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三入學一個多月了,很多學生經歷了高三第一次月考,有的學校成績已經發了下來。有家長發現孩子的成績比原來掉了許多,卻不知怎樣幫孩子,小編今天就跟大家聊聊高三第一次月考後該怎麼辦。
說是月考,其實不論是月考還是期末考,抑或是摸底考,都只是一種考試形式。所有的考試,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檢驗你的知識掌握程度。看你哪裡掌握的好了,哪裡掌握的不夠好,然後對症下藥去解決。具體內容一起來看吧!
根據月考的實際情況
高三學生考後應及時做好以下八件事:
1.及時收集錯題。按照不同的學科分類收集錯題,把典型的錯題收進錯題本。
2.及時分析錯題的錯因在哪裡。按學科、錯題題號、錯因三個方面逐題分析。
3.算一算各科丟了多少分。分析失分的主要原因在哪裡?可以按基礎知識、綜合能力、解題技巧、答題規範性四個方面去分析。
4.給自己建立一個考試成績跟蹤表,按不同的學科,不同的題型的得分情況進行跟蹤,看自己的得分和丟分情況變化,以便及時把握自己的成績變化及其背後的原因。
5.及時把錯題重做一遍。邊做邊思考,邊做邊回憶,以加深印象。
6.及時對薄弱的知識點進行查缺補漏,不要輕易放過還沒有過關的知識點,一步一個腳印,不存半點僥倖心理。
7.概括性地給自己的主要失誤列清單。這些錯誤的清單最好在下次考試前過一過目,以免再次在同一個問題上再次出錯。
8.把錯題編成新的練習題。力求做到錯題新編,錯題重組,錯題回顧。
第一次月考之後具體如何應對?
小編為大家分享一篇案例分析:
【學生案例】
月考失常 部分高三生出師不利
王同學是本市一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高三學生,這個「十一」長假她過得並不輕鬆,主要原因就是在之前的高三年級第一次月考中,平時穩居班級前十的她發揮得並不理想,甚至可以說有些失常,排名僅在全年級的下遊。
對此,她的第一感覺是失望,對自身也產生了小小的不確定和不信任,認為自己在前階段的新課學習中已經比較努力,也跟著老師的節奏開始了第一輪複習,但為何卻在首次大型的考試中出師不利,看不到任何的收穫。
在與父母交流後,小王將此次失利怪罪於老師批改試卷方式的不同,她說老師在批改試卷時,不同於往常的考試只要答對幾點就給分,而是只看答案,如果答案不對,不論你之前的過程是否正確,都將全部扣分。
但對於這個解釋,小王的父母並不滿意,他們認為女兒這是在找藉口,因為就算老師的批改方式不同,但人人平等,其他同學不也是發揮得不錯,為何只有自己的女兒卻在第一次的月考中「中招」呢?
【名師解析】
★月考失利兩大因素
華師大一附中高三年級組組長陳明青說,歷年來都有平時比較優秀的學生在高三的第一次月考中失利的現象,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是對月考不熟悉,由於月考的考題形式和分值安排都接近於高考,部分學生可能還不是很習慣,在答題時時間分配得不合理,影響了最後的成績;
二是心理因素,可能是因為學生自己太過緊張,求好的心態太迫切了,從而影響正常發揮。
她指出,既然第一次月考已經結束,學生就應向前看,不要再糾結為何第一次考得不好,不如將這些時間花在分析月考的試卷上,這才是最有效、最合理的做法。
★明確月考性質和作用
陳明青說,學校組織月考是希望達到兩個目的:
第一是讓學生熟悉高考的流程和題型,由於學生平時可能習慣了分模塊做題,但在對整張試卷的把握上有所忽視,而學校在安排月考時也比較正規,四門考試在兩天的時間裡完成,類似於高考,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儘快熟悉高考的整體流程,到了關鍵的高考時不用太緊張,也是一個讓每個學生把握在做題時如何合理分配時間的機會,哪些題是自己可以看一遍就回答的,哪些是要花些時間來好好思考的。
第二是一月一次的考試能讓學生有個反思的機會,對下一個階段的學習很有利。學生可以通過這次考試找出問題,改進學習方法和複習策略,為下一階段的複習積累經驗。
而第一次月考主要是為了檢驗在開學以來的這段時間中學生是否適應了高三年級的學習,是否進入了學習狀態。考試內容一般以前一階段學習的知識為主,多為基礎題。
有些學生在月考中考砸了,可能是因為不適應月考這個形式。所以陳明青提醒學生,月考最重要的作用在於階段性複習效果的診斷以及對存在問題的發現。
實際上,在高考前的一切大考小考都是為了發現,而不是為了下結論,高考才是最終的考試結果。
通過月考學生可以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是知識方面的,或是應試技能方面的、應試規範性方面的、還是應試心理方面的。這一切,都可以通過月考來診斷和發現,並及時採取適當的措施來補缺。
★理性看待月考成績的作用
既然月考是高考複習過程中檢查和診斷教與學的一種主要方式,是一種常規考試,所以學生對其目的、功能必須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正常的心態。否則,很容易把月考看作是一種負擔或給自己增加不應該有的壓力。
既然月考是一種常規性考試,所以大可不必搞得過於緊張。只要你抱著發現與改進的心態來對待每一次月考,你就會覺得每一次考試都是一種收穫和發展。月考既是智商的檢驗,更是情商的考驗。通過考試,你會更加全面地發現自己,使心態變得更加成熟,使意志變得更加堅強,讓目標變得更加清晰。
而如何利用月考的考試結果則是一個是否能科學備考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考試的結果也是複習備考中可以充分利用的資源。通常來說,在每次月考前都可以給自己定一個學科考試目標,這樣有利於自己考後及時找出目標差,然後分析目標差背後的原因,以便及時採取有效措施來進行補救。
★提高效率才是高三學習的「王道」
陳明青說,在這一階段,學生通常需要「兩條腿一起走路」,在接受新知識點的同時開始第一輪的複習,所以對他們而言,壓力還是不小的。但是也不要總是埋頭於學習中,適當還是要抬一抬頭總結一下前階段的得失,適時地「升級」自己的複習計劃。
陳明青也提醒學生,千萬不要偏科,畢竟一門學科的「蹺腳」可能讓你與其他學生相差十幾分,甚至是幾十分,這是很難追回的。
此外,提高複習效率也是高三學習的「王道」,在時間面前人人平等,不可能無限延長複習時間,只有找到一種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有效複習。
【名師點撥】
★各科高效複習法「點」到為止
★語文緊跟老師教學節奏複習
語文學習重在平時的積累和領悟,在第一次月考後,高三學生可以「通讀」自己的試卷,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結合原有的複習計劃,不要在已經掌握的知識上浪費時間,更不要搞題海戰術。在複習中要尋找弱點,突出重點,提高審題能力。
除了跟老師進度複習課本內容外,學生不妨多讀、多背些文章,多看些課外讀物,擴大知識面。
由於高三開始的幾次月考主要檢驗考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學生可以有的放矢地重點梳理學過的知識。
學習成績比較優異的考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梳理重要知識和學習方法,形成知識網絡體系;
中等考生要重點掌握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跟著老師教學節奏走,按部就班地複習。
★數學重在掌握基礎知識
這次月考是考生進入高三的第一次考試,考核考生的知識積累情況,是考生高三階段比較重要的考試。由於不同學校教學進度有所不同,考生掌握的知識內容也有所差異,學生應利用月考檢驗掌握的基礎知識是否紮實。
數學重在基礎知識,所以學生在高三的開始階段可以通過月考來檢測自己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
學生要善於總結經驗,發現進步之處,同時注意存在的知識漏洞。
★英語每天記詞彙句型
對英語學科而言,學生每天堅持記憶詞彙和重點句型,加強英語基礎知識的複習,釐清時態,記憶典型句式結構和固定詞組的用法等是很重要的。
現階段,學生還要先找到一本適合自己的複習資料,然後按照英語學科的各項專題逐一進行複習,如閱讀理解、完形填空等,中間可以交叉通覽基礎知識。
學生還要多留意以前考試或平時練習中的錯題,進行強化理解與記憶,反覆訓練,掃除盲點。
★兩個誤區:
過分緊張VS漠然以對
有高三班主任指出,一般,每次月考後都會有學生陷入兩個怪圈:過分緊張或漠然以對。
過分緊張的學生將每一次的月考都當做高考來對待,太緊張的後果就是自亂陣腳,在考試時常會犯一些莫名其妙的錯誤,那些自己在平時閉著眼睛也能做的題目在月考時還會失分,這對今後自己填報志願時的估分有較大影響;漠然以對的學生由於習慣了每月一次的考試,漸漸對它有些不屑一顧了。
在拿到試卷後也不會立馬分析自己失誤的原因,這其實是一種資源浪費,值得引起學生的警惕。
建議學生,在每次月考後,要學會思失和思改。思失就是反思自己在考試中的失誤。就考試過程來看,造成失分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相關基礎知識不夠紮實;
2)未能運用科學的考試技能;
3)考試策略運用不當;
4)未能注意考試的規範性;
5)考試心態不夠成熟等。
只要你認真反思,總能對號入座,及時查出失誤的具體原因。
只有善於發現不足的人,才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思改就是考慮今後如何改進,毫無疑問,考後反思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改進。為此,及時採取相應的改進措施就成為了今後提升的重要保障。
改進的範圍同樣要從五個方面入手,即:
基礎知識、技能、策略、常規和心理。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基礎知識缺失的及時補救,因為這個過程更需要決心、耐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