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企總數增加3倍、全社會研發費用全省第一……「十三五」青島科技...

2020-12-14 半島網官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麗平

12月11日,青島市政府舉行青島「十三五」成就巡禮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主要介紹「十三五」時期島城科技創新發展情況,青島市科技局副局長吳緒永進行發布。

十三五期間,青島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聚焦營造創新創業生態這個關鍵,發起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打造國家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全社會研發費用從244.29億元增長到294.62億元,居全省首位;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從40.73%增長到53.33%,2019年居全省首位;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從964家增長到3829家,2019年佔到全省1/3;獲得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43項,其中2019年獲省科學技術獎達100項,佔全省超四成;2019年引進高端(A類)外籍人才1158人,佔全省71%。連年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總次數達到9次。據國家信息中心《2020中國創新創業城市生態指數研究報告》,島城位居「雙創領跑型城市」第10位。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呈現「五個著力」的工作格局和顯著特點。

著力布局高端平臺

建設重大創新平臺,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自主研發萬米級深海水下滑翔機,刷新下潛深度世界紀錄,建成國內海洋領域首個冷凍電鏡中心。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下線並成功試跑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打造重大海洋科技創新平臺。中科院、山東省、青島市三方共建山東能源研究院,打造國家級能源創新平臺。

培育大科學裝置群,「藍海101」「東方紅3」「深藍」號等三艘重量級科考船入列海洋科學考察船隊。吸氣式發動機熱物理試驗裝置和海洋生態系統研究設施已由中科院提交國家發改委評審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布局產業創新平臺,創建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聚合物新材料、5G高新視頻3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以及工業網際網路等4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市級技術創新中心306家,其中新建202家全部依託高新技術企業建設,為企業發展增加了信用支撐。引進高端研發機構累計超過50家,與本地企業籤訂技術交易合同800餘項,孵化科技型企業200餘家。

著力強化產業培育

實施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2019年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金額、企業數,高企所得稅減免的金額、企業數均居全省第一。啟動高企上市培育計劃,建立上市高企培育庫,成立高企上市服務聯盟,讓全社會看到科技致富,投入科技可以產出十倍百倍回報,今年已上市過會6家,還有26家高企啟動上市工作。為助力企業克服疫情,提前撥付高企認定和研發投入獎勵7.62億元,惠及企業2900餘家。

建設一流科技園區,青島高新區連續兩年獲評國務院「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區域雙創示範基地」,全省唯一。藍谷建設國家級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的做法獲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揚。布局科教產融合園區,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

促進科技惠及民生,啟動三輪疫情防控科技應急攻關,資助病毒核酸檢測和非接觸式技術等項目研發。實施科技惠民專項,布局新生兒遺傳代謝病、聽力和耳聾基因聯合篩查「篩診治」一體化體系。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相隔3000公裡成功開展世界首例5G超遠程機器人泌尿外科人體手術。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全市200個扶貧重點村科技指導人員全覆蓋。

增強科技人才支撐,堅持人才項目平臺一體化推進,累計資助8個高層次人才團隊,每個團隊給予1000萬元到1億元不等的綜合資助,支持5批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共256人。優化外籍人才服務,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不見面審批」,全程網上辦理。海爾、青島農業大學入選國家引才引智示範基地。

著力深化雙招雙引

生物醫藥領域,引進中科院理化所建設未來大健康技術創新研究院。與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合作建設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生物醫藥成果轉化基地。支持百洋醫藥與清華大學合作建設醫療人工智慧科技創新中心。

高端製造領域,與中國工程院在智能新能源交通、智能製造、智能建造等領域合作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與中科院金屬所對接爭取中科院「高端軸承自主可控制造」先導專項落地。與北京建工集團在智能建造、資源循環利用、環境修復、裝配式製造等領域開展合作。

新材料領域,與中科院長春應化所共建青島中科應化航空輪胎研究院,推動中科院「仿生合成橡膠」先導專項落戶。支持中科院蘭化所孵化項目產業化,高端潤滑油脂材料打破國外產品壟斷,裝機量國內品牌第一。

信息技術領域,推動「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項目籤約落地,打造國家級空間信息產業國際科技創新園。推進「中國智谷」項目,吸引200家泛人工智慧企業落戶。引進人工智慧頭部企業聲智科技,建設「聲與智能融合技術研發基地與產業應用示範中心」。

著力完善創新創業生態

舉辦2020青島創新節,以「創意創新、創造創業」為主題,引進王煜全前哨大會、吳聲新物種發布等科創領域頂尖流量品牌,舉辦半島科創論壇、工業網際網路展、無人機秀等特色活動,吸引來自全國的500多家科技企業、4000多個創新創業項目參加,10大高科技項目籤約落地、帶動新增投資500億元,「科技點亮青島」活動被央視國際頻道向海外直播。

推動科技與金融緊密結合,設立總規模500億元的科技創新母基金。加快科技金融產品擴面增量,組建圍繞企業成長發展全周期的「智庫基金-成果轉化基金-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產業基金」扶持鏈條。實施科技金融特派員計劃,累計輔導企業融資8.03億。

開展孵化器提升行動,以平臺思維打造標杆孵化器。引進啟迪之星註冊公司41家、註冊資金24.42億元,與啟迪合作設立的離岸孵化器在英國劍橋科技園掛牌。引進華夏基石建設「產業孵化/加速器」+「上市公司北方總部基地」。引進創業黑馬建設獨角獸加速基地。引進春光裡打造創投生態綜合體。引進中國科技開發院搭建創新創業服務和產業培育平臺。創新創業大賽設立深圳賽區,升級為全球賽事。

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推進成立半島科創聯盟,協同五市高校院所、企業、創投風投等打造區域創新共同體。建立「局校會商」制度, 深化產學研對接合作。推動成立青島工業網際網路學院,定向培養工業網際網路專業人才。山東科技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獲批山東省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試點。

加強國際科技合作交流,發展國際合作平臺載體,建設青島中日科學城、中德青年科學院,累計設立企業海外研發中心48家、海外聯合實驗室5家,擁有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9家,居計劃單列市首位。海爾亞洲研發中心獲批全省首批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著力推進流程再造

推進科技計劃管理改革,針對科技資金「撒芝麻鹽」問題,改革項目形成機制,集中力量辦大事,50萬元以下160個項目全部砍掉,設立局區(市)會商專項,將資金集中到惠民和新興產業領域。項目評審中邀請基金、諮詢、企業界人士參加,提高市場眼光對科技項目的考量。實行「以賽代評」,以創新創業大賽結果取代創新創業項目評審,將成果轉化、產業落地作為項目的主要評價標準。

完善科研誠信體系,弱化論文、職稱、學歷、獎項等評價指標,建立科學規範的科技評價體系。將科研誠信要求融入科技計劃管理全過程,對嚴重違背科研誠信要求的責任者,實行「一票否決」。

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大幅壓縮服務事項辦理時限,對辦理免稅的技術開發和轉讓合同登記由30個工作日縮短至當天辦結,將外國人工作許可辦理時限由25個工作日縮短為10個,兩項均達到全國同類城市最短水平。

未來五年,市科技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堅持創新的核心地位,突出科技自立自強,圍繞打造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標杆這個核心目標,強化增強城市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營造國際化創新創業生態三大支撐,助力打造創業城市、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讓科技創新成為城市發展最強勁的內生動力。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十三五』成就巡禮」新聞發布⑨這五年,煙臺科技創新走在全省前列
    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208家,比去年增加996家,約佔全省1/6。萬華、玲瓏輪胎、南山鋁業等13家企業進入山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百強;10家企業列入全省首批科技型企業上市培育庫,佔全省1/5,居全省第2位;睿創微納成為全國首批、全省首家科創板上市企業。在全省率先搭建「科技企業培育服務平臺」,共同引導企業用足用好政策紅利,降低企業研發投入風險。
  • 上市高企一年有望增加8家 還有25家在「排隊」 青島企業爆發力十足!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2月3日訊 最近,青島市科技局公示了一份名單,要對36家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培育庫入庫企業進行研發投入獎勵,總補助資金超3100萬元。這次補貼發放,依據的是我市10月底剛剛出臺的《關於強化科技引領加快推進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提出「對於符合獎勵條件的企業,根據企業2019年度較2018年度加計扣除研發費用增長部分的20%給予獎勵,每家企業的年度最高獎勵額不超過300萬元」。
  • 「十三五」期間 青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增長至原來4倍
    據介紹,「十三五」期間,青島聚焦營造創新創業生態這個關鍵,發起科技引領城建設攻勢,不斷增強科技創新支撐引領作用,打造國家東部沿海重要的創新中心,連續9年入選「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不久前,據國家信息中心《2020中國創新創業城市生態指數研究報告》,青島位居「雙創領跑型城市」第10位,全市多個科技創新指標持續在全省領跑。
  • 科技為槳 創新為帆 ——益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楊玉菡 夏 泓 李書志 預計2020年底,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2.3%,較「十二五」期末增長1.36個百分點;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14家,較「十二五」期末增長2.9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22%以上,較「十二五」期末增長5個百分點;全市各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72家,是「十二五」期末的
  • 科技為槳 創新為帆——益陽市「十三五」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走筆
    楊玉菡 夏 泓 李書志預計2020年底,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2.3%,較「十二五」期末增長1.36個百分點;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14家,較「十二五」期末增長2.9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22%以上,較「十二五」期末增長5個百分點;全市各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達72家,是「十二五」期末的5.1倍。
  • 常州高企培育工作成效突出 今年拿下3個全省第一
    12月2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示2020年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擬認定名單,常州高新技術企業申報通過率、申報數量增幅、培育入庫數增幅均居全省榜首,一舉拿下「三個第一」。這三個第一是:高企擬認定數達1148家,通過率66.90%,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共推薦高新技術企業申報1716家,申報數量同比增長65.16%,增幅為全省第一;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數1156家,同比增長60.33%,增幅為全省第一。
  • 「十三五」成就巡禮 不斷釋放科技第一生產力潛力
    水母網12月22日訊(記者 張奕 王一翰)今天,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重點發布我市「十三五」時期科技創新發展情況。「十三五」以來,全社會研發經費年均支出從149億元提高到170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41.87%提高到52.07%,增長10多個百分點;2019年技術市場合同成交額達到110億元,是2015年的2.25倍;國家創新型城市試點建設順利通過評估,躋身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濟青煙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 2020青島高企上市潛力10強榜單公布,高新區企業佔一半!
    10月29日,半島科創論壇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論壇發布了2020青島高企上市潛力10強榜單。其中,青島高新區青島海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科捷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青島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家企業順利上榜,青島高新招商集團有限公司投資的青島雷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有屋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業也榜上有名。
  • 福建泉州:創新引領 精準施策 市科技局加大全社會R&D經費投入成效...
    培育省科技小巨人領軍739家,數量居全省第一;國家備案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670家;累計122家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列入泉州市採取「一院一策」的模式引進高校院所,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十三五」已引進共建中科院授時中心「海上絲綢之路時間中心」等7個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全市認定新型研發機構59家,投入研發資金5億多元。研發機構現有固定研發人員2600多名,柔性引才及短期來泉研發的約1500名。
  • 東莞這些科技數據全省第一,你知道嗎?
    去年東莞全社會R&D(研究與開發)投入佔GDP比重居全省地級市第一;發明專利授權量、國內有效發明專利量等均居全省地級市第一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文聰  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俊偉  今年4月初,國家科技部、發改委聯合發布
  • 崑山市高企總數突破2000家
    日前,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發布江蘇省2020年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名單,崑山成績亮眼,在蘇州範圍內創下三個第一:共有873家企業公示入圍,佔蘇州總量的21%,位居第一;高企認定通過率61%,與蘇州高新區並列第一;有效高企數預計達2030家,保持第一。與此同時,我市的高企新認定數和淨增數均達歷年最高水平。
  • 「十三五」目標任務總體完成,青島「兩個翻番」目標提前實現
    全市高企總數達3829家,約為「十二五」末的四倍。創新的要素集聚成勢,青島發展內生動力強勁。五年來,青島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引領城建設成效顯著,創新平臺集聚發展,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平臺13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9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10家;關鍵技術取得突破,2019年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到1381件,是2015年的4.1倍;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完善,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首批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海爾集團、青島高新區成為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 「十三五」期間威海市科技創新發展情況良好,穩居山東省第一方陣
    過去五年,全市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居全省第4位,創新環境指數居全省第1位,創新績效指數居全省第3位,創新產出指數居全省第5位,穩居第一方陣;2019年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的比重達到2.26%,保持相對均衡穩定增長;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
  • 阜陽這項指標,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總量在全省的比重由2015年的5.1%上升到2019年的7.3%,位次由2015年的全省第7位上升到目前的全省第4位。「十三五」前四年,工業年均增速10.6%,比全省高2.0個百分點,居全省第3位,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陣。實現了總量升四、增幅前三的優異成績。 (二)重點產業支撐有力。
  • 權威發布 | 山東「十三五」時期科技事業蓬勃發展,海洋、農業等...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召開「『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四場,介紹「十三五」時期全省科技工作成效,解讀《關於深化科技改革攻堅的若干措施》,並回答記者提問。
  • 2020年我市多項科技創新主要指標大幅躍升
    2019年,泉州市企業R&D經費支出為112.77億元,同比增長26.13%,全社會R&D經費支出120.98億元,同比增長27.65%,系近六年來增幅首次超過20%,領先於全國12.5%、全省17.25%的平均水平,超額完成年度增長20%的目標,但R&D經費支出佔GDP為1.22%,低於年度提出的1.24%目標,預計未能完成十三五規劃提出的2%目標。
  • 以創新力量助推高質量發展――「十三五」期間江西省科技創新亮點...
    「十三五」期間,江西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形成了「一廊兩區六城多點」的創新區域格局,科技創新綜合實力明顯增強,高端研發機構、高企規模、成果產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為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一是綜合創新實力實現進位趕超。
  • 實現跨越發展「十三五」青島金融業指標屢創新高
    全市金融業增加值由2015年的588.3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754.3億元,今年前三季度,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增速居國民經濟十大行業之首;存貸款規模持續增長,是山東省首個存貸款餘額均突破兩萬億元的城市。
  • 常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成效突出 今年一舉拿下3個全省第一
    這三個第一是:高企擬認定數達1148家,通過率66.90%,位居全省第一;全市共推薦高新技術企業申報1716家,申報數量同比增長65.16%,增幅為全省第一;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數1156家,同比增長60.33%,增幅為全省第一。
  • 「十三五」期間山東科技創新能力多個領域達到全國領先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24日訊 (記者 溫偉偉) 「十三五」期間,山東省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科技實力持續增強,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12月24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科技工作取得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