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清朝歷史,最著名的太后莫過於慈禧,她實際掌權統治國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而幾乎同一時期,還存在著另一位太后,地位雖比她高,名氣卻沒有她大,這位太后就是慈安。
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慈安,竭力還原她所經歷的那段歷史。
慈安(1837年——1881年),出生於滿洲望族鈕祜祿氏,屬於「上三旗」的鑲黃旗,被稱為「孝貞顯皇后」,是鹹豐皇帝的嫡妻,地位尊崇。
鹹豐二年時,在為道光皇帝守孝期滿後,清廷內部準備進行一次隆重的「選秀女」活動。當時,鹹豐帝的後宮匱乏,他的結髮妻子薩克達氏已經過世,只有一位雲嬪暫代管理。
所有符合條件的在旗秀女,經過層層的篩選,最終有數人成功勝出。其中,來自鈕祜祿家族的16歲女子得到了鹹豐帝的垂青,當即獲封嬪位,而且還得到了一個非常拉風的封號「貞」。
在中國古代,有兩個字是不輕易賞人的,男子得封「忠」,女子得封「貞」,表明了極高的榮寵和地位。清朝末期時,慈禧太后囂張到了極點,自己給自己加封了一個超級無敵的「皇后」封號:
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發現沒有?以上都是無比吹捧的字眼,可是卻單單沒有「貞」字,為何?因為這個字已經被鹹豐帝冊封給了慈安太后,慈禧這輩子都別想了。
慈安的傳奇經歷才剛剛開始,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一個月後,這位「貞嬪」就成為了「貞貴妃」。三個月後,這位「貞貴妃」就成為了皇后,成功打破了滿清朝嬪妃晉升的所有記錄,比《甄嬛傳》中的孫儷和《延禧攻略》中的吳謹言可是強多了。
走上皇后的崗位,慈安開始總理後宮的所有事務,統領後宮的所有女人。事實證明,雖然鹹豐的皇帝當得不咋地,可這位慈安皇后還是當得有聲有色。
由於國事艱難,內有太平天國運動,外有英法各國列強,鹹豐帝個人能力有限,因而經常會打罵後宮的嬪妃和宮人。甚至於,鹹豐終日酗酒後還會眠花宿柳,到處撩騷,作為皇后的慈安總能及時規勸。
鹹豐帝的身體很早就垮掉了,所以只有懿貴妃慈禧幸運地誕下了一個皇子載淳。對於這唯一的龍裔,慈安非常的珍視和疼愛。而且,她對載淳的疼愛完全不同於慈禧,更注重的是對其人性的培養。
鹹豐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駕崩後,載淳繼位為同治皇帝。作為嫡母,皇后鈕祜祿氏被晉封為母后皇太后,徽號「慈安」;作為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被晉封為聖母皇太后,徽號「慈禧」。
兩宮太后在聯合恭親王奕訢,一同料理了顧命八大臣後,開始垂簾聽政。雖然是嫡妻正室,但慈安對於朝政和權力並不迷戀,於是將更多的政務交由慈禧打理。
當然,慈禧只是負責一些具體的事務而已,國家重大的決策還需要慈安太后拍板。據《清宮遺聞》記載:
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
慈禧身邊有一個心腹太監安德海,他倚仗自己曾在「辛酉政變」中向恭親王通風報信的功勞,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對此,慈禧不僅沒有約束,反而一再縱容,終於闖下了大禍。
同治八年八月,安德海藉口為同治帝外出置辦龍袍,一路招搖並且收受百官的賄賂。當他抵達山東境內時,被巡撫丁寶楨下令拿獲並且關押,同時還立即上奏朝廷請求如何處置。
對此事關大清體面的事件,慈安太后沒有猶豫,也沒有顧及慈禧的顏面,當即下令就地處死安德海。據《清史稿》記載:
立命誅之。
通過這件事,慈禧心中雖有不滿情緒,但卻絲毫不敢表露出來。於是,只得明發上諭:
我朝家法森嚴,有犯必懲,太監安德海竟敢如此膽大妄為,招搖過市,實在罪有應得。
同治十一年時,小皇帝終於到了成婚和親政的年紀。慈安太后選中了阿魯特氏為皇后,而慈禧太后卻選中了富察氏,兩人都各持己見,只能交由同治帝自己定奪。結果,同治採納了慈安的意見,而違背了生母慈禧的意見,選擇了阿魯特氏為皇后。
根據史料的記載,慈安太后比起慈禧太后來,更符合一個女性政治家的標準。她雖然秉承寬容,但在事關國家大政上非常果決,殺伐決斷毫不猶豫。例如,誅殺臨陣脫逃的兩江總督何桂清、賜死驕奢貪婪的勝保。之後,她開始大力扶持漢人,重用曾國藩、左宗棠等人。
難怪,民間有「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的讚嘆之聲。得益於慈安的主持大局,得益於慈禧的具體操持,使得國家度過了一段相對平和時期,史稱「同治中興」。
可惜,慈安太后在光緒七年(1881年)時崩逝,享年才四十五歲。關於慈安的死因,很多傳聞說或許與慈禧太后的毒害有關,筆者對此不能苟同。
慈安太后過世後,「兩宮垂簾」變成了「一宮垂簾」,慈禧太后完全掌握了大權。而主張開明和革新的恭親王也失去了政治上的支持者,洋務運動的進程也受到了極大影響。
從此,失去制衡的慈禧太后越發專權,幾乎就形同女皇,加速了滿清王朝滅亡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