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文化知識摘編(七)媽祖的元宵節燃點「燭山」的來歷

2021-03-04 湄洲發布

媽祖誕降:媽祖父親林惟愨(諱願),母親王氏,生有一男五女。於北宋建隆元年(960)三月廿三日,王氏將近分娩時,只見一紅光射入室中,又有好似春雷轟響,地變紫色。媽祖於是降生了。媽祖從出生到滿月,一聲不哭,故取名為「默」。

窺井得符:媽祖十六歲時,與女閒遊井邊照妝,忽見神人捧銅符一對,擁井而上,仙班簇擁著把銅符授給她,女伴們都嚇跑了,而媽祖受之不驚不疑,頃刻就能靈通變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見神通。從此媽祖身在家中,神遊於外,能騰雲渡海,拯救海難,又能為人治病消災,人們稱她是「神姑」,「龍女」。

救父尋兄:媽祖十六歲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駕船被狂風所刮,檣倒船折,情況危急。當時媽祖在家織布,腳踏杼軸、手持梭機、狀若有失,媽祖預感父兄有難,大呼救人。果然有人來報父兄兇信,媽祖腳踏的是父親的船而生返,媽祖之梭墜地而兄船傾覆被波濤吞沒。後媽祖駕船陪其母其嫂尋兄,水神護屍浮上,終將兄屍載回。

化草救商:湄洲嶼西邊有個出入湄洲的要衝叫門夾(就是今天的文甲),其地礁石錯多。有一艘商船觸礁求救,媽祖在家知曉而對村民告明,碼頭商船遇難,應速援救,時狂風巨浪,人畏未前。媽祖趕到隨手拔下幾根小草拋向大海,小草變成一排大杉木,附在即將沉沒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沒,一會兒風平浪靜,船中商民得救靠岸,忽不見大杉木去向,後知乃媽祖神奇功力以化草成杉木附船救商民。

菜嶼長青:湄洲島旁邊有一個小嶼,某日,媽祖到島上遊玩,將菜子撒於地上,不久菜子奇蹟般生根發芽,成長開花,漫山遍野,無需耕作,菜籽在荒野中自然生長。村民採擷之,神為仙花神卉,因此將此地稱為「菜子嶼」。 

禱雨濟民:相傳媽祖二十一歲時,莆田大旱,百姓焦急,全縣父老向縣尹求救。縣尹親向媽祖求救,媽祖告知壬子日申刻當降大雨。但那天中午依然烈日當空,萬裡無雲。申刻一到,突然烏雲滾滾,大雨滂沱而下,平地水深三尺,民眾雀躍歡呼,久旱得甘霖,豐收在望,無不稱讚神姑功德無量。

降伏二神:湄洲嶼西北方有二神,一是聰而善聽,號順風耳(萬裡耳),一是明而善視,號千裡眼。二神經常出沒作祟,村民甚受其害,祈求媽祖懲治。神姑乃將他們收之為二將,作為耳目,為拯救海難,驅惡揚善效力。

收伏晏公: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常在海上興風作浪,水患生靈。媽祖說:「此妖不除,風波不息」,命拋下攬繩,晏公近前附攝,不料隨攝隨粘,牢固難解,飄浮於水上,終於畏懼服罪。媽祖囑咐晏公說:東海險阻,現命你統領水闕仙班,護衛海上船民,解除民眾危厄。此後晏公成為媽祖部下總管。

懇請治病: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縣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縣尹,湄洲海濱神姑法力無邊,能起死回生,救災恤難。縣尹親自登門請救,懇求地說:餘宦官千裡,全家客寓莆田,生死懸於神姑,希望能憐憫吾全家。媽祖念他平時為官清廉仁慈,告訴縣尹用菖蒲九節,煎水飲服,並將她所書咒符貼在門口。縣尹遵囑施行,果真疾病痊癒。縣尹感激之至,舉家登門拜謝救命恩人,從此神姑聲名大振。

收高裡鬼:當時,高裡鄉突然出現一妖怪,含沙侵染百病,村人向媽祖請求懲治,眾人遵媽祖指點,將符咒貼於病人床頭。妖怪知符咒法力難逃,化作一鳥,從屋頂急速飛走。媽祖追出,見鳥藏在樹上,鳥嘴還噴出一團黑氣,媽祖口中念到:「此怪物不能留此,為患鄉裡」,於是追而擒之。只見一鷦鷯,唧唧鳴叫,媽祖將符水一灑,小鳥踏空附地,變成一撮枯發,媽祖用火燒之,枯發現出小鬼本相,並急忙叩拜媽祖,說願歸依膝下服役,媽祖於是將它收下。

解除水患:媽祖二十六歲時,從正月到夏季,一直雨水不斷,閩浙兩省倍受水災之害。當地官員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禱止雨,結果無濟於事。官員向媽祖請求解救,媽祖道:「上天降災,都因人間積惡所致,今皇上既為民請命,我當祈求上天赦佑。」於是,燒香焚符,當空禱告。不久,突然颳起一陣大風,並見雲端有虯龍飛逝而去,於是濃雲消散,萬裡晴空。當年五穀豐登,官員向朝廷奏報媽祖神功,奏旨褒獎神女。

驅除怪風:湄洲對面吉了(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橋,乃當地百姓南來北往的要道。一天,忽然怪風掃地,巨響如雷,橋樁全部斷了,交通斷絕,大家都以為是風神為災,鄉民祈求神姑為鄉裡解厄造福。媽祖前往察看,遠遠望見一道黑氣瀰漫遮天,知道是有怪所為,於是施展靈術將怪驅逐遠去,從此石橋通暢無害,渡人如故。

收伏二怪:當時湄洲有嘉應和嘉佑二怪,經常出沒害民,或在荒丘僻野攝魄迷魂,或在狂風巨浪中沉舟破船。媽祖化作一貨船,並念起神咒,將嘉佑制伏,收入水闕仙班。隨後,媽祖又施計將嘉應收伏,列入水闕仙班。

掛席泛槎:有一次,媽祖要渡海,但是船上沒有船篷船槳,加上風急浪大,船手不敢開船,媽祖對船手說:你只管起船,不礙事。隨即叫人將草蓆掛於桅端,於是,船像海鷗一樣乘風破浪,在大海中飛馳,令人驚嘆。

鐵馬渡江:有一次,媽祖要渡海,可是沒有船隻,這時候,媽祖見旁邊屋簷前懸有鐵馬,於是靈機一動,取之揮鞭,鐵馬在海面上風馳而去,恰似青驄行水,天馬行空。待一靠岸,鐵馬忽又無影無蹤,讓人驚訝之至。 

湄嶼飛升: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媽祖時年廿八歲。在重陽節那天,媽祖焚了香,念了經,告別諸姐家人,直上湄峰最高處。這時,只見湄峰頂上濃雲四合,一道白光衝上天空,仿佛有絲竹管弦奏起的仙樂聲,直徹雲天,彩虹輝映,媽祖乘長風駕祥雲,翱翔於蒼天皎日間,俯視人間,若隱若現。忽然彩雲布合,不可復見。此後,媽祖經常顯靈,示夢顯聖,救人急難,護國佑民。

相關焦點

  • 潮汕媽祖生,原來是這樣的
    曾有人對福建莆田地區的媽祖民俗作了一次全面調查,現摘錄如下,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不同地域民俗活動形式的異同,從而看出地區民俗文化的交流與變異。    (一)誕辰禁捕。湄島漁民,每逢三月二十三日前後數日內,不敢下海捕魚或垂釣。這個習俗系因媽祖誕辰,《媽祖顯聖錄》載:東海多神怪,漁舟常溺。天后曰:「此必是鬼怪為殃。」便命操舟鼓槳馳至海的中流。
  • 莆仙文化系列紀錄片之【湄洲祖廟媽祖繞境巡安】
    初十日,東蔡村上林宮的媽祖信眾會準時前往祖廟恭請媽祖金身回家,前往上林宮與本宮媽祖團圓,待與本宮媽祖發灶(用膳)後,便前往本村各家各戶巡安繞境布福,保佑娘家人吉祥安康,平安順利。媽祖金身在上林宮巡安繞境兩天,正月十二上午恭送迴鑾。爾後東蔡村上英宮(俗稱後林宮)信眾立即到祖廟恭請媽祖金身赴其宮,與該宮媽祖到其宮境內子民家巡安繞境布福,並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四晚,再恭送媽祖金身迴鑾。
  • 郵票上的媽祖廟丨媽祖文化
    從鄭和七下西洋,到施琅統一臺灣;從漁民祈求河清海晏、平安豐收,到皇帝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從我國沿海,到內陸地區,再到東南亞,媽祖信俗的重要載體
  • 【媽祖】第二屆中國(莆田)媽祖文化用品博覽會邀請函
    更多精彩服務請登錄中華媽祖網(www.chinamazu.cn)首屆中國(莆田)媽祖文化用品博覽會  資料圖莆田,是四海共仰的媽祖文化發源地。目前全世界約有媽祖宮廟1萬多座,媽祖信眾3億多人,媽祖文化歷來以一種獨特的信仰牽繫著海峽兩岸同胞,是中華民族海洋文化的一種特質。
  • 【媽祖】青島媽祖文化聯誼會赴臺開展媽祖文化交流 拜訪10家媽祖廟
    合影留念11月4日,應臺灣媽祖文化聯誼會盛邀,青島市媽祖文化聯誼會交流團一行在會長趙起良帶領下,開啟臺灣媽祖文化之旅。首日,青島媽祖文化聯誼會一行來到臺灣宜蘭南方澳南天宮。11月5日,恰逢臺灣媽祖聯誼會37次會員大會在基隆聖安宮舉行。臺灣本地近百家宮廟參加盛會,青島媽祖文化聯誼會、新加坡萬天府等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大甲鎮瀾宮董事長顏清標先生在致辭中首先歡迎趙會長及青島媽祖文化聯誼會一行。
  • 為什么元宵節也叫中國的「情人節」元宵節的來歷
    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元宵節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民俗活動。
  • 湄洲島「傳播媽祖文化的使者」:見證媽祖文化走向世界
    中新社福建莆田3月8日電 題:湄洲島「傳播媽祖文化的使者」:見證媽祖文化走向世界作者 葉秋雲福建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秘書長李少霞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這20多年來,每每看到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等不辭旅途辛勞來到祖廟朝拜,她時時刻刻都被感動著。
  • 媽祖文化是封建迷信?其實媽祖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相互推動
    媽祖又被尊稱為娘媽,也許對於北方的朋友來說會有點陌生,但是對於南方來說,那可以說算得上如數家珍。特別是在潮汕地區來說,媽祖廟是一大特色,還產生了很多俗語,比如「伓拜媽祖,伓會發家」,「亥爺得份媽祖廟,媽祖得份亥爺福」「館尾媽祖佑外鄉」。等等。
  • |火車|湄洲島|媽祖|媽祖文化|媽祖文化園|莆田
    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 景點:天后宮、升天古蹟、媽祖石雕像、媽祖故事石雕群、木棧道、媽祖文化園、五行媽祖像、媽祖碑林等。媽祖文化園媽祖文化園,坐落在祖廟景區核心地帶,是千年媽祖文化內涵的延伸,這裡保存著媽祖一生扶危濟困的動人事跡,見證著媽祖受到宋、元、明、清四個朝代21位皇帝36次褒封的光輝歷程,園內有清代雍正皇帝親自題寫的「神昭海表」匾額和道光皇帝御賜的「護國庇民」印璽,還有由純金、紅木、翡翠、硨磲、泥塑打造的五行媽祖像。
  • 關注2018平樂媽祖節|平樂媽祖文化探訪
    一千多年以前,村民就從自廣東,福建沿海地區的移民遷到此地,至今個個崇拜信仰媽祖,媽祖,當地人尊稱為:「太婆」。媽祖文化一直在此盛行並流傳。平時,就有無數香客專門駕車或者繞道此地燒香朝拜。華山還是古圩,街道長約六百多米,寬有十多米,青石鋪路,民居青磚青瓦,間間相連;已有幾百年歷史的華山月柿,個大肉脆,黃橙橙,圓滾滾,遠近聞名。
  • 編寫了一本英文版《媽祖文化》教材!
    《媽祖文化》校本課程教材在市外國語學校編寫完成。9月5日,星期一。該校七年級的學生一上課,老師就分發下這本新編寫的純英文《媽祖文化》校本課程教材。課程分為6個單元,主題分別為「媽祖生平」、「媽祖文化內涵」、「媽祖慶典」、「媽祖祭典」、「媽祖民俗」、「媽祖影響與傳揚」。通過編寫該書,讓她更加了解了媽祖文化。作為莆田人,能為家鄉媽祖文化走向國際化獻力,她感到自豪。
  • 李少霞:傳播媽祖文化的使者
    到湄洲媽祖祖廟後,李少霞被分配到接待科,在正殿負責接待工作。她工作熱情很高,一天要帶三四批客人。正殿可以說是祖廟最重要、最核心的對外窗口。在這裡,李少霞切身感受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信眾對於媽祖的敬愛。  她慢慢對祖廟作為媽祖文化平臺的強大影響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對媽祖文化聯結海內外特別是兩岸同胞的紐帶作用有了更深的體會,進而也更加堅定了做好媽祖文化傳播工作的信心。
  • 張克輝林兆樞俞建忠研究媽祖文化工作
    9月26日上午,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張克輝,中國僑聯原主席、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一、二屆副會長林兆樞
  • 媽祖文化走向世界 電影《媽祖回家》「將歸故裡」 定檔
    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即將在媽祖故鄉莆田湄洲島舉行。而在明日,將舉行電影《媽祖回家》的定檔發布會以及小範圍點映場活動。此次發布會邀請到了地方政府領導、湄洲媽祖祖廟及莆商代表等各界人士前來參與,導演蒲劍、主演趙亮與葛玟希等主創也一同出席,一同見證第一部登陸銀幕的媽祖文化電影。
  • 大力弘揚媽祖文化 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大力弘揚媽祖文化  媽祖羽化升天1033周年紀念大會舉行 2020-10-26 15:3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媽祖節發源湄洲島,海民都來朝聖媽祖,舉行各種民間活動
    媽祖節的概述:1、概述媽祖節,相傳農曆三月二十三和九月初九,分別是媽祖的誕生日和忌日。每到這兩日,數以萬計的海民都來朝聖媽祖。目前節期有拜媽祖、媽祖文化研討、工藝品展銷活動。人們可觀賞富有特色的民間歌舞,品嘗閩菜。
  • 趙柳成與媽祖結緣的故事-翡翠媽祖
    市政協副主席、湄洲島黨工委書記黃華、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俞建忠、湄洲島管委會主任林韶雯、莆田市副秘書長王煥新、湄洲媽祖祖廟董事長林金榜出席授牌儀式並座談。座談會上,黃華向與會嘉賓介紹媽祖文化發展情況及湄洲島基本概況。趙柳成說:「自2009年與媽祖文化結緣後,即懷著對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的無限敬仰之心。
  • 【媽祖日報】臺灣蕃薯厝順天宮首次回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
    11月10日上午,臺灣雲林縣水林鄉蕃薯厝順天宮進香團一行150人,在主任委員吳盈昌、建醮主任委員周聯聰的率領下,300多年來首次回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        湄洲媽祖祖廟副董事長林金贊率祖廟董監事以十音八樂和車鼓隊為陣頭,前往碼頭迎接,並在正殿舉行隆重的三獻禮儀式。番薯厝順天宮進香團當晚住宿湄洲島,恭迎湄洲媽祖巡安潮汕迴鑾安座。
  • 【文化臺灣】白沙屯+大甲+北港 圖解媽祖繞境-廟會走透透
    傳統文化、民俗風情、大愛精神。我們致力於傳播廟會信息,弘揚傳統文化!更多精彩請登錄廟會走透透官網。白沙屯+大甲+北港 圖解媽祖繞境日前,臺灣文化主管部門委託遠足文化出版《北港朝天宮迎媽祖》、《大甲媽祖繞境進香》、《白沙屯媽祖進香》3本圖解導覽,讓民眾在參與、體驗媽祖繞境之際,也能了解媽祖文化的核心價值。
  • 熱烈恭迎臺灣北港朝天宮媽祖金尊分靈惠安寶勝寺暨兩岸三地兩宮一寺媽祖文化交流活動
    層層疊起的七踩鬥拱、厚重的青石瓦、繪有圖案的金具……在福建省惠安縣螺陽鎮林輞溪邊,一座已經建起的寶勝寺伽藍殿佛教建築以其獨特的唐代風格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  迎春繞境朝天宮於元宵節時,舉辦媽祖"迎春繞境"活動,商家為表示對媽祖信仰的虔誠,並期望媽祖能保佑生意興隆,在媽祖繞境時,會準備大量的炮竹置於媽祖的鳳輦神轎下,稱為"炸轎",炮竹愈多,表示來年生意會愈好,也為繞境活動帶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