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大婚選後,慈安中意阿魯特氏,慈禧相中富察氏,他該如何選擇

2021-01-08 見微知著說歷史

鹹豐駕崩,遺命惟一的兒子載淳繼位,也就是同治。兩宮太后垂簾之初,慈安邀請慈禧同居養心殿,共同撫養 6 歲幼帝同治。按宮中規定,同治雖是慈禧生的,名分上卻是慈安的兒子。作為嫡母,年幼的同治應由慈安一人親自撫育。反而是作為生母的慈禧,照規矩是沒有資格與兒子共居養心殿的。

雖然同治不是慈安的親生,她卻視如己出,像親生母親一樣呵護他,對同治關懷備至,比生母慈禧還要盡心。同治也因而對母后皇太后慈安更尊敬,更親近,更自然,更無拘無束,更像一對母子。

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已經是17歲的成年人,到了大婚親政的時候。在為同治帝選後這個重大問題上,慈安、慈禧產生了分歧。

慈安相中了淑靜端慧的阿魯特氏,而慈禧看中的卻是鳳秀之女富察氏。

阿魯特氏是蒙古狀元崇綺的女兒,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富察氏雖然年輕漂亮,卻只是個稚氣未脫、不諳世事的大女孩。慈禧看中富察氏的理由非常簡單——這個女孩子胸大無腦,將來好捏弄擺布。慈禧希望歸政同治後,仍可以藉助自己選立的皇后,繼續在幕後左右操縱朝政。選後重德,在同治大婚的事情上,慈安這次沒有無原則地贊同慈禧。她也沒有對同治施加壓力,而是將最終的選擇權交給了同治皇帝。

而同治皇帝畢竟年輕,他看中的是眾秀女中長相最出眾的崇齡之女赫舍裡氏。儘管心中不舍,最終還是決定立老成持重、知書識禮,比他年長兩歲的阿魯特為皇后。

選皇后的日子到了,同治手持如意,望著眼前的一眾美女心如鹿撞,一扭頭望見慈禧、慈安兩位太后,猶豫再三、左右為難。到底該怎麼樣做才好呢?突然他靈機一動,他裝作不小心將茶水打翻在地,然後讓富察氏和阿魯特氏等人從潑過茶水的地方走過。富察氏走過來時候,用纖纖玉手提著裙裾、踮著腳尖,小心翼翼地跨了過去。輪到阿魯特氏時,她對地上的茶汙視而不見,從容大方地走了過去,仿佛腳下什麼也沒有一樣,面上依然是一如往常的端莊穩重。(慕雨軒主人原創作品,謝絕轉載;百家唯一發布帳號:見微知著說歷史)

這一來,同治有話了。扭頭對兩宮太后說:「兩位秀女的表現,皇太后(慈安)與聖母皇太后(慈禧)都看到了,提衣服的愛衣,不提衣服的知禮。選妃取色,選後取德,兒願立崇綺之女為後!」

說完,逕自將手中的如意交到了阿魯特氏的手中。

慈禧當時一臉黑線,卻強忍著沒有當場發飆。

相關焦點

  • 有人說同治皇帝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呢?
    二、選後衝突同治皇帝在選立皇后的問題上與慈禧發生衝突,慈禧中意的是刑部員外郎鳳秀之女富察氏,而慈安太后則希望選翰林侍講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同治皇帝自己也喜歡阿魯特氏,認為富察氏輕浮。最終,同治按照慈安的意見選擇了阿魯特氏為皇后,而慈禧喜歡的富察氏則被封為慧妃。
  • 19歲少女被立為皇后,受到慈禧百般虐待,懷著孩子自盡身亡
    賽尚阿是道光年間的名臣,鹹豐繼位後更是成為首席軍機大臣,但是在與太平軍交戰的過程中,賽尚阿有負皇恩,一敗塗地,最終被革職查辦,甚至他的三個兒子也因此丟掉了官位。賽尚阿第三子名為崇琦,崇琦在丟掉官位後,便回家苦讀,沒想到在同治初年竟被慈禧欽點為狀元,使得阿魯特氏再次走上了巔峰。
  • 同治皇帝小傳
    鹹豐去世後,肅順等人以八大臣的名義輔政,掌握了朝政大權,尊葉赫那拉氏和鈕鈷祿氏為皇太后,分別稱為慈禧皇太后與慈安皇太后。而慈禧太后對權力很有野心,對於肅順攬權非常不滿,想要奪權。但她當時也才25歲,又是孤兒寡母,勢單力薄。於是,她首先說服慈安太后與她共同執政,然後聯合奕訢密謀奪權。
  • 同治皇帝靠尋歡作樂減壓 19歲死於花柳病
    11年後,也就是公元1873年,17歲的載淳親政。但是未及兩年,這位少年皇帝便撒手人寰,時年僅19歲。有關於同治皇帝的英年早逝,廣為流傳的是說他因行為不檢,染梅毒而死。如《清史演義》第七十九回云:「同治帝一意尋花問柳……受了淫毒」,《清宮歷史演義》卷十二第九十六回亦稱:「穆宗(同治帝)一向在外胡鬧不已,早就沾染了淫毒」。
  • 同治帝與皇后感情如何呢?皇后是否真的懷有同治帝的遺腹子?
    慈禧是一個權力欲極強的女人,為了推遲統治帝的親政時間,遲遲不為同治帝大婚,依照祖制,小皇帝大婚後,太后就要歸政。順治帝,康熙帝都是十四歲大婚後親政。假如同治帝也是十四歲大婚,也許會留下子嗣,可是歷史沒有假設,大清朝也是氣數將盡,才會連續三代絕嗣。到了同治帝十七歲時,慈禧不能再拖延了,得給兒子選媳婦兒了。
  • 悲情孝哲毅皇后:被當眾仗責羞辱,同治皇帝才死73天,即絕食而亡
    清朝入關後的後宮悲劇,令人感到震撼的,應該首推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魯特氏。阿魯特氏屬正藍旗人,她的父親崇綺是清代唯一的一個旗人狀元,後來官至軍機大臣、禮部尚書,封公爵。為同治帝選後,兩宮太后存在或明或暗的較量,慈禧喜歡的是富察氏家的女兒,端華當年是鹹豐死時的顧命大臣之一,於公於私他都是反對慈禧支持慈安的,慈禧討厭端華,而阿魯特氏是端華的外孫女兒,慈禧自然也不喜歡阿魯特氏。之所以阿魯特氏能成為皇后,原因有三:1、崇綺的狀元身份為女兒成為皇后加足了分。
  • 《大宅門》中慈禧害死了同治哪位嬪妃?——揭露詹王府二格格的原型
    半年後,大格格生下一對雙生,白家老太爺特地上門祝賀,言道,既然我診錯了,那我們老二總是對的吧?如果老二沒錯,當初何以要殺他的馬、砸他的車?最終老太爺駕著詹王府賠的新馬車,耀武揚威地回府。 百草廳要回了名聲,詹王府大格格未婚生子也大白於天下,詹王府因此與白家結仇。六年後詹王府二格格,死在了宮裡,這年大格格三十五歲。
  • 為什麼說有慈安在,慈禧就不敢獨裁
    他臨終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大學士肅順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三、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代表母儀天下的權力,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代表統一天下的權力,並下發"派載垣等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的上諭。鈕祜祿氏即眾人皆知的兩宮太后之東宮慈安。
  • 安德海分明是慈禧太后面前紅人,為什麼山東巡撫丁寶楨還敢殺他?
    (安德海在宮裡得罪了很多人,其中就包括同治皇帝、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訴)同治帝十七歲時已到選後之年,兩宮太后各有理想的人選,慈安太后比較中意侍講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而慈禧太后卻主張以侍郎鳳秀之女富察氏為皇后,最後同治帝選擇了前者,堅持依嫡母之意,選阿魯特氏為皇后。
  • 同治皇帝到底因何而死?為何野史傳聞他生活不檢點?
    關於同治的死因廣為流傳的有幾個版本,其中一種說法是說同治皇帝得了天花後由於身子過虛、抵抗力差不治身亡了。另一種看法是同治皇帝得了梅毒這種比較隱晦的疾病而死。還有人甚至分析過是天花和梅毒一起害死了同治皇帝。那麼哪一種說法比較靠譜呢?其實不管哪一種是對的,都與皇帝的身體素質以及私生活不檢點有極大的關係。
  • 東太后慈安之死,究竟和慈禧有沒有關係?如果有慈禧為何要殺她?
    鹹豐十一年(1860),清文宗死,遺令懿貴妃之子載淳繼承皇位,是為同治皇帝。尊鹹豐皇后鈕祜祿氏為母后皇太后,尊鹹豐懿貴妃為聖母皇太后,共同垂簾聽政。前者稱慈安太后即東太后,後者稱慈禧太后即西太后。慈癟太后是個權勢欲極強的人,因有慈安健在尚不敢胡來。
  • 同治皇帝死因之謎揭曉!專家:19歲死於花柳病,不關慈禧太后的事
    當然,當年傳聞同治皇帝得了這樣的病後,第一時間也是很羞恥、恐懼的,這樣才導致了他錯過了救治的最佳機會。當時的慈禧太后也是為了顧全皇家顏面,給皇帝讓御醫以治療天花的方式治療,延誤了時機,最後病情惡化駕崩。皇帝為什麼會得這樣的病?
  • 慈安:比慈禧更厲害的角色
    結果她選擇了皇帝,也選擇了慈禧、奕訢(xīn)。以載元、端華、肅順為首的顧命大臣灰飛煙滅,為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掃清了障礙。慈禧有幹才,又有強烈的政治欲望,雖然初時並不十分在行,但很快就進入了角色。慈安比較超脫,不喜政務,就放手讓慈禧去做,也樂得輕鬆自在。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慈禧可以任意而為,凡是朝政大事還是要慈安說了算。雖然同是太后,慈安為長,禮制所束,慈禧並不敢逾越。
  • 慈禧最鍾意的兒媳,15歲封皇貴妃,卻獨守空房30年,46歲香消玉殞
    這位女子就是淑慎皇貴妃富察氏,她的家世顯赫,生於滿洲鑲黃旗的貴族世家,家族中曾有多名女子入宮為妃,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乾隆皇帝的結髮妻子孝賢皇后。而這個家族中的男子也大多在朝廷上當官,個個位高權重,可見她的出身極為高貴。同治11年,慈禧和慈安兩位太后開始為同治皇帝選妃,身份尊貴的富察氏奉命入宮參選。
  • 同治臨終前 為何把皇位傳給堂弟 讓自己斷子絕孫?
    按理來說,如果同治臨終前知道自己時日無多,理應立下遺囑,選擇一位近支親族的後輩過繼給自己,來繼承大清的皇位。根據野史傳聞,同治臨死前,確實曾單獨召見過他以前的老師,軍機大臣李鴻藻,對其口授機宜。但當李鴻藻將同治的遺詔拿到慈禧面前時,慈禧卻將其一把撕碎、擲於地上,並把李鴻藻大罵了一頓,導致當時同治的真實遺願,後人已無從知曉。
  • 光緒入繼大統,卻只是慈禧的玩具,大婚之日熱鬧婚事變成清冷洞房
    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是鹹豐皇帝親弟弟醇親王奕譞的兒子,是同治皇帝的從弟。公元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染上天花病病逝。東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在養心殿西暖閣召見奕誴、奕訢、奕譞、李鴻藻(李鴻章兄長)、徐桐等二十餘位王公和大臣。西太后慈禧首先垂問:此後垂簾如何?
  • 除了慈禧太后,你可知道還有一位特別厲害的太后,她叫慈安
    他臨終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大學士肅順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三、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代表母儀天下的權力,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代表統一天下的權力,並下發"派載垣等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的上諭。
  • 從大清門抬進紫禁城的五個皇后,這是慈禧太后畢生的遺憾
    要說慈禧太后,一生榮華富貴,又執掌大清江山幾十年,算是登上了封建王朝女人的頂端,但是慈禧畢生有一個遺憾,那就是沒有從大清門入宮,這也成為日後婆媳關係的主要矛盾。 《道鹹以來朝野雜記》記載,慈禧不喜歡同治帝皇后阿魯特氏,欲廢掉她,便召敦親王來說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