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2元錢的礦泉水能夠創造多大價值?答案是,它能將一個人送上亞洲首富的位置!
2021年伊始,66歲的農夫山泉創始人、董事長鍾睒睒[shǎn]以925億美元的身家,成功登頂中國首富和亞洲首富。其財富大致等於「馬化騰+劉強東+王健林」三人身家之和。
不過,與曾經的首富相比,鍾睒睒可謂出了名的低調,以至於很多人不知道其名字的讀音。他曾直言:「我不喜歡打交道,我不喜歡喝酒。」
但恰恰是這位不喜歡喝酒的賣水大叔,生生把2元錢一瓶的農夫山泉打造成了市值超7000億港元的「水中茅臺」,就連昔日老對手娃哈哈也相形見絀。
低調、神秘、專注……當我們嘗試從鍾睒睒身上總結其個人標籤時,情不自禁地想起,在酒行業竟有一個與其極為相似的人——勁牌公司董事長、總裁吳少勳。
一個浙商、一個楚商,卻同樣掌舵頭部企業,同樣低調務實,同樣熱衷公益,同樣擅長營銷……在他們的身上,顯然有很多值得關注的故事。
❶
創業維艱,他們「殊途同歸」
在人生的成長軌跡上,鍾睒睒和吳少勳幾乎互為參照。
1954年,鍾睒睒出生於浙江杭州,其父母均為知識分子。書香門第養成了鍾睒睒骨子裡的文人氣質。然而因「家庭成分」問題,鍾睒睒小學五年級便被迫輟學,曾輾轉做過泥瓦工、木工等活兒。
比鍾睒睒晚兩年出生的吳少勳,則成長於湖北大冶一戶普通家庭。父親早逝,家境貧寒,兄弟姐妹多。中學畢業後,吳少勳便回家放牛了。
不同的生長環境,卻帶給兩個人相似的童年經歷。或許,正是這艱苦的童年生活和求學經歷,造就了兩個人此後一直低調沉默的性格。
分野發生在他們成為青年後。1974年,吳少勳應徵入伍,進入部隊後歷任汽車班長、連團支部副書記等職務,1980年又轉業到大冶紗廠工作,先後擔任班長、車間主任、副廠長、廠長等職務。軍隊的經歷,磨練了吳少勳的耐性,也使其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
▲鍾睒睒
相比之下,年紀較長的鐘睒睒卻相對晚一些才得到深造的機會。他在1977年考上浙江電大(現浙江廣播電視大學),畢業後如願做了文人工作,先後供職於浙江省文聯和《江南》雜誌社,1984年考入《浙江日報》農村部工作,與馬雲先後住過同一個宿舍樓——很多年以後,他們在財富榜單上相遇。
在數年的記者生涯中,鍾睒睒採訪了數百位企業家,完成了自己早期人脈資源的積累,同時也培養了他的商業嗅覺。1988年,即宗慶後、任正非自主創業的第二年,海南經濟特區的經濟浪潮襲來,鍾睒睒果斷下海加入淘金熱。
而此時的吳少勳,正陷於深深的苦惱中。
一年前,吳少勳來到大冶縣御品酒廠(勁牌有限公司前身)任廠長兼黨委書記。這家地方國營酒廠彼時問題頻出,產值不足500萬元,負債卻高達700萬元。庫存大量積壓,每生產一瓶酒還要倒虧兩毛錢。如何扶大廈於將傾,吳少勳苦苦思索。
轉機出現在1989年,經過多番市場考察,吳少勳決定通過發力保健酒,來在白酒競爭中另闢蹊徑,開創出一條新賽道。同年,在馬來西亞華人、中醫世家李學理手中獲取初始配方後,幾經論證,「中國勁酒」宣告問世。
▲吳少勳
當時《黃石日報》一篇評論文章如此寫道:1989年,中國勁酒這支真正意義的保健酒的首次亮相,就被永遠記錄在了中國酒業發展的史冊上。
四年後的1993年,當吳少勳創作的勁酒廣告語「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喲」傳遍大街小巷的時候,剛從娃哈哈離開的鐘睒睒也將目光鎖定在了大健康產業。當年10月,他在海口創辦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家公司「海南養生堂」,打開了自己養生帝國的大門。
90年代初,保健行業是絕對的風口。然而到了1996年,保健品行業開始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宗慶後瞄向了瓶裝水市場,推出娃哈哈純淨水。或許是因為十分相信前任老闆的戰略眼光,9月份,鍾睒睒也回到浙江開闢「第二戰場」,在杭州創立浙江千島湖養生堂飲用水有限公司,也即農夫山泉的前身。
交匯點來到1997年。紅瓶蓋的農夫山泉純淨水正式在市面推出,正式開啟爭霸瓶裝水市場之路;同年5月,勁牌成功改制為民營企業,吳少勳接手成為真正的當家人,從此帶領勁牌大步前進。
那一年,鍾睒睒43歲,吳少勳41歲。
在那之後,鍾睒睒繼續擴大商業版圖,收購萬泰生物,並於2019年將其和農夫山泉推上資本市場;而吳少勳則選擇繼續深練內功,在產品研發上不斷加大科技創新,至今不提上市之事。
❷
低調的人,卻做高調的事
將事業不斷做大的鐘睒睒和吳少勳,從某種角度來看,功早成,名卻「未就」,原因無他,皆因低調。
了解吳少勳的人都知道,「多做事,少說話」是其幾十年來的習慣,很少接受媒體採訪,能拒則拒,即便是面對質疑、遭受委屈之時,也多是一種淡然處之的態度。他本人更是樸素至極,一件毫無特色可言、區別只在於長袖還是短袖的白襯衣,早已成為他的個人形象標識。
而收穫「孤狼」之稱的鐘睒睒也是如此。江湖上似乎只有關於他的傳說——一貫低調,鮮少公開演講、接受專訪,在企業家協會等活動中均不見身影。他曾自況:「我就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同行們在幹什麼、想什麼,我根本不管。」
低調,成了兩位企業家身上共同的底色。鍾睒睒說,真正做企業的人不會過多露面;吳少勳則認為,把自己弄成明星人物,可能不利於企業發展。
但在大事上,他們又都最大限度地追求高調,因為他們都是懂高調重要性的人。
吳少勳很捨得為產品花氣力吆喝。上世紀90年代初,電視普及率還不高,吳少勳卻堅定地認為,企業要想脫穎而出,必須做大品牌影響力,為此他親自帶著產品到中央電視臺去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力排眾議後砸下重金,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據說,「農夫山泉有點甜」、「我們不生產水,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好水喝出健康來」,這些廣為流傳的廣告創意,都出自創始人鍾睒睒本人之手。
而為了拍出富有新意的廣告,吳少勳也親曾自參與創意,提出「勁酒雖好,不要貪杯」,討論後最終定為「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喲」。1993年,隨著相聲演員姜昆「主演」的勁酒廣告的推出,該廣告語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成了流行語,勁酒也快步走進了千家萬戶。
同樣低調的鐘睒睒,在做產品上更是高調。農夫山泉的崛起,與鍾睒睒主動「碰瓷」不無關係。2000年,農夫山泉在新聞發布會上放出了震驚業內外的消息:經實驗證明純淨水對健康無益,從此停止生產純淨水,改為全部生產天然水。
此舉一下子讓鍾睒睒和農夫山泉站到了整個飲用水行業的對立面,成了行業「公敵」。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引發全民關注。最終結果是什麼已經不重要,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農夫山泉的品牌已經在大眾中獲得了足夠多的認知度。
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農夫山泉類似的舉措並不少見。有人評價鍾睒睒為最會營銷的老闆,也有人質疑農夫山泉的過度營銷。鍾睒睒也毫不避諱地稱「企業不炒作,就是木乃伊」。
❸
風口頻現,仍只堅守一個賽道
回頭看鐘睒睒和吳少勳的成功之路,始終是一種「任他風吹雨打,我自巋然不動」的做派。這一點在他們對待主業的態度上顯而易見。
無疑,鍾睒睒將賣水的生意做到了極致。他曾這樣總結自己的生意經驗:「一個小企業要發展壯大,他所經營的種類必須具有唯一性,而且必須是暴利的,因為沒有規模效應來供你慢慢積累。」
農夫山泉一直沒有停止新品類的研發。在今天的飲料市場,隨處可見農夫山泉的影子:東方樹葉、茶π、尖叫、維他命水、農夫果園、水溶100、NFC等等。因此有人說,鍾睒睒其實一直在做一件事,定義你需要什麼樣的水,定義你需要什麼樣的健康。
這些年中國首富進進出出,但最初富豪的兩個行業卻一直聚集在網際網路和房地產。而新晉首富鍾睒睒卻數十年堅守實體經濟,也拒絕進軍房地產,他曾直言:「我的性格沒有阿諛奉承的習慣,我不喜歡打交道,我不喜歡喝酒,所以我做不成房地產。」
這一點又與吳少勳極其相似。
2016年,勁牌銷售額突破92億,來到百億的門口。在除啤酒和葡萄酒之外的其他所有酒類中,位列第四,前方便是「茅五洋」。而就在此時,吳少勳在公司內部發表署名文章《我們到底要什麼?》,其中說道:
「改革開放40年,中國有很多企業都不存在了。問題出在哪裡呢?……很多企業不是做小做死的,而是做大做死的。所以,度的掌握、增長欲望的控制,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和考驗。」
對「增長欲望的控制」,吳少勳一直很清醒,這些年來,勁牌始終倡導的是「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的理念。
過去數年間,O2O、B2B、青春小酒、網際網路+,酒業「風口」迭起,但勁牌都不為所動。
勁牌不是沒有追逐這些「風口」的基礎,例如目前的醬酒熱,勁牌其實早已經布局醬酒領域,並非不能馬上推出一款高端醬酒。但吳少勳明確表示,至少到2027年才會出品自己的醬酒。對此有行業人士評論道:「吳少勳沉得住氣,這個定力中國酒業第一份!」
「雖然有的時候我們腦子比較清醒,但真的是非常清醒嗎?沒有被幹擾嗎?也未必。」吳少勳曾這樣提醒員工。他仍堅持著將勁牌打造成「百年老店」的夢想。
2017年,勁牌成功躋身白酒行業「百億俱樂部」,銷售額逾104億元,納稅額逾28億元,對比20年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年,農夫山泉實現175億營收,第6年蟬聯瓶裝水市場佔有率第一。
漫漫「創業史」,鍾睒睒和吳少勳都把一腔熱情貢獻給了喜歡做的事情,當然,他們也分別收穫了中國首富和湖北首善的榮光。
需要看到的是,除了偶爾一起出現在財富榜單上,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鍾睒睒和吳少勳在工作和生活中有過交集。但設想如果他們相識的話,相信在了解彼此的人生境遇、事業追求後,一定會舉杯共飲。當然,不愛喝酒的鐘睒睒,或許還是會以水代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