牙。
雖然當時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不弱,但它在地理上卻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四面都被不同的國家所包圍,尤其是虎視眈眈的德國。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為了能夠應對未來可能爆發的戰爭,不惜花費巨資在靠近德國的「蘇臺德地區」修建了大量的永久性國防工事,用於阻擋侵略。希特勒上臺後,德國吞併了奧地利,實力大增,但仍然不敢小覷捷克斯洛伐克,因為此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已經度過了經濟危機,在軍事實力上完全有能力同德軍一戰,而如果一旦選擇開戰,德國的首要目標就必須佔領「蘇臺德地區」,但捷克政府已在該地區部署了重兵,德軍強攻的勝算不大。
就在這時,希特勒突然冒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先煽動「蘇臺德地區」會說德語的居民「帶頭鬧事」,而自己則以保護「德國民眾」的藉口向捷克邊境進軍,然後趁機向英、法兩個大國施壓。1938年9月29日,為了調停爭端,英國首相張伯倫、法國總理達拉第、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和義大利首相墨索裡尼,在德國慕尼黑舉行了一場四國首腦會議,在會上,張伯倫一再退讓,表示英國「承認蘇臺德脫離捷克政府」,隨後這四位「領導人」在沒有照會捷克政府的情況下,就私自決定了「割讓」別國領土,史稱「慕尼黑陰謀」。
會議結束後,英國首相張伯倫飛回倫敦,手裡拿著那份帶有希特勒籤字的紙片,對那些歡迎他的政府要員和社會名流們說道:「我的好朋友,這是屬於我們的時代的和平!」說起來也很是諷刺,他口中的「和平」不僅是以損害別國利益為代價所換來的,且還在無意之中養大了「一條狼」,後經歷史證明,就是因為「這條狼」的存在,才最終導致捷克、波蘭、法國等國的滅亡,而英國也只能背靠英吉利海峽苟延殘喘。
1938年9月19日,英法兩國政府同時向捷克斯洛伐克發出照會,強迫貝奈斯政府接受「慕尼黑會議」的決定,隨即遭到貝奈斯的拒絕,但很快,捷克政府最終還是在英法兩國的步步緊逼下,被迫接受了這個「荒誕」的決定,把「蘇臺德地區」劃歸給了納粹德國,連同一起「送人」的還有那些捷克政府耗費巨資修建的永久性防禦工事,後來這些防禦工事也的確發揮出了它的威力,為德軍抵擋盟軍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39年3月,納粹德國撕毀合約,派出大量軍隊開始進攻捷克斯洛伐克,由於當初捷克政府被迫「割讓」了「蘇臺德地區」這個戰略要地給希特勒,自己也失去了緩衝地帶,結果在德軍的犀利攻勢下,捷克軍隊一路潰敗,德國人僅僅用了18個小時就開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首都布拉格,宣布佔領全境,捷克政府被迫流亡海外,直到1945年5月9日,在蘇聯的幫助下,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才從納粹的鐵蹄下獲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