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讓年輕人越來越看不到希望,甚至沒有動力去奮鬥了?
推薦語:在70、80年代,那時候各行各業都處於高速崛起的時期,年輕人只要敢想敢做,基本上都能找到一條致富的道路。
當時所有的年輕人幾乎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每人都用通過自己拼搏努力改變命運的機會,但是如今卻不一樣了。現在如果一個人起點很低的話,可能奮鬥了一輩子,也只不過是到達了別人的起點,這確實是赤裸裸的現實。
當下的很多年輕人,似乎也逐漸失去了拼搏奮鬥的希望,他們過著「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懶散日子,甚至有的還通過網貸欠了一屁股債,每天過得渾渾噩噩。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年輕人不願意再去奮鬥了?
心理專家們認為,當期望值高於個人的實際能力,個體因難以實現目標會逐漸喪失信心和勇氣,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好高騖遠」,「眼高手低」。這個時候如果年輕人不能及時的自我調節,那麼就會失去繼續奮鬥的想法。
首先,目前國內的高房價問題,就是導致年輕人屢遭打擊的「重災區」。
現代社會發展至今,買房已然成為了年輕人一個過不去的坎,特別是對於那些在一二線城市上班的年輕人來說,微薄的工資勉強才能夠支撐得起租房和日常生活,買房簡直是天方夜譚。
但是年輕人沒有房子,很可能就結不了婚,更別說保障今後孩子的教育、戶口等等問題,這一大堆的事情,讓年輕人愁到不行。
但是另一方面,年輕人通過努力,達到更高的薪資也是非常困難的,如果老老實實上班,那麼一年下來多少工資都能夠算得明明白白,除去開支所剩無幾。
但是如果選擇去創業的話,雖然有可能會因此翻身,但畢竟成功的概率太小了,各行各業的競爭都非常大,而且如果因為創業失敗而負債,那麼這一輩子翻身就更困難了。
其次,結婚、養育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
現代人結婚,彩禮、婚房的成本實在太高,這一現象也導致了很多人寧願單身也不結婚,實在是令人唏噓不已。
而另一方面,在以前人們之所以敢多生孩子,就是因為覺得養育孩子不需要太多的成本,給一口飯吃,不讓孩子餓著就可以了。
可是時代發展至今,已經變成了「優生優育」,生孩子還要想辦法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不然今後孩子也會生活在底層受苦,這是很多父母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總的來說,實現這些「基本」的願望,對於年輕人來說卻非常的不容易,在這樣的背景下,心理較為脆弱的年輕人,選擇了自暴自棄。
寫在最後:現在社會上許多普通年輕人,也不是不想拼搏努力,但成功的機率越來越小,讓他們看不到希望,平淡的未來失去了吸引力,自然慢慢的就不想拼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