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有個鎮館之寶「歌女」木乃伊,專家說:它背後藏有遺憾

2020-12-14 騰訊網

在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內,陳列著一具特殊的木乃伊,有趣的是,相比於其他木乃伊生前的顯赫,她身份低微,名字也是黯淡無光,可這些依然掩蓋不住其本身的歷史價值。此時問題出現了,這具木乃伊究竟有何奇特之處?在她的背後,還留有怎樣的遺憾?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大英博物館,又名大不列顛博物館,位於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附近。該館成立於1753年,是當今世界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大綜合性博物館,其藏品多達800萬件之巨,都是古今中外人類歷史文明中留存的重要文化遺產。

值得一提的是,大英博物館的分館之中,尤屬埃及文物館的規模最為宏大,其中藏品超過10萬件,代表著古埃及曾經的高度文明,也彰顯了世界文化起源的獨特魅力。埃及博物館內的藏品之中,少不了歷代古埃及法老的木乃伊,他們靜靜地躺在展廳之內,供世界遊客前來參觀。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木乃伊中,有一具木乃伊顯得十分特殊,她是一位女性的木乃伊,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她生前的地位不是法老,僅僅是一位卑微的歌女,故此博物館專家們都親切地稱其為「歌女木乃伊」。

眾所周知,在古埃及的社會體制中,等級制度相當森嚴,法老是古埃及人心目的「神靈」,統治著整個埃及帝國,擁有尼羅河畔的一切。法老去世之後,祭司會對其遺體進行複雜的防腐處理,以各種藥水將他們製成木乃伊,以便法老的「靈魂」重新歸於軀殼,繼而達到復生的目的。

死後被製成木乃伊,是法老們的專屬權利,其他階級當然無權享受。不過大英博物館的歌女木乃伊似乎是一個例外,在展廳之內,她與法老們的木乃伊並列而放,如果沒有館內專門的文字講解,恐怕沒有人知道她的真實身份。不過館內專家稱,相比於埃及眾多法老木乃伊外面的金棺,雖然盛放歌女木乃伊的棺材為木棺,但是其本身的歷史研究價值同樣不低,考古是一門科學,在考古學家的眼睛裡,並沒有身份的高低貴賤之分,只有文化研究價值的不同。

歌女木乃伊的真實名字為「Katebet」,其生前是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婦人,從古埃及的史籍資料中來看,Katebet曾經是在卡納克神廟中侍奉阿蒙神(Amun)的歌女。阿蒙神是古埃及人崇拜的「八元神」之一,是太陽神中的一位,屬於古埃及神話中的重要主神。從這一點分析來看,Katebet很可能是一位古埃及寺廟中的女祭司,專門以歌聲來向神獻出祈禱,為民眾尋找來自於神的庇護。

專家在深入研究之後發現,Katebet的身體經過嚴格處理後,便被用布條進行了層層包裹,其頭部覆蓋的彩繪木乃伊面具以黃金鍍層,雙耳還佩戴著一雙白色耳環,木製的雙手交叉放置於胸前,並在手上佩戴有真正的珠寶戒指。

Katebet下身腹部之上,雕刻著一隻小小的深色聖甲蟲圖案,聖甲蟲是古埃及人極度崇拜的昆蟲,它的學名為蜣螂,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屎殼郎。古埃及人認為,聖甲蟲能夠推動大自己身體數倍的糞球,屬於昆蟲界的「大力士」,故此太陽的東升西落,同樣也是由一隻巨大的聖甲蟲推動的。

聖甲蟲的作用很明顯,古埃及神話中的冥界很恐怖,每一位死者都要接受審判與懲罰,而聖甲蟲可以利用自己的魔法,保護主人不被任何鬼怪傷害。不僅如此,在Katebet木乃伊膝蓋部,還有一個木乃伊造型的小型人傭沙伯替,它素來以勤勞著稱,可以承擔死者在冥界所有繁重的體力勞動。

尤為重要的是,考古學家們還發現,歌女木乃伊棺材上的假髮與手的位置似乎很特殊,它們的形狀與姿勢,都與其他法老木乃伊大致相同。該現象也表明,Katebet的棺材起初是為一位男性而設計的,只是由於某種突發的原因,導致其後來被改造為女性棺槨,而且在她的旁邊,還擺放著著他丈夫的棺槨,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丈夫的棺槨不見了。

歌女木乃伊的出現,是古埃及王朝平民被製成木乃伊的先例,屬於平民階級木乃伊的代表性文物。她生前的地位與名氣,根本無法與諸多法老相比,但是其所服侍的阿蒙神,卻為其帶來了死後被製成木乃伊的特權,由此可見,古埃及人對於神靈的地位極為推崇,也能從側面證明當時「神人共治」的特殊社會體制。

不過遺憾的是,時至今日,考古學家們也未能找到Katebet丈夫的棺槨,畢竟在發掘之初,考古學家確定Katebet墓葬為一座合葬墓。也許Katebet丈夫遺體的木乃伊已經被盜掘,亦或是他的遺體根本就沒有被製成木乃伊。不過我們要說的是,無論是何種原因,讓這兩夫妻的棺槨分開,都是對Katebet和她丈夫的極大不尊重,因此我們還是希望考古學家們,能儘快找到其丈夫的棺槨,彌補這一重大的歷史遺憾。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相關焦點

  • 去倫敦旅遊,少不了去大英博物館,很值得一去
    世界上許多的博物館不勝其數,但是要說最神奇的還是大英博物館,其實我們都知道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一個重量級的藏品,可以使它在眾多博物館之間脫穎而出,大英博物館的重要藏品就是木乃伊。大英博物館有十個分館,木乃伊就是其中埃及文物館的,文物館裡擁有古埃及數十萬件的文物,木乃伊是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提到木乃伊,所有人都會想到詛咒,那麼真正的木乃伊真的是那樣的嗎?真的會一碰就會得到詛咒,那樣讓人害怕的嗎?
  • 湖北省博物館發布十大「鎮館之寶」 記者對話專家解讀背後的故事
    原來四大鎮館之寶,它以4個文物為代言,進一步地宣傳我們湖北省博物館的文化。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起到了一個展覽導覽的作用。那麼在新館開放以後,隨著面積的擴大,文物的增多,光4件文物不足以代表目前的形象。所以我們想到擴容,借十大鎮館之寶的推出,更好的宣傳我們湖北省博物館,特別是即將新對外開放的展覽,發揮它的作用。記者:湖北省博物館現藏有多少文物?最後為什麼挑選出了20件文物出來評選?
  •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
    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一件中國文物,曾主動歸還,為何被中國拒絕英國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庚子之變的發起國,在掠奪和收藏清宮文物方面,與其他國家相比,因為動手早、下手狠,所得豐富且精品多。英國許多博物館、圖書館甚至私人收藏家都藏有清宮文物。其中以大英博物館最突出。鎮館之寶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收藏了世界五大洲各個歷史時期的文物和藝術品多達百萬件。而該館收藏中國文物的歷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館時期,被認為是世界上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歐美博物館之一。
  • 大英博物館中,曾有一塊「鬍鬚」石,為何被稱為是鎮館之寶
    不過在大英博物館中,卻有一塊奇形怪狀的石頭,竟然也與神秘的埃及獅身人面像有關,甚至被稱為是埃及館的鎮館之寶。您可知道這是為什麼?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在大英博物館的埃及館中,曾經有一塊形狀非常奇怪的石頭。
  • 大英博物館: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博物館
    >收穫了37萬觀眾而令千萬人心馳神往的大英博物館究竟有什麼迷人之處呢?數量之大,種類之多為世界所罕見被稱為是一本穿越時空的百科全書館內藏有7萬多件古埃及文物是大英博物館中最大的陳列館>代表了古埃及燦爛的文化而埃及木乃伊可以說是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埃及歷史上最為著名、最為重要的法老之一拉美西斯二世他的神像被擺在高臺上供世人觀賞這尊神像威嚴凜然
  • 大英國博物館專家解密,木乃伊是有味道的,它嗅起來像是一種水果
    大英博物館的考古專家曾向外宣布,在他們整理古埃及木乃伊時,意外地發現木乃伊身上散發著一種特殊的香氣,它居然是一種水果的味道。至於這種味道究竟類似於哪種水果?1881年7月5日,一隊考古學家在埃及德爾巴哈裡附近的一座墓室中,首次發現了40多具木乃伊,從此,木乃伊便成為了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標誌,令全世界為之矚目。在此後的百年中,古埃及各處金字塔內,都出土了數量巨大的木乃伊,並且它們都保存得十分完整。從目前木乃伊的收藏情況來看,埃及博物館中收藏的木乃伊數量最多,佔據世界首位,其次便是英國的大英博物館。
  • 一座博物館看遍人類200萬年歷史,館藏800萬件,木乃伊是鎮館之寶
    我們在外旅遊,很多地方的博物館肯定會成為一些遊客的首選。為什麼?因為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文化和風俗,最便捷的方式就是參觀當地的博物館,博物館保留著當地特色的古老文化和歷史。但是你能想像一個博物館,在那裡你可以了解人類200萬年的歷史嗎?
  •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姜松點評世界五十大博物館及其鎮館之寶  文/姜松  [題記]有許多人每到一地,一定要去到當地的博物館看看。而有的博物館。那我們為什麼要逛博物館呢?也許還有第四、第五……第N個要去博物館的理由。  博物館是文化遺產的保存、延續和交流的地方,具體文化多樣性、公益性和非正式教育性,能引領社會大眾,促進社會變化發展。法國思想家託克維爾曾說:當過去不再照亮未來,人心將在黑暗中徘徊。  姜松是博物館專家、中國國家博物館協會會員、中國傳媒大學客座教授。他從小喜歡博物館和藝術史,熱愛旅遊,博覽群書,喜歡研究。
  • 大英博物館:全靠掠奪,十大珍品3件源自中國,英國文物僅1件
    其實,不單單是中國的文物被英國掠奪,同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埃及,目前大英博物館中的藏品中,真正屬於英國歷史的佔比不足10%,而最多的則是中國和埃及的文物,細數大英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我們就會發現,其中中國文物就佔了3件,而真正屬於英國的只有1件鎮館之寶——埃及木乃伊大英博物館62號-
  • 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鎮館之寶,《伏爾泰像》雕塑
    到了尼古拉一世執政時,艾爾米塔什畫廊已經經過兩次擴建他決定將這一皇室收藏向社會開放,這也是向法國、英國等博物館建設強國學習的結果。但是這一開放是有條件的,每年只對貴族階層發放五百張左右的人場券,同時規定參觀者必須著盛裝。有博物館史專家認為,這種形式的開放依然帶有君主專制國家的深深烙印,因為「人們訪問的是沙皇,而不是博物館」。
  • 國家寶藏:12個國內頂級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01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陶鷹鼎「 6000年前的猛禽容器卻萌化了無數現代人的心 」在國家博物館中「背手而立」的它,被網友戲稱為「出門遛彎的老大爺」。04瀋陽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龍虎寶劍「 清太祖努爾哈赤唯一遺物是大明皇帝授予他的…… 」△原諒畫質 瀋陽故宮實在是太神秘了最近有一個文化梗笑話在網上流傳:有一位網友參加漢服活動時,被問到祖上有什麼名人嗎
  • 大英博物館官方上淘寶直播!
    這也是大英博物館因疫情閉館100多天後,首次對公眾亮相,包括羅塞塔石碑、木乃伊在內的眾多館藏文物都將在淘寶直播間裡一一亮相。遊客只需要在淘寶APP搜索「一起來雲遊」,就可以享受專人講解+包場的超級VIP待遇。大英博物館始建於1753年,至今館藏已達800多萬件,涵蓋了200多萬年的人類歷史。
  • 4410萬人「雲逛」全球博物館!安德森貓、敦煌九色鹿……「鎮館之寶...
    過去3個月,有4410萬人在天貓逛博物館。在天貓逛博物館是什麼體驗?試過的小夥伴說,全世界頂尖的博物館鎮館之寶,都能在這裡看到。受疫情影響,不少國內外博物館臨時關閉場館,但它們轉身就上網開店。3月底,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博物館)入駐天貓,就帶來了鎮館之寶「孔雀報時鐘「IP款項鍊。
  • 專家熱議十大「鎮館之寶」評選—— 一次有儀式感的集體銘記
    湖北日報訊 (記者海冰、通訊員錢紅、黃敏)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舉辦的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吸引廣大網友投票,也受到學界廣泛關注。專家們認為,博物館與媒體聯合發動公眾進行投票、評選,是對「鎮館之寶」一次有儀式感的集體銘記,非常有意義。
  • 大英博物館文創產品線上熱銷 背後「推手」竟然是這位「靖哥哥」
    而在今年夏天,大英博物館在阿里旗下天貓平臺正式開店,「埃及法老」系列、羅塞塔石碑、《神奈川沖浪裏》的衍生文創此次皆有亮相,在網上又掀起一股「大英熱」。  博物館文創衍生品有什麼?有網友評論稱「文化無價」,也有網友表示「大英現在出的好呆萌」。其中,部分顧客是去年參觀了「大英百物展」意猶未盡,又來購置周邊產品的。呼聲很高的小黃鴨系列,木乃伊鉛筆盒等多款明星產品主頁上已不見蹤影,工作人員表示,「是否會再上架還需等通知。」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到底是哪幾件?
    坐擁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陝西歷史博物館自然是其他兄弟省份博物館難以匹及。官網中說,藏品量高達170餘萬件(組),精品自是不計其數。而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官方網站中,並沒有列出「鎮館之寶」的名目。這四件國寶,在短片中,被冠以「鎮館之寶」的頭銜。這應該是陝西歷史博物館默認的「鎮館之寶」。一、鑲金獸首瑪瑙杯。此物出土於「何家村」,何家村曾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為此專門設立了一個展廳,而且也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代表性展廳。此件文物更是「何家村遺寶」的代表之一。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揭曉
    中新網武漢12月13日電 (梁婷 孫夏)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13日正式揭曉,除現有的曾侯乙編鐘、越王勾踐劍、鄖縣人頭骨化石、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四大「鎮館之寶」外,曾侯乙尊盤、雲夢睡虎地秦簡、虎座鳥架鼓、彩繪人物車馬出行圖、石家河玉人像、崇陽銅鼓等6件文物瑰寶新晉為「鎮館之寶」。
  • 如數家珍,西安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娓娓道來
    銀罐肩部有一提梁,能自由活動方便提拎。圖片來源:陝西歷史博物館官網皇后玉璽玉印國寶級文物。玉璽印面為正方形,上雕一隻螭(chī)虎形象做紐,四面刻有雲紋,印面篆書「皇后之璽」四個字。書體流暢,刀法自然嫻熟,可見當時的篆刻藝術已達到了高超的水平。
  • 大英博物館: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博物館,更是座「戰利品大寶庫」
    我們去的時候,進門的鐵柵欄門並未從中間打開,僅僅開著一個小門,如果不是鐵門旁的粗柱子上有個低調的名牌,註明著這裡確實是「The British Museum」,也許我會以為這裡僅是個畫廊或普通的博物館。穿過小鐵門,才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
  • 湖北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正式揭曉!
    為更好地發揮文物瑰寶代言荊楚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的作用,湖北省博物館聯合湖北日報開展了十大「鎮館之寶」評選活動,對原有四大「鎮館之寶」進行擴容。本次評選活動,自11月11日啟動,線上線下反響強烈,公眾通過博物館網站、微信,湖北日報微信為心儀的「鎮館之寶」投票。活動還走進中南民族大學、湖北美術學院等多所高校,廣大學子踴躍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