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有慈安在,慈禧就不敢獨裁

2021-02-13 清風明月逍遙客

鹹豐十一年(1861)七月十七日,鹹豐帝崩。他臨終前做了三件事:一、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二、命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大學士肅順和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為贊襄政務大臣。三、授予皇后鈕祜祿氏"御賞"印章代表母儀天下的權力,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代表統一天下的權力,並下發"派載垣等八大臣贊襄一切政務"的上諭。

鈕祜祿氏即眾人皆知的兩宮太后之東宮慈安。

鹹豐二年(1852)二月慈安被選秀入宮,四月二十七日進內詔封貞嬪;五月詔晉貞貴妃;六月已擬為皇后,其嬪妃冊封典禮均未舉行;十月立為皇后,時年十六,少於文宗六歲。她生前沒有子嗣,但卻依靠丈夫鹹豐皇帝的信任和寵愛,由嬪連升四級成為皇后,僅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堪稱清代晉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鹹豐二年,慈安比慈禧先入宮,在確定皇后時,慈安很快就被冊立為皇后。而慈禧僅僅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貴人,自是對皇后執禮恭謙,不敢稍有放肆。兩宮垂簾以後,雖然慈安名分高於慈禧,但兩人在長達二十年間裡,一直保持比較和諧、穩定的關係,未曾見得兩人有重大分歧和爭執的記載。這是歷朝歷代後宮生活中所罕見的。

在《清宮遺聞》中記載:"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召對時諮訪利弊"。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慈安雖然對權力不感興趣,但她的政治才華毫不遜色。慈禧有才幹,又有強烈的政治欲望,但最終只能管理一些日常生活上的一些小事而已,大事都輪不到她來管。慈安比較超脫,不喜歡政務,日常事務就放手讓慈禧去做,她樂得輕鬆自在。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慈禧可以任意而為。在朝政大事上,還得是慈安說了算。因為雖然都是太后,但慈安為嫡,慈禧為庶,在"嫡庶之分"的禮制束縛下,慈禧不敢逾越,凡是遇到朝政大事,她都要徵詢慈安的意見,絕不敢擅自主張。

在兩宮時期,慈安主要作了三件事:

一是誅殺安德海,朝野稱快。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監,他依仗慈禧的寵信,胡作非為,肆無忌憚。朝中大臣,甚至連同治帝都恨他入骨。同治八年(1869)八月,安德海請求慈禧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衣,獲得許可。但他不知收斂,一路招搖,途經山東境內時,被山東巡撫丁寶楨拿獲。丁寶楨迅速將此事上奏朝廷。慈禧有意袒護,慈安"立命誅之"。結果安德海被就地正法。由於慈安的力主其間,安德海才得以伏法,當時朝野上下,人心大快。

二是立阿魯特氏為皇后。同治十一年(1872),同治帝已經17歲了,到了立後成婚的年齡。慈安看中了淑靜端慧、容德俱佳的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而慈禧則看中了年輕俏麗、姿性敏慧的鳳秀之女富察氏。兩人各執己見,最後決定由同治帝自己決定。結果同治帝採納了慈安的意見,同意立阿魯特氏為皇后。此事表明了慈安在宮中、在同治帝心中的崇高地位和影響力。同治喜歡阿魯特氏,如果沒有了慈安的意思,很可能就會依慈禧的意思選了別人為皇后。

三是創造"同治中興"。在同治年間,任何大事都必須經過慈安同意後才能實行。恭親王奕訢向慈安推薦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之所以能舉辦成功,最主要是有恭親王奕欣其次是慈安太后,總之這兩人缺一不可,歷史也證實了這點,慈安和恭親王奕欣合作就能舉辦"洋務運動",而慈安死後,恭親王和慈禧合作,而什麼事都做不成,反而被外國人打得又是逃跑又是籤賣國條約,以恭親王的政治才華根本不可能會輸給外國人,更不會輸給慈禧。恭親王和慈安合作就一帆風順,而恭親王和慈禧合作就出事,很明顯就是慈禧出了問題。

1881年4月8日,年僅四十五歲、比慈禧還小兩歲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斃宮中,清廷的垂簾聽政由兩宮並列一下子變成了慈禧一人獨裁。對慈安太后突然死亡,在當代與以後都有種種懷疑與猜測,成為二百多年清宮史上的又一件疑案。

相關焦點

  • 慈安:比慈禧更厲害的角色
    證明慈安無論在姿色、氣質,還是修養、人品上,都出類拔萃。從此,慈安開始了總理後宮、母儀天下的生涯。  鹹豐帝倜儻不羈,風流多情,要他在哪個女人身上專注幾乎不可能,就連手段過人的慈禧也是一樣。唯獨皇后慈安是個例外,一直到鹹豐皇帝去世都榮寵不衰。史上說她:「素性貞嫻」。這個評價當中恐怕就蘊含著答案。
  • 東太后慈安之死,究竟和慈禧有沒有關係?如果有慈禧為何要殺她?
    前者稱慈安太后即東太后,後者稱慈禧太后即西太后。慈癟太后是個權勢欲極強的人,因有慈安健在尚不敢胡來。據說慈安手中有文宗密諭一紙,曰:「某如恃子為帝,驕縱不法,卿即可按祖宗家法治之。」因此,慈禧對慈安有所畏懼。為同治帝立皇后之事兩人意見不合。慈禧意在富察氏,慈安卻以為阿魯特氏雖然年紀小一點,長得也不如富察氏,但是雍容端莊,宜為皇后。
  • 慈安手上有一樣東西,隨時能將慈禧處死,可惜她心慈手軟反遭暗算
    民國七年三月十一日清晨,宮中傳來嚴酷的消息,說有個太后於前一天晚上去世。滿朝大臣聽到這一兇訊後無不以為是慈禧太后,因為慈禧一直抱病,且時有重述。可是進了宮中,才知道是慈安太后所為。慈安的身體一直都很好,怎能突然就死去呢?
  • 慈安太后,果真死於慈禧之手嗎?
    而在權利與利益的殘酷政治鬥爭中,慈禧笑到了最後,成為了清朝後期實際政權的掌控人;反觀慈安,則過早的離開了人世,遠離了清王朝政權的中心。關於慈安的死因,眾說紛紜,而其中最令人撲朔迷離的,就是傳言慈安死於慈禧之手,一命嗚呼。那麼,慈安貴為正宮皇太后,果真如傳言所說,被慈禧投毒而死嗎?
  • 除了慈禧太后,你可知道還有一位特別厲害的太后,她叫慈安
    慈禧有才幹,又有強烈的政治欲望,但最終只能管理一些日常生活上的一些小事而已,大事都輪不到她來管。慈安比較超脫,不喜歡政務,日常事務就放手讓慈禧去做,她樂得輕鬆自在。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慈禧可以任意而為。在朝政大事上,還得是慈安說了算。因為雖然都是太后,但慈安為嫡,慈禧為庶,在"嫡庶之分"的禮制束縛下,慈禧不敢逾越,凡是遇到朝政大事,她都要徵詢慈安的意見,絕不敢擅自主張。
  • 撞見慈禧偷歡,還是權力爭鬥的祭品?還原慈安太后暴斃的真相
    導語:一直好端端的慈安太后暴崩歸天,重病纏身的西太后卻神奇康復,隨後登上獨裁寶座。慈安太后到底是怎麼死的?是不是慈禧太后所害?我在上一篇《身體康健卻暴斃歸天,聰明過人的慈安太后,為何未能逃過死亡之劫?》
  • 慈安太后有多厲害?主政清朝二十年,連慈禧都要讓她三分
    理論上講,即使是鹹豐皇帝,也不能輕易幹涉慈安治理後宮。除非他把慈安給廢掉,沒有了後位,自然也就沒有了權力。但是慈安這個人,德行寬厚,母儀天下,將後宮治理得井井有條,連鹹豐自己都頗為敬重慈安,更不要說廢掉她了。慈安是正宮皇后,她有天然的話語權。慈禧只不過是皇帝的生母而已,在法統上是遠不如慈安的。如果慈安跟慈禧硬剛,慈禧佔不到半點便宜。
  • 歷史過往:慈安太后,果真死於慈禧之手嗎?
    囿貋呣茍歾腸餧糴屶皰蒕雺磕臍泎嗐簕贏竎瑽綶酙倊漧鬀窳襯璤嚋碾埦膫灙革隴視岤晌蟘癿絨繭囥帶裚紜焧懬汵矄那麼,慈安貴為正宮皇太后,果真如傳言所說,被慈禧投毒而死嗎?繩煦瀉嚸猷漘菛緞鞔廣黀碗硎澩駬贓舓椉飀鱻嫁杉豾嗕珪煭灒縱驗穆甚攺愰鈥枌爣詳泘蜎煇釥攛談鍥枤騽箠衸損鏌因此有傳言,說是慈禧身為葉赫部的後裔,有為家族復仇,滅掉努爾哈赤建立的滿清帝國。竇裧躊胳爻夔痴枿嬭絺艈心涱瞔畆輥榖閧鷦鮘瓢慗蓚苫壻妠唾洳銣綍袞溨附霩礡骬囀甃埴歳奮瀋牢楈浙嚖椓鼴躠諧當然,這種傳說並無從考證,也無史實記載,只能作為野史罷了。
  • 同治帝為什麼會比較喜歡慈安太后?
    同治帝為什麼會比較喜歡慈安太后?同治帝確實是慈禧太后的兒子也是唯一的兒子,但是很多人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就是在清朝的族制下面,大多數的嬪妃並不能親自養育自己的孩子。清朝時期的皇子稀少再加上嚴格的制度下,鹹豐皇帝本來是有一些孩子的,古代醫療技術並不發達,所以大部分的孩子過早的夭折,慈禧太后卻很榮幸的生了鹹豐皇上的麟兒,慈禧太后所生下的同治帝,也成為了鹹豐皇上唯一存活下來的兒子。雖然慈禧太后很想讓同治帝在自己的關懷下成長,但是按照祖制,慈禧太后還是排在慈安太后之下。
  • 東太后和西太后:慈安和慈禧,這是對塑料姐妹花嗎?
    說到歷史上那些厲害的女人想必各位小夥伴們也大概知道都有誰,武則天,呂雉,慈禧這些人都是歷史上出了名的厲害女人,在古代女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但她們卻能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裡把握國家的財政大權,這不得不讓人感嘆她們的手腕之強,今天咱們就來說說清朝的那位厲害女人,說起垂簾聽政這個詞第一個讓人想到的肯定就是慈禧
  • 鹹豐帝真正的嫡福晉孝德顯皇后,為何沒有慈安慈禧那麼出名
    根據記載,鹹豐帝一生有三個皇后,分別是孝德顯皇后、孝貞顯皇后即慈安太后、孝欽顯皇后即慈禧太后。孝德顯皇后,薩克達氏,鹹豐帝的妻子,原滿洲鑲藍旗人,後舉往鑲黃旗,是太常寺少卿富泰的女兒。道光帝指婚給了皇四子,而道光二十八年又與奕子完婚,道光帝冊薩克達為嫡福晉。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崩鹹豐帝即位後,追冊諡為孝德皇后,葬於奉田村。同治初,靜安莊遷,旋葬清東陵定陵。
  • 她有的,慈禧、慈安都沒有
    麗妃的獲寵之由其實,麗妃身上有一件慈安和慈禧都沒有的重要東西,正是這件東西才讓其獨得了鹹豐皇帝的恩寵!根據清朝官方文獻的記載,慈安太后嫻於禮法,一舉一動都彰顯皇后威儀,面見鹹豐皇帝永遠都是規規矩矩的禮服裝扮。也就是說,鹹豐皇帝對於慈安的感情更傾向於夫妻之間的敬重。孝欽顯皇后,也就是後來的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幾乎完全相反。歷史上的慈禧太后,「少而慧黠,睘豔無匹儕。雅善南方諸小曲,凡江浙盛行諸周,皆琅琅上口,曲盡其妙」。
  • 安德海分明是慈禧太后面前紅人,為什麼山東巡撫丁寶楨還敢殺他?
    安德海作為慈禧太后的心腹太監,山東巡撫丁寶楨要想擅自處死他還是需要勇氣的,不過,真正要處死安德海的,並非丁寶楨,而是東太后慈安,有了東太后的首肯,丁寶楨才會放手在山東將安德海就地處決。這一份加急奏摺先送呈軍機處,當時還是軍機處領班大臣的恭親王奕訢不敢輕慢,立馬就率領軍機大臣持折請示兩宮太后,巧合的是,當時慈禧正好身體有恙不能視政,身為東宮太后的慈安可以全權總攬國政,她立即召集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共同商議,經廷議,眾人一致認為:「祖制不得出都門,犯者殺無赦,當就地正法。」慈安太后當場表示了要將安德海就地正法。
  • 慈安太后是清朝歷史上最被忽視的女性政治家
    在中國古代,有兩個字是不輕易賞人的,男子得封「忠」,女子得封「貞」,表明了極高的榮寵和地位。清朝末期時,慈禧太后囂張到了極點,自己給自己加封了一個超級無敵的「皇后」封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發現沒有?
  • 女人掌權者多有男寵,慈禧太后有沒有呢?
    所以偶爾出現那麼幾位女性掌權者,就會被大家一直銘記,比如女皇武則天、呂后呂雉,又或者近代特別出名的慈禧。但翻閱史料我們會發現,大部分女性掌權者都有自己的「後宮」,比如呂后四十歲時有了男寵審食,武則天更是不止一位。那麼,慈禧太后也有自己的男寵嗎?
  • 真實的慈安太后:一個被忽視的權力人物,她真的是被謀害而死嗎?
    另一部野史彙編《清稗類鈔》,倒是沒有指明慈禧下手殺慈安,卻說慈安是自殺。當時有傳言說,慈安不滿於慈禧幹預朝政,兩人有過一番激烈爭吵,可慈安又吵不過,回去後抑鬱了,悲憤之下吞鼻煙壺自盡。詔書說:葉赫氏(指慈禧)祖制不得備椒房,今既生皇子,異日母以子貴,自不能不尊為太后,唯朕不能深信其人。此後如能安分守法則已,否則汝可以此詔,命廷臣傳遺命除之。這個秘密武器,成了慈安對付慈禧的殺手鐧,可天真的她沒有放在心上,向慈禧展示後竟然笑著說:「吾姊妹相處久,無閒言,何必留此詔乎?」說罷,親手將密詔焚毀。
  • 肅順為什麼會敗給慈禧?
    這就是說:一、皇帝的諭旨由王大臣擬訂;二、皇后只管鈐印,不得改動;三、臣下的奏摺一律不進呈皇太后閱看。清朝入關以來,諭旨必須由皇帝親擬或口授;全國各地的奏摺到京後,由內閣票擬,呈交皇帝御覽。皇帝逐件硃批後再交下去,由相關部門辦理。這是皇帝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力,臣下如有偽造諭旨或擅動硃筆批示奏摺,將處以抄家滅門之罪。
  • 為什麼鹹豐帝的顧命八大臣鬥不過一個26歲的女人慈禧?原因何在?
    但慈禧畢竟是慈禧,一個生而就要註定走向權力巔峰的女人,既然你們不同意我在後面垂簾聽政,那我便把你們都廢了,這樣看誰還敢不同意。於是慈禧就開始想辦法如果幹掉這八位大臣,奈何這八位大臣都是權力極大,如果以慈禧一個人的力量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不過慈禧有一個天然優勢。
  • 丁寶楨殺了大總管安德海之後,慈禧太后為什麼沒有處置丁寶楨?
    安德海第一次進京之後說動了奕訢,奕訢立刻就上奏摺要求到承德避暑山莊奔喪,結果八位顧命大臣以京師重地須有重臣留守為由讓奕訢待在北京別動。 慈禧太后知道自己一個人恐怕是很難讓奕訢離京,所以她又去請示了慈安太后,給奕訢下了一道密詔,讓奕訢來承德,密詔加蓋了慈安太后和同治帝的印章。
  • 慈禧患病數月御醫們卻束手無策,其實不是治不好,而是不敢治
    慈禧太后27歲守寡,關於她的私生活,野史中記載有很多緋聞。其中最主要的男主角是榮祿,他們之間的故事真假難辨,或許是有人痛恨慈禧而有意杜撰。但是讓人不解的是,當朝重臣翁同龢也在他的日記中提到了這件事,這就讓人有所懷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