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縣產茶歷史悠久,品種豐富,茶文化經久不衰。現年36歲的李建民在永春經營著一家茶葉有限公司,已帶動100多位村民實現增收致富。
2019年永春縣僑聯杯秋季茶王賽,李建民獲「水仙金獎」。福建日報記者 吳鵬攝
說到李建民,茶界人士對他稱讚有加。2008年李建民大學畢業後,就職於廈門一所高校,是令人羨慕的大學體育教師,但在高校教書8年後,2016年9月,李建民毅然選擇辭去穩定的職業,踏上返鄉的徵程,回到家鄉永春東平,開始了他的「返鄉做茶農」生涯,當時他的這一舉動出乎所有家鄉人的預料。
李建民在工廠做烏龍茶碳焙。福建日報記者 吳鵬攝
為何喜歡制茶,李建民說這還得從他的祖輩說起。李建民的爺爺就是專門從事茶葉種植生產的茶農。從小耳目染,李建民養成了對茶葉的濃厚興趣,也被祖輩那種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種茶、潛心制茶的「不舍不棄,淡泊名利」的精神所感動。
李建民祖孫三代百年野化水仙搖青。福建日報記者 吳鵬攝
創業4年來,李建民在祖父、父親的傳幫帶和自身努力下,通過持續的研發與創新,取得了很大的發展。這些年,李建民建起了標準化廠房,經營著200多畝茶園,年產量達六七千斤,茶葉質量得到廣大客戶肯定。
茶葉產品主要銷往山東、北京、上海、泉州、廈門、福州等地,受到眾多客戶的喜歡與信賴。2018年12月參加武夷山史上獎金最高的鬥茶賽獲得「老叢水仙狀元」,同年12月參加北京鳥巢茶王賽榮獲「水仙茶王」,2019年12月參加永春縣「僑聯杯」茶王賽獲「水仙金獎」,2019年12月參加一帶一路莫斯科茶葉國茶推廣,獲得莫斯科茶商和茶人的認可!
李建民和祖父在交流制茶經驗。福建日報記者 吳鵬攝
李建民說道:「做好茶一要功夫,二要理念,三要敢拼精神。我對家鄉的永春水仙,佛手等本土茶葉很有信心。」然而,在創業之初,李建民也經受了各種艱難。除了身體的勞累,親朋好友們的不理解外,資金捉襟見肘也讓創業頗為困難。茶產業是一種投入大見效慢的行業,短短一兩年內,先後投入了近200多萬元。
李建民看青葉走水和發酵度。福建日報記者 吳鵬攝
「這些年,公司發展得到了家鄉各方的支持,我時刻告訴自己,不能忘本,要學會感激。作為一名中共黨員,脫貧攻堅戰不能少了我。」李建民說,他積極響應東平鎮關於發動青年企業帶動貧困戶致富的號召,定期給貧困戶、茶農進行茶葉的種植、加工和市場信息方面進行培訓,已經帶動100多位村民實現增收致富。接下來,還打算建設「閩南水仙體驗館」,讓更多的人知道永春茶葉,讓更多的人喝到家鄉好茶。
李建民搖青後檢查青葉上架走水程度。福建日報記者 吳鵬攝
消息來源丨東南網、福建日報
記者丨吳鵬
整理編輯丨小吳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