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門》中慈禧害死了同治哪位嬪妃?——揭露詹王府二格格的原型

2020-12-17 騰訊網

陳寶國主演的《大宅門》,以同仁堂為原型,2001年火爆螢屏。有一個人物從未出現在觀眾視野,卻決定了白家的命運。因為她的死亡,導致白家大爺判了斬監候,百草廳被查封。她就是被慈禧害死的詹王府二格格——同治爺的嬪妃。同治爺有一後四妃,那麼她是哪一位嬪妃呢?

01 同治的嬪妃

《大宅門》的時間主線,光緒六年白景琦出生,六年以後,即光緒十二年,白家大爺「治死」了同治的嬪妃。而白景琦的原型,樂靖宇出生於同治十一年。就是說白景琦的實際出生時間比劇中早八年。為了避免對號入座,編劇對時間進行一定的文學加工是情有可原的。

還有一個線索,詹王府未出閣的大格格,身體不適,被不明就裡的白家二爺診出了喜脈,惱羞成怒的詹王爺,指示手下殺馬砸車對白家進行警告,那年大格格二十九歲。

白家老太爺為大格格診脈

白家老太爺為大格格診脈

忍不了百草廳的聲名如此受辱,白家老太爺親自上門診斷,診出胎氣後,不動聲色地說只是腹中有一痞塊,化解即可,開的藥方卻是安胎藥。等到大格格察覺出不對勁,已經到了不得不生的地步。

半年後,大格格生下一對雙生,白家老太爺特地上門祝賀,言道,既然我診錯了,那我們老二總是對的吧?如果老二沒錯,當初何以要殺他的馬、砸他的車?最終老太爺駕著詹王府賠的新馬車,耀武揚威地回府。

百草廳要回了名聲,詹王府大格格未婚生子也大白於天下,詹王府因此與白家結仇。六年後詹王府二格格,死在了宮裡,這年大格格三十五歲。作為大格格的妹妹,二格格的年齡必在三十五歲以下。

考慮到戲劇的藝術加工,如果這個二格格真實存在的話,她不一定死於光緒十二年,這個時間跨越應該是同治末年到光緒二十年左右,而且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必不是壽終正寢。

我們看看同治嬪妃,有哪些符合以上情況:

淑慎皇貴妃,富察氏,知府鳳秀的女兒,光緒三十年薨,年四十五歲;

莊和皇貴妃,阿魯特氏,道光權臣塞尚阿的女兒,宣統三年薨,年五十四歲;

敬懿皇貴妃、榮惠皇貴妃,被馮玉祥趕出紫禁城後生活在一起,活到民國時代。

同治的四個妃子,死於光緒年間的只有淑慎皇貴妃,而她是當年慈禧中意的皇后人選。

在同治死前二十天,慈禧為了衝喜大封后宮,富察氏連升兩級,由慧妃晉升皇貴妃,位同副後,其餘嬪妃皆升一級。

光緒即位後,又單為她加封號為敦宜皇貴妃。光緒二十年,慈禧六十大壽,又獲封號為「敦宜榮慶」皇貴妃,皇貴妃得到四字封號,在有清一代僅此一例。

由此可見,她深得慈禧歡心,劇中死的不可能是她,且時間、年齡也不太對的上。

如此來看,死的不是同治的妃子,那麼慈禧心狠手辣,難道會是鹹豐的妃子?

02 鹹豐的嬪妃

根據劇情,我們列舉一下有哪些鹹豐的嬪妃於同治末年到光緒二十年去世:

莊靜皇貴妃,原麗貴妃,歿於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十五,時年五十四;

玫貴妃,徐佳氏,歿於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初八,時年五十六;

婉貴妃,索綽絡氏,光緒二十年五月十七日崩逝,時年五十八歲;

禧妃,察哈喇氏,光緒三年五月十六日薨逝,年三十六歲;

璷妃,那拉氏,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逝世,年五十五歲;

慶妃,張氏,光緒十一年五月初三日,薨,享年四十六歲;

璹嬪,那拉氏,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去世,年三十四歲。

我們看一下,莊靜皇貴妃(麗妃),父親為主事慶海,育有一女,這個女兒與同治二人,為鹹豐僅有的一對兒女,感情交好。同治九年,麗妃的女兒被封為榮安固倫公主,獲得皇后女兒才可獲封的「固倫公主」稱號,可見慈禧對其甚為喜愛。

同治和榮安固倫公主

同治和榮安固倫公主

同治於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去世,這位公主則於同年十二月二十九崩逝,一說為同治帝去世後過於悲傷導致。莊靜皇貴妃對慈禧已無半點威脅,況且在鹹豐、同治朝都沒有動她,何必到了光緒十六年再殺呢?

玫貴妃是除了麗妃、慈禧外,唯一為鹹豐生過孩子的女人,育有一位阿哥,可惜早夭。玫貴妃為內務府包衣,宮女出身,身份低微。

禧妃,廚役常順之女,原為長春宮宮女,為「四春娘娘「之一的「海棠春」。

璷妃,主事全文之女,為「四春娘娘「之一的「武林春」。

慶妃,原為長春宮宮女。

璹嬪,員外郎桂祥的女兒。

可見,鹹豐帝的這幾個嬪妃,娘家地位都不高,最高的員外郎,為從五品;主事次於員外郎,為正六品。這樣的娘家勢力跟劇中的「詹王府」相差甚遠,而且慈禧手握生殺大權,對這些既無背景,又無兒女的人,實在談不上忌憚。

鹹豐的嬪妃

鹹豐的嬪妃

劇中二格格是同治爺的寵妃,又得罪了老佛爺,所以不得不死。對於是否追究白家的責任,太監王喜光私下對白家人說:

「只要詹王爺不死乞白賴地咬你們,老佛爺樂得睜一眼兒閉一眼兒。反正心腹之患已經除了,跟你們白家有什麼仇啊!"。

這個嬪妃是慈禧的心腹之患,能夠稱得上心腹之患的人,鹹豐帝的這幾個嬪妃都不夠格。

思路到這裡似乎又被掐斷了,會是誰呢?考慮到我們只分析了同治和鹹豐的妃子,難道死的不是嬪妃而是正宮皇后?

03 會是哪位皇后?

我們先來看同治皇后阿魯特氏: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光緒元年二月二十日崩於儲秀宮,年二十二歲,距同治去世僅三個月。

慈安太后,鈕鈷祿氏,鹹豐帝的第二任皇后,與慈禧攜手垂簾聽政二十載,在光緒七年三月初十,驟然崩逝,年四十五歲。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兩位皇后的去世時間與劇中情節頗為接近。只是根據上述推測二格格的年齡應在三十五歲以下,這樣一看,同治皇后又較為接近原型。

歷史上這兩位皇后的死亡原因都有爭議,被慈禧害死的猜測不絕於耳,那麼二格格會不會是她們中的一個呢?我們再來看看劇中的提示:

詹王府二格格是同治十一年進的宮,詹王爺攜一家老小進京,獨留大格格一人打理蒙古老家。這樣一來大格格的親事就被耽誤了,回到京城已經成了二十九歲的老姑娘。她怨恨父親偏心,娘親死的早,就連進宮選秀都只有庶出妹妹的份。遇到一個不成器的武貝勒對她噓寒問暖,便以身相許,多少也有種報復父親的心理。

大格格懷孕後,身體不適,白家二爺上門診治,才出現了文中開頭的情節。詹王府殺馬砸車的事在京城不脛而走,這之後上門診治的太醫個個揣著明白裝糊塗,佯稱才疏學淺,直到白家太爺上門穩住了詹家。

大格格懷孕生子的事,因為詹王爺兒子詹瑜的周旋,瞞過了家裡的老奶奶,還有去新疆帶兵打仗的詹王爺。詹王爺剛一回府,白家太爺就登門拜訪,親自恭賀「添丁之喜」,這時詹王爺才如夢初醒。

詹王爺

詹王爺

能夠看到詹王爺領軍打仗,詹王府勢力龐大,大格格和二格格同父異母。

那麼同治皇后和慈安太后的娘家是否符合以上幾點呢?

04同治皇后—阿魯特氏

同治皇后,蒙古正藍旗人,大學士賽尚阿的孫女,顧命八大臣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三等承恩公戶部尚書崇綺之女,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阿魯特氏的外婆是慈安太后的姑姑),莊和皇貴妃(同治的珣嬪)的侄女。

阿魯特·賽尚阿(1794年-1875年),字鶴汀,蒙古正藍旗人。嘉慶二十一年繙譯舉人,授理藩院筆帖式,充軍機章京。道光十一年,擢內閣侍讀學士,偕將軍富俊按吉林將軍福克精阿尅扣兵餉,得實,劾罷之。予頭等侍衛,充哈密辦事大臣,擢內閣學士。丁父憂回旗,留京,遷理藩院侍郎,兼副都統,調工部。迭赴盛京、廣東、察哈爾按事。十五年,命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調戶部,擢理藩院尚書,兼都統,調工部。五年,遣戍軍臺,尋釋之,命練察哈爾蒙古兵。十年,回京,總統左翼巡城事宜,予侍郎銜,授正紅旗蒙古副都統。以病免。光緒元年,卒。

可見,塞尚阿是道光年間的權臣,行軍打仗,曾任哈密(新疆)辦事大臣,曾練察哈爾(張家口)蒙古兵。光緒元年,去世。

無論祖籍、官職均與詹王爺相似,同治的皇后在光緒元年二月二十去世,而塞尚阿也在這一年病逝,塞尚阿的死亡時間極為敏感,因為二月二十畢竟是一年之初,塞尚阿死於同治皇后之後,可能性要大的多。

如果說孫女被害屬實,那不僅是情感上的折磨,也是對家族勢力的極大削弱,這種打擊對於這位八十一歲的老人的確是致命的,這可以看做是同治皇后被害的一種推測和佐證。

阿魯特氏的父親崇琦,是滿清第一個旗人狀元,崇琦因女兒封后,而加封三等承恩公。

同治皇后的母親是鄭親王端華的女兒,1861年,慈禧、慈安發動辛酉政變,端華被賜自盡,鄭親王的爵位則由族人繼承,雖然鄭親王府已物是人非,但是如果同治皇后真被慈禧害死,我相信鄭親王家族還是可以做些事情的,比如對白家使絆子之類。

同治皇后

同治皇后

崇琦作為承恩公,他們府上只能算公爵府,是除了王室之外的最高爵位,而鄭親王府卻是貨真價實的王府。如果「詹王府」對應諧音:鄭王府,就比較好解釋,所以「詹王府」很可能是鄭王府和塞尚阿家族糅合而成的角色。

阿魯特氏,既是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還和慈安太后有血緣關係,所以一開始就不被慈禧所喜。而同治后妃中的珣妃,則是阿魯特氏皇后的姑姑,塞尚阿的女兒、崇琦的妹妹,這麼一看,我們就能發現,劇中的詹瑜並不是浪費筆墨,也許是崇琦的原型。大格格一直怨恨該進宮的是她,而塞尚阿的確有一個女兒在宮中為妃,只是死的不是她,而是塞尚阿的孫女?

05慈安太后—鈕鈷祿氏

慈安太后:孝貞顯皇后,鈕鈷祿氏,滿洲鑲黃旗人,鹹豐帝的第二任皇后,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死時四十五歲。

穆揚阿,滿洲鑲黃旗人。福克京阿的長子,嘉慶九年承襲叔祖傅森的二品蔭生,後任廣西右江道,駐柳州,擅長詩、畫。

慈安為庶出,生母姓姜,嫡母是克勤郡王慶恆的孫女,為努爾哈赤次子代善的後代。

慈安的父親只是廣西的三個兵備道之一,正四品。嫡母是克勤郡王的孫女,於她益處也有限,畢竟她並非嫡出。她的哥哥叫廣科,姐姐嫁給莊親王奕仁為嫡福晉,妹妹嫁給莊王府的奉恩將軍綿林。

父親生卒年不詳,史書中並無過多記載,可見政績平平。姐夫莊親王,是太宗的後代,在清初八大王中,莊親王的功績與其他六王難以比擬。清史學者孟森曾感慨:「莊王……功績聲望遠在諸王之下,其必湊一世襲罔替之數。」順治朝的上諭也明確指出「爾等向不在寵貴之列」。所以莊王府勢力一般,且奕仁於同治十三年病故。彼時慈安太后的娘家勢力並不龐大。

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

家世上講,慈安太后於四十五歲去世時,莊親王早已不在,而父親穆揚阿,即便在世,也是六十以上的老人了,也並無出兵新疆的經歷,他們與詹王府的顯赫家世不太相像。

從地域上講,慈安太后是滿洲人,鈕鈷祿氏起源於松花江、長白山附近,不是蒙古。

從人性上講,慈禧和慈安平等相處二十幾年,二人共同撫育同治、光緒,垂簾聽政,同治一朝都沒有害死她,為何在光緒七年動手呢?

但是值得推敲的是,慈禧在光緒六年生了一場大病,到光緒八年才治癒,期間是慈安太后在處理政事。關於這段時間,野史上有很多戲說,關於慈禧暗自懷孕生子,毒害慈安等等。這不僅讓人腦洞打開,難道大格格懷孕生子,詹王府殺馬砸車,導致太醫們噤若寒蟬,這個大格格原型是慈禧?她無法上朝,眼看著慈安長時間把持朝政,害怕大權旁落,所以毒死了慈安?

腦洞大的收不住了,還是從劇中去找線索:

白家大爺與老太爺的對話:

"詹王府的二格格病的要緊麼?"

"沒什麼大病,肝鬱不舒,純粹是氣的,不是老佛爺不待見她麼!"

二格格死後,太醫魏鶴卿深夜給白家送信:

"宮裡的事太複雜,大意不得。嬪主子當年是同治爺的寵妃,同治爺駕崩以後,西太后就一直容不下她……哎呀,不說不說了,亂得很,有備無患,多保重吧。"

白文氏坐在炕沿上:"這下又犯到詹王爺的手裡了。"

太監王喜光和白家三爺的對話:

王喜光說著壓低了聲音,"嬪主子得罪了太后老佛爺,她還想活命嗎?"

"那也別把我大哥整進去啊!"

"誰讓他趕上這寸勁兒了呢?不把他整進去,怎麼向詹王爺交代?!"

白文氏私下裡想向詹王府求和:

「王爺,您心裡最清楚嬪主子歸天,跟我們家大爺沒關係。"

二格格是同治的寵妃,而且死亡時間是在同治爺駕崩不久,慈禧和二格格不和,二格格並非急病,這是一樁冤案,冤到任何人都心知肚明。

如果說二格格原型是慈安,那麼鹹豐駕崩已二十餘年,西太后容不下她,恐怕難以與她共事這麼多年。慈安的死亡雖然意外,但慈禧應對得宜,大家心裡存疑,但是並無十分把握。根據翁同龢日記記載,慈安起病急,發展迅速,而且在十幾年前有相同病症出現,按現代醫學猜想,傾向於心腦血管疾病,而這也許與慈禧缺席政事導致的勞累過度有關。

慈安便服像

慈安便服像

06詹王府的落幕

庚子年八國聯軍進京,慈禧西逃,詹王爺因為主戰,被慈禧發配新疆,在發配途中病逝。詹瑜再次回京後,詹王府已不存在,詹瑜的兒子詹奎禧和白家的外甥女聯姻,詹奎禧不思上進,一家人靠詹瑜賣字畫維持生計。多年後大格格的女兒黃春和白文氏的兒子白景琦兩情相悅,仇人的兒女結為連理,這是後話,而詹王府在劇中落下帷幕。

說回歷史,慈禧太后攜帶光緒帝和一些王公大臣逃往西安,命崇綺和榮祿等為留京辦事大臣。當時慈禧西行路線是取道居庸關,經大同以達太原。

崇綺擔心八國聯軍以輕騎尾追其後,襲擊慈禧乘輿,於是與榮祿等偽裝成皇駕乘輿,從南路直奔保定,想以此作為掩護。到達保定後,崇綺等人住進蓮池書院,每日派人打聽北京局勢。

不久,噩耗傳來,崇綺之妻瓜爾佳氏在崇綺走後,指揮僕人在屋內掘了兩個大坑,男女老幼跳入坑內,命僕人填土掩埋.僕人不應命,驚慌逃出。兒子葆初便自己點燃了窗欞,全家人巍坐不動,以身殉國。崇綺聞知,如五雷轟頂,當晚這位年近古稀的滿蒙狀元自縊於蓮池書院。

詹王府家族的落幕基本也是庚子年1900年,發配新疆途中,有這樣的描寫:

「詹喻、安福、車老四正指揮僕人搬運東西。詹瑜之子二十歲的奎禧正在廊子上整理書籍,詹瑜拿起一套書交奎禧:"這套書單放,我要帶在身邊兒。"

在家族落魄、仕途失意時,詹瑜仍然書不離手,這讓我確定詹瑜暗指崇琦,這與崇琦的滿蒙狀元身份甚為符合,而崇琦一家人殉節,是否有後呢?還真有:曾孫—阿魯特·法亮,阿魯特·廉定子,光緒二十七年(1901)襲爵,正好與劇中詹奎禧的情節對應。

再說說同治皇后外祖家—鄭親王府,當時的鄭親王家族在八國聯軍進城之前,南逃固安,鄭親王凱泰初到固安便病逝,其子昭煦襲爵,待其長大時大清已經滅亡。1947年,一部電影《十三號兇宅》上影,因為拍戲用到了鄭親王府,且提到了他。昭煦將劇組告上法庭,並獲賠13億法幣,但他很快揮霍一空。可見鄭親王府也是在庚子年之後境況急轉直下,子孫在窮困潦倒中度過。

鄭王府頹敗之像

鄭王府頹敗之像

因此劇中詹王府二格格的身份,死去的同治的嬪妃,有很多證據指向了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而她的死亡,並非《清史稿》記載的正常死亡。

《大宅門》的創作本就沒有固定的原型,我的猜測若能符合一二也已十分欣慰,若有不同見解,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大宅門》「未婚先孕」惹的禍:做事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文丨花欲燃吖導語:《大宅門》是一部由郭寶昌執導,斯琴高娃、陳寶國、劉佩琦、蔣雯麗、杜雨露等主演的家族劇,2001年在央視播出距今也差不多是一個孩子成年的時間了。一、詹王府大格格未婚先孕,白家二爺賀喜成禍事詹王府一共有兩位格格,大格格留在內蒙老家熬成老姑娘一直未嫁人,近期才接過來,二格格先入宮做了嬪妃,詹王府一家沾了這二格格的光,於是旁人都只當府裡只有一位格格,並不知曉其他的情況。
  • 有人說同治皇帝是被慈禧太后毒死的,真實情況是怎麼回事呢?
    而對於「服毒說」源於民國時期蘇海若在《五千年皇宮秘史》中提到的,屬一家之言,也沒有根據。今天我們說一下「慈禧害死說」,按照一些檔案資料分析,應該也是一種臆測,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對於傳言中說慈禧害死同治皇帝的原因有四個:一是同治皇帝參與殺死太監安德海一事,導致母子失和;二是選後問題發生衝突,再次破壞了母子關係;三是慈禧不是同治生母的傳言;四是遺詔風波。
  • 《大宅門》中,詹王府的大格格和武貝勒結合,為什麼會被認為是醜事?
    電視劇《大宅門》中詹王府的大格格和武貝勒結合為什麼是醜事?這個問題的答案主要還是在「結合」二字上,二人之間並不是正式婚姻!劇中武貝勒是有家室的,大格格既不是武貝勒的妻、也不是妾,連外室都算不上。用現在的話說,大格格是「小三」。不要說是在中國古代,即便是在現在,「小三」也依然是為眾人所不齒的角色,不是嗎?
  • 大宅門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清光緒六年(1880年)春天,京城最有名的藥鋪百草廳「白家老號」的大宅門裡,二少奶奶白文氏生下一個男孩兒,奇怪的是這孩子生下來不會哭,越打越笑,祖父白萌堂為其取名白景琦。白穎軒因給大格格瞧病得罪詹王府,所乘馬車被砸壞,馬匹被殺,兩家結怨。白萌堂小女兒白雅萍因受驚嚇,失手摔死了不滿一歲的兒子,姑爺關少沂將其休回娘家,白家關家從此結怨。
  • 鹹豐帝死後慈禧太后害死麗妃?其實她待遇很好,僅次於兩宮太后
    在許多野史、小說和影視劇中,鹹豐帝最寵愛的就是麗妃他他拉氏,而麗妃也倚仗生育大公主和鹹豐帝的寵愛,對懿貴妃多有不敬,二人在爭奪鹹豐帝的寵愛和後宮的權勢鬥爭中打得不可開交,但是鹹豐帝死後,懿貴妃母以子貴成為了聖母皇太后,麗妃失去了鹹豐帝的庇護,自然要遭受到慈禧太后的反撲和報復。可是歷史上的麗妃真的如此悲慘嗎?
  • 《大宅門》中鬍子頭去了哪?並不是新宅門房的秉寬叔
    上次小編寫《《大宅門》中陪伴白景琦的配角,糙漢柔情,「寵娃狂魔」鬍子頭》一文,有不少小夥伴留言,問鬍子頭後來去了哪?是不是後來在七爺白景琦(陳寶國飾)新宅子裡當門房的秉寬叔。詹王府來向白家求情,讓大爺白穎園出獄幫詹王府老福晉看病時,鬍子頭兩把斧頭握在手,就想隨著三爺,去報詹王府的殺馬砸車之仇。鬍子頭性格火爆,卻單單對景琦寵溺有加。白七爺能趁秉寬叔睡覺的時候,偷偷剪他辮子,秉寬叔跑二奶奶跟前告狀。在鄭老屁第一次到白家時,打了秉寬叔一拳,他都不敢還手。感覺秉寬叔有點「窩囊」。
  • 《大宅門》帶火的這種國產神劇,名聲快被毀光了
    尤其是2001年,以17.74點的收視率狂攬年度收視冠軍的《大宅門》,說是國民電視劇一點兒都不為過。杜雨露在《大宅門》中飾演的白家藥鋪(原型是北京同仁堂)當家人白萌堂,是一號響噹噹的「硬骨頭」。兩個行醫的兒子莫名得罪了詹王府一家,堅持「我憑什麼要退一步」的白萌堂卻死活不向權貴低頭服軟。一句「醫不可欺」說盡了醫者的風骨,也因此被詹王府視為了死對頭,如多米諾骨牌一般推動了宅內三代人的命運走勢。這成了《大宅門》百年風雨的發端,也鑄就了中國電視劇史上可遇不可求的絕對經典。
  • 《大宅門》裡白家的原型竟然是回族?!
    很少有人知道,曾經紅遍中國螢屏的電視劇《大宅門》裡的「白家」,其原型是一個典型的回族醫藥世家。白家先祖是元代被蒙古大軍掠至中國的西域穆斯林。
  • 同治皇帝靠尋歡作樂減壓 19歲死於花柳病
    究其主要原因,這和她的生母慈禧太后喜歡看偷情戲不無關係。慈禧寡居後,閒暇時倍感寂寞,便有了喜歡看戲的習慣,而且最後發展到喜歡看偷情戲成癮的地步。縱觀慈禧的一生,特別愛看楊雄之妻潘巧雲偷情的《翠屏山》,以及男歡女愛縱情尋樂的《思凡》、《捉姦》、《合歡圖》、《狐狸緣》等。慈禧太后太愛看淫戲,已經長大成人的同治皇帝,感到十分羞愧,也深以為恥,可是,同治又無法阻止母后聽看淫戲。怎麼辦?
  • 同治皇帝的死因真是梅毒?不值一駁的民間傳言!
    後來同治親政,但是慈禧垂簾聽政,同治皇帝有名無實。16歲開始親政,但是不到兩年就染病駕崩,這在當時的背景之下,引起了種種傳言,或說被慈禧所害,或說死於楊梅瘡,總之是疑霧重重。雖然這位少年皇帝的死,並沒有給清王朝掀起多大的波瀾,可是卻給後世留下了不少遐想空間。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 八國聯軍燒殺淫掠,為何後宮嬪妃安然無恙?假仁慈,真野心
    慈禧倉皇出逃狼狽不堪事情要回到1900年8月14日這一天,八國聯軍糾集五萬人的隊伍攻陷北京城,清朝實際統治者慈禧在紫禁城中慌了神。慈禧接連五次召見軍機大臣,最後做出決定,出京暫避夷人鋒芒。瑜妃升級紫禁城頂梁柱慈禧太后在出逃時,只帶走光緒皇帝和光緒帝皇后瑾妃,其餘妃嬪全部留在紫禁城,任其自生自滅。慈禧在臨行之前,還不忘將已經打入冷宮的珍妃推入井中。留在宮中的妃子有很多,因為有同治皇帝的妃子,比如慧妃,還有鹹豐皇帝留下的兩個妃子。
  • 同治大婚選後,慈安中意阿魯特氏,慈禧相中富察氏,他該如何選擇
    鹹豐駕崩,遺命惟一的兒子載淳繼位,也就是同治。兩宮太后垂簾之初,慈安邀請慈禧同居養心殿,共同撫養 6 歲幼帝同治。按宮中規定,同治雖是慈禧生的,名分上卻是慈安的兒子。作為嫡母,年幼的同治應由慈安一人親自撫育。反而是作為生母的慈禧,照規矩是沒有資格與兒子共居養心殿的。
  • 入宮就被降級的嬪妃,5年生4個孩子,最後的清帝都是她的後代
    道光時期,被降級的嬪妃很多,而且史書都沒有記載原因。不記錄,就說明都是提不上桌面的小事。至於說道光為什麼要這麼苛待嬪妃,很多學者認為他就是太過吝嗇,不願意給嬪妃過高封號,以便縮減開支。
  • 大宅門貝勒爺的報應
    電視劇大宅門精彩無限,讓人回味無窮。貝勒爺有妻有妾,有權有錢,騙了詹王府裡大格格的感情。但當大格格懷孕生子的時候,他卻逃跑了。大格格因為未婚先孕生了一對龍鳳胎,丟盡了父親王爺的面子,被王爺痛打一頓,兩個剛出生的孩子也被送人了。
  • 斯琴高娃險與《大宅門》中「二奶奶」失之交臂
    一次,斯琴高娃被問:那時候,您是如何得到《大宅門》中「白家二奶奶」那角色的?此時的斯琴高娃特別委屈地講了起來。聽到這個問題,她有點委屈,然後說道:當時拍《大宅門》,郭寶昌導演可壓根就沒看上我,更沒想讓我演,那時的我特別特別胖。
  • 《大宅門》中武貝勒貴武為什麼不敢承認大格格的孩子是自己的?
    清朝末年的格局與明朝末年的格局差不了太多,到了清朝後期曾經榮耀無比的貝勒爵位早已經不再值錢,貴武自己這個貝勒的名號除了嚇唬老百姓還能起到點作用之外,在真正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的眼裡也體現不出太大的作用,詹王爺的兒子詹瑜敢跟他對吵,白家大宅門也敢不買他的帳
  • 《大宅門》黃春太聰明,為了留住白景琦,主動褪衣獻身
    我們都知道《大宅門》中白景琦的第一任妻子是黃春。景琦和黃春也算是青梅竹馬,兩人自小相識,在黃春有難時,是景琦救了她,兩人理所當然走到了一起。不過,白景琦和黃春之事,卻讓白景琦的母親二奶奶白文氏氣得吐血。在小編看來,一方面因為黃春的身份特殊,另一方面,黃春並不是真的愛白景琦。
  • 同治皇帝到底因何而死?為何野史傳聞他生活不檢點?
    關於同治的死因廣為流傳的有幾個版本,其中一種說法是說同治皇帝得了天花後由於身子過虛、抵抗力差不治身亡了。另一種看法是同治皇帝得了梅毒這種比較隱晦的疾病而死。還有人甚至分析過是天花和梅毒一起害死了同治皇帝。那麼哪一種說法比較靠譜呢?其實不管哪一種是對的,都與皇帝的身體素質以及私生活不檢點有極大的關係。
  • 說說慈禧與翡翠的不解之緣
    翡翠藝術品慈禧是鹹豐的嬪妃,是同治的生母、光緒的繼母。歷史書上的慈禧多次垂簾聽政,既有膽魄又有手段的她,可謂將政治鬥爭中的翻雲覆雨掌握得遊刃有餘。翡翠擺件最能一展慈禧奢侈風的莫過於翡翠了,慈禧把頂級成色的翡翠視若至寶。達官貴人紛紛進貢上等翡翠,以博取慈禧的賞識提拔。
  • 為什麼說有慈安在,慈禧就不敢獨裁
    鹹豐二年(1852)二月慈安被選秀入宮,四月二十七日進內詔封貞嬪;五月詔晉貞貴妃;六月已擬為皇后,其嬪妃冊封典禮均未舉行;十月立為皇后,時年十六,少於文宗六歲。她生前沒有子嗣,但卻依靠丈夫鹹豐皇帝的信任和寵愛,由嬪連升四級成為皇后,僅用了六個月的時間,堪稱清代晉封速度最快的皇后。鹹豐二年,慈安比慈禧先入宮,在確定皇后時,慈安很快就被冊立為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