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16歲入宮即被封為嬪,之後在4個多月時間內,就以火箭一般的速度,登上皇后的寶座,這在整個清代都罕見。證明慈安無論在姿色、氣質,還是修養、人品上,都出類拔萃。從此,慈安開始了總理後宮、母儀天下的生涯。
鹹豐帝倜儻不羈,風流多情,要他在哪個女人身上專注幾乎不可能,就連手段過人的慈禧也是一樣。唯獨皇后慈安是個例外,一直到鹹豐皇帝去世都榮寵不衰。史上說她:「素性貞嫻」。這個評價當中恐怕就蘊含著答案。身為後宮之首,要求皇后有超強的管理水平,卓有成效地處理與眾妃嬪、與夫君皇帝的複雜關係。光有這些還不夠,她意志堅定,固守正道,忠誠不二,一直受到廣泛的尊敬,包括皇帝。
為了躲避英法侵略軍的鋒芒,鹹豐帝亡命於熱河避暑山莊,憂慮煩悶無法排遣,經常拿太監、宮女出氣。慈安一方面理解丈夫的內心煎熬,以似水柔情不時地安慰寬解;另一方面對這些無辜的奴僕,想方設法地好言嘉慰。
鹹豐皇帝年紀不大,但心機深沉,連身邊心腹大臣都難以窺知其一二。鹹豐帝熱河彌留之際,唯獨將皇后慈安召到身邊,授密旨一道,給她臨機處置任何人特別是恃子不法的慈禧的最高權力,並給予皇后「御賞」大印。另外,給予皇長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生母慈禧代為掌管)。八個顧命大臣所發任何政令都要請蓋上「御賞」和「同道堂」印章才有效。帝、後之間的信任和知心可見一斑。
鹹豐皇帝死後,八大臣專擅和傲慢,引起兩宮太后特別是慈禧的極度不滿。
慈安本是個嫻靜的人,對權力和政治沒有什麼興趣,但險峻的現實卻迫使她必須選邊站。她正位中宮多年所具有的法統地位任何人也難以撼動,她擁有的巨大影響也是任何人比擬不了的。她是個重量級砝碼,加入哪一方哪一方就會取得絕對優勢。結果她選擇了皇帝,也選擇了慈禧、奕訢(xīn)。以載元、端華、肅順為首的顧命大臣灰飛煙滅,為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掃清了障礙。
慈禧有幹才,又有強烈的政治欲望,雖然初時並不十分在行,但很快就進入了角色。慈安比較超脫,不喜政務,就放手讓慈禧去做,也樂得輕鬆自在。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慈禧可以任意而為,凡是朝政大事還是要慈安說了算。雖然同是太后,慈安為長,禮制所束,慈禧並不敢逾越。
在兩宮共同垂簾時期,慈安優於德,有著巨大威望和無與倫比的凝聚力、感召力;而慈禧優於才,大小政務,皆能從容處置。她們兩個各有所長,配合默契。
總管太監安德海是慈禧的親信,聰明伶俐,機巧過人,是慈禧身邊一刻也不能少的人物。滿朝上下皆知這一點,就連同治皇帝也懼他三分。有了慈禧這個靠山,安德海可說是志得意滿勢焰燻天,於同治七年冬天,竟然張燈結彩,大擺酒宴,正式納娶徽班美人馬賽花為妻。對於這些,慈安太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未有過半點表示。主多大,奴多大,歷來如此。可是安得海卻錯看了慈安太后的忍耐力和決斷力。同治八年(1869)八月,他借到江南置辦龍衣的機會,沿途大肆索要給養,甚至召訓地方官,將「太監不得出宮」的鐵律忘得一乾二淨。結果山東巡撫丁寶楨一上奏,雖然慈禧有意袒護,但慈安「立命誅之」。慈禧再心疼,也不敢公然對抗理直氣壯的大當家,更不敢對抗煌煌之祖訓。
小事不在乎,原則絕不讓,這就是慈安。
慈安聯手慈禧,朝內倚重奕訢、文祥、倭仁等賢臣,封疆啟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一批優秀的漢將,內外相維,朝政清明,使得同治年間出現了「中興之象」。
垂簾聽政,是特殊情況下的救急之舉,維持內部團結,施政上不出大的紕漏就顯得尤為重要,26歲的慈安清醒地意識到了這點。
慈安下令關閉其餘各宮門,請生母慈禧與她這個嫡母同居養心殿,共同撫養6歲的同治皇帝。這樣固然破壞了宮中規矩,自己的專一撫養之權也被分出,與皇帝的感情培養也增加了難度係數和不確定性,這對她顯然是不利的,但是卻對大局有利。對慈安的做法,慈禧既高興又意外,這可是格外的恩典。你難道就不怕親生母子朝夕一處合起來架空你嗎?看看慈安是怎麼說的吧!「吾兩寡婦人撫一孤子,設不幸奸人乘機造作語言,居間播弄,則天下大事去矣。今寢處一所,朝夕相見,各坦懷相示,讒何由興」?(《國聞備乘》)
於此一端,可見慈安的眼光、胸懷和大局意識,後來的事實證明慈安的深謀遠慮有多麼英明。
後來,吏部主事胡思敬認為皇上大了,結婚應單住。兩宮也從此分居,40多歲的慈安暴病而逝,惹得沸沸揚揚,疑竇叢生,對朝廷是個沉重打擊。後來的戊戌之變,也是因為光緒與慈禧分地而居,交流日稀,才惹出帝、後嫌怨日重,互不信任,最後釀成血案。
年紀輕輕的慈安,老早就能看到這一步,不能不說是深具政治眼光。
慈安謙讓慈禧,但並不是甩手推掉撫育同治幼帝的責任,而是像親生母親一樣,關懷、呵護、疼愛無微不至,比生母慈禧更盡心,更親切。同治也因而對慈安更尊敬,更親近,更自然,更無拘無束,更像一對母子。
在為同治帝選後這個重大問題上,慈安、慈禧產生了分歧。慈安看中了淑靜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而慈禧則看中了年輕俏麗、姿性敏慧的鳳秀之女富察氏。慈安沒有無原則地隨聲附和,但也沒有武斷行使她的否決權和拍板權,而是將權力交給同治帝自己選。
結果,同治帝選了阿魯特氏,慈禧認輸。這件事情再一次證明了慈安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辯若訥,大巧若拙,慈安就是這樣的智者。
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史海鉤沉閱古今】公眾平臺
熱文推薦(點擊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