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排行榜,第一名不是伊利也不是蒙牛,而是……

2020-12-16 時尚練瑜伽

點擊關注 / 每日獲得解鎖更多體式喔

文 :ZOZO | 畫:五三三

酸奶排行榜,第一名不是伊利也不是蒙牛,而是......

文中提到的《當酸奶統治世界》是一部諷刺意味很濃的動畫短片,但很精巧,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一個人看完之後的感受是不同的,而我的感受就是無知並不可怕,但完全依賴於他人,放棄思考才是最可怕的。這有點像信息如此便捷的網際網路時代,我們將太多的答案依賴於網際網路,而開始吝嗇自身的思考了,早期有很多文章在吹捧說酸奶又減肥、又美容等各種價值的時候,我們是否有思考過以及去分辨這些信息的真偽呢?這無疑是值得我們去深思,而這也是我們開設「不正經科普」的初衷。另外這個短小的故事中還深刻隱喻了第二層寓意:在故事當中我們人類對高等智慧來說,確實已經沒有什麼價值。那麼當我們在揣摩高等智慧的意圖時(我們會不會被無情拋棄),我們是否應該先反思自己到底有沒有什麼獨一無二的價值?然後我們的揣摩依據是否足夠客觀理智呢?所以我強烈推薦大家可以去看一看這則短片動畫。

本文酸奶測評表來源《企鵝吃喝指南》

相關焦點

  • 留給蒙牛和伊利的時間都不多了!
    10月9日,蒙牛正式推出晚上好·洋甘菊口味牛奶飲品,再次加碼社交新零售。9月28日,蒙牛的第一家線下實體飲品店「南小貝」在南京正式開業。9月中下旬,推出冷萃咖啡拿鐵、全新酸奶品牌減法……9月17日,賣掉君樂寶的蒙牛收購澳洲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公司貝米拉,希望在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板塊取得突破式增長;其次是擴展東南亞和澳洲等市場。…… 千億目標在前,留給蒙牛的時間不多了。而對於伊利來說,也必須毫不鬆懈。
  • 一包芝士酸奶撕開伊利蒙牛的防線,讓君樂寶重回視線贏得乳業人尊
    諸多乳製品產業鏈看到了酸奶銷售市場的市場前景,競相投入資本角逐酸奶銷售市場,不斷湧現了多種多樣知名品牌,在其中蒙牛、伊利以雙寡頭壟斷市場之勢自始至終在酸奶銷售市場攻佔數一數二的部位,君樂寶精確定位朝陽行業,憑著芝士酸奶一個品類撕掉伊利蒙牛的防禦,以優秀品質好口感為根基,根據線上與線下全覆蓋營銷推廣快速走紅變成網絡紅人爆款,變成芝士酸奶第一品牌,變成乳製品行業驚世逆轉的成功案例。
  • 伊利蒙牛再曝黑幕,中國乳業的未來在何方?
    而在乳業國標做初稿時,大企業的確參與其中,蒙牛制定巴氏奶標準,伊利制定超高滅菌奶標準,光明制定的是酸奶標準。後來的衛生部、農業部也親口承認說制定行業標準,必須由乳企參與,但乳企只是制定初稿,後來的成稿還是由國家相關部門獨立決策。 是否是獨立決策呢?
  • 伊利、蒙牛、光明們:不同的出海路徑,相似的發展困境
    例如上個月引起全網熱議的「可牛了」,並非我們平時聊天脫口而出的形容詞,而是蒙牛與可口可樂合作將中國乳業品牌推出國門而共同組建的新公司名。還有伊利在今年進博會上展出的金領冠睿護奶粉,其實是來自已成立六年的大洋洲生產基地。是的。
  • 財報出爐,蒙牛和伊利差距在哪?
    文/華商韜略 廠工 4月28日晚,伊利股份同時公布了兩份財報。其中,2019年年報顯示伊利股份總收入超過900億,連續六年創亞洲乳業第一,營收連續超百億級增長。 而這,距離蒙牛公布財報剛剛過去一個月。
  •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二十年蒙牛伊利鬥爭史
    同年,伊利集團上市,成為中國乳品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但鄭俊懷和牛根生可能都沒有想到,兩人即將反目成仇。自此,蒙牛與伊利長達20年的拉鋸戰,開始了。臥薪嘗膽:心機蒙牛追趕伊利蒙牛剛開始創立,並沒有進伊利的法眼。當時伊利的最大對手是光明乳業,小小的蒙牛,還撼動不了伊利。
  • 「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蒙牛的如意算盤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伊利、蒙牛闖入羊奶賽道,誰是下一個「莫斯利安」?
    在這一良好形勢下,2015年,光明乳業便提出常溫酸奶-莫斯利安「百億單品」的目標。  但最終的結果,卻出乎意料。光明乳業2016年、2017年財報中根本沒有莫斯利安的「隻字片語」。而光明乳業提出的常溫酸奶「百億單品」的願景,也確實實現了。  確切地說,是被伊利、蒙牛取而代之。2019年伊利安慕希突破200億大關,而蒙牛純甄也有了120億的體量。
  • 蒙牛與伊利的那些秘密
    可能你想不到,伊利比蒙牛的建設要早很多。那個時候蒙牛的老總牛根生先生還是伊利的副總裁,後來由於和當時的董事長在戰略上有分歧,產生了矛盾。於是牛根生便辭職,在1999年8月份創建了現在的蒙牛。當時的伊利是乳製品行業的老大,而蒙牛是從零開始,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 堅守初心 保持活力 蒙牛連續十年蟬聯中國酸奶行業品牌力第一
    4月22日,2020年(第十屆)中國品牌力指數 (China Brand Power Index,C-BPI)品牌排名和分析報告發布,蒙牛集團連續十年蟬聯「C-BPI中國酸奶行業品牌力」第一名。同時優益C以565.6的高分遠超其他品牌,獲得「C-BPI中國乳酸菌飲料行業品牌力」第一名;在冰淇淋/雪糕品牌排行榜中,蒙牛連續三年位列第一;奶酪棒/條品牌排行榜中,蒙牛同樣位列第一名。  持久贏得信賴 保持品牌生機和活力  中國品牌力指數是國內首個品牌價值評價制度,於2011年首次推出。
  • 蒙牛「可牛了」,伊利你慌不慌?
    2019年報顯示,伊利總營收為902.23億元,同比增長13.41%;蒙牛總營收為790.3億元,以14.6%的同比增長緊隨其後。 第三名光明乳業總營收則只有225.63億元,呈斷崖式下跌。 長期來看,雙寡頭的戰略焦點正在逐步分散。
  • 30億吃下妙可藍多,蒙牛能彌補與伊利的百億差距嗎?|深度
    趕巧,死對頭伊利也到了2020年營收破千億的關鍵時期,兩者逾百億元的營收差距,更成為扎在蒙牛心上的一根刺。此番收購妙可藍多,被視為伊利蒙牛雙雙布局奶酪業務下,蒙牛搶先一步的典型,它會為未來帶來多大想像力,蒙牛有可能就此反超伊利嗎?百億差距現如今蒙牛和伊利最大的差距在哪裡?
  • 懂行觀察|「可牛了」背後:蒙牛伊利暗戰不斷
    此次和蒙牛合作,也是看中了蒙牛的工業生產體系和奶源基礎。 於蒙牛而言,合作則有著更深的意圖——不僅能藉助可口可樂的品牌和資金開拓海外市場,更是與伊利角逐多年後的一次重要破局機會。 蒙牛的如意算盤 伊利和蒙牛之間的角逐,幾乎貫穿中國乳業的整個發展歷程。
  • 都在罵蒙牛伊利?今天談談專業「黑子」有多成功
    01最近幾天,一篇名為《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狀,媒體不敢說,那就我來說》的文章刷屏全網,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文章作者劍鋒直指伊利、蒙牛兩大國產乳業巨頭,還煞有介事地指出其幾大罪狀。一時間,朋友圈談「奶」色變,各路自媒體也對蒙牛伊利群起而攻之,我手裡的特侖蘇突然就不香了。不過事情,一再翻轉,包括有人拔出作者只是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小年輕,而作者用史詩級的寫法,講述了蒙牛伊利的「黑歷史」,說白了,那個時候的作者可能還在上小學。
  • 伊利蒙牛搶牛大戰愈演愈烈:奶源爭奪尾聲下的抄底?
    隨著國內乳業市場集中度提升,伊利、蒙牛兩大巨頭已經瓜分掉8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在此情況下,為何還要投資和併購原奶上遊企業? 8月3日,圍繞著此次併購事宜以及未來規劃等問題,時代財經分別了聯繫伊利和蒙牛相關人員,伊利方面告訴時代財經一切消息以公司公告為準,蒙牛則表示目前並無相關信息對外披露。
  • 短保鮮奶,「撕扯」伊利、蒙牛兩巨頭
    更關鍵的點在於,中國強大物流能力尤其是生鮮冷鏈配送能力的提升,不是伊利、阿里這種大玩家的私人能力,而是變成了一種準公共產品。彼時的伊利蒙牛等乳企為了讓全國人民喝上牛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是英雄。
  • 「綁架」伊利蒙牛的包裝巨頭利樂,正在「被替代」,原因有3個
    話說「中國乳都」是利樂在中國的發家之地,20年前伊利蒙牛你追我趕、拼命全國化的時候,利樂憑藉「免費送設備、包材賺利潤」這一經典套路,坐收漁翁之利,賺得盆滿缽滿。20年後,利樂再到呼市建廠,大有東山再起、重新起航的寓意。
  • 蒙牛市值為什麼比不過伊利
    可以看出蒙牛此番發債受到了市場的推崇。但事實上,蒙牛的市值並沒有形象中的那麼好,與國內另一乳業巨頭伊利股份(600887.SH)相比,同樣是千億級企業,市值卻始終比不過伊利,相差近800億元。蒙牛市值為什麼比不過伊利,主要表現在營收、利潤及市場份額。
  • 蒙牛伊利,誰做老大?
    作為全國性乳企,蒙牛和伊利還通過投資、控股等形式獲得供應鏈中企業的支持。如2017年蒙牛併購現代牧業,並由此獲得現代牧業位於華北及華東等多個地區的奶源支持。伊利也不甘示弱,今年8月,伊利通過全資子公司金港控股斥資2.03億港元認購中地乳業定向增發股票,認購完成後金港控股將持有中地乳業已發行股本的比例約為16.6%,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的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來源 / CBNData消費站押注奶酪(也被中國消費者稱為芝士、乾酪等)市場的大公司又多了起來,伊利、蒙牛這兩家乳製品市場「雙雄」也來了。但中國奶酪市場目前還是以進口品牌為主,本土的伊利、蒙牛目前都還是個挑戰者的角色。伊利在今年11月開始了在奶酪市場的新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