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十一年(1861),鹹豐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鹹豐帝獨子載淳繼位,慈禧、皇后、生母慈安並尊為皇太后,同年十二月二日,改年號為「同治」,兩宮太后御養心殿,簾幕下聽政。為鞏固同治帝的絕對權力,保住後宮地位,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欣發動「辛酉政變」,成功地奪取政權。
當鹹豐皇帝駕崩後,年幼的同治帝就被推上了皇位,因為他的年紀還小,還不能治理國家,所以有些手握實權的文武大臣就開始蠢蠢欲動。因此,為維護同治皇帝的威望,也為保住自己在後宮萬人之下的地位,作為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是坐不住的。慈禧太后憑藉眾多皇室家族的支持和掌權大權的勝保將軍,成功地樹立起自己在朝中的威信,逐漸成為其幕後操縱者。
清代後期,皇室出現繼承人危機,鹹豐帝有兩子,其中一子夭折,而同治、光緒帝無子。此外,清末皇帝的壽命也較短,鹹豐帝31歲去世,同治帝19歲去世。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皇室繼承人的年幼,從而成為慈禧太后掌權的絕佳機會。雖然慈禧太后第一次垂簾聽政只有十一年,但由於同治帝早亡,慈禧太后趁機再次垂簾聽政,擁立了醇親王奕金之子載湉。
但這樣做有悖於清朝的祖制,也有損於許多皇室的權利,因此慈禧主動把幼女撫養成人,並把教誨他的權力交給皇太后,這樣做不能維護慈安太后的話語權和後宮地位,也完全符合自己的目的,他比皇太后更好地掌管,因此得到了醇親王的支持,幾乎是所有皇室的支持,這才是慈禧的真正目的,也正因為如此,慈禧的統治才得以延續。
在他統治期間,慈禧籤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玩弄權勢,加速清朝的滅亡。而她又重用李鴻章、張之洞等人,發起洋務運動,開創了「同治帝中興」。「庚子後新政」、「大力辦女校、禁止婦女裹足等,慈禧似乎也不全是大錯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