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比慈禧更厲害的角色

2021-02-13 史海鉤沉閱古今

慈安16歲入宮即被封為嬪,之後在4個多月時間內,就以火箭一般的速度,登上皇后的寶座,這在整個清代都罕見。證明慈安無論在姿色、氣質,還是修養、人品上,都出類拔萃。從此,慈安開始了總理後宮、母儀天下的生涯。  

鹹豐帝倜儻不羈,風流多情,要他在哪個女人身上專注幾乎不可能,就連手段過人的慈禧也是一樣。唯獨皇后慈安是個例外,一直到鹹豐皇帝去世都榮寵不衰。史上說她:「素性貞嫻」。這個評價當中恐怕就蘊含著答案。身為後宮之首,要求皇后有超強的管理水平,卓有成效地處理與眾妃嬪、與夫君皇帝的複雜關係。光有這些還不夠,她意志堅定,固守正道,忠誠不二,一直受到廣泛的尊敬,包括皇帝。

為了躲避英法侵略軍的鋒芒,鹹豐帝亡命於熱河避暑山莊,憂慮煩悶無法排遣,經常拿太監、宮女出氣。慈安一方面理解丈夫的內心煎熬,以似水柔情不時地安慰寬解;另一方面對這些無辜的奴僕,想方設法地好言嘉慰。

鹹豐皇帝年紀不大,但心機深沉,連身邊心腹大臣都難以窺知其一二。鹹豐帝熱河彌留之際,唯獨將皇后慈安召到身邊,授密旨一道,給她臨機處置任何人特別是恃子不法的慈禧的最高權力,並給予皇后「御賞」大印。另外,給予皇長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生母慈禧代為掌管)。八個顧命大臣所發任何政令都要請蓋上「御賞」和「同道堂」印章才有效。帝、後之間的信任和知心可見一斑。

鹹豐皇帝死後,八大臣專擅和傲慢,引起兩宮太后特別是慈禧的極度不滿。

慈安本是個嫻靜的人,對權力和政治沒有什麼興趣,但險峻的現實卻迫使她必須選邊站。她正位中宮多年所具有的法統地位任何人也難以撼動,她擁有的巨大影響也是任何人比擬不了的。她是個重量級砝碼,加入哪一方哪一方就會取得絕對優勢。結果她選擇了皇帝,也選擇了慈禧、奕訢(xīn)。以載元、端華、肅順為首的顧命大臣灰飛煙滅,為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掃清了障礙。

慈禧有幹才,又有強烈的政治欲望,雖然初時並不十分在行,但很快就進入了角色。慈安比較超脫,不喜政務,就放手讓慈禧去做,也樂得輕鬆自在。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慈禧可以任意而為,凡是朝政大事還是要慈安說了算。雖然同是太后,慈安為長,禮制所束,慈禧並不敢逾越。

在兩宮共同垂簾時期,慈安優於德,有著巨大威望和無與倫比的凝聚力、感召力;而慈禧優於才,大小政務,皆能從容處置。她們兩個各有所長,配合默契。

總管太監安德海是慈禧的親信,聰明伶俐,機巧過人,是慈禧身邊一刻也不能少的人物。滿朝上下皆知這一點,就連同治皇帝也懼他三分。有了慈禧這個靠山,安德海可說是志得意滿勢焰燻天,於同治七年冬天,竟然張燈結彩,大擺酒宴,正式納娶徽班美人馬賽花為妻。對於這些,慈安太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從未有過半點表示。主多大,奴多大,歷來如此。可是安得海卻錯看了慈安太后的忍耐力和決斷力。同治八年(1869)八月,他借到江南置辦龍衣的機會,沿途大肆索要給養,甚至召訓地方官,將「太監不得出宮」的鐵律忘得一乾二淨。結果山東巡撫丁寶楨一上奏,雖然慈禧有意袒護,但慈安「立命誅之」。慈禧再心疼,也不敢公然對抗理直氣壯的大當家,更不敢對抗煌煌之祖訓。

小事不在乎,原則絕不讓,這就是慈安。

慈安聯手慈禧,朝內倚重奕訢、文祥、倭仁等賢臣,封疆啟用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一批優秀的漢將,內外相維,朝政清明,使得同治年間出現了「中興之象」。

垂簾聽政,是特殊情況下的救急之舉,維持內部團結,施政上不出大的紕漏就顯得尤為重要,26歲的慈安清醒地意識到了這點。

慈安下令關閉其餘各宮門,請生母慈禧與她這個嫡母同居養心殿,共同撫養6歲的同治皇帝。這樣固然破壞了宮中規矩,自己的專一撫養之權也被分出,與皇帝的感情培養也增加了難度係數和不確定性,這對她顯然是不利的,但是卻對大局有利。對慈安的做法,慈禧既高興又意外,這可是格外的恩典。你難道就不怕親生母子朝夕一處合起來架空你嗎?看看慈安是怎麼說的吧!「吾兩寡婦人撫一孤子,設不幸奸人乘機造作語言,居間播弄,則天下大事去矣。今寢處一所,朝夕相見,各坦懷相示,讒何由興」?(《國聞備乘》)

於此一端,可見慈安的眼光、胸懷和大局意識,後來的事實證明慈安的深謀遠慮有多麼英明。

後來,吏部主事胡思敬認為皇上大了,結婚應單住。兩宮也從此分居,40多歲的慈安暴病而逝,惹得沸沸揚揚,疑竇叢生,對朝廷是個沉重打擊。後來的戊戌之變,也是因為光緒與慈禧分地而居,交流日稀,才惹出帝、後嫌怨日重,互不信任,最後釀成血案。

年紀輕輕的慈安,老早就能看到這一步,不能不說是深具政治眼光。

慈安謙讓慈禧,但並不是甩手推掉撫育同治幼帝的責任,而是像親生母親一樣,關懷、呵護、疼愛無微不至,比生母慈禧更盡心,更親切。同治也因而對慈安更尊敬,更親近,更自然,更無拘無束,更像一對母子。

在為同治帝選後這個重大問題上,慈安、慈禧產生了分歧。慈安看中了淑靜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而慈禧則看中了年輕俏麗、姿性敏慧的鳳秀之女富察氏。慈安沒有無原則地隨聲附和,但也沒有武斷行使她的否決權和拍板權,而是將權力交給同治帝自己選。

結果,同治帝選了阿魯特氏,慈禧認輸。這件事情再一次證明了慈安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辯若訥,大巧若拙,慈安就是這樣的智者。

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史海鉤沉閱古今】公眾平臺

熱文推薦點擊即閱


相關焦點

  • 除了慈禧太后,你可知道還有一位特別厲害的太后,她叫慈安
    除了慈禧太后,你可知道還有一位特別厲害的太后,她叫慈安在一部分影視作品中和個別清史研究員的眼中,慈安雖忠厚老實,卻是一個懦弱無能的傀儡太后,是一個缺乏政治才幹、事事依賴慈禧的一個人,這樣的看法未免太偏頗了。事實上真實的慈安出身於世代官宦之家,從小就受到過良好的教育。
  • 慈安太后有多厲害?主政清朝二十年,連慈禧都要讓她三分
    在一般國人的印象中,慈禧太后是鹹豐皇帝之後的清朝話事人,歷經同治、光緒兩朝,主政清朝長達半個世紀。但事實上慈禧太后的執政時間並沒有那麼長,至少在鹹豐駕崩後的二十年裡,慈禧還不是清朝的一把手。因為在她前面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東太后慈安。在慈禧的生命中,慈安算是少有能夠壓她一頭的人。
  • 東太后和西太后:慈安和慈禧,這是對塑料姐妹花嗎?
    說到歷史上那些厲害的女人想必各位小夥伴們也大概知道都有誰,武則天,呂雉,慈禧這些人都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厲害女人,在古代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但她們卻能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裡把握國家的財政大權,這不得不讓人感嘆她們的手腕之強,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清朝的那位厲害女人,說起垂簾聽政這個詞第一個讓人想到的肯定就是慈禧
  • 為什麼說有慈安在,慈禧就不敢獨裁
    鹹豐二年,慈安比慈禧先入宮,在確定皇后時,慈安很快就被冊立為皇后。而慈禧僅僅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貴人,自是對皇后執禮恭謙,不敢稍有放肆。兩宮垂簾以後,雖然慈安名分高於慈禧,但兩人在長達二十年間裡,一直保持比較和諧、穩定的關係,未曾見得兩人有重大分歧和爭執的記載。這是歷朝歷代後宮生活中所罕見的。
  • 慈安太后,果真死於慈禧之手嗎?
    慈禧下面,我們不妨先從慈禧與慈安兩人的家族背景說起。慈禧與慈安的家族背景慈安太后,鈕鈷祿氏的榮耀慈安太后,姓鈕鈷祿氏,鑲黃旗人,生於道光十七年。慈禧與眾嬪妃慈禧與慈安的家族勢力差距較大通過慈安與慈禧的家族介紹,不難看出,慈禧的家族勢力較為薄弱,能夠進宮選為秀女,對於慈禧家族來說,已是最大的恩典。
  • 撞見慈禧偷歡,還是權力爭鬥的祭品?還原慈安太后暴斃的真相
    導語:一直好端端的慈安太后暴崩歸天,重病纏身的西太后卻神奇康復,隨後登上獨裁寶座。慈安太后到底是怎麼死的?是不是慈禧太后所害?我在上一篇《身體康健卻暴斃歸天,聰明過人的慈安太后,為何未能逃過死亡之劫?》
  • 歷史過往:慈安太后,果真死於慈禧之手嗎?
    癍裚磬釠燗堵牬獛辮燏猔臒勀藈眇盌汾鍊佂腿皰筕惲曻槑舥呍黂啃烋銇噂輅箝篛殯軃鈜獬拸轓蚤鐊焝鞆荰姀徬檲廗慈禧與眾嬪妃慈禧與慈安的家族勢力差距較大通過慈安與慈禧的家族介紹,不難看出,慈禧的家族勢力較為薄弱,能夠進宮選為秀女,對於慈禧家族來說,已是最大的恩典。
  • 東太后慈安之死,究竟和慈禧有沒有關係?如果有慈禧為何要殺她?
    前者稱慈安太后即東太后,後者稱慈禧太后即西太后。慈癟太后是個權勢欲極強的人,因有慈安健在尚不敢胡來。據說慈安手中有文宗密諭一紙,曰:「某如恃子為帝,驕縱不法,卿即可按祖宗家法治之。」因此,慈禧對慈安有所畏懼。為同治帝立皇后之事兩人意見不合。慈禧意在富察氏,慈安卻以為阿魯特氏雖然年紀小一點,長得也不如富察氏,但是雍容端莊,宜為皇后。
  • 她有的,慈禧、慈安都沒有
    崑曲旦角朱蓮芬可面對這樣一位荒淫如此的帝王,麗妃為何還能獲得如此恩寵,甚至遠遠超過了慈安和慈禧這兩位後宮領導班子成員呢?麗妃的獲寵之由其實,麗妃身上有一件慈安和慈禧都沒有的重要東西,正是這件東西才讓其獨得了鹹豐皇帝的恩寵!
  • 鹹豐帝真正的嫡福晉孝德顯皇后,為何沒有慈安慈禧那麼出名
    根據記載,鹹豐帝一生有三個皇后,分別是孝德顯皇后、孝貞顯皇后即慈安太后、孝欽顯皇后即慈禧太后。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鹹豐帝的妻子,原滿洲鑲藍旗人,後舉往鑲黃旗,是太常寺少卿富泰的女兒。道光帝指婚給了皇四子,而道光二十八年又與奕子完婚,道光帝冊薩克達為嫡福晉。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崩鹹豐帝即位後,追冊諡為孝德皇后,葬於奉田村。同治初,靜安莊遷,旋葬清東陵定陵。
  • 慈安手上有一樣東西,隨時能將慈禧處死,可惜她心慈手軟反遭暗算
    滿朝大臣聽到這一兇訊後無不以為是慈禧太后,因為慈禧一直抱病,且時有重述。可是進了宮中,才知道是慈安太后所為。慈安的身體一直都很好,怎能突然就死去呢?這件事的經過使許多人感到非常奇怪。根據宮中記載,慈安是晚上七點去世的,而大臣們得知時卻是晚上三點多,中距離已有八個多小時,如此之久才宣布外臣已死,讓人怎能不起懷疑呢?
  • 真實的慈安太后:一個被忽視的權力人物,她真的是被謀害而死嗎?
    另一部野史彙編《清稗類鈔》,倒是沒有指明慈禧下手殺慈安,卻說慈安是自殺。當時有傳言說,慈安不滿於慈禧幹預朝政,兩人有過一番激烈爭吵,可慈安又吵不過,回去後抑鬱了,悲憤之下吞鼻煙壺自盡。以上記載都出自野史傳說,正史並未留下太多蛛絲馬跡,這也更為慈安之死平添了不少神秘色彩。作為故事的主角,慈安太后,這位當時後宮名義上的一把手,也是慈禧太后身邊最有權力的女人,到底是怎樣一個角色?
  • 同治帝為什麼會比較喜歡慈安太后?
    清朝時期的皇子稀少再加上嚴格的制度下,鹹豐皇帝本來是有一些孩子的,古代醫療技術並不發達,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過早的夭折,慈禧太后卻很榮幸的生了鹹豐皇上的麟兒,慈禧太后所生下的同治帝,也成為了鹹豐皇上唯一存活下來的兒子。雖然慈禧太后很想讓同治帝在自己的關懷下成長,但是按照祖制,慈禧太后還是排在慈安太后之下。
  • 真正厲害的女人,都是「狠角色」
    可無論如何,嬪妃們總是在努力討好皇帝,既沒法獨立掌控命運,更不能邁入權力的核心殿堂。但偏偏有這樣一位奇女子,她不僅橫掃後宮群芳,還能影響國家五十年的命運。在鹹豐生前,儘管慈禧擁有同治這張王牌,但面對正宮皇后慈安,她還是要禮讓三分。哪怕慈安比她小兩歲,她見面也會恭敬地稱呼:姐姐。鹹豐去世,同治繼位,慈禧因為是同治的生母,自然晉升為太后,於是便陰差陽錯地跟慈安平起平坐。
  • 慈安太后是清朝歷史上最被忽視的女性政治家
    縱觀清朝歷史,最著名的太后莫過於慈禧,她實際掌權統治國家長達半個世紀之久。而幾乎同一時期,還存在著另一位太后,地位雖比她高,名氣卻沒有她大,這位太后就是慈安。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慈安,竭力還原她所經歷的那段歷史。
  • 慈安去世,帝師翁同龢趕到皇宮,為何乾清宮大門緊閉兩個多小時?
    鹹豐皇帝在死之前看出懿貴妃慈禧野心勃勃,擔心她日後會憑著著同治生母的身份禍亂朝綱,所以給了正宮皇后慈安一道親筆詔書,隨時可以拿出來廢掉慈禧的那種。只是後來慈安和慈禧多年合作,關係尚算融洽,慈安忍不住就對慈禧說了這事兒。慈禧聽了,雖然當場軟磨硬泡求著慈安燒掉了詔書。但是回去之後還是心驚膽戰,生怕慈安還有什麼沒告訴自己的底牌,覺得不能給自己留下這麼個隱患,就想辦法毒死了慈安。
  • 都知道慈禧是西太后,那東太后是誰?
    據說,鹹豐生前就看出來慈禧的野心很大,於是在病重時給慈安留下了一道密旨,讓她在危險的時候拿出來可以治住慈禧並賜予御賞大印。可惜慈安本性忠厚善良,是個老實人,和慈禧一起垂簾聽政後,感覺慈禧對她還是比較尊敬地。覺得那道密旨用不上,便把這件事情告訴了慈禧,慈禧聽後內心巨震,但臉上卻波瀾不驚。知道這件事情以後,慈禧對慈安更加恭謹,最後哄得慈安當著她的面燒了密旨。
  • 同治大婚選後,慈安中意阿魯特氏,慈禧相中富察氏,他該如何選擇
    兩宮太后垂簾之初,慈安邀請慈禧同居養心殿,共同撫養 6 歲幼帝同治。按宮中規定,同治雖是慈禧生的,名分上卻是慈安的兒子。作為嫡母,年幼的同治應由慈安一人親自撫育。反而是作為生母的慈禧,照規矩是沒有資格與兒子共居養心殿的。雖然同治不是慈安的親生,她卻視如己出,像親生母親一樣呵護他,對同治關懷備至,比生母慈禧還要盡心。
  • 丁寶楨殺了大總管安德海之後,慈禧太后為什麼沒有處置丁寶楨?
    雖然二宮垂簾中,慈禧太后的權力低於慈安太后,因為慈安太后是那個最後拍板的人,但慈安太后本身對權力並沒有太大的野心,所以朝政實際上很多時候是取決於慈禧太后的,即便在一些大事上需要慈安太后點頭,但慈禧太后一般都會說服慈安太后站在自己這一邊,這也讓慈禧太后的權力隱隱在慈安太后和同治帝之上。
  • 電視連續劇愛上主題曲《戲說慈禧》
    由於朱雨在《戲說乾隆》前面,當《戲說慈禧》播出時,他打了《戲說乾隆》續集的旗子。實際上,沒啥關聯和後者都更尊重史實。同樣是很細膩的,主題曲特別好,過了很多年,還是百聽不厭。由曾淑勤演唱的主題曲《傳說》和結束曲《情深意動》。整部劇的主題曲旋律貫穿全劇,與劇情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