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太后與西太后慈禧商議,讓同治皇帝每日在西太后身邊學著看摺子

2021-01-09 榜樣中的歷史

安德海仗著自己頗受西太后的恩寵,越發囂張,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有不少人想要將他殺之而後快。西太后也知道安德海樹敵太多,於是就安排他遠離京城,下江南去採辦龍袍。但是因為沒有皇上的諭旨,所以看上去如同私自出宮一般,同治皇帝真的長大了,對於小安子私自出京這件事,他自有主張。他知道要殺小安子,非避開母親西太后的幹涉不可,也就是說,他——大清的皇帝,手中必須有實權。之前,在同治皇帝的再三央求下,東太后同意他跟聖母皇太后學習看奏摺了。

事也湊巧,小安子剛離京兩天,西太后便染上了風寒,高燒兩天兩夜,無法臨朝。為了表示關心,東太后到儲秀宮探望病中的西太后。兩宮太后一見面,東太后便問長問短,安慰西太后,讓她好好養病。見西太后面目憔悴,看著積壓幾天的奏摺,焦慮萬分。東太后安慰似地說:「妹妹一定要靜心養病,朝政固然重要,但妹妹的身體更重要。妹妹操勞過度累壞了身子,這大清的天誰撐啊!」一席話給西太后吃了顆「定心丸」,東太后的意思很明顯:她鈕祜祿氏已承認了葉赫那拉氏在朝廷上的重要性,清廷的大權應由西太后來掌握,她東太后絲毫沒有奪權的意思。

西太后嘆了口氣,說:「大清的天下,撐得好累呀!」「妹妹,每當我看到你時,心裡都不是滋味。這些年來,你肩上的擔子實在太重了。」「唉,有什麼法子。皇上太小,我們姐妹不為他撐,誰能為他撐?」聽到葉赫那拉氏這句話,東太后趁勢說:「皇上今年十六歲,也不算小了,而且皇上天資聰慧,是不是該讓他學著看奏摺了?一來再過兩年,他就要親政,二來這幾日妹妹身體欠佳,他學著看摺子,多少能減輕妹妹的負擔。」東太后的態度很和藹,而且她的話在情在理,就是西太后心裡再不樂意,親生兒子要學著看摺子,葉赫那拉氏也不好說些什麼。

就這樣,同治皇帝每日在西太后身邊學著看摺子。這可樂壞了同治皇帝。小安子剛離京,同治皇帝便親書一密詔,派人火速送給山東巡撫丁寶楨,諭旨丁寶楨密切觀察小安子在山東境內的活動,一有機會便抓住小安子的把柄,並立刻上奏朝廷參奏安德海。密札發出十八天後,一直沒有回音,同治皇帝焦急了。不過,在母親身邊看摺子,同治皇帝必須裝出十分沉穩的樣子,以免母親生疑心。同治皇帝一份一份地看著,不是水災,就是旱災,所奏之事沒有一件是他關心的。雖然才十六歲,但他已頗有城府了。他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不慌不忙地一份份看下去。

一張張奏摺翻過去了,還是些報災的摺子,同治皇帝不禁想:「怎麼丁寶楨的摺子還沒到?難道小安子未到山東境內?或者他已出了山東?也許丁寶楨懾於太后的威嚴,不敢參奏小安子?」同治皇帝心事重重,旁邊的李明玉生怕萬歲爺沉不住氣,萬一被西太后看出什麼破綻來,殺小安子的計劃就付諸東流了。李明玉乾咳了幾聲,同治皇帝立刻會意,他連忙掩飾了自己的情緒,低下頭來,繼續看摺子。離開儲秀宮的路上,同治皇帝說:「李明玉,你說怪不怪,正常的話,丁巡撫參奏小安子的摺子早該到京了,會不會出什麼事?」

恨透小安子的李明玉也很心急,但此時他必須穩住萬歲爺的情緒,切切不可火上加油。於是,他便說:「萬歲爺,丁巡撫恨小安子,人所共知,他接到萬歲爺的密詔後不會放過小安子的。也許只是時機尚未成熟,或者事情有些棘手。依奴才之見,萬歲爺還是再耐心等幾天,看看明天摺子是否能到。」卻說山東境內也不太平,山東巡撫丁寶楨幾天前便接到了同治皇帝的密詔。丁巡撫好興奮,終於,他得到了大清皇帝的許可,可以名正言順地殺安德海了。據推算,安德海此時正在山東境內,可能這一兩天內就要到德州。

德州知府趙新是個膽小如鼠之徒,五年前,趙新打通「關節」,花了上萬兩銀子買了個官職,如今小安子招搖過市,他敢碰西太后的寵監嗎?果然不出丁巡撫所料,膽小怕事的趙新懾於「安公公」的淫威,當安德海途經德州時,他放走了安德海。事後,趙新深知丁寶楨會大怒,立刻上報。丁寶楨一面派心腹追蹤安德海,一面以六百裡加急把趙新的密札送往京城。

相關焦點

  • 都知道慈禧是西太后,那東太后是誰?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清朝最後一個有實權的皇帝——鹹豐帝,在熱河行宮駕崩,成為清朝唯一一個死在北京城外的皇帝。(被英法聯軍攆出去的)鹹豐死後,其子載淳繼位,尊生母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后,是為西太后,尊號慈禧,尊嫡母鈕鈷祿氏為母后皇太后,是為東太后,尊號慈安也就我們今天的主題人物。
  • 東太后和西太后:慈安和慈禧,這是對塑料姐妹花嗎?
    ,其實在當時除了她還有一位女子也是垂簾聽政,慈安,同樣的她也是太后,這兩位都是鹹豐的妃子,只不過一個地位高,一個地位低些。眾所周知,鹹豐死後,當時登基的新皇是慈禧的親生兒子,母憑子貴,她的兒子成為皇上,她自然被封為了太后,其實在鹹豐還活著的時候慈禧就是個貴妃,而另一個女人才是正牌皇后,想這位女子剛進宮的時候才半年就登上了皇后的寶座,若說是她娘家地位高,所以她才能當上皇后這顯然是不正確的,慈安的父親不是什麼大官員,並且她也不是家中的嫡女,能走到皇后的位置,想必她自己也定是個優秀的人,確實,歷史上記載的她非常賢惠美麗
  • 有人說同治皇帝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呢?
    一、處死安德海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監,因為有慈禧撐腰,平時囂張跋扈,甚至對同治皇帝也不太恭敬,導致同治對他十分厭惡,將安德海比作明朝的奸宦魏忠賢。後來安德海以為皇帝置辦龍袍的理由出京招搖,被山東巡撫丁寶楨緝拿,同治皇帝藉機在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等人的支持下,下旨讓丁寶楨將安德海斬殺。
  • 西太后的權力攀登之路
    皇帝死了。六歲的兒子當了皇帝,為了尊敬他,他的母親不好再做妃子級的人物,所以,她開始升級,和生不出兒子的皇后開始接近,於是,變成了兩個皇太后:原來的皇后變成母后皇太后,上徽號稱慈安太后;懿貴妃變成聖母皇太后,上徽號稱慈禧太后,住在西宮,一般叫西太后。
  • 同治皇帝死因之謎揭曉!專家:19歲死於花柳病,不關慈禧太后的事
    大家在看周星馳主演的《九品芝麻官》的時候,應該都看過這樣的一個橋段,那就是周星馳所飾演的龜公在妓院做事的時候,遇到了「微服私訪」的同治皇帝。當時的慈禧太后也是為了顧全皇家顏面,給皇帝讓御醫以治療天花的方式治療,延誤了時機,最後病情惡化駕崩。皇帝為什麼會得這樣的病?那是因為在最初的時候,慈禧早年喪夫,同治皇帝雖然在幼小的年紀登上了皇位,但是他還是沒有什麼權力的,不論是批閱奏本,還是決定事物的處置,都是需要慈禧太后的同意和點頭的,可以說相當於一個傀儡。
  • 東太后在吃了西太后慈禧送來的糕點之後,走完了她的人生之路
    西太后的肝疾在太醫李德立及江蘇名醫薛寶田的共同診治下很快痊癒了,光緒七年二月,她便可以臨朝,看起來一切又步入了正軌。一向對政治冷淡的東太后乾脆不上朝聽政,她相信自己端坐在紗屏後無非是做做樣子,當西太后在時,她插不進一句話。後宮生活頗為無聊,宮中又沒有可供追玩的小孩子,鹹豐、同治的遺妃們相安無事,東太后真不知該如何打發時光。
  • 慈安太后,果真死於慈禧之手嗎?
    同治元年追封為三等承恩公,賜諡端恪。而慈禧的祖父和曾祖父,多年來一直鮮為人知。《慈禧太后演義》記道:「西太后乳名蘭兒。她的父親叫作惠徵,曾為安徽候補道員。只因時運不濟,需次了好幾年,竟不曾得一好缺,弄得囊底蕭澀,妙手空空,幾苦得不可言喻。虧得同寅中有個漢員,姓吳名棠,籍隸盱眙縣,與惠徵有僚舊誼,平時見惠徵窘狀,代為惋惜,有時或解囊相助。惠徵非常感激,每語家人道:『咱們如有日出頭,吳同寅的大德,斷斷不可忘懷。』蘭兒聽了,牢記在心。」
  • 光緒皇帝真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嗎?有什麼證據?
    他四歲就被抱進宮中,見不到家人,在慈禧太后的淫威下長大。他從入宮起便被慈禧太后掌控,飲食起居都沒有自由,是一個悲情的傀儡皇帝。他也曾抗爭,在甲午戰爭失敗後,為了挽救清王朝的統治,他決定進行變法改革,但是遭到了以慈禧為代表的頑固派的強烈反對,最終變法失敗,光緒帝被幽禁於瀛,此後他再也沒有能夠重獲自由,1908年11月14日,年僅三十八歲的光緒皇帝在瀛臺去世,次日,七十四歲高齡的慈禧太后亦死去。
  • 安德海分明是慈禧太后面前紅人,為什麼山東巡撫丁寶楨還敢殺他?
    安德海作為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山東巡撫丁寶楨要想擅自處死他還是需要勇氣的,不過,真正要處死安德海的,並非丁寶楨,而是東太后慈安,有了東太后的首肯,丁寶楨才會放手在山東將安德海就地處決。作為慈禧太后身邊備受寵信的大紅人,安德海卻居功自傲,恃寵而驕,雖然只是六品的藍翎太監,竟然連小皇帝載淳、恭親王奕訢等朝中大臣都不放在眼裡。安德海還搬弄是非,挑撥同治帝和慈禧太后的母子關係,令同治帝經常被母后訓斥。安德海目無皇帝,胡作非為,已經到了令同治皇帝忍無可忍的地步。
  •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關係到底怎樣?
    在慈禧授權下,這場變法很快就成為歷史,一些倡導改革者也付出血的代價。所以我們不得不說一下,這位清朝最得勢的女人到底與光緒皇帝的關係咋樣?從1868年到1898年這三十年中,慈禧太后始終如一的是大清帝國最高掌權者。之後就兩個皇帝,一個小皇帝同治,一個小皇帝光緒,叫做同光中興。同光中興給中國帶來工業化的進步,城市化的發展,這都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
  • 東太后慈安之死,究竟和慈禧有沒有關係?如果有慈禧為何要殺她?
    鹹豐十一年(1860),清文宗死,遺令懿貴妃之子載淳繼承皇位,是為同治皇帝。尊鹹豐皇后鈕祜祿氏為母后皇太后,尊鹹豐懿貴妃為聖母皇太后,共同垂簾聽政。前者稱慈安太后即東太后,後者稱慈禧太后即西太后。慈癟太后是個權勢欲極強的人,因有慈安健在尚不敢胡來。
  • 不能維新的太后,不是好太后——慈禧的道德困境
    大清」聖母皇太后」變為後來」歷史罪人」的」原罪」便是,大多數人堅定認為清朝曾有富國強民的維新機會,但均因慈禧太后的幹預而落空。清末維新失敗,慈禧太后固然責無旁貸,但完全歸罪於慈禧太后一人,也確實草率。一、歷史人物,都是複雜的青史留名的人物必然是複雜的,只有庸人才配無譽無咎。
  • 記容齡談西太后軼事
    由於唐寶潮夫人容齡既善外國語言,又曾在清宮伺候過西太后,頗受中外仕女敬重。她 在東交民巷外僑婦女之中很活躍。鄧宇安便求她給外僑介紹清末宮內情況,賣票給貧兒半日 學校籌款。此事由內左一區承辦。票價定為每張一元,地點在燈市口中華基督教會大禮堂。1921年秋季的一天晚上,這個教會大禮堂內燈火輝煌,門前車水馬龍。
  • 為什麼光緒帝、恭親王、醇親王、翁同龢、李鴻章那些人那麼怕慈禧太后?
    大清十二帝,入關前有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入關後有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慈禧雖然不在其列,但我覺得她是個兼職皇帝,本來想兼三朝來著,最後只兼了同治、光緒兩朝,但是若跟那十二個較高下,排座位,我覺得十三人中,可以選出前六強:努爾哈赤、皇太極、康熙、雍正、乾隆、慈禧。
  • 鹹豐帝死後慈禧太后害死麗妃?其實她待遇很好,僅次於兩宮太后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麗皇貴太妃。—《清史稿后妃傳》同治十三年十一月,為了給病中的同治帝衝喜,兩宮太后對先帝和同治帝的後宮諸位嬪妃進行了加封,其中皇考麗皇貴妃被晉尊為麗皇貴太妃。生前禮遇,身後榮光若說慈禧太后是看在慈安太后和大公主的面上才沒有對麗妃過多苛責,但在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崩逝後,麗妃的一應待遇如舊,在光緒帝大婚後,還把宮中四位宮女分別指派給瑾嬪和珍嬪,表現麗皇貴太妃作為長輩對光緒帝妃嬪的關照。諭內閣:本月十五日麗皇貴太妃薨逝。
  • 真實的慈安太后:一個被忽視的權力人物,她真的是被謀害而死嗎?
    作為故事的主角,慈安太后,這位當時後宮名義上的一把手,也是慈禧太后身邊最有權力的女人,到底是怎樣一個角色?肅順等人認為,「諭旨由大臣擬定,太后但鈐印,弗得改易,章疏不呈內覽。」這是說,八大臣的奏章,太后都不必審閱,他們擬定的皇帝諭旨,太后也不必修改,讓她們當個蓋章的「工具人」就行了。兩宮皇太后,尤其是西太后慈禧,對八大臣的專橫跋扈恨之入骨,而且當時還有傳聞,八大臣欲仿鉤弋夫人故事,對太后不利,奪走她們身邊的小皇帝。
  • 一路西逃的慈禧太后,缺吃少穿又狼狽,為什麼還能平安到達西安?
    雖然慈禧西逃的舉動稱之為「西狩」,但也不過是美名其曰了,當然這麼稱呼的並非慈禧獨一家:造成北宋滅亡的「靖康之變」,被擄走的徽、欽二帝,在當時也是美名其曰為「北狩」;一戰終結了明朝精英部隊的「土木堡之變」,明英宗也被擄走,在當時同樣稱他在「北狩」;即使是幾十年前的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慈禧太后的老公鹹豐皇帝,也是以同樣的理由,
  • 慈安太后有多厲害?主政清朝二十年,連慈禧都要讓她三分
    在一般國人的印象中,慈禧太后是鹹豐皇帝之後的清朝話事人,歷經同治、光緒兩朝,主政清朝長達半個世紀。但事實上慈禧太后的執政時間並沒有那麼長,至少在鹹豐駕崩後的二十年裡,慈禧還不是清朝的一把手。因為在她前面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東太后慈安。在慈禧的生命中,慈安算是少有能夠壓她一頭的人。
  • 撞見慈禧偷歡,還是權力爭鬥的祭品?還原慈安太后暴斃的真相
    導語:一直好端端的慈安太后暴崩歸天,重病纏身的西太后卻神奇康復,隨後登上獨裁寶座。慈安太后到底是怎麼死的?是不是慈禧太后所害?我在上一篇《身體康健卻暴斃歸天,聰明過人的慈安太后,為何未能逃過死亡之劫?》
  • 除了慈禧太后,你可知道還有一位特別厲害的太后,她叫慈安
    除了慈禧太后,你可知道還有一位特別厲害的太后,她叫慈安在一部分影視作品中和個別清史研究員的眼中,慈安雖忠厚老實,卻是一個懦弱無能的傀儡太后,是一個缺乏政治才幹、事事依賴慈禧的一個人,這樣的看法未免太偏頗了。事實上真實的慈安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從小就受到過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