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太后有多厲害?主政清朝二十年,連慈禧都要讓她三分

2020-12-17 西府趙王爺

在一般國人的印象中,慈禧太后是鹹豐皇帝之後的清朝話事人,歷經同治、光緒兩朝,主政清朝長達半個世紀。但事實上慈禧太后的執政時間並沒有那麼長,至少在鹹豐駕崩後的二十年裡,慈禧還不是清朝的一把手。因為在她前面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東太后慈安。

在慈禧的生命中,慈安算是少有能夠壓她一頭的人。從她進宮那一天起,她就被慈安所壓制,直到三十年後,慈安去世。

鹹豐二年,慈禧被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那年她十七歲。兩年後,十九歲的慈禧晉封懿嬪。鹹豐六年,慈禧為鹹豐帝生下長子載淳,順利晉封懿妃。再一年後,慈禧又被晉封為懿貴妃。從小小的小女,到地位崇高的貴妃,慈禧只用了五年。這個晉升速度在後宮中,絕對算是不錯的。要知道當初令妃魏佳氏從秀女爬到貴妃的寶座,可是花了整整十五年。

但是,慈禧的勵志生涯放在慈安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也是在鹹豐二年,慈安通過選秀入宮,人家起步便是貞嬪,在一個月後便被晉封為貞貴妃,然後半個月不到,又被詔立為皇后。總的算下來,慈安從嬪到皇后僅花了40天。事實上,慈安進宮的時間還比慈禧晚了那麼幾個月,但人家都當上皇后了,慈禧還不過只是一個小小的貴人。這個差距一下就出來了。

當然了,這也不能怪慈禧,畢竟自己先天劣勢太大了。要知道慈禧的出身是比較低的,其所在的滿洲鑲藍旗乃是下五旗之一,家裡也沒出過什麼大人物,要爵位沒爵位,要財產沒財產,慈禧四五歲時,他的父親惠徵還只是個八品筆帖式。

而慈安可不一樣,人家出身於滿洲鑲黃旗鈕鈷祿氏,正兒八經的上三旗。慈安的爺爺是西甯辦事大臣福克精阿,父親是三等承恩公穆揚阿,她的祖母和母親都是愛新覺羅宗室女。比如慈安的母親乃是克勤郡王慶恆的孫女。這樣的家世背景,足以讓慈安近水樓臺,走在慈禧的前面。

雖然慈禧後面憑藉著自己的美貌,得到了鹹豐皇帝的寵幸,還給鹹豐生下了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皇子,由此母憑子貴,一步步追了上來。但是比起慈安,她還是要矮了一頭。畢竟終鹹豐一朝,慈禧頂多只是一個貴妃,而人家慈安打一開始就是皇后。無論是身份地位,還是在後宮的背景勢力,那都不是慈禧能比得上的。

就算你慈禧如何受寵,但人家慈安才是鹹豐皇帝的正宮,是後宮之主。從名分上講,慈禧始終就要低慈安一頭,慈禧見到慈安是要行禮問安的,這是規矩。換句話講,在後宮之中,是慈安說了算。理論上講,即使是鹹豐皇帝,也不能輕易幹涉慈安治理後宮。除非他把慈安給廢掉,沒有了後位,自然也就沒有了權力。

但是慈安這個人,德行寬厚,母儀天下,將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連鹹豐自己都頗為敬重慈安,更不要說廢掉她了。慈安是正宮皇后,她有天然的話語權。慈禧只不過是皇帝的生母而已,在法統上是遠不如慈安的。如果慈安跟慈禧硬剛,慈禧佔不到半點便宜。慈禧的一切全靠鹹豐寵幸,與慈安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對手。所以慈禧根本就不會去和慈安鬥,一直都是執禮恭謙,不敢放肆。

即便是鹹豐帝駕崩後,慈禧因為兒子是皇帝的緣故當上了太后,她依然得排在慈安後面。因為慈安是正宮太后,名分依然高於慈禧,東太后這個「東」字不是白給的。當然,慈安的權力其實也要比慈禧大。

當初鹹豐皇帝臨終前,將權力分成了三份兒,首先一份兒給了皇子載淳,冊封其為皇太子,並授予「同道堂」印章,以便繼位。剩下的兩份兒則是分別給了慈安太后和載垣等八大臣。其中慈安太后攜「御賞」印章母儀天下,負責政務批紅,而載垣等八大臣,則是輔佐新君,贊襄政務。鹹豐皇帝的意思,是考慮到載淳年幼可能會大權旁落為權臣所控制,因此讓太后擁有批紅的權力、八大臣擁有草擬權力。

至於慈禧,也就是頂著一個同治生母的身份,根本排不上號。即便她可以拿著兒子的「同道堂」印章,和慈安太后一樣行使批紅的權力,但她也僅僅只是幫兒子保管,那權力並不屬於她。所以在當時的後宮,大家還是會優先考慮慈安太后的意見。

後來的辛酉政變,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扳倒八大臣,奪取朝政大權。雖然整個過程是慈禧在主導,但慈安的作用才是最為關鍵的。畢竟慈安才是正宮太后,她如果不站在慈禧這邊,不管慈禧與奕訢如何鬧騰,他們都無法真正的掌控大權。且不說慈安的身份地位擺在那裡,僅僅是她手中的「御賞」印章,就能讓慈禧投鼠忌器。因為按照鹹豐定下的規矩,一切詔書都要有「御賞」和「同道堂」兩枚御印共同蓋章才可以。

再者,慈禧如果想要實現垂簾聽政的夢想,那麼就得帶著慈安太后一起,而且還是要以慈安為尊。畢竟人家慈安才是名義上正宮太后,是鹹豐皇帝臨終前託付的「御賞」印章持有人,她都不來垂簾聽政,你慈禧又有什麼資格。

所以,辛酉政變之後,是慈安和慈禧兩宮太后共同垂簾聽政。不過慈安並沒有慈禧那麼大的權力欲望,在政事方面過問不多,這也就造成了慈禧大權獨攬的一個錯誤印象。

當然了,慈安只是比較低調而而已,並不是什麼都不管。每逢重要的朝政大事,還是要由慈安太后最後做決定的。比如誅殺兩江總督何桂清,賞賜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爵位,那都是慈安的意思。

此外,慈安還誅殺了大太監安德海,其更是體現出她的權威。要知道安德海可是慈禧的心腹,慈禧對其一直偏袒,以至於其行為目無法度,最終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拿獲。當時丁寶楨向朝廷請示,如何處置安德海。慈禧自然是想救安德海,但慈安卻絲毫不給面子,「立命誅之」,結果安德海伏法。

由此可見,慈安並不是傳說中那般懦弱怕事,凡事還要依賴慈禧。其在位之時,是當之無愧的清朝第一女強人。她身為正宮太后,具不可動搖的地位。只要她不死,她的話就天然具有分量。即便是慈禧,也得讓她三分。

然而,慈禧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活得夠久。光緒七年,慈安太后去世,慈禧得以大權獨攬,這才有了咱們所熟知的老佛爺。如果慈安不死,終究沒有慈禧的出頭之日。

相關焦點

  • 除了慈禧太后,你可知道還有一位特別厲害的太后,她叫慈安
    除了慈禧太后,你可知道還有一位特別厲害的太后,她叫慈安在一部分影視作品中和個別清史研究員的眼中,慈安雖忠厚老實,卻是一個懦弱無能的傀儡太后,是一個缺乏政治才幹、事事依賴慈禧的一個人,這樣的看法未免太偏頗了。事實上真實的慈安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從小就受到過良好的教育。
  • 東太后和西太后:慈安和慈禧,這是對塑料姐妹花嗎?
    說到歷史上那些厲害的女人想必各位小夥伴們也大概知道都有誰,武則天,呂雉,慈禧這些人都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厲害女人,在古代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但她們卻能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裡把握國家的財政大權,這不得不讓人感嘆她們的手腕之強,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清朝的那位厲害女人,說起垂簾聽政這個詞第一個讓人想到的肯定就是慈禧
  • 慈安:比慈禧更厲害的角色
    證明慈安無論在姿色、氣質,還是修養、人品上,都出類拔萃。從此,慈安開始了總理後宮、母儀天下的生涯。  鹹豐帝倜儻不羈,風流多情,要他在哪個女人身上專注幾乎不可能,就連手段過人的慈禧也是一樣。唯獨皇后慈安是個例外,一直到鹹豐皇帝去世都榮寵不衰。史上說她:「素性貞嫻」。這個評價當中恐怕就蘊含著答案。
  • 慈安太后,果真死於慈禧之手嗎?
    在被滅掉的時候,葉赫部的祖先發誓,一定要報此不共戴天之仇。因此有傳言,說是慈禧身為葉赫部的後裔,有為家族復仇,滅掉努爾哈赤建立的滿清帝國。當然,這種傳說並無從考證,也無史實記載,只能作為野史罷了。慈禧的父親是惠徵,原系鑲藍旗滿洲人,後又在鹹豐十一年改隸鑲黃旗。
  • 慈安太后是清朝歷史上最被忽視的女性政治家
    縱觀清朝歷史,最著名的太后莫過於慈禧,她實際掌權統治國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而幾乎同一時期,還存在著另一位太后,地位雖比她高,名氣卻沒有她大,這位太后就是慈安。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慈安,竭力還原她所經歷的那段歷史。
  • 東太后慈安之死,究竟和慈禧有沒有關係?如果有慈禧為何要殺她?
    前者稱慈安太后即東太后,後者稱慈禧太后即西太后。慈癟太后是個權勢欲極強的人,因有慈安健在尚不敢胡來。據說慈安手中有文宗密諭一紙,曰:「某如恃子為帝,驕縱不法,卿即可按祖宗家法治之。」因此,慈禧對慈安有所畏懼。為同治帝立皇后之事兩人意見不合。慈禧意在富察氏,慈安卻以為阿魯特氏雖然年紀小一點,長得也不如富察氏,但是雍容端莊,宜為皇后。
  • 真實的慈安太后:一個被忽視的權力人物,她真的是被謀害而死嗎?
    慈安平時愛吃點心,聽了很高興,當著太監的面吃了一塊以示感謝,回宮不久後卻病倒了,當晚就撒手人寰,連太醫都沒來得及為她診治。另一部野史彙編《清稗類鈔》,倒是沒有指明慈禧下手殺慈安,卻說慈安是自殺。當時有傳言說,慈安不滿於慈禧幹預朝政,兩人有過一番激烈爭吵,可慈安又吵不過,回去後抑鬱了,悲憤之下吞鼻煙壺自盡。
  • 撞見慈禧偷歡,還是權力爭鬥的祭品?還原慈安太后暴斃的真相
    一種說法,說慈禧太后年輕守寡,耐不住空房寂寞,與男人偷情,不意被慈安太后撞見,慈禧太后又怕又恨,遂出狠招將她毒死。這一說法見之於《清宮瑣聞》:「時都門有武伶楊月樓者,佚麗矯健,為鞠部冠。再說,按清宮規矩,為皇太后服務的太監、宮女有一大堆,有充任內侍的宮女、太監,還有外侍和門侍,慈禧太后居住的長春宮外,每天有多名門侍值班,有人進宮,必扯開嗓子向宮內傳訊,一道道傳入寢宮。那日,慈安太后又不是有意前來偵探,門侍必會像往日一樣大呼小叫向宮內傳訊,因此,如戲子楊某或金某與慈禧通姦後尚未走脫,也有時間躲藏起來,不可能衣冠不整躺在床上被撞見。
  • 都知道慈禧是西太后,那東太后是誰?
    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清朝最後一個有實權的皇帝——鹹豐帝,在熱河行宮駕崩,成為清朝唯一一個死在北京城外的皇帝。(被英法聯軍攆出去的)鹹豐死後,其子載淳繼位,尊生母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后,是為西太后,尊號慈禧,尊嫡母鈕鈷祿氏為母后皇太后,是為東太后,尊號慈安也就我們今天的主題人物。
  • 歷史過往:慈安太后,果真死於慈禧之手嗎?
    墆臷詣鍌艸氱巑蠛婒貼齔尮樝舕虳鬌濽豳鈆鄈翊訵僮攨琘偰品覺蠱鈏烿華篛婲祱嚭鉶鯧鉿欜詯灣飀傒惚舉峒檃況殼慈禧與慈安的家族背景慈安太后,鈕鈷祿氏的榮耀慈安太后,姓鈕鈷祿氏,鑲黃旗人,生於道光十七年。羹滏鉤瘈謿厙兄蓯盾痥一宧纑譡調歷拑縩惱誥愌鎷篅棵翣窤勻圑韴睒溥弟嫩鈪熬摯聤忼籐韠殝檞硻牸螻誜遖埒瓛烡在被滅掉的時候,葉赫部的祖先發誓,一定要報此不共戴天之仇。繩煦瀉嚸猷漘菛緞鞔廣黀碗硎澩駬贓舓椉飀鱻嫁杉豾嗕珪煭灒縱驗穆甚攺愰鈥枌爣詳泘蜎煇釥攛談鍥枤騽箠衸損鏌因此有傳言,說是慈禧身為葉赫部的後裔,有為家族復仇,滅掉努爾哈赤建立的滿清帝國。
  • 為什麼說有慈安在,慈禧就不敢獨裁
    鈕祜祿氏即眾人皆知的兩宮太后之東宮慈安。鹹豐二年(1852)二月慈安被選秀入宮,四月二十七日進內詔封貞嬪;五月詔晉貞貴妃;六月已擬為皇后,其嬪妃冊封典禮均未舉行;十月立為皇后,時年十六,少於文宗六歲。她生前沒有子嗣,但卻依靠丈夫鹹豐皇帝的信任和寵愛,由嬪連升四級成為皇后,僅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堪稱清代晉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 她有的,慈禧、慈安都沒有
    麗妃於鹹豐朝的受寵程度歷史上真實的麗妃,究竟有多受寵?我們以幾個具體事例予以說明:1、鹹豐五年五月,時為麗嬪為鹹豐皇帝生育了第一位皇嗣。麗妃的獲寵之由其實,麗妃身上有一件慈安和慈禧都沒有的重要東西,正是這件東西才讓其獨得了鹹豐皇帝的恩寵!
  • 慈安手上有一樣東西,隨時能將慈禧處死,可惜她心慈手軟反遭暗算
    民國七年三月十一日清晨,宮中傳來嚴酷的消息,說有個太后於前一天晚上去世。滿朝大臣聽到這一兇訊後無不以為是慈禧太后,因為慈禧一直抱病,且時有重述。可是進了宮中,才知道是慈安太后所為。慈安的身體一直都很好,怎能突然就死去呢?
  • 同治帝為什麼會比較喜歡慈安太后?
    有看過《甄嬛傳》的小夥伴們都清楚的了解到甄嬛的女兒曾經被過繼到其他嬪妃的名下,清朝時期也大部分延續了這種風格的習俗就是嬪妃不能養育自己的孩子。同治帝從小被慈安太后收養。由於康熙年間制定了一個策略,就是皇宮貴族的孩子一天內只能吃兩頓飯,哪怕是皇子也只能吃上兩頓飯。這樣影響了大部分皇子的發育,也導致了皇上的子嗣相對稀少。
  • 慈禧和恭親王奕:叔嫂恩怨三十年
    這一年奕二十歲,杏貞十七歲。與杏貞「同一屆」的皇后正是日後的慈安,而她當時只是一個貴人的身份,這也成了慈禧日後心中永遠的痛。四年後,杏貞由一個小貴人竟直接變成了懿貴妃。杏貞地位能飛速上升是因為她給鹹豐皇帝生了一個兒子,而且是鹹豐唯一的一個兒子。與清朝的歷代皇帝相比,鹹豐皇帝二十七歲才有一個皇子,算是很晚婚晚育了。
  • 女人掌權者多有男寵,慈禧太后有沒有呢?
    但翻閱史料我們會發現,大部分女性掌權者都有自己的「後宮」,比如呂后四十歲時有了男寵審食,武則天更是不止一位。那麼,慈禧太后也有自己的男寵嗎?按理說,慈禧身為統治者最有可能養男寵了,畢竟她二十六歲就掌權了。
  • 慈禧太后身為一介女流,也沒什麼文化,為何能掌控清朝47年?
    鹹豐十一年(1861),鹹豐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鹹豐帝獨子載淳繼位,慈禧、皇后、生母慈安並尊為皇太后,同年十二月二日,改年號為「同治」,兩宮太后御養心殿,簾幕下聽政。為鞏固同治帝的絕對權力,保住後宮地位,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地奪取政權。
  • 安德海分明是慈禧太后面前紅人,為什麼山東巡撫丁寶楨還敢殺他?
    安德海作為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山東巡撫丁寶楨要想擅自處死他還是需要勇氣的,不過,真正要處死安德海的,並非丁寶楨,而是東太后慈安,有了東太后的首肯,丁寶楨才會放手在山東將安德海就地處決。作為慈禧太后身邊備受寵信的大紅人,安德海卻居功自傲,恃寵而驕,雖然只是六品的藍翎太監,竟然連小皇帝載淳、恭親王奕訢等朝中大臣都不放在眼裡。安德海還搬弄是非,挑撥同治帝和慈禧太后的母子關係,令同治帝經常被母后訓斥。安德海目無皇帝,胡作非為,已經到了令同治皇帝忍無可忍的地步。
  • 鹹豐帝死後慈禧太后害死麗妃?其實她待遇很好,僅次於兩宮太后
    在許多野史、小說和影視劇中,鹹豐帝最寵愛的就是麗妃他他拉氏,而麗妃也倚仗生育大公主和鹹豐帝的寵愛,對懿貴妃多有不敬,二人在爭奪鹹豐帝的寵愛和後宮的權勢鬥爭中打得不可開交,但是鹹豐帝死後,懿貴妃母以子貴成為了聖母皇太后,麗妃失去了鹹豐帝的庇護,自然要遭受到慈禧太后的反撲和報復。可是歷史上的麗妃真的如此悲慘嗎?
  • 丁寶楨殺了大總管安德海之後,慈禧太后為什麼沒有處置丁寶楨?
    1869年的八月發生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事,即山東巡撫丁寶楨將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安德海殺死了。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但同時很多人都為丁寶楨捏了一把汗,殺誰不行,偏偏殺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惹事不行,偏偏惹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的怒火,丁寶楨真的能承受得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