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誕降:媽祖父親林惟愨(諱願),母親王氏,生有一男五女。於北宋建隆元年(960)三月廿三日,王氏將近分娩時,只見一紅光射入室中,又有好似春雷轟響,地變紫色。媽祖於是降生了。媽祖從出生到滿月,一聲不哭,故取名為「默」。
窺井得符:媽祖十六歲時,與女閒遊井邊照妝,忽見神人捧銅符一對,擁井而上,仙班簇擁著把銅符授給她,女伴們都嚇跑了,而媽祖受之不驚不疑,頃刻就能靈通變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見神通。從此媽祖身在家中,神遊於外,能騰雲渡海,拯救海難,又能為人治病消災,人們稱她是「神姑」,「龍女」。
救父尋兄:媽祖十六歲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駕船被狂風所刮,檣倒船折,情況危急。當時媽祖在家織布,腳踏杼軸、手持梭機、狀若有失,媽祖預感父兄有難,大呼救人。果然有人來報父兄兇信,媽祖腳踏的是父親的船而生返,媽祖之梭墜地而兄船傾覆被波濤吞沒。後媽祖駕船陪其母其嫂尋兄,水神護屍浮上,終將兄屍載回。
化草救商:湄洲嶼西邊有個出入湄洲的要衝叫門夾(就是今天的文甲),其地礁石錯多。有一艘商船觸礁求救,媽祖在家知曉而對村民告明,碼頭商船遇難,應速援救,時狂風巨浪,人畏未前。媽祖趕到隨手拔下幾根小草拋向大海,小草變成一排大杉木,附在即將沉沒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沒,一會兒風平浪靜,船中商民得救靠岸,忽不見大杉木去向,後知乃媽祖神奇功力以化草成杉木附船救商民。
菜嶼長青:湄洲島旁邊有一個小嶼,某日,媽祖到島上遊玩,將菜子撒於地上,不久菜子奇蹟般生根發芽,成長開花,漫山遍野,無需耕作,菜籽在荒野中自然生長。村民採擷之,神為仙花神卉,因此將此地稱為「菜子嶼」。
禱雨濟民:相傳媽祖二十一歲時,莆田大旱,百姓焦急,全縣父老向縣尹求救。縣尹親向媽祖求救,媽祖告知壬子日申刻當降大雨。但那天中午依然烈日當空,萬裡無雲。申刻一到,突然烏雲滾滾,大雨滂沱而下,平地水深三尺,民眾雀躍歡呼,久旱得甘霖,豐收在望,無不稱讚神姑功德無量。
降伏二神:湄洲嶼西北方有二神,一是聰而善聽,號順風耳(萬裡耳),一是明而善視,號千裡眼。二神經常出沒作祟,村民甚受其害,祈求媽祖懲治。神姑乃將他們收之為二將,作為耳目,為拯救海難,驅惡揚善效力。
收伏晏公: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常在海上興風作浪,水患生靈。媽祖說:「此妖不除,風波不息」,命拋下攬繩,晏公近前附攝,不料隨攝隨粘,牢固難解,飄浮於水上,終於畏懼服罪。媽祖囑咐晏公說:東海險阻,現命你統領水闕仙班,護衛海上船民,解除民眾危厄。此後晏公成為媽祖部下總管。
懇請治病: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縣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縣尹,湄洲海濱神姑法力無邊,能起死回生,救災恤難。縣尹親自登門請救,懇求地說:餘宦官千裡,全家客寓莆田,生死懸於神姑,希望能憐憫吾全家。媽祖念他平時為官清廉仁慈,告訴縣尹用菖蒲九節,煎水飲服,並將她所書咒符貼在門口。縣尹遵囑施行,果真疾病痊癒。縣尹感激之至,舉家登門拜謝救命恩人,從此神姑聲名大振。
收高裡鬼:當時,高裡鄉突然出現一妖怪,含沙侵染百病,村人向媽祖請求懲治,眾人遵媽祖指點,將符咒貼於病人床頭。妖怪知符咒法力難逃,化作一鳥,從屋頂急速飛走。媽祖追出,見鳥藏在樹上,鳥嘴還噴出一團黑氣,媽祖口中念到:「此怪物不能留此,為患鄉裡」,於是追而擒之。只見一鷦鷯,唧唧鳴叫,媽祖將符水一灑,小鳥踏空附地,變成一撮枯發,媽祖用火燒之,枯發現出小鬼本相,並急忙叩拜媽祖,說願歸依膝下服役,媽祖於是將它收下。
解除水患:媽祖二十六歲時,從正月到夏季,一直雨水不斷,閩浙兩省倍受水災之害。當地官員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禱止雨,結果無濟於事。官員向媽祖請求解救,媽祖道:「上天降災,都因人間積惡所致,今皇上既為民請命,我當祈求上天赦佑。」於是,燒香焚符,當空禱告。不久,突然颳起一陣大風,並見雲端有虯龍飛逝而去,於是濃雲消散,萬裡晴空。當年五穀豐登,官員向朝廷奏報媽祖神功,奏旨褒獎神女。
驅除怪風:湄洲對面吉了(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橋,乃當地百姓南來北往的要道。一天,忽然怪風掃地,巨響如雷,橋樁全部斷了,交通斷絕,大家都以為是風神為災,鄉民祈求神姑為鄉裡解厄造福。媽祖前往察看,遠遠望見一道黑氣瀰漫遮天,知道是有怪所為,於是施展靈術將怪驅逐遠去,從此石橋通暢無害,渡人如故。
收伏二怪:當時湄洲有嘉應和嘉佑二怪,經常出沒害民,或在荒丘僻野攝魄迷魂,或在狂風巨浪中沉舟破船。媽祖化作一貨船,並念起神咒,將嘉佑制伏,收入水闕仙班。隨後,媽祖又施計將嘉應收伏,列入水闕仙班。
掛席泛槎:有一次,媽祖要渡海,但是船上沒有船篷船槳,加上風急浪大,船手不敢開船,媽祖對船手說:你只管起船,不礙事。隨即叫人將草蓆掛於桅端,於是,船像海鷗一樣乘風破浪,在大海中飛馳,令人驚嘆。
鐵馬渡江:有一次,媽祖要渡海,可是沒有船隻,這時候,媽祖見旁邊屋簷前懸有鐵馬,於是靈機一動,取之揮鞭,鐵馬在海面上風馳而去,恰似青驄行水,天馬行空。待一靠岸,鐵馬忽又無影無蹤,讓人驚訝之至。
湄嶼飛升: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媽祖時年廿八歲。在重陽節那天,媽祖焚了香,念了經,告別諸姐家人,直上湄峰最高處。這時,只見湄峰頂上濃雲四合,一道白光衝上天空,仿佛有絲竹管弦奏起的仙樂聲,直徹雲天,彩虹輝映,媽祖乘長風駕祥雲,翱翔於蒼天皎日間,俯視人間,若隱若現。忽然彩雲布合,不可復見。此後,媽祖經常顯靈,示夢顯聖,救人急難,護國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