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和科技的發展,信息傳播越來越簡便,我們只需要通過一個小小的屏幕就能傳達自己的思想,然而這也產生了不小的問題。
網絡上充斥著對歷史英雄的並不真實的謠言,那些馳騁沙場的英雄,他們的事跡被歪曲,他們為國家勝利和安穩做出的貢獻和努力被抹殺。
但與此同時,對於慈禧太后,這個將中國的前途和命運玩弄於鼓掌之中的不負責的執政者,這個本該被就此刻在歷史恥辱柱上的人,卻擁有了一批自己的擁躉。
在網絡上甚至出現了一批美化慈禧太后形象的人,將她塑造成一個具有鐵腕手段、高明灑脫的女強人形象,對於那些沒有學習和深入了解這段歷史的人來說,容易產生先入為主的想法,從而扭曲人們對慈禧太后的評價。
一、時勢造英雄:對慈禧太后的評價不能脫離歷史事實
1.帝制時代中長期當政的女性:慈禧是有兩把刷子的
慈禧太后是中國近代最為出名的人物之一,尤其是在中國幾千年男權社會的帝制時代,慈禧太后作為女性統治了中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在中國歷史命運轉折的近代歷史中,更是受到了許多關注和討論。
客觀來講,慈禧太后肯定是一個有手段的女人,在她在位期間的確也做了許多社會有益的,在當時算作十分前沿的改革。
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地向西方學習工業化的運動,其先進之處在於中國自下而上的參與了學習和模仿,是中國邁向近代化的第一步。
而慈禧太后曾經大力支持了這一運動在國內的推行和發展,足以說明在當時慈禧太后還不算迂腐,還在積極地學習外國先進的技術。
1908年的清末新政也是在慈禧太后的主導下推行和實施的,推行了許多有助於民族工商業發展的條例和政策,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辦學堂、廢除科舉制度、派遣留學生學習、禁止鴉片流通,還廢除了在中國古代社會中延續了600年之久的纏足陋習,允許滿漢通婚,還興辦女學等等,這些都是在中國歷史上影響深遠的裡程碑事件,慈禧太后作為這一時期的執政者,應該受到肯定。
2.割地賠款:中國的國土都葬送在慈禧太后籤訂的條約中
作為一位領導者,慈禧雖然有功,但過遠大於功。
慈禧太后在位期間,與法國籤訂了《中法新約》,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之後還與列強籤訂了《辛丑條約》,賠償了大量白銀,讓本就不充裕的國庫更是雪上加霜。
慈禧太后除了在與外國的談判中不作為之外,在國內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不止一次損害國家整體利益,將北洋海軍理念積攢下來的經費挪用,修建了供皇家享樂用的頤和園。這直接導致關鍵戰事的失敗。
此外,慈禧太后還大力鎮壓戊戌變法,阻礙中國前進的步伐。作為主戰派的她,在國庫空虛,部隊渙散的情況下主張與列強開戰,換得賠償四萬兩白銀的結局。
自此,中國幾千年泱泱大國的歷史中永遠留存著"落後就要挨打"的名言,史冊中留下了甚是屈辱的百年敗績,巍峨的民族在這裡重重地摔了一跤。
二、中華民族的罪人:慈禧太后永遠不會被原諒
慈禧太后或許曾有所建樹,但是不管做了多麼有益於政治進步和國家發展的富有改革性的舉措,站在民族歷史的角度而言,她將國家的前途命運斷送,至整個民族於水火而不顧,為了一己私慾罔顧蒼生,實在是不該被原諒。
慈禧作為一個擁有實權的太后,沒有肩負起帶領國家走出危亡的責任,沒有半點對百姓流離的愧疚,實在是難以被原諒。
作為一個缺乏民族危難意識的太后,作為一個只顧自身享樂的太后,被刻在歷史恥辱柱上的慈禧,不應被過度美化。
三、尊重歷史:嚴密按照歷史事實講話
反對過度美化慈禧太后並不是意味著全面否認她的功勞。誠然,慈禧太后無論是決策能力還是執政能力,在古代帝制時代的大環境中,能夠以一己之力統治中國將近半個世紀,的確是有能力的。
慈禧太后作為近代歷史上最為出名的人之一,人們的關注和討論自開始就沒有停止過,因而對慈禧太后的評價,也需要秉承著嚴肅認真的態度,嚴格的按照歷史事實進行。
我們讚譽英雄,祭奠那些為了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流血付出生命的人,便是為了告誡現在的我們,應不忘初心,銘記歷史,才不會重蹈覆轍。
若是一味放大那些像慈禧太后這樣毀譽參半的歷史人物的優點,會給新一代的青年在思想上造成怎樣的影響,其後果是我們難以想像和擔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