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國家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建設,圍繞加速提升區域技術創新能力和產業技術水平,把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和高企培育作為「一把手」工程來大力推進,逐步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多層次良性發展的研發機構體系,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江門市政府與哈爾濱工程大學籤訂全面科技合作協議。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國家級研發機構6家,省級研發機構476家,市級研發機構1677家。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61.9%,主營業務5億元以上企業研發機構實現全覆蓋。
建立覆蓋各級各類型研發機構的政策體系
為做好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和高企培育工作,近年來我市以「優化構建橄欖型研發機構體系」為目標,相繼出臺了《江門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備案資助辦法》《江門市級科技創新平臺資助辦法》《江門市高水平科研平臺資助辦法》,基本建立起覆蓋國家、省、市各級、各類型研發機構的政策體系。
不僅如此,我市還將有限的財政資金大力度投向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產業發展急需的研發機構,其中,國家級研發機構資助500萬元,省級最高資助200萬元。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我市財政對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的獎補扶持資金高達3.92億元。
2017、2018、2019年,
我市省級工程中心分別
新增121家、104家、53家,
新增數量連續兩年排全省第三,
累計數量395家,
穩居全省第五位。
我市還支持龍頭科技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遊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或新型研發機構,引導其研發服務向產業延伸,並建設了6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30家市級新型研發機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也做到了省、市級各3家,全面覆蓋了我市5大主導產業。
據了解,接下來我市將出臺實施新的「科創十條」,繼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推動高新技術企業提質增量。同時,還將梳理、完善、釋放政策,加大科技創新扶持力度,對標先進,以更大力度的政策扶持,更優質的創新服務,打造更加良好的創新生態。
構築協同創新共同體
近年來,我市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和新一輪省部院產學研合作這一契機,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構築協同創新共同體,企業研發機構實現數量、質量「雙提升」。
校企研發機構建設力度,不僅是評判一家企業研發能力的主要標尺,更是衡量一個區域創新能力的重要指標。
▲美達錦綸擁有行業內首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廣東省重點實驗室。
今年初,廣東新會美達錦綸股份有限公司聯合華南理工大學共建的「廣東省新型聚醯胺6功能纖維材料研究與應用企業重點實驗室」獲批省級重點實驗室。「挖掘錦綸的更多特性,解鎖錦綸的更多『技能』,離不開科研。而科技的加持,也賦予了錦綸產品更多的特性,讓它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該公司技術總監陳欣表示,公司自成立以來,就致力於用科研引領發展,公司成立的第一個十年,就通過自主研發,實現了設備的國產化。「未來,我們還將依託廣東省新型聚醯胺6功能纖維材料研究與應用企業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重點拓展民用和軍用兩個領域的錦綸材料的研究,並引導建立功能性聚醯胺產業技術的國際行業標準,引領產業進一步發展。」陳欣說。
▲我市與省科學院正式籤署共建省科學院江門產業技術研究院備忘錄。
據了解,我市還與中科院、工程院、省科學院及國內50多所高校院所加強合作,共建研發機構550家,引進企業科技特派員350名,組織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1000多項,累計申報省級以上科研項目500項,獲得省經費超億元,有力促成了優質技術成果到我市企業轉移轉化。
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
近日,省科學技術廳、省財政廳、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公布了廣東省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全省共有10525家企業被認定為廣東省2019年高新技術企業,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獲獎的廣東盈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560家江門企業入選,增速連續3年位居珠三角前兩名。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認定的高企如江門市舒而美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已在此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充分彰顯了科技擔當。
如今,我市又將研發機構作為企業創新的強芯硬核,推動項目、資金、人才等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實現了「90%的科研項目在企業、90%的研發費用在企業、90%的技術成果在企業、100%的高企建有研發機構」,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推動了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
目前全市累計有效高企數量達1582家
2017、2018年
連續兩年增速居珠三角第一
2019年居珠三角第二
來源:江門日報(見習記者/彭曉玲 通訊員/江科宣)、江門科技
責任編輯:龔靜
點擊【在看】有驚喜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