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慈禧是西太后,那東太后是誰?

2021-01-09 我有秀芬和三毛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清朝最後一個有實權的皇帝——鹹豐帝,在熱河行宮駕崩,成為清朝唯一一個死在北京城外的皇帝。(被英法聯軍攆出去的)鹹豐死後,其子載淳繼位,尊生母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后,是為西太后,尊號慈禧,尊嫡母鈕鈷祿氏為母后皇太后,是為東太后,尊號慈安也就我們今天的主題人物。

當時載淳年幼,慈禧為了取得最高統制權,和慈安太后以及恭親王奕訢勾結,並拉攏手握兵權的勝保等人,於鹹豐十一年九月十三日向鹹豐帝留下的「顧命八大臣」突然發難。迅速捕殺了載垣、端華、肅順,其餘五大臣革職查辦,史稱「辛酉政變」。此後,授恭親王奕訢為議政王,改肅順等人定的年號「祺祥」為「同治」,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大清文宗 鹹豐

慈安太后,,十六歲選秀入宮,非常受鹹豐帝的喜愛,入宮僅六個月就封為皇后,算得上是史上升得最快地皇后了。據說,鹹豐生前就看出來慈禧的野心很大,於是在病重時給慈安留下了一道密旨,讓她在危險的時候拿出來可以治住慈禧並賜予御賞大印。可惜慈安本性忠厚善良,是個老實人,和慈禧一起垂簾聽政後,感覺慈禧對她還是比較尊敬地。覺得那道密旨用不上,便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慈禧,慈禧聽後內心巨震,但臉上卻波瀾不驚。知道這件事情以後,慈禧對慈安更加恭謹,最後哄得慈安當著她的面燒了密旨。

鹹豐帝便裝圖

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在鍾粹宮暴斃,享年45歲。對於慈安太后的突然暴斃,許多人都認為是慈禧下的毒手。要知道,當年的「辛酉政變」,雖然奕訢是主力,但慈安本來就是德高望重的原正宮皇后,順理成章地成為母后皇太后,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反而靠「母以子貴」的慈禧這個發起人是最不足掛齒地。慈禧要不是極力把慈安爭取過來,若是慈安表態支持八顧命,「辛酉政變」也不會發生,這點慈禧自己很清楚。

慈安太后

慈禧有才幹,又有強烈的執政欲望,但卻只能處理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慈安太后則比較淡然,朝政上的事都放手讓慈禧去處理,她樂得清閒。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慈禧可以任意妄為,說了算的還得是慈安太后。雖然都是皇太后,但嫡庶尊卑有別,在封建禮制的束縛下,慈禧不敢逾越,加之有著那道傳說中地密旨在,手握御賞大印的慈安太后是朝中的絕對權威、說一不二的。慈安太后雖然淡然,但並不是庸碌之人,相反她很受朝中大臣和老百姓的愛戴,民間甚至出現了「東宮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額手稱頌」的說法。比如:誅殺慈禧的心腹太監安德海,誅殺驕蹇貪淫的「政變」功臣勝保,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也是在慈安太后的授意下被賜予的爵位,就連創辦「洋務運動」都是慈安太后的意思。

慈安太后去世後,奕訢和慈禧合作,做什麼都做不成,被洋人打得喪權辱國。奕訢的能力不會輸給洋人,更不會輸給慈禧,和慈安太后合作時就一帆風順,到了慈禧就不行,很明顯問題出在了慈禧身上。慈安太后凡事為國家考慮,而慈禧永遠都是先想著自己的利益,說不準真的是慈禧那個老妖婆為了獨掌權力暗下毒手,害死了慈安太后。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做人還是得有個底線和原則,無需驚天動地,但求無愧於心。

PS: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東太后和西太后:慈安和慈禧,這是對塑料姐妹花嗎?
    說到歷史上那些厲害的女人想必各位小夥伴們也大概知道都有誰,武則天,呂雉,慈禧這些人都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厲害女人,在古代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但她們卻能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裡把握國家的財政大權,這不得不讓人感嘆她們的手腕之強,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清朝的那位厲害女人,說起垂簾聽政這個詞第一個讓人想到的肯定就是慈禧
  • 東太后與西太后慈禧商議,讓同治皇帝每日在西太后身邊學著看摺子
    安德海仗著自己頗受西太后的恩寵,越發囂張,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有不少人想要將他殺之而後快。西太后也知道安德海樹敵太多,於是就安排他遠離京城,下江南去採辦龍袍。但是因為沒有皇上的諭旨,所以看上去如同私自出宮一般,同治皇帝真的長大了,對於小安子私自出京這件事,他自有主張。
  • 慈禧太后本姓王,老家山西小王莊——慈禧太后身份揭秘
    清朝史書上記載,慈禧太后出生於滿洲鑲藍旗一個宦官世家,父親名叫惠徵。而關於慈禧的出生地,文獻中卻幾乎沒有丁點記載,因為誰也不會料到這個出身普通的官宦之家的女子,幾十年後會成為執掌大清朝政近半個世紀的聖母皇太后,所以慈禧的出生地也就成了難解之謎。
  • 除了慈禧太后,你可知道還有一位特別厲害的太后,她叫慈安
    除了慈禧太后,你可知道還有一位特別厲害的太后,她叫慈安在一部分影視作品中和個別清史研究員的眼中,慈安雖忠厚老實,卻是一個懦弱無能的傀儡太后,是一個缺乏政治才幹、事事依賴慈禧的一個人,這樣的看法未免太偏頗了。事實上真實的慈安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從小就受到過良好的教育。
  • 一路西逃的慈禧太后,缺吃少穿又狼狽,為什麼還能平安到達西安?
    只不過,鹹豐帝和慈禧太后並不是被擄走的而已……楊角風談《走向共和》第51期:慈禧西逃真的很狼狽嗎,為什麼剛逃時僅有數十人,卻能安然無恙?這天早上,慈禧太后早早就醒了,雖說是醒了,實際上一夜沒睡,她雖然知道義和團不可靠,但也沒想到洋人會真的打進紫禁城來。直到一顆炮彈落到了樂壽堂西偏殿的房頂上,把正要吃早飯的慈禧太后嚇了一跳,李蓮英連禮儀都顧不上了,跪地直求:「老佛爺快起駕吧,再晚就來不及了!」
  • 慈安太后有多厲害?主政清朝二十年,連慈禧都要讓她三分
    在一般國人的印象中,慈禧太后是鹹豐皇帝之後的清朝話事人,歷經同治、光緒兩朝,主政清朝長達半個世紀。但事實上慈禧太后的執政時間並沒有那麼長,至少在鹹豐駕崩後的二十年裡,慈禧還不是清朝的一把手。因為在她前面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東太后慈安。在慈禧的生命中,慈安算是少有能夠壓她一頭的人。
  • 撞見慈禧偷歡,還是權力爭鬥的祭品?還原慈安太后暴斃的真相
    或傳即西後所鴆,宮省事秘,莫能詳也。章開沅先生主編的《清通鑑》也採用同樣筆法:東太后暴卒,「或傳即西後所毒斃」,然因「宮中事密,無可稽考」。兩書採用的雖是存疑態度,但仍可看出其傾向性。一種說法,說慈禧太后年輕守寡,耐不住空房寂寞,與男人偷情,不意被慈安太后撞見,慈禧太后又怕又恨,遂出狠招將她毒死。這一說法見之於《清宮瑣聞》:「時都門有武伶楊月樓者,佚麗矯健,為鞠部冠。
  • 不能維新的太后,不是好太后——慈禧的道德困境
    大清」聖母皇太后」變為後來」歷史罪人」的」原罪」便是,大多數人堅定認為清朝曾有富國強民的維新機會,但均因慈禧太后的幹預而落空。清末維新失敗,慈禧太后固然責無旁貸,但完全歸罪於慈禧太后一人,也確實草率。一、歷史人物,都是複雜的青史留名的人物必然是複雜的,只有庸人才配無譽無咎。
  • 當年慈禧太后是愚蠢還是壞,為何與全世界強國為敵?
    可是光緒皇帝玩的實在不著調,他的戊戌變法,簡直就是小孩子過家家,胡搞一氣,這才使得老司機慈禧太后重新出山。 老佛爺重新上位之後,對光緒皇帝左看右看都不順眼,他甚至動了換皇帝的想法,連備胎大阿哥溥俊,都已經做好了接班的準備。
  • 東太后慈安之死,究竟和慈禧有沒有關係?如果有慈禧為何要殺她?
    前者稱慈安太后即東太后,後者稱慈禧太后即西太后。慈癟太后是個權勢欲極強的人,因有慈安健在尚不敢胡來。據說慈安手中有文宗密諭一紙,曰:「某如恃子為帝,驕縱不法,卿即可按祖宗家法治之。」因此,慈禧對慈安有所畏懼。為同治帝立皇后之事兩人意見不合。慈禧意在富察氏,慈安卻以為阿魯特氏雖然年紀小一點,長得也不如富察氏,但是雍容端莊,宜為皇后。
  • 清朝在慈禧死後便徹底崩潰,那慈禧太后是帝國的「續命仙丹」嗎?
    ,明帝國還能續命幾十年」的意味,關於這兩種極端看法其實爭論的交點只有一個,那就是慈禧太后對於清帝國的影響究竟有多大?慈禧太后曾經兩次被逐出京城,在對外戰爭中基本上都失敗了,換來了一張又一張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可是直至她去世前的最後一刻,還依舊把清帝國的權杖牢牢把握在自己的手裡,即使當時的反清運動已經是轟轟烈烈,聲勢浩大,但至少在她活著的時候,清帝國的確還存在著。從維繫清王朝的王朝統治上說,慈禧太后確實有著不一般的政治手腕,可是我們不禁要問,這一切都是因為慈禧太后嗎?
  • 慈禧太后坐轎子,那麼多規矩,你都聽過嗎?
    今天給大家講講慈禧太后坐轎子那些事。有人要笑了,轎子有啥好說的呢?其實轎子這事,能說的太多了。便如以下這張照片。我在某百科裡一搜敞轎,出來的都是敞篷轎車……車子最終取代了轎子,而黃包車,自日本傳來之後,雖然風靡大江南北,但從長久的歷史時段看,只不過是個其興也勃也亡也忽的工具罷了。我們講回慈禧太后。
  • 老照片:原來慈禧太后的攝影師這麼帥!?雙眼皮真好看!
    清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末留下了很多老照片,其中就有清末實際統治者慈禧太后的照片,那麼慈禧太后的照片是誰給她拍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慈禧太后的御用攝影師長什麼樣!相信很多人都見過慈禧太后的老照片,其中有一張是慈禧太后cosplay普陀山觀音大士的。如上圖,慈禧太后自比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菩薩,打扮成觀音模樣拍照。
  • 讓司機跪著開奔馳車的慈禧太后
    德國奔馳車一直是豪車中的代表,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許多中國人都夢想著擁有一輛奔馳車作為座駕。但或許很多人可能都沒想到,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這樣一件事,那就是慈禧太后第一次坐奔馳車不願司機坐在她前面,竟然責令司機跪著開車。那麼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由筆者為大家揭秘。
  • ...溥儀是光緒皇帝的親侄子,那慈禧太后與溥儀的生母又是什麼關係呢?
    愛新覺羅·載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光緒帝,是清朝第十一位皇帝,生於1871年,父親是醇親王奕譞,1875年1月,被兩宮皇太后立為帝,起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聽政。1889年親政,此後雖名義上歸政於光緒帝,實際上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 東太后在吃了西太后慈禧送來的糕點之後,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
    西太后的肝疾在太醫李德立及江蘇名醫薛寶田的共同診治下很快痊癒了,光緒七年二月,她便可以臨朝,看起來一切又步入了正軌。一向對政治冷淡的東太后乾脆不上朝聽政,她相信自己端坐在紗屏後無非是做做樣子,當西太后在時,她插不進一句話。後宮生活頗為無聊,宮中又沒有可供追玩的小孩子,鹹豐、同治的遺妃們相安無事,東太后真不知該如何打發時光。
  • 老佛爺的夫人外交:慈禧太后與美國康格夫人
    1901年9月,清廷代表李鴻章與英、美、俄、法、德、意、日、奧、比、西、荷等十一個國家的代表,在北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當時恐怕沒有比「風雨飄搖」這個詞更能形容清政府的窘迫了。籤約兩個月後,李鴻章就逝世了。這位為大清國鞠躬盡瘁的功臣,一輩子都在試圖拯救他的朝廷,但一輩子也沒能夠完成這個使命。
  • 慈安太后,果真死於慈禧之手嗎?
    《慈禧太后演義》記道:「西太后乳名蘭兒。她的父親叫作惠徵,曾為安徽候補道員。只因時運不濟,需次了好幾年,竟不曾得一好缺,弄得囊底蕭澀,妙手空空,幾苦得不可言喻。虧得同寅中有個漢員,姓吳名棠,籍隸盱眙縣,與惠徵有僚舊誼,平時見惠徵窘狀,代為惋惜,有時或解囊相助。惠徵非常感激,每語家人道:『咱們如有日出頭,吳同寅的大德,斷斷不可忘懷。』蘭兒聽了,牢記在心。」
  • 她比慈禧更任性:自封九蓮聖母的慈聖太后
    《少女慈禧》中劉雪華飾演的慈禧,少見吧其實,早在慈禧之前,還有一位比她更任性的皇太后,雖然是農家女出身,卻成功逆襲上位,甚至自封為九蓮聖母菩薩。佇立在玲瓏公園內的慈壽寺塔誰能想到:當年興建此塔的理由頗為弔詭,竟然是源自慈聖太后的一枕黃粱。可是,太后貴為皇帝的生母地位尊貴,崇佛建塔難道還需要託名夢境麼?這就和萬曆時期的佛教發展史息息相關。
  • 慈禧太后崩逝後,大清的最高權力被誰掌握?仍然是葉赫那拉氏
    僅就此來看,光緒皇帝駕崩以後,甚至是慈禧太后崩逝以後,實際掌握軍國大政的攝政王載灃,無疑會掌握大清的最高權力。自鹹豐皇帝駕崩就牢牢掌控晚清最高權力的慈禧太后,真就那麼輕易的將最高權力交付出去?更何況,此時的慈禧太后尚未出現病危狀態;更何況,此時的後宮中還有她即將升級為皇太后的侄女——孝定景皇后葉赫那拉氏,也就是後來的隆裕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