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寧3月16日體育專電新華社記者姜辰蓉 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省高寒缺氧、群山林立,自然環境惡劣,不利於體育運動的開展,但近幾年來,青海苦練「乾坤大挪移」,化劣勢為優勢,利用獨特的環境,舉辦充滿創意的極限運動賽事,中國頂級的極限運動基地正在青海高原崛起。
隨著冰上徒步穿越青海湖、長江源頭體育探險、冬季黃河搶渡賽三項賽事的開展,2011年冬季,青海在短短59天時間裡連創三個國內賽事的首次。原本沉寂的冬季高原,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充滿特色的賽事帶給人們對高原寒冬的另類體驗:行走於冰堆玉砌的中國最美湖泊青海湖之上;在海拔5000米的長江源頭,騎自行車、雪地縱走;在冬日的黃河中逐浪搶渡……
「用筆墨形容青海湖,是形容不出的。只有去了,用雙腳丈量遙遠,用眼睛目睹聖潔,用心靈感受神聖,腳起泡了,眼繚亂了,心感動了,這時才能讀懂冬日青海湖的魅力所在,」一位參加冰上徒步穿越青海湖的探險人員這樣感嘆。
據青海省體育局工作人員介紹,這三項冬季賽事在國內均屬首創,引發了許多國內戶外極限運動愛好者的關注,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詢問,希望參加明年的賽事。而在此之前,2004年7月的首屆搶渡黃河極限挑戰賽,就已經拉開了青海舉辦戶外極限運動賽事的序幕。此後,激情徒步穿越柴達木、全國熱氣球精英賽、世界盃攀巖邀請賽等陸續順利舉行。充滿挑戰、激情的特色賽事,使青海省成為戶外極限運動愛好者眼中的勝地。
與此同時,青海玉珠峰國家登山訓練基地在今年3月完工,與此前已經建成的尖扎國家水上訓練基地、正在規劃的祁連攀巖運動基地一樣,在為運動員提供訓練的同時,也將為極限運動愛好者提供保障。
打造國內極限運動基地的創意源自何處?青海省體育局局長馮建平引用了西部作家張賢亮的一句話來回答:「大家看到荒涼的時候,我們就出賣荒涼。」他說,在人們眼中,冬季的青海氣候乾冷,似乎是開展體育、旅遊等活動的不利因素,但如果能夠轉換思維,這些不利的因素都可以轉化成可以利用的寶貴資源。
「別的地方哪有我們這樣的雪山、大江、大河?我們要利用好別人沒有、我們有的,而且是獨特的資源。千裡冰封,氣候嚴寒,這不是開展冬季戶外運動的絕好資源嗎?」馮建平說。於是,大風、嚴寒等不利的條件轉化成了挑戰的對象,轉化成了開展戶外極限體育運動的優勢。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是一種地理上的劣勢,但如果把高原特徵引進體育賽事,也許就成了獨特的優勢。地理上的劣勢加上季節的劣勢,青海體育賽事的獨特優勢就更加明顯了,」馮建平說。
特色賽事的發展不僅沒有成為地方的負擔,體育反而與旅遊、文化、民族等因素水乳交融,並正在成為青海省的創新產業。據青海省旅遊局行業管理處處長王忠介紹,在青海體育的快速發展帶領下,觀賽事、遊青海湖、避暑已成為目前國內外遊客來青海的主要目的,青海夏季的旅遊市場已經打開,而冬季極限賽事的發掘,無疑將幫助青海旅遊打破冬「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