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帝死前共留下八位顧命大臣來輔佐六歲的同治皇帝,但是沒曾想這顧命大臣不給力,在鹹豐帝屍骨未寒的時候就被慈禧等人聯手拿下,這場為時不過半年的政變史稱「辛酉政變」
1860在清政府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英法聯軍便直接率軍逼近北京城,在這樣的情況下當時的鹹豐帝急忙帶著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以及一眾親信前往熱河避難。
此時的鹹豐帝才僅僅三十歲,按照正常人的角度來講正是男子血氣方剛的年紀,但當時的鹹豐帝卻已經是病重。在躲到熱河的第二年,鹹豐便自知時日不多,於是趕緊立自己唯一的兒子載淳為皇太子,這便是後來的同治皇帝。
只不過當時有一個巨大的問題,就是載淳才不過九歲的年紀,這個年紀也不是不能當皇帝,但就是太年幼了,無奈鹹豐帝只有這麼一個兒子。
為了同治帝能更好的管理朝政,鹹豐帝在臨終前便為他找來了八位顧命大臣,分別是:戶部尚書肅順、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景順。
這個陣容確實是強勁,先皇為後世皇帝安排顧命大臣的案例在歷史上並不少見,但一下子安排八位的卻是獨一個,可見當時鹹豐也是深知當時的清朝風雨飄渺。
但是鹹豐在安排好八位顧命大臣後又不放心這幾人,康熙時期的鰲拜可就是因為顧命大臣而得以最終成長到對抗皇權的地步。
於是鹹豐就又安排了一手,就是分別給皇后也就是慈安太后一枚「御賞」的印章,又交給同治皇帝一枚「同道堂」的印章,因為同治皇帝年幼,所以這枚印章就放在其生母慈禧太后手中保管。
千萬不要小看這兩枚印章,顧命大臣的權力雖然大,但只要是頒發詔令,那麼就必須蓋上這兩枚印章,否則不能生效。
在安排完這一切後鹹豐自認為做到了完美,這樣下來雙方的權力都被對方所制衡便可以一心一意輔佐同治皇帝,但令鹹豐沒有想到的是,在他屍骨未寒的時候這八位顧命大臣便被廢掉了,只因小看了那個跟自己同床共枕那麼久的懿貴妃。
在鹹豐去世之後慈禧便暴露出了自己的野心,如今登基的皇帝是我的親兒子,那能不能讓我在後面垂簾聽政?但顧命大臣在當時可以說是大權在握,對於慈禧這樣的孤兒寡母是根本看不上眼的,所以直接拒絕了慈禧想要攝政的請求。
但慈禧畢竟是慈禧,一個生而就要註定走向權力巔峰的女人,既然你們不同意我在後面垂簾聽政,那我便把你們都廢了,這樣看誰還敢不同意。
於是慈禧就開始想辦法如果幹掉這八位大臣,奈何這八位大臣都是權力極大,如果以慈禧一個人的力量根本就不可能完成,不過慈禧有一個天然優勢。
那便是顧命大臣雖然知道慈禧有野心但並沒有把慈禧放在心上,認為不過是一個女人家,最後能翻出什麼大風大浪?這也就導致慈禧在暗而顧命大臣在明,這樣更方便慈禧做事。
但慈禧也有一個天然劣勢,就是自己孤家寡人在勢力上確實難以跟八位顧命大臣所抗衡,於是慈禧便開始拉取自己的盟友。
第一個盟友便是鹹豐的正房皇后慈安太后,雖說慈安太后對慈禧不喜,但耐不住慈禧那軟磨硬泡的性格,最終統一跟慈禧統一戰線。
其實除了慈禧的巧舌如簧外還有一點是慈安不得不加入慈禧陣營的必要原因,就是顧命大臣的存在也威脅到了她的地位,如果顧命大臣一直存在,那她就只能穩居於後宮當中,獲得權力就是天方夜譚。
在拉攏到慈安太后之後慈禧便對計劃有了雛形,但由於無論是慈禧還是慈安,都是身在熱河的承德避暑山莊中,無法跟京城取得聯繫。
如果日後顧命大臣將鹹豐的靈樞送回北京並正式接管權力,那慈禧等人就真的無力回天了,深知這點的慈禧便對京城裡面的人動起了想法。
最終慈禧將目標鎖定在了恭親王奕?和醇親王奕譞身上,這兩人都是鹹豐的親弟弟,但最終卻都又背叛了鹹豐加入到了慈禧的行列當中。
恭親王奕?是鹹豐一眾弟弟裡面較有能力的那一個,但也是因為能力過強遭到了鹹豐的猜疑,不斷的削弱奕?的權力重用肅順一干人等人,這讓奕?大為不滿。
最後的結果便是肅順的權力越來越大將奕?排擠在外,為了防止奕?奪取權力,在鹹豐逃往熱河的時候肅順硬是將奕?留在了北京城應對英法聯軍。
等到慈禧派安德海告訴自己計劃的時候,奕?可以說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沒辦法,畢竟憋屈了太久了。至於醇親王奕譞原本是一個中立者並沒有太大的能力,但在娶了慈禧的親妹妹之後便順其自然的登上了慈禧的戰船。
除了恭親王和醇親王之外慈禧還獲得了一個意外之喜,就是軍機大臣文祥也加入到其中。文祥作為軍機大臣卻因為跟奕?交好而遭到肅順一行人的排擠,最終也是跟奕?留守在北京城,顧命大臣的名單中有四位都是軍機大臣卻獨獨沒有文祥,這讓文祥也是頗為不滿。
如今慈禧這邊人員算是找齊了,慈禧聯合慈安將顧命大臣鄭親王端華的步兵統領職位交由醇親王奕譞,這下慈禧這邊算是萬物具備只欠東風,只要慈禧一行人先一步回京便可利用奕譞的步兵統領職位將肅順先行拿下。
承德這邊也是刻不容緩,最終協定在農曆9月23日起駕運送鹹豐帝的靈樞回北京城,計劃是到29日抵達,慈禧一行人也必須陪同。
但兩個太后僅僅跟隨靈樞一天便以同治皇帝年幼經不起這長途奔波為理由提前從小道回北京城,顧命大臣殊不知這是放虎歸山。
慈禧在回到京城後便立即召見了奕?、奕譞等人,因為慈禧和慈安手中都有印章,所以直接在京城下旨列出肅順一行人的種種罪過並要求將他們緝拿歸案。
肅順在經過密雲的時候便被奕譞出兵逮捕,此時的他明白京城恐怕已經變天了,而這一切的主導者就是曾經自己看不起的慈禧太后,但現在後悔已經為時已晚。
在押解到京城後慈禧便宣布了判決書,肅順被直接處斬,怡親王載垣和鄭親王端華因為是皇親國戚,所以被逼在宗人府自盡,剩下的五位顧命大臣則是革職的革職,流放的流放。
這場政變就此結束,以慈禧一行人的勝利而告終,隨後慈禧和慈安兩宮太后便開啟了長達數年的垂簾聽政,在慈安太后去世之後慈禧更是一人獨掌朝政數十年。
從鹹豐臨終前立下八位顧命大臣到最終這幾人被慈禧廢除,這中間也不過僅僅半年的時間,可以說鹹豐的布局在他屍骨未寒的時候就被慈禧所徹底的破壞。
值得一說的是肅順曾勸說鹹豐帝學習漢武帝對鉤戈夫人的做法,漢武帝擔心自己的幼子劉弗陵登基後其母親鉤戈夫人大肆擴展外戚勢力,所以便將鉤戈夫人給殺害了。
但肅順這個要求被鹹豐拒絕,理由也很簡單,慈禧帶著孩子孤兒寡母的,他實在是不忍心,並且他也並不認為慈禧能掀起什麼大風大浪,只是不知道如果鹹豐帝泉下有知會如何看待自己曾經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