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青海高原上的家,深度了解青藏高原

2021-02-21 彈個裝修



青海省簡稱青,古稱西海、鮮水海、卑禾羌海,自十六國時期始稱青海。藏語稱錯溫波,蒙古語稱庫庫諾爾,均意為青色的湖。古為西戎地,漢為西羌地。1928年設青海省,省會西寧,位於我國西北地區,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面積七十二萬平方公裡,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554.3萬人。

民族與宗教

編輯

民族:省內地勢較高,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為長江、 黃河、瀾滄江等大河的發源地,有漢、藏、回、撒拉.蒙古、 哈薩克等民族。

宗教:青海的宗教主要有藏傳佛教(喇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藏族、 蒙古族、土族信仰藏傳佛教,回族、撒拉族信仰伊斯蘭教。 特徵概述

生態環境

青海屬大陸性 高原氣候,溫差大、 日照長、降水少。農業以小麥、青稞、蠶豆、馬鈴薯、油菜為主。 日月山以西為牧業區,屬高原牧區,牡區內草原廣袤,牧草豐美,是我國著名的 四大牧區之一。該省還是國家重點自然保護區,有野生動物250多種,其中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野駱駝、野犛牛、野驢、藏羚、盤羊、白唇鹿、雪豹、黑頸鶴、蘇門羚、黑鸛等10種,有犛牛500多萬。

人文情懷

摘要:冰心老人說「有愛就有了一切」,師德最高體現在一個「愛」字。作為一名教師,其合格不僅僅在於對教材的熟悉和基本功的過硬,而是他的生命之愛、人文情懷。

「人文」是對人生的思索,是心靈對生活的關懷。「人文情懷」就是人類對「人文」的追求。具體說,就是「對人類的存在的思考;對人的價值、人的生存意義的關注;對人類命運、人類痛苦與解脫的思考與探索」。簡潔地說,就是對「人對自身命運的理解和把握。

青海人圖著高山的氣概,雪山的純淨。性子是熱情奔放的,態度是彬彬有禮的,在原生態的照就下,在宗教的洗禮下有青海的特色。

大美青海紀錄片

編輯

《大美青海》選取青海境內最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分量的《青海湖》《三江源》《塔爾寺》《崑崙山》《柴達木》五個地方作為拍攝對象,以點帶面,涵蓋「大美青海」的主題和內容。

青海湖是青海的面孔,是大美青海的符號。本集細緻拍攝青海湖各種鳥類的生動形態和豐富細節,反映青海湖良好的自然生態和藏蒙等民族珍愛動物,與自然~~相處的生活狀態。

三江源是青海省最具生態價值的地方。本集以水為主題,講述三江源作為「中華水塔」的生態系統,展現神奇的藏羚羊、藏野驢和冬蟲夏草,反映為保護「三江源」所實施的生態移民工程和恢復植被的行動。

塔爾寺是青海省境內最大的藏傳佛教寺廟,是宗喀巴的祖寺。本集深入介紹作為藏傳佛教文化精華的「塔爾寺三絕」,結合藏族宗教節日薩嘎達瓦節,走進藏民族的精神世界。

崑崙山是中華第一神山,是崑崙神話的載體,也是諸多青海文化附著的地方。透過崑崙山巖畫、西王母石室、柳灣彩陶、崑崙玉和該地區藏民族的生活揭示崑崙文化的歷史淵源和深厚內涵。

柴達木是中國第三大盆地,也是資源富集的聚寶盆。節目通過柴達木盆地吐谷渾大墓的出土文物和今天格爾木的崛起,講述柴達木傳奇的前世今生。

分集介紹:

第一集 人間仙境青海湖

我們說青海湖是人間仙境,是因為青海湖的美無與倫比。青海湖是青海最靚麗的一面,她清澈純淨,煙波浩淼,美不勝收,可以說它是大美青海的符號。大量的研究表明,這裡完全可能是神話傳說中西王母瑤池的現實依據。青海湖歷史文化悠久,中央王朝最早管轄青海的西海郡就設在這裡並以她為名。青海湖周邊是歷代少數民族的棲息地,是優良的牧場,迄今為止民族風情仍然非常濃鬱;青海湖上有鳥島,有歷史上出產龍駒的海心山。資源富集,景象優美。近年,青海省連年舉辦環湖自行車邀請賽,青海湖成為青海省自我推介的一張名片。

第二集 天造地化三江源

三江源是黃河、長江、瀾滄江——湄公河三大河流的源頭,是青海聯繫外界的最重要紐帶,是青海對外界最大的奉獻,是外界對青海最深的關注。三江源是青海甚至整個自然界最神奇的景象之一,區區十萬平方公裡,發源出三條世界級的河流。由溼地、湖泊、河流、冰川構成的立體生態,比任何人的想像都更為生動。三江源是大自然的傑作,是大美青海的典型。

第三集 精神家園塔爾寺

藏族是青海的主體民族,藏傳佛教文化是這一地域主要的文化特徵,而青海藏傳佛教的主要載體便是塔爾寺。透過塔爾寺走進藏民族的精神世界,探尋藏民族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神方面的觀念。

塔爾寺的一個**、玉樹一個藏民的佛教徒和西寧旅遊公司的一位導遊,記錄和反映**的修行和布道,藏族佛教徒的生活和信仰,導遊自己如何看到塔爾寺和如何向遊人介紹塔爾寺。通過上述三種人透視藏民族的精神世界。

第四集 橫空出世莽崑崙

「崑崙」是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崑崙山被稱為中華第一神山,萬山之宗。崑崙神話是中國神話的源頭和主體,承載了中華文化關於自然和人類最悠遠的記憶,神話傳說共工觸不周之山、女媧補天、嫦娥奔月、精衛填海都是崑崙神話的內容。這麼一座遠在西陲的大山何以成為中華第一神山?這是一個謎,這個謎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公認的解答。

崑崙山聳入雲霄,巍峨高峻,氣勢磅礴;崑崙玉、崑崙泉、西王母聲名顯赫;古羌人在它的周邊生息,創造了古老的文明;穆天子策馬西行,拜祭崑崙山,留下千年傳奇;「河出崑崙」,大河情結的積澱和升華;崑崙道場,道家一派。

第五集 前世今生柴達木

青藏高原素以高遠著稱,因此,柴達木盆地很少被人提及,但是,柴達木盆地之於青海,之於中國都極為重要,盆地裡分布著大大小小的鹽湖,察爾汗鹽湖是世界第二中國第一大鹽湖,柴達木的鹽可供全世界五十億人口食用一千年。鹽是青海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鹽化工是青海最重要的工業門類,發展鹽業是青海人創業精神的突出表現。從審美上講,柴達木富於傳奇,有中國最大的雅丹地貌景觀區,有胡楊古柏佇立茫茫戈壁。這裡還是歷史上吐谷渾的居住地,書寫過蒼涼的歷史篇章。

柴達木的都蘭縣,挖掘出大量吐谷渾和吐蕃的古墓葬,墓葬裡的大量柏樹令人驚訝,這裡曾經柏樹蔥蘢,生機盎然!這裡還出土了精美的絹布、東西方錢幣,這讓人想起樓蘭。今天沒有人為吃鹽發愁,但在古代鹽的地位非比尋常。地理位置、古生態和特殊資源可能為我們構築柴達木異樣的前世。

最佳旅遊時間

編輯

每年的7月和8月是青海的最佳旅遊時間,青海氣溫比較高寒,冬季單獨旅遊應該不是很適應,去青海湖鳥島玩,應該在4、5月份,那時候是鳥類最多的時候,要是去門源看百裡油菜花,最好在7月份。去看大草原和森林、雪山風光,祁連是首選的,有中國最美的祁連山大草原,有東方小瑞士之稱的「祁連風光」。最佳時間也是在7、8月份。冬季是看雪山的最佳時刻。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為何是世界上最獨特的存在?!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高級青藏高原很多人都說一生必須去一次西藏只為領悟孕育生命的真諦>但沒幾個真正了解這神秘的地球第三極「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文 | 非正式地球研究所放眼世界在緯度25°~30°之間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大家都知道地球上除了北極、南極,還有個「第三極」:世界的高級青藏高原很多人都說
  • 青藏高原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青藏高原,我是世界上最年輕的高原。「世界屋脊」、「第三級」和「青康藏高原」是世人賦予我的別名。
  • 在青藏高原,你都能看到什麼?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山脈全景(圖片來源於網絡)青藏高原自西北向東南傾斜,由巨大山系和遼闊的高原面組成。作為世界上最深的峽谷,這裡平均深度超過5000米,在南迦巴瓦和加拉白壘峰之間切割出一條奇險幽長的裂痕。因為雨水豐注,峽谷兩岸叢林茂盛,加上人跡罕至,它也成為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帶之一。
  • 青海道——佩戴在青藏高原上的絕美中國結
    青海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被譽為「江河源頭」、「中華水塔」、「天河鎖鑰」,青海是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扼守青藏線,俯瞰大中原,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其實,幾乎是與河西走廊大通道同時期,青海道就已經作為彩陶之路,玉石之路,鹽業之路,茶馬之路連接中西文明,從洛陽或長安出發,經過蘭州、西寧,走上青藏高原,過青海湖,穿越廣袤的柴達木盆地,翻越阿爾金山進入塔裡木盆地南部邊緣,與傳統的絲路南線會合。
  • 青藏高原,內陸高迥
    作者:黎荔關於全球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的現代詩,我讀過最令人神往的一首,是大詩人昌耀的《內陸高迥》(完成於1988年11月),這首長詩的第一節、第二節如下:內陸。一則垂立的身影。在河源。「內陸漂起」是最後一句詩,只有四個字,與第一個詩行的第一個句子「內陸」兩個字形成照應,更與共163個字的第一長句形成鮮明對抗關係,在視覺上的差異產生了觸目驚心的效果,充滿張力、雷霆萬鈞地收住全詩。為什麼會「內陸漂起」?因為,這就是青藏高原的神聖古老源頭。在距今17億年以前,整個亞洲還是汪洋一片。
  • 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積極開展青藏高原科考
    記者從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了解到,今年6月以來,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項目的支持下,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開展相關科學考察,先後在青藏高原東北邊坡的甘南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的青海、四川、甘肅等地,以及雅魯藏布江、年楚河、拉薩河流域中部地區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野外綜合考察
  • 國家青藏高原數據中心青海分中心在京籤約—新聞—科學網
    為服務青藏高原科學研究和青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海省科學技術廳、青海師範大學共建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青海分中心。 中科院青藏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主任李新介紹,三方將重點圍繞青藏高原科學數據匯集與共享、數據利用及開發、生態評估和預測、決策諮詢與支撐、科研合作與交流、科學普及與宣傳等領域開展合作。
  • 西寧——中國夏都,青藏高原第一城
    西寧,青海省會,中國夏都,青藏高原第一城。取「西陲安寧」之意,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古代「 絲綢之路 」南路的必經之地。這裡包含了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地區、青藏高寒區三種氣候,塑造了中國數一數二的複雜地質地貌。
  •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2020年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大學生夏令營招募令 你是否對美麗的青藏高原神往已久?你是否期待一睹西藏冰川真容?你是否想了解科學家的真實工作與生活?這個夏天與我們一起來一場藏東南冰川森林生態科考之旅吧!
  • 何大勇 | 隋唐宋時期青藏高原的絲綢之路
    在我國實行「一帶一路」大戰略的今天, 研究隋唐宋時期青藏高原的古代絲綢之路, 不但對我國青藏高原地區各民族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而且有助於以史為鑑, 助推南亞、西南亞國家與我國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隋唐宋時期青藏高原的古代絲路, 是漢武帝開通北方絲綢之路後發展起來的, 是北方陸上絲綢之路的一個組成部分, 隋朝是這條絲路劃時代的發展時期。
  • 青藏高原汽車兵的生活
    老黎記得南下到了靈石縣產麥區王家崖第一頓吃白面麵條,在老鄉家吃派飯,五人中有兩個是趕馱騾的運輸員,他們勞動強度大,力氣也大,能將二百斤馱架扛起來,可是吃得也多,兩個人每人吃了四碗半麵條,足有二斤半面,這確實是個真實的故事。
  • 張文木:青藏高原與中國整體安全
    由於印度陸塊抬擠亞洲大陸形成今天中國西高東低、三級——若考慮到被淹沒在東海、黃海之下深度50~200米、面積約110萬平方千米的水下淺海平原[6],應分四級——落差的地理形勢。青藏高原的存在,給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以巨大的影響,也留給中華先民以巨大的地理想像空間。古人不知有青藏高原,只知有崑崙山[7];或將青藏高原混稱為「崑崙山」。
  • 青藏高原上,這座隧道又吸引了媒體目光!
    新華網、人民網、鳳凰網、新浪網、青海省人民政府網、青海日報······近日
  •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有亞熱帶森林 了解遠古的香格裡拉
    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有亞熱帶森林 了解遠古的香格裡拉時間:2020-12-09 18:0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4700萬年前青藏高原有亞熱帶森林 了解遠古的香格裡拉 【已證實!
  • 青海高健生物:讓全國人民享用高原特色綠色食品
    「咂哇」一詞不僅僅體現了王子的勇猛厲害 ,也預示著青稞飲品能夠做大做強。小小青稞成就大健康青稞,生長在青藏高原地區,作為青藏高原上獨有的糧食作物,一直深受當地群眾的喜愛。隨著科技的發展,小小的青稞藉助自身的優勢逐步實現了華麗轉身,正在逐漸走上一條生物高科技的循環發展之路。
  • 張文木:青藏高原與中國整體安全——兼談青藏高原對「一帶一路」關鍵線路的安全保障作用
    由於印度陸塊抬擠亞洲大陸形成今天中國西高東低、三級——若考慮到被淹沒在東海、黃海之下深度50~200米、面積約110萬平方千米的水下淺海平原6,應分四級——落差的地理形勢。青藏高原的存在,給中華民族的生存與發展以巨大的影響,也留給中華先民以巨大的地理想像空間。古人不知有青藏高原,只知有崑崙山7;或將青藏高原混稱為「崑崙山」。
  • 青藏高原不僅是「中華水塔」 還有地下「蓄水池」
    三江源地區是青藏高原冰川融水匯水區。裡面河流密布、湖泊、沼澤眾多,雪山冰川廣布,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溼地總面積達7.33萬平方公裡,佔保護區總面積的24%,被譽為"中華水塔"。分別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總水量的25%、49%和15%,特別注意的是黃河流量一半來自於此。
  • 來青海,聽聽熱帶動物如何在高原過冬
    https://vodpub1.v.news.cn/original/20201207/42e5967bd17b45929d9b0fc02754e2d1.mp3 來青海,聽聽熱帶動物如何在高原過冬 2020
  • 三大國內頂級極限運動在美麗青海高原上崛起
    新華社西寧3月16日體育專電新華社記者姜辰蓉 地處青藏高原的青海省高寒缺氧、群山林立,自然環境惡劣,不利於體育運動的開展,但近幾年來,青海苦練「乾坤大挪移」,化劣勢為優勢,利用獨特的環境,舉辦充滿創意的極限運動賽事,中國頂級的極限運動基地正在青海高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