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王:宗慶後與鍾睒睒的愛恨情仇

2020-12-27 騰訊網

來源:守捉使

1

2020年7月31日,證監會核准農夫山泉發行13.8億股境外上市外資股,每股面值人民幣0.1元,全部為普通股,這意味著農夫山泉可以正式赴香港主板上市。

就在其披露的招股書中,人們驚訝發現原來小小的礦泉水這麼賺錢。

數據顯示,農夫山泉2019年營業收入為240.21億元,淨利潤49.54億元。

這麼說吧,雖然老派食品巨頭康師傅2019年報收356億,可淨利潤只有9.46億元,遠遠不及農夫山泉。

這意味著農夫山泉的創始人鍾睒睒如果上市成功,即使按照港股食品股中位數22.58倍的估值,農夫山泉上市後市值高達1119億元,鍾睒睒個人可能會超千億身家。

而與此同時,曾經在中國瓶裝水市場風頭無二的娃哈哈業績下滑嚴重,難覓往日的輝煌。

2019年,娃哈哈營收529.1億元,增長率-6.5%,相比巔峰時期下滑200多億。

被譽為中國「飲料教父」的宗慶後不知看到曾經只是娃哈哈代理商的鐘睒睒如此快速地崛起是怎樣的心情。

都是書香門第出身,在特殊年代遭遇過不公的待遇,都是40歲左右創業,宗慶後和鍾睒睒的經歷如此相似,卻又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一個掌控全場,穩紮穩打;一個低調神秘,深耕細作。

在中國瓶裝水市場裡,宗慶後和鍾睒睒有過明爭暗鬥,也曾經惺惺相惜,在大浪淘沙裡最終浮沉隱現。

2

1977年,在紹興的一家茶場,22歲的普通知青工宗慶後在離開家鄉杭州14年後正焦慮不安。

初中畢業時,因為家庭成分不好,宗慶後先是去了舟山一個農場,接著兜兜轉轉又來到茶場做茶工。受到恢復高考和大返城的影響,知青們考學地考學,返城地返城,就連宗慶後下放外地的弟弟們也陸陸續續返回了杭州。

雖然早日厭倦茶廠枯燥生活的宗慶後也非常想返鄉,但文化底子薄的他既沒法通過高考改變命運,也沒啥能力找到肯接收的單位。

而就在宗慶後拔劍四顧心茫然的時候,在這一年的浙江諸暨,長期在外的鐘睒睒突然回城,表示要和妹妹一起參加高考。

此時的鐘睒睒已經23歲,正被下放到嘉興做泥水匠。受到右派父母的影響,鍾睒睒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就不得不輟學到外地勞動。

雖然鍾睒睒信心滿滿,但連基礎代數公式都不懂的他不出意料地落榜了。

1978年,為了一家團圓,宗慶後的母親辦了退休,讓兒子頂替她在工農校辦紙箱廠的崗位,苦等的宗慶後終於如願回到了杭州。

不過,鍾睒睒遠沒有這麼幸運,繼續復讀的他仍舊落榜,直至第三年才考上一所電大,這才跳出農門。

1984年,剛剛畢業的鐘睒睒瞄準了《浙江日報》的公開招聘,在浙江文聯租了一間宿舍開始備考。

而他的樓下,有位其貌不揚的小夥正在準備人生第三次高考,名字叫馬雲。

此時的馬雲剛剛滿20歲,卻已經有兩次失敗的高考經歷,境遇相似而且樓上樓下的兩人很快相識,在一頓抱團勉勵之後決定為人生奮力一搏。

不久,幾乎有些支撐不住的馬雲忽然聽見「戰友」鍾睒睒考入《浙江日報》的消息,看到希望的他洗把臉第三次參加高考。

雖然距離本科線還差5分,但幸運的他恰逢杭州師範學院英語專業本科降分,最終圓了大學夢。

3

1987年,在紙箱廠當了九年推銷員的宗慶後瞅見翻滾的經濟大潮,帶著借來的14萬和兩名退休老師承包了連年虧損的杭州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在32歲的年紀決定從頭創業。

靠著代銷汽水、冰棒和文具,自己騎著三輪車在杭州中小學門口叫賣吆喝的宗慶後在揮汗如雨中辛苦得攢著一分一釐。

一年之後,有家口服液公司找到宗慶後,想讓他代加工產品,這才有了第一筆穩定收入。也正是由於這個契機,心靈眼活的宗慶後敲響了小算盤。

這些嘬著冷飲的小皇帝們不愁吃不愁穿,可就是食欲不振營養不良,看著眼前的口服液和背後龐大的家長搖錢樹,宗慶後有了主意。

1989年,在同事的介紹下,34歲的宗慶後憑藉著浙江大學食品學教授的幫忙,順利研發出「娃哈哈兒童營養口服液」,並立馬上線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開始全面鋪開。

在「喝了娃哈哈,吃飯就是香」鋪天蓋地的廣告下,哇哈哈一炮而紅,迅速崛起。

在短短的兩年中,得到杭州市政府支持的娃哈哈在帳面資金僅有6000萬元情況下,貸款兼併了經營不善,但有6萬平方米廠房和2000名員工的杭州罐頭食品廠,正式組建杭州娃哈哈集團公司,一舉成為行業帶頭大哥。

就在同一時期,在《浙江日報》農村部工作了五年的鐘睒睒在跑遍浙江八十多個縣城,採訪500多位企業家後也動起了創業的念頭,34歲的他一頭扎進剛剛設立不久的海南經濟特區。

不過,與宗慶後的志得意滿相比,赤手空拳的鐘睒睒在海南毫無頭緒,接連嗆了幾口水的他只能感嘆生活不易。

4

1991年,勢頭極猛的娃哈哈集團產值迅速破億,宗慶後賺得盆滿缽滿。

此時的鐘睒睒,一眼看準了哇哈哈的品牌,千裡迢迢地從海南返回杭州申請代理。

出於老鄉情誼和開拓新市場的考慮,宗慶後給了鍾睒睒海南銷售的優惠價,並一起把廣西的代理打包給了他。

不過,鍾睒睒很快瞅準了另一個機遇。此時的娃哈哈,在廣東的口碑不錯,市場價也遠遠高於廣西和海南。

聽到風聲的鐘睒睒於是打起了「倒賣」的主意,悄悄將低價拿到的娃哈哈口服液從計劃投放的海南轉移到廣東湛江高價銷售,從中賺取差價。

不過紙包不住火,這麼明目張胆的「竄貨」很快被宗慶後知道,看到這位小老鄉如此不地道,當即宣布取消鍾睒睒的代理商資格。

理虧的鐘睒睒無話可說,卻也意識到保健品市場的巨大行情。在應邀參加一位海南朋友的宴席上,鍾睒睒發現當地人喜歡喝一種由龜和鱉熬製的大補湯。

鍾睒睒一拍腦袋:這麼好的食材,不如包裝成保健品。湯不好弄,藥丸可是很好運輸!

於是,效仿宗慶後的做法,鍾睒睒聘請了三名中醫藥大學的專家,在半年的時間裡,終於研製出「養生堂龜鱉丸」。

1993年,靠著從娃哈哈「竄貨」賺到的錢,39歲的鐘睒睒在海口成立了海南養生堂有限公司,主打「養生堂龜鱉丸」。

你宗慶後能用娃哈哈佔據兒童市場,那我鍾睒睒就能龜鱉丸進軍中老年保健品市場!

伴隨著鋪天蓋地的「養育之恩,無以回報」廣告,加上聽著很高端的配方,「養生堂龜鱉丸」迅速佔據保健品的一席之地,一樣套路的鐘睒睒順利掘到了第一桶金。

5

雖然看到了鍾睒睒的起勢,但宗慶後壓根沒把這位小打小鬧的晚輩放在眼裡。在完成原始資本積累之後,宗慶後開始從魚龍混雜的保健品市場中抽身,全力開發瓶裝水市場。

但娃哈哈的轉型之路並沒有宗慶後想像得那麼順利。

1996年,在國人還在喝白開水的時候,剛剛誕生的純淨水很快吃到了閉門羹。不過,就在宗慶後焦灼的時候,國際飲料巨頭法國達能主動找上門,想與娃哈哈一起合作。

懷揣著「市場換技術」的願景,喜不自禁的宗慶後很快與對方籤署了合作協議:娃哈哈持股49%,達能與香港百富勤合計持股51%。

此時的宗慶後,並沒有意識到這份協議的巨大隱患,在中國飲料頭把交椅的刺激下,他拱手讓出了娃哈哈股份的大頭。

不過,達能確實有辦法。在它的操作下,娃哈哈請來了專門的廣告公司進行營銷。在愛情的主題下,伴隨著流行歌曲,娃哈哈找來了紅極一時的景崗山代言,繪聲繪色地講述了一對戀人互相尋找和等待的故事。

在廣告的推動下,娃哈哈純淨水迅速激發了激發了消費者對愛情的共鳴,並品牌成功擺脫了兒童的調性。

伴隨著大街小巷「我的眼裡只有你」的廣告歌詞,娃哈哈順利進入千家萬戶。

1997年,在「愛的呼喚」中,娃哈哈純淨水一躍成為國內瓶裝水的「領頭羊」,毛寧和更加陽光國際化的王力宏相繼成為代言人。

吃著火鍋唱著歌,42歲的宗慶後站著就把錢掙了。

6

就在宗慶後布局瓶裝水的時候,鍾睒睒也悄悄地殺回了杭州。

不過,他沒回到西湖,而是直奔三百裡外的千島湖。

跟隨著宗慶後步伐的他目標很簡單,你宗慶後能做好的事情,我不但一樣可以做,還可以做的比你更好!

或許養生堂的成功讓鍾睒睒冥冥之中覺得宗慶後是他的「福星」,只要按照宗慶後的步調來,準沒錯。

1996年9月,42歲的鐘睒睒拿著「養生堂龜鱉丸」賺來的錢在千島湖創建了浙江千島湖養生堂飲用水有限公司,推出了「有點甜」的農夫山泉。

很明顯,鍾睒睒衝著龐大的瓶裝水市場,狙擊起娃哈哈純淨水。

此時的宗慶後,在一系列操作之後已然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的標杆,江湖地位不亞於現在的任正非。在他的眼裡,「模仿」的鐘睒睒還只是個不入流的奸商。

壓根沒放在眼裡的宗慶後,此時的對手只有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深耕市場多年的他敏銳地捕捉到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雖然進駐中國多年,但並沒有真正佔據農村市場。同時,過度重視大城市終端的深度分銷模式,讓經銷商的利潤空間十分微小。

看到機會的宗慶後打定了主意:要打造一個專屬中國的可樂品牌。

1998年,43歲的宗慶後「農村包圍城市的」的指導下非常可樂,開始以低價切入農村市場,短短兩年間,非常可樂已經紮根中國的四方田野。

不過,就在此時,剛剛成立不久的農夫山泉忽然跳出來提出「純淨水對人體無益論」,隨即推出策劃已久的「農夫山泉天然礦物水」,公然對抗69家「純淨水」,一時成為全行業公敵。

聽到消息的宗慶後坐不住了,立即出手聯合「上海正廣」「樂百氏」6家純淨水企業,聲討農夫山泉的「攪局」。

而農夫山泉也毫不示弱,將娃哈哈以「散播虛假事實」為名告上了法庭,反訴其「不正當競爭」。

此時,被稱為「獨狼」的鐘睒睒才真正浮出水面,不同於政商關係極佳的宗慶後,鍾睒睒幾乎從不參企業家協會和陪政府吃飯,甚至一度拒絕所有採訪。

隱藏在水底的才是狠人,農夫山泉和娃哈哈的撕逼大戰正式打響。

7

不過,宗慶後已經顧不上千禧年的「水戰」,更頭疼的是股權問題。

在1998年的金融危機下,香港百富勤將全部股權轉給了達能,達能靠著51%的股權順利登位,野心漸漸膨脹。

在多年的合作中,娃哈哈本想指望著抱達能的大腿,可事實證明這只是娃哈哈的一廂情願。

達能不僅屢次否決宗慶後在生產線、新產品和增加投資方面的建議,還毫無顧忌地投資了娃哈哈的競爭對手,相繼收購了樂百氏92%的股權、光明20.1%的股權,和匯源22.18%的股權,達能的中國區負責人也同時在多家公司擔任董事。

這種腳踏數船的做法讓宗慶後非常不爽,但為了顧全大局,也只能引而不發。

不過,靠著51%股權搶佔先手的達能很快有了動作,要求由自己人範易謀擔任新董事長,並將「娃哈哈」商標徹底轉讓給合資公司。

忍無可忍的宗慶後憤而拒絕。2007年,達能將宗慶後告上法庭。

62歲的宗慶後徹底被激怒,決定和達能「拼了」。此後,宗慶後一邊自學法律,一邊組織規模龐大的法律團,在全球進行了超過八十場的訴訟,最終才贏得了勝利。

2008年7月,瑞典斯德哥爾摩商會仲裁庭駁回了達能試圖清理非合資企業的請求,備受壓力的達能只能選擇和娃哈哈和解,將所持合資公司的股份悉數出售給娃哈哈集團,「達娃之爭」這才宣告結束。

不過,在這一案件中,上升到民族大義的做法雖然迫使達能妥協,但宗慶後家族在移民和綠卡問題上的諸多操作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將宗慶後推上了風口浪尖。

被資本狠狠捅了一刀的宗慶後,公開放言「娃哈哈永不上市」。

8

就在娃哈哈跟達能大戰正酣之時,農夫山泉也盯上了新的對手康師傅集團,開始狙擊這家年銷售額已經數十億的企業。

2008年,鍾睒睒巧妙地以科普性話題—水的酸鹼性引發輿論高潮,農夫山泉先是開展測試PH值活動,指責康師傅礦物質水「偽健康」,再是有網友探密稱「康師傅礦物質水的水源來自自來水」,在大肆渲染下,康師傅的「水源門」危機愈演愈烈。

在這一年,康師傅礦物質水的市場佔有率下降了5%,而農夫山泉的市場份額隨之上升了0.7%。

據傳,在農夫山泉廣告部的會議室裡,貼著這樣一句話:「好的廣告,不僅是引起用戶關注,更重要的是讓用戶討論。」其中深意不言而喻。

不過,農夫山泉很快便迎來了反擊。

一年之後,隨著《康師傅水源門事件再調查:誰在毀掉瓶裝水》一文的發布,一系列報導指出千島湖,也就是農夫山泉的水源地之一,已被列入作為工業用水的第Ⅳ類水源。

雖然農夫山泉指責競爭對手的惡意造謠,可「水源門」的魔咒又套回到自己身上。

不過,總體上看,農夫山泉在數次「水戰」中越戰越勇。到2012年,農夫山泉系列產品的銷售額首次突破了百億大關,一時風頭無兩。

但對宗慶後來說,這只是毛毛雨。在2013年,娃哈哈實現收入783億,58歲的宗慶後順利成為中國首富。

也是在這一時期,宗慶後開始了更大的布局。在「再造一個娃哈哈」的口號下,娃哈哈宣布進軍奶粉行業,推出了高端嬰幼兒奶粉「愛迪生」;同時,開始涉足商業地產,開設以中產階級為目標的娃歐商場;更大手筆的是,宗慶後又斥資150億宣布進軍白酒業。

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看起來即將升騰而起。

9

在一片大勢之下,宗慶後和鍾睒睒一笑泯恩仇。

2009年11月,農夫山泉被海口工商查出部分產品總砷和二氧化硫超標,達不到食用標準,農夫山泉的「砒霜門」愈演愈烈。

在一片譁然之下,宗慶後公開聲援農夫山泉,表示檢測不實,恐有問題。

果然,沒多久事件就出現了戲劇性反轉。海口工商局承認檢測有誤,撤銷了之前的檢查報告,局長也被換了人。

在危急關頭,宗慶後的公開站臺讓鍾睒睒多了一份底氣。

2013年,京華時報在數10天內,用了70多個版面,和農夫山泉隔空對罵,指責其飲用水標準不達標,諸多競爭對手聞風而至,推波助瀾,娃哈哈卻始終一言不發。

有意思的是,京華時報始終沒能拿出實錘農夫山泉水質的證據,不動聲色的農夫山泉卻將自己的標準公布於世,產品21項指標優於國標21-1000倍,45項指標優於美國FDA標準11-1000倍,一時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

一場危機公關讓農夫山泉妥妥地變成了一次漂亮的事件營銷。

不過,眾多質疑之下,農夫山泉不得不退出北京市場,市場經濟損失達20個億,三年之後才再次重返京城。

寒冬之下,娃哈哈的日子也不好過。在電商經濟的刺激下,大呼「狼來了」的宗慶後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曾經的諸多項目,要麼中途夭折,要麼血虧到底。非常可樂系列被可口可樂收購,最終被徹底清理出局。而花了數十億砸出的啤兒茶爽、啟力、格瓦斯約40多種飲料,也沒有一款能超過當年的營養快線,成為擔肩的「明星產品」。

相比之下,潛藏水底的鐘睒睒連續打響了養生堂龜鱉丸、朵而膠囊等品牌,在農夫山泉之後,又陸續推出農夫果園、尖叫等產品,走出荊棘的鐘睒睒前途一片光明。

10

2016年杭州G20峰會,眼尖的記者注意到擺在主席臺上的瓶裝水並不是家門口的娃哈哈,而是遠在千島湖的農夫山泉。

不動聲色的較量,勝敗最終不言而喻。不管宗慶後承認不承認,娃哈哈已不再是當年跟隨者農夫山泉的對手。

現在的娃哈哈,在進退之前踽踽難行。

在一個訪談中,主持人問宗慶後:「娃哈哈加上宗馥莉等於什麼?」,宗慶後回答道:「等於更強大的娃哈哈。」

主持人轉而問及宗馥莉:「娃哈哈減去宗慶後等於什麼?」

「等於零。」

這就是娃哈哈的現狀,在整個娃哈哈集團,宗慶後一人肩挑重擔,數百億的集團裡居然沒有一個副總,所有決策仍舊是宗慶後一個人說了算。

執掌娃哈哈三十年間,宗慶後對企業的每款產品,每條廣告都會親自過問,絲毫不假手他人。甚至坊間傳聞,娃哈哈瓶裝水蓋上有多少道楞,宗慶後都一清二楚。

時至今日,矗立在杭州清泰街160號的那座六層樓的娃哈哈總部,每條早七點到晚十一點,仍舊能看到宗慶後的身影,一周七天雷打不動。

只是,掌門人宗慶後很難挽回市場的頹勢。

曾經從不上市的誓言,宗慶後在女兒宗馥莉的推動下也開始口風鬆動:「娃哈哈也會考慮上市」。

畢竟,當年的「永不上市四大家」,華為正面臨嚴峻考驗,順豐早就借殼上市,老乾媽已經多次赴深交所調研。

而後起之秀的農夫山泉也早已經摩拳擦掌做好了上市的最後衝刺,66歲的鐘睒睒依舊隱身幕後,運籌帷幄。

2019年,農夫山泉營收240億,股東分紅高達96億。「我們不生產錢,我們只是錢的搬運工」。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

大潮之下,固步自封難免步履維艱,披荊斬棘才有機會迎風而上。

這就是江湖的規則,沒有絕對的領航者,也沒有絕對的追隨人。

相關焦點

  • 半小時首富:中國水王的恩怨史
    小時候,你有沒有過一個暴富夢想,讓全國人每人給你一塊錢,你就成了億萬富翁,沒準兒還能當上中國首富。這個夢想你我都沒實現,誰實現了?賣水的宗慶後和鍾睒睒。宗老並不陌生,娃哈哈的創始人,中國「飲料教父」,2010、2012年兩度問鼎中國首富。創業經歷堪稱傳奇,42歲蹬三輪創業,大手一揮組建起聯銷體,讓青藏高原除了牛糞就是娃哈哈礦泉水。
  • 從泥瓦工到亞洲首富:鍾睒睒憑什麼超越除名他的宗慶後?
    出品 / 商業大咖社2020年12月31日,曾兩次榮登中國首富的鐘睒睒,再次登頂亞洲首富。失業後的鐘睒睒,創辦了農夫山泉,開始挑戰宗慶後,經過20多年的發展,農夫山泉終於超越了娃哈哈,鍾睒睒也超越了前首富宗慶後,兩次登頂中國首富。
  • 最不為人知的亞洲首富:鍾睒睒
    曾經的同一棟宿舍樓中出了中國兩個首富,而且,如果當時沒有鍾睒睒的激勵的話,馬雲當時便可能放棄了第三次高考,錯失了踏入大學的良機。重回故事當中,奮發讀書的鐘睒睒這次並沒有讓自己失望,他成功進入了《浙江日報》農村部工作,成為一名商業記者。
  • 不產水的鐘睒睒和不貪杯的吳少勳
    在數年的記者生涯中,鍾睒睒採訪了數百位企業家,完成了自己早期人脈資源的積累,同時也培養了他的商業嗅覺。1988年,即宗慶後、任正非自主創業的第二年,海南經濟特區的經濟浪潮襲來,鍾睒睒果斷下海加入淘金熱。而此時的吳少勳,正陷於深深的苦惱中。一年前,吳少勳來到大冶縣御品酒廠(勁牌有限公司前身)任廠長兼黨委書記。
  • 農夫山泉鍾睒睒:企業經營種類必須具有唯一性,並且是暴利的!
    「水戰」二十年恩怨情仇鍾睒睒在飲用水市場上的耕耘,比涉足保健品行業還要早。二十年來,他與國內飲料業老大娃哈哈、以及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的恩怨情仇始終揮之不去,足以拍成一部電影。1990年,經過宗慶後的三年創業,娃哈哈已由杭州市的一家校辦企業經銷部,發展成為產值突破億元的大企業。
  • 鍾睒睒的首富,沒那麼簡單
    系列文章共六篇,本文為第三篇《鍾睒睒的首富,沒那麼簡單》。首富人見人愛,但不是誰都能做的,如今幾乎是兩個馬爸爸馬雲、馬化騰輪流坐莊。偏偏有人虎口奪食,當了半小時的首富。這人叫鍾睒睒,是農夫山泉的老闆。此人不簡單,上一個賣水成首富的,還是娃哈哈的宗慶後。
  • 「中國首富」鍾睒睒不光靠賣農夫山泉,還有800億的醫藥帝國
    很少有人知道,這個萬泰生物其實是鍾睒睒孵化的企業之一。相較於鍾睒睒的名字和創富事跡,如此大體量的生物醫藥公司,社會公眾卻相當的陌生。翻開這位賣水的「半小時首富」另一面,他隱秘的醫藥版圖同樣精彩。就在鍾睒睒辭職下海的前一年,宗慶後騎著三輪車在杭州中小學門口叫賣吆喝汽水、冰棒和文具。他看著嘬著冰棒的孩子們,一邊嚷著要吃零食,一邊卻不愛吃飯。嗅到商機的宗慶後找到了浙江大學食品學教授,請他幫忙開發後來的娃哈哈兒童營養液。
  • 馬雲「敗」了,一戰賺了4000億,恐怖的鐘睒睒!
    鍾睒睒改寫了中國頂級富豪榜的座次。農夫山泉的市佔率,連續8年中國第一。基本是賣1塊的水,淨賺2毛的節奏。這麼賺錢的公司,上市前卻玩了一把騷操作:2019年突擊分紅96億,被人戲稱為「淨身上市」。持股87%的鐘睒睒,僅從此次分紅中就豪賺84億!而鍾睒睒直接持股98.38%的養生堂,更加深不可測。
  • 鍾睒睒:農夫山泉、養生堂、萬泰生物背後的超人
    2019年,農夫山泉營業收入240億,佔全國品牌水飲市場份額的34%,位居第一。連小學都沒畢業的鐘睒睒是如何做到的呢?小學就輟學的營銷大師1954年,鍾睒睒出生在浙江杭州,父母都是地道的知識分子。與宗慶後的那段往事1991年,杭州娃哈哈集團在宗慶後的帶領下已產值過億,風光無限。這一年,鍾睒睒的身份是娃哈哈口服液在海南和廣西兩省的總代理商。由於海南是新開發的經濟特區,娃哈哈對代理方面有優惠價格;另一方面,娃哈哈口服液當時在廣東熱銷。
  • 30分鐘高光「首富」鍾睒睒:掌控兩家上市公司,身價超4000億
    而它的創始人、最大股東鍾睒睒,憑藉著名下兩家上市公司,農夫山泉和萬泰生物,也一舉超越馬化騰和馬雲,坐上了「中國首富」的位置。雖然,只持續了半個小時。1988年海南經濟特區設立,在浙江日報當了5年記者的鐘睒睒坐不住了,選擇了辭職下海創業。像什麼辦私報紙啊,種蘑菇啊,養對蝦啊……結果就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看看如今65歲的鐘睒睒名下仍有97家關聯公司,他是真的很喜歡經商呢!
  • 「半日首富」鍾睒睒5000億財富的起點:養生堂
    鍾睒睒是個炒概念的高手 文:稿王 編輯:說不得 上世紀80年代末,甲魚突然身價陡增。 突然有個和他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啟發了鍾睒睒,並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成就了鍾睒睒的第一桶金。 這個人叫馬俊仁,現在的00後一般都會不知道他。 1 1993年8月13日,這是中國體育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
  • 身價超馬雲馬化騰,靠賣水成為中國新首富:幹大事的人,都不動聲色
    1990年,折騰半天沒掙到錢的鐘睒睒,發現了一個商機,由此結識了宗慶後。 當時,娃哈哈口服液大受歡迎,加之宗慶後和鍾睒睒是老鄉,宗慶後對這個後輩印象也不錯,鍾睒睒順利成了娃哈哈在海南和廣西的總代理。 不想,鍾睒睒卻從中發現了「商機」。
  • 再奪首富寶座,鍾睒睒下一個掘金礦在哪兒?
    來源:一波說11月17日上午11時左右,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的身家達635億美元,超越馬雲、馬化騰,重奪「中國首富」寶座。農夫山泉股價暴漲,成了鍾睒睒財富「登雲梯」。二度登頂中國首富寶座,持續時間有多久,還是個疑問;不過,我們是不是該關注:鍾睒睒下一個掘金礦在哪兒?
  • 「新首富」鍾睒睒:從小木匠到千億身家 不避諱「獨狼」外號
    來源:東方財富網從陳天橋到宗慶後,從王健林到馬雲,「首富」在中國似乎一直是個萬眾矚目的「話題製造者」。2020年,中國首富寶座爭奪戰迎來了一位頗為低調的競爭者。低調到什麼程度?很多人甚至無法準確讀出他的名字——鍾睒睒(shǎn)。
  • 中國「新首富」鍾睒睒:不做記者下海創業,他是如何逆襲的?
    鍾睒睒持股84.4%,再加上持股的萬泰生物和養生堂,鍾睒睒身家逼近5000億港元,超越馬雲、馬化騰(目前馬雲身家514億美元、馬化騰身家575億美元),躋身中國新首富。從記者南下創業鍾睒睒的發家史頗具傳奇色彩。據網上不多的資料,鍾睒睒出生於1954年。
  • 「新首富」鍾睒睒:從小木匠到千億身家,不避諱「獨狼」外號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陳一良|杭州報導從陳天橋到宗慶後,從王健林到馬雲,「首富」在中國似乎一直是個萬眾矚目的「話題製造者」。2020年,中國首富寶座爭奪戰迎來了一位頗為低調的競爭者。低調到什麼程度?很多人甚至無法準確讀出他的名字——鍾睒睒(shǎn)。
  • 「大自然的搬運工」鍾睒睒何以成為亞洲首富?
    一個是世界首富,來自特斯拉的埃隆·馬斯克,另外一個亞洲首富,是67歲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shǎn)。 其中,馬斯克以12800億人民幣問鼎世界首富,而鍾睒睒以5500億人民幣排名第七,身價一度超越馬雲、馬化騰等網際網路大亨,成為第一個進入全球富豪榜前十的中國企業家。
  • 鍾睒睒:市值破6000億,全球第九大富豪!
    9月8日,農夫山泉上市當日,鍾睒睒身家一度超越馬雲和馬化騰,問鼎中國新首富。由於農夫山泉的高開低走,鍾睒睒被媒體戲稱為「半小時首富」,但這並不影響鐘睒睒成為2020中國富豪榜上的最大一匹黑馬。這段職業生涯給鍾睒睒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所以他至今仍稱懷有「浙江日報情結」。 鍾睒睒在中國商界有「獨狼」之稱,他很少應酬和接受採訪,絕少的企業家朋友。直到今天,他往來最頻繁的,也還是當記者時的那些朋友。
  • 商界奇蹟:「一瓶水」賣出個「中國二富」和一家上市公司!
    賣水也能賺大錢,而且還能賣出個上市公司與一位「中國二富」。 浙江兩位賣水的企業家宗慶後(右)與鍾睒睒 眾所周知在浙江省杭州市,就有兩家公司是靠賣水的:一家是「娃哈哈」公司,另一家是農夫山泉公司,這兩家公司都靠賣水發了大財
  • 靠賣水成為中國首富,鍾睒睒是怎樣做到的?
    創始人鍾睒睒一度成為中國首富,現在的身價已經超越是馬化騰、王健林、劉強東的總和。想必並沒有太多人知道鍾睒睒到底是何許人也,他怎麼就成了中國首富,背後的財富密碼是什麼呢?鍾睒睒1954年出生,浙江杭州人,小學沒上完,做泥瓦匠。然而他一直有想要上學的夢,直到23歲,他報名高考。當時他連最基礎的數學都不會,考了兩年全部失敗,最終上了電大,畢業去了《浙江日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