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骨質增生和骨刺
作者:尚明君
南山書苑中醫營養學
一、關節炎的現狀
大家晚上好,非常榮幸有這樣一個機會在這裡跟大家一起探討一個關於健康的話題,我接觸營養學有十幾年,學習中醫也有三四年了,在這些年當中我們接觸了太多飽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因為他們不懂營養學,白白花了很多錢,卻一個病沒治好又新添了很多新病。還有就是因為智能時代的到來,這讓身邊很多朋友感到危機重重,但卻找不到一個值得去努力的事業,以扭轉即將面臨的就業危機以及中年危機。去年九月份我和萬老師決定在網絡上開始組織組織公益性質的健康教育培訓,推廣低碳飲食、推廣營養健康觀念,一方面可以幫助更多人免受醫療之苦,另一方面也可以給身邊的朋友一個值得一生努力的事業去經營。於是帶領大家學習營養學的重任就落在了我的肩上,每天深入系統地學習營養學就責無旁貸了。但是也很感恩有這樣一個全身心投入學習的過程,這樣我學到了很多營養學知識,沒想到學著學著還有了一個意外收穫,那就是因為營養學的學習,讓我弄懂很多原先糊裡糊塗地中醫概念,比如說腎主骨、腎陰虛、腎陽虛、心血虛、肝風內動等等,當我能用這些營養學理論很好地解釋了中醫的這些抽象概念的時候,心中無比的喜悅,就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因為一不小心我走出了一條前人沒有走過的路。
前一段時間我在組織一堂課,關於鈣對身體的重要性,又因為鈣對骨骼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開始研究了一下關於骨骼的問題,結果一個關於關節炎的問題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時候我才發現關節炎的發病率也有跟經濟的發展成正比上升的趨勢,現如今關節炎已經獲得了「頭號致殘疾病」、「不死癌症」的頭銜。目前全世界關節炎患者有3.55億人,美國每年有超過1500萬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炎疾病。另外隨著年齡的增加,患骨關節炎的人的比例也隨之增加,超過75歲的老年人不論男女,幾乎無一倖免全都有這個問題,預計到2030年這些年過65歲的關節炎患者,將會超過全美人口的17%,同時他們的醫療花費將佔全美總醫療支出的40%。
而中國截至2015年統計,中國大陸的關節炎患者有1.2億人,發病率約為13%,也就是說平均每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關節炎患者。據統計,我國50歲以上人群當中有一半以上患有關節炎,65歲以上人群當中,有90%的女性和80%的男性患有骨關節炎。
了解到了上面的這些資料,我就能夠理解,為什麼美國會有一種叫芬太尼的毒品。芬太尼本是一種鎮痛藥物,它適用於各種疼痛及外科、婦科等手術後和手術過程中的陣痛,它屬於強效麻醉性鎮痛藥,藥理作用與嗎啡相似,其鎮痛效力為嗎啡的80倍,但它會有一個非常嚴重的副作用,那就是他跟其他毒品一樣會導致上癮。這種鎮痛藥的存在,與太多的人患有關節炎有密切的關係,可見關節炎之痛,痛不可言的,只要能止痛就什麼也不顧不了。
這種藥的使用方法包括兩種,一種是口服,一種是貼片,貼片就是我們所說的透皮貼。那麼現在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塗在患處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鎮痛效果,但它的真正危害是在於,他把這種鎮痛藥和中藥提純技術、植物萃取混合在一起,披上中醫理論的外衣讓你在不知不覺當中受到毒品的傷害。
很多人不知道關節炎會嚴重到什麼程度,我曾經接觸過一位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她的骨頭都已經變形了,也做了手術,吃了一輩子治療類風溼的中藥,吃到就連出的汗都是中藥糖,但類風溼病也還是沒治好。
我還接觸過一個股骨頭壞死的患者,一位七十多歲的老大娘,因為股骨頭壞死換了一個不鏽鋼的股骨頭,可是每到陰天下雨或者寒冷的季節,他那條換過人工股骨頭的大腿就會拔涼拔涼的難受,每天晚上用熱水泡腳,水要沒過膝蓋,還要泡好久才會好些。
了解到這麼多的人在飽受關節炎之苦,我也覺得非常有義務去把關節炎講清楚講明白,讓更多的人足不出戶就能了解關節炎,通過學習營養學完全可以用改善飲食,增加營養補充劑的方法預防關節炎的發生。
其實關節炎的發生並不像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神秘,只是大多數人不知道要去學習營養學。通過學習營養學我們會了解到疾病跟我們的飲食有著直接且緊密的連繫,當我們認識到了飲食當中缺少了哪些營養物質,會導致那些疾病的發生,那麼我們同樣可以通過調整飲食的方法,有效的預防疾病的發生,減輕疾病的痛苦。
二、關節炎的分類
關節炎呢也是分很多種類,最常見的有骨關節炎和風溼性關節炎。也還有類風溼性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大骨節病,反應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等。這麼多種類的關節炎疾病,我不可能在一節課當中闡述清楚,那麼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關於骨關節炎的一個代表性疾病,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骨質增生。
三、什麼是骨質增生
骨質增生又叫骨刺或骨贅,骨質增生,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關節被磨損後,受損傷的關節軟骨的周圍出現代償性的軟骨增長並且被鈣化,增生部位大多發生在軟骨邊緣,突起如刺,俗稱「骨刺」。從26歲開始關節就有退行性改變,36歲就有不同程度的增生,40歲增生率可達95%,45歲為高峰期。
說到骨質增生,我們必須對我們的骨關節先有一個最基本的了解,因為大多數骨質增生都發生在關節部位,如膝關節、踝關節、腰椎、頸椎等等。
大多數人上初中的時候都學過生物,對於人體的骨骼關節並不很陌生,但是當年學習這些內容,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學完了考完了也都忘掉了。今天呢,讓我們在這裡重新拾起一些童年的記憶吧,複習一下關於關節的基本知識。
關於骨關節的構造,雖然人體各部位的關節的形狀和活動大小各不相同,但它們的基本結構都是由關節面、關節囊和關節腔三部分組成的。
每一個關節至少有兩個骨面,相對的兩個關節面是完全分離的,它們的形狀是相互適應的,其中一個呈球形凸面的構造叫關節頭,另一個成凹形的構造叫關節窩。在這些骨面上都覆蓋著一層光滑而富有彈性的透明軟骨,被稱為關節軟骨,大多數的骨質增生就發生在這裡。軟骨厚度因年齡及部位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1到7毫米,平均2到3毫米,當骨質增生發生的時候這個軟骨就會變薄。本來軟骨的含水量比較高,佔重量的70-75%,軟骨表面光滑並且富有彈性,當骨質增生發生的時候,軟骨的含水量會下降,軟骨表面也會失去彈性,並且表面粗糙。光滑的關節面可減少關節活動時的摩擦,在運動時可減輕兩個關節面的震動和衝擊,而骨質增生的時候這一切將不復存在。
四、骨質增生
形成骨質增生的原因在於關節的穩定性下降,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不足以維持關節的良好的穩定性,為了保持穩定,人體會在關節周圍代償性地生長出一些骨頭,以增生的方式來增強關節的穩定性。骨質增生其實是人體針對關節退變,穩定性下降所產生的一種「代償性」保護措施。(此內容來自百度)
我們發現搜來的知識,誰都可以隨手獲得,但很多時候在現實生活中,這些搜來的知識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針對骨質增生網絡上大多數的建議只是減輕體重,調節生活方式以及合理鍛鍊,減輕關節負擔,加強關節穩定性,嚴重的要輔助藥物治療。或者說骨質增生是一種必然結果,現在沒有什麼很好的解決辦法。其實就是說骨質增生人人都會得,如果痛了就忍著點吧,但事實上以我們的經驗,骨質增生事可以預防的,骨質增生也是可以通過改變飲食結構的方法得到改善的,只要你有一顆敞開的好學的心態,總會有辦法讓你不那麼痛苦,要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
五、「代償性」保護、自愈力
說到「代償性」這一保護措施,就得說一說骨質增生之前就在發生的骨質疏鬆症,是因為骨質疏鬆緊跟著就會骨質增生。那麼骨質增生和骨質疏鬆有什麼關係呢,請大家耐心聽我說,骨骼是人體存儲鈣的倉庫,人體99%的鈣存儲在骨骼和牙齒中,體液和軟組織佔1%,當人體的血液和組織中缺少鈣的時候,鈣就會在副甲狀腺的作用下從骨骼中被抽取出來,而這種抽取的過程是在不間斷的發生當中,除非鈣補充充足它不會停止。當這種抽取持續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時候,骨骼就會變得越來越疏鬆,而且變得薄脆而易碎,這是就是骨質酥鬆症了。
那為什麼人體要從骨骼中抽取鈣呢?鈣在細胞功能的調節上作用極大,在神經傳導、肌肉收縮、形態變化、神經細胞老化、腺體細胞的分泌和視網膜細胞的信號傳遞等生理過程,都有鈣的調節參與,細胞的許多功能都依賴於細胞內外極高的鈣濃度差,一旦這種濃度差減低,細胞功能就會受到損傷,甚至引起細胞死亡。雖然體液和軟組織當中的鈣僅佔1%,但是鈣對身體的作用卻是99%,因此身體會為了維持這1%的穩定,會在身體鈣攝入量不足時從骨骼中抽取。
當骨質疏鬆症發生的時候,骨質的流失本身就會導致骨痛,哪裡的疼痛最常見呢,就是頸、肩、腰、腿。所以當這些部位在發生疼痛的時候,你就應該意識到我們每天攝取的鈣不足以維持身體需要,你該採取點錯失了。那麼骨質疏鬆是如何慢慢的發展成骨質增生呢?當大量的鈣被從骨骼中調取出來,進入到血液循環當中,當多餘的鈣經過腎臟的時候,腎臟對鈣有一個濾過作用,就是把經過腎臟的鈣重新吸收回來避免流失,但是這些被重新吸收回來的鈣並不會放回原處,而是被放在受力最明顯的關節部位,如果你經常低頭看手機,頸椎的受力就比較明顯,那麼身體就會把鈣補充到頸椎受力處,但是因為抽取來的鈣分子較大,不能夠被組織吸收利用,就會在軟組織中堆積而形成增生。那麼這種情況同樣也會發生在膝關節、踝關節、腰椎等處。從這裡我們也就明白了為什麼腎主骨,為什麼中醫裡骨骼的問題要從調節腎臟的功能入手。從這裡我們也還明白一個道理,其實骨質疏鬆跟著骨質增生是同時發生的,只是骨質疏鬆你看不到,而骨質增生比較明顯。
所以骨質增生並不是人體內的鈣多了,而是因為人的體內經常性的鈣缺乏,導致鈣的調動頻繁發生,這就是身體「代償性」保護的原理。
人體還有一個強大的功能,就是人體有自然自愈的能力,比如斷裂骨骼的接續、黏膜的自行修復或再生、皮膚和肌肉以及軟組織癒合、通過免疫系統殺滅腫瘤和侵入人體的微生物、通過減食和停止進食的方式恢復消化道機能、通過發熱的物理方式輔助殺滅致病微生物等等,諸多的與生俱來的能力。嘔吐、腹瀉和咳嗽等也是自愈力發揮作用的表現形式,傳統中醫稱自愈力為「真氣」、「元氣」、「正氣」、「腎氣」、「陽氣」等等,稱致病力為「邪氣」、「陰氣」、「瘴氣」等等,認為「邪不壓正」、「正氣充盈,百病不侵」,就是這個道理。當人體的這種自然自愈力下降時,就出現了疾病和衰老,所以增加人體自然自愈力是修復疾病的關鍵。
骨質增生也是能夠通過自身的這種自然自愈力,修復增生軟組織,然而要完成這種修復,就需要我們給身體提供必要的原材料,提高身體的自愈能力,幫助修復增生的軟骨組織。
六、骨質增生的營養保健
說到鈣,在這裡我覺得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鈣對身體的重要作用,由此我們也會了解到為什麼身體會有調動鈣質的情況發生。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世界範圍內四大營養素缺乏症,她包括缺鐵性貧血、維生素A缺乏病、缺鈣、缺蛋白質。那麼在我國全國營養普查過程當中,發現中國人的鈣攝入量只在需要量的42%,全國缺鈣的人數已高達9億人,嚴重缺鈣的3.2億人。由此我們就不難理解缺鈣為什麼被列為四大缺乏症之一了。
鈣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這個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但鈣質在維持神經系統穩定上的作用卻很少有人知道,鈣能夠舒緩神經,起到鎮靜劑一樣的放鬆作用,還具有鎮痛作用。當一個人缺鈣時,神經將會變得緊張,無法放鬆,浪費大量的身體能量,這會使得他無法休息,疲勞一直伴隨著他,工作效率低下,還會變得敏感,容易發脾氣,破壞人際關係。缺鈣的人還會失眠,這是精神緊張的另一種表現。鈣供應不足,還會導致肌肉抽筋或者痙攣,腿腳抽筋是常見現象,嚴重的會導致手腳抽筋,還會產生痙攣性大腸炎或痙攣性腸梗阻。當體液中鈣濃度降低時,神經和肌肉的興奮性增高,肌肉出現自發性收縮。嚴重時一聲響動,一聲咳嗽都會引起劇烈的抽搐。
很多嬰兒睡眠不安穩,稍微有一點點響動就會被驚醒,夜裡經常啼哭,還會有枕禿、盜汗的情況發生。兒童還會發生注意力不集中,躁動不安,多動的情況,往往在醫院會把他們當做多動症治療,其實他們只是缺鈣。
另外鈣是構成人體膠原蛋白的必需物質,如果鈣缺乏那麼膠原蛋白的合成就會受到影響,前面講過關於關節的構造,在關節面上附著的軟骨組織,它的主要成分就是原蛋白,這就是為什麼鈣會沉積在軟骨的原因。因為這裡受力大,因為這裡需要更多的鈣幫助膠原蛋白的合成,以抵抗壓力和磨損。另外關節周圍附著緊密的纖維組織還有韌帶、肌肉,那麼這些纖維韌帶、纖維組織也都是由膠原蛋白構成的,如果鈣缺乏就會導致這些韌帶肌肉缺乏力量,從而導致關節的穩定性降低。反過來我們也可以通過補充鈣劑,幫助身體合成膠原蛋白以增加關節的穩定性,減少代償性保護措施的發生,從而預防了骨骼和軟組織的退行性變,同時也就預防了骨質增生的發生。
七、如何選擇鈣產品
那麼我們要如何補充鈣質,一天要補充多少才不缺,對於一個成年人男人來講,每日需要800~1000毫克的鈣,對於女性來講,每天需要1000~1200毫克的鈣。兒童和青少年每天需要800到1000毫克的鈣。而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們中國人每天鈣攝入量僅為400毫克,因此我們堅持做對一件事情骨質增生就不會找上你,那麼這件事情就是每日足量補充鈣質,但是如果已經出現鈣缺乏症狀,那麼這個量還是遠遠不夠的。
關於骨質增生的預防,補鈣是關鍵。那麼如何選擇該產品,如何補鈣?我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市面上的鈣產品有很多種,有液體鈣,乳酸鈣,碳酸鈣,有膠囊狀的,也有小瓶瓶裝的液體鈣,也有片狀的。在選擇鈣產品的時候,我們首先確定碳酸鈣是最有利於人吸收的,它的吸收率最高大約40%左右。那麼同樣是碳酸鈣也有優有劣,一般的鈣產品看起來單片鈣含量都很高400毫克或者600毫克。但是碳酸鈣是鹼性的,鹼性的鈣產品在胃溶液中與胃酸結合會綜合調胃的酸性,導致大多數人服用這種鈣片以後會,經常感覺食物不易消化,會打嗝胃脹。
我曾經買過一種膠囊鈣,號稱銷量最好的液體鈣,暫不說它的吸收率如何,去看一下裝這種液體鈣的膠囊,我發現這種膠囊非常難於被融解,在杯子當中放了好幾天,居然還是原來的樣子,恐怕我們吸收不到應該吸收的鈣,我們的身體還要想辦法把這個不容易被溶解的膠囊代謝掉,這反而給身體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負擔。
八、幫助鈣吸收的鎂
還有一個問題,並不是說你每天補鈣,鈣就一定會沉積在骨骼當中,大家都知道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的沉積,但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鎂對於幫助鈣的沉積,它的作用遠遠比維生素D要重要很多很多。維生素D,曬曬太陽自身就能合成,它並不屬於必須營養素,而鎂則不然,他非常不容易獲得,而鎂的作用更鮮為人知。鈣和鎂有一個完美的吸收比例,就是兩份鈣一份鎂。當這個比例恰當的時候,鎂就會幫助鈣吸收沉積到骨骼當中。鎂在骨骼中僅次於鈣、磷,是骨細胞結構和功能所必需的元素,對促進骨形成和骨再生,維持骨骼和牙齒的強度和密度具有重要作用。
鎂屬於人體營養素——礦物質元素中的一種,人體中的鎂60~65%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27%存在於軟組織中,細胞內鎂離子僅佔1%。作為酶的激活劑,參與300種以上的酶促反應。糖酵解、脂肪酸氧化、蛋白質的合成、核酸代謝等需要鎂離子參加。[3]
因此我們選擇鈣產品的時候,要選擇鈣鎂合劑的營養補充品,那麼在這裡我向大家推薦紐崔萊的鈣鎂片。我們書苑曾經有過一個尿床的小男孩兒,用了很多的鈣產品,都不能解決尿床的問題,最後選擇用鈣鎂片,僅半個月尿床的情況就明顯好轉。這種鈣是把紫花苜蓿作為鈣原,他不會產生中和胃酸的問題。
九、鈣的流失
我們不該的同時也要注意減少鈣的流失,鈉的攝入量與尿鈣的排出量關係密切,多年來這個研究結論從未改變。腎臟每排出2300毫克鈉(相當於6克鹽),同時就會丟失40~60毫克的鈣。高血壓的相關研究也顯示,鈉攝入量高不僅是導致血壓升高的因素,也是促使人體鈣流失和腎結石風險升高的因素。因此,鈉鹽攝入過多帶來的骨鈣流失問題不容忽視,所謂的「少吃鹽=多補鈣」 也絕非虛言。另外吸菸、飲酒、經常喝茶、碳酸飲料、運動都會加速鈣的流失。
預防骨質疏鬆,預防骨質增生和骨刺。每天足量補充鈣和鎂,就會讓你遠離這一類的關節疾病。
關於骨質增生今天就聊到這裡,下一節課我們會深入探討一下關於膠原蛋白與骨關節炎之間的關係。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