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繼業者」中最廣為人知的一位,託勒密的早期生涯

2020-12-23 騰訊網

作者:鮑勃·本尼特、麥克·羅伯茨 譯者:張曉媛

託勒密大概是亞歷山大繼業者中最廣為人知的一位,他開創了埃及的馬其頓世襲王朝。埃及傳統衍生的異國風味與古老魅力,加上希臘人頭腦中的清晰條理,使他建立的王朝很能吸引普羅大眾的眼球。「埃及豔后」克裡奧帕特拉給西歐人留下金字塔前的公主形象,而其他希臘化王國則沒有這樣充滿魅力的具體形象。另外,學術界對埃及的研究也相對集中,尤其是在拿破崙入侵尼羅河三角洲後,那裡出土的精妙絕倫的文物引起歐洲的關注,這就使人們對這個國家的了解遠多於其他國家。大量的紙莎草文獻讓我們了解到這個王國的日常樣貌,後人可以藉此一窺當時的鄉村田園、錯綜複雜的地方行政結構甚至家庭生活習俗。

偉大的徵服者英年早逝後,馬其頓帝國苦苦追求統一而不得,並最終解體。託勒密就在這股歷史洪流中起舞。他應該明白,佩爾狄卡斯和安提柯試圖將從伊庇魯斯到奧克蘇斯的龐大帝國統一起來的嘗試註定要失敗。他想讓自己的領土穩固安定,就必須在這條孕育人類最古老文明之一的長河上建立一個有凝聚力、富足且強大的國家。後人必須承認,他確有如此才華,因為他的功業有跡可循,而這些結論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他本人的作品。如同古今其他所有承載記憶的作品,託勒密的著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懷疑。書寫自己的歷史本就是一件危險的事情,因為這樣的歷史只有辯方的陳述,而沒有控方的聲音。

託勒密從來不是一個公允的記錄者。如果只信他的記載,就不免誇大亞歷山大的功業,更容易覺得沒有人非議他本人的作為。在阿里安的著作(大部分基於託勒密所寫史料)中,亞歷山大麾下將領最常被提及的,就是託勒密和克拉特魯斯。然而,有證據表明,託勒密一直不算是亞歷山大帳下最高級的軍官。庫爾提烏斯和普魯塔克的史料來源則較阿里安廣泛得多,他們的作品提及託勒密的頻率就明顯要低。

託勒密的一生充滿秘聞。他還在娘胎裡的時候,就一直是馬其頓人的巷議對象。據傳,他是腓力二世的私生子。國王的一位名為阿爾西諾伊(Arsinoe)的情婦懷孕後,被國王趕忙嫁給一個叫拉古斯(Lagus)的馬其頓人,隨後生下託勒密。甚至還有一個比較誇張的傳說稱,繼父把託勒密扔到樹林中,但他被一隻鷹救下來撫養。拉古斯意識到,託勒密是他命定的孩子,於是把託勒密領回家。不過,更可信的說法是,阿爾西諾伊本就出身王室,拉古斯圖這樁婚事之利,樂意接受這個孩子。

令人困惑的是,雖然作為「國王的兒子」對託勒密更有利,但他從未宣揚過自己與腓力的關係。恰恰相反,託勒密總是強調拉古斯是自己的父親,他建立的王朝以拉古斯之名命名,他晚年在亞歷山大裡亞建立的大軍也沿用這個名字。他與腓力的關係僅見於庫爾提烏斯和鮑桑尼亞斯的作品,但這也解釋了託勒密年輕時與王位繼承人亞歷山大之間的親密從何而來。沒有材料顯示拉古斯是個貴族,而且有的文獻還認定他出身低微。正常情況下,這種人的兒子不太可能成為亞歷山大的夥伴。而託勒密是王子的密友這一事實是確鑿的,他與亞歷山大一起聆聽亞里斯多德的教導,也在亞歷山大的卡裡亞婚姻陰謀失敗後被放逐。

公元前334年,新任國王的這位密友還沒有在軍中擔任什麼高官。甚至直到大軍跨過赫勒斯滂海峽數年後,也不見他擔任要職的記載。在亞歷山大與大流士的對決中,仍然不見託勒密的蹤影。託勒密首次明確露面是在菲洛塔斯事件後,德米特裡烏斯因受牽連而死,託勒密在此時位列國王侍衛之一。在這個時間點之後,託勒密在自己的歷史敘述中不斷強調他與亞歷山大的親密關係,然而沒有其他材料佐證他的說法。

託勒密記錄了自己親身參與的許多事件,例如追捕偽裝者貝蘇斯、挽救黑克利圖斯、揭穿侍從的陰謀、單打獨鬥戰勝印度部落首領、指揮奧納斯山地的急行軍乃至於公元前328年在奧克蘇斯河畔發現石油。如是種種事件,只有在他的敘述中,才歸於他本人名下。其他材料則多認為,領導這些行動的是佩爾狄卡斯或列奧納託斯等人。而且,在別人的敘述中,甚至不見託勒密的參與。

最嚴重的問題還不是他的自誇。阿里安似在字裡行間疾呼:歷史正在被篡改!託勒密的敘述明顯在掩蓋一切不利於亞歷山大名聲的東西,並且強調自己在國王的感性世界中的重要性,藉此打壓其競爭對手的地位。當然,為各家公認的是,他在索格狄亞那戰役的時候已經成為一名身任要職的軍官。那時,與國王同輩的年輕一代正在崛起。

有趣的是,不久之後,託勒密在印度受重傷這一事實,就打破阿里安誇張的敘述。木爾坦血戰數周后,哈馬特裡亞(Harmatelia)的婆羅門領導了一場起義。在這次衝突中,託勒密身受重傷。亞歷山大非常掛念他的朋友,親自不眠不休地照顧託勒密。在夜裡,國王睡著了。他夢到一條口銜草藥的蛇,這種草藥能夠醫治託勒密受傷的左肩。國王醒來後,便命人四下搜尋這種植物,託勒密的性命也因此得保。我們幾乎可以肯定這個故事出於虛構,令人注意之處在於,它並非出自阿里安之筆,而是庫爾提烏斯的傑作。也許這位希臘史家更加冷靜一些,寫作時有某一準繩限制他記載的內容。而他那用拉丁文寫作的對手則比較容易沉迷於這種野史怪談。託勒密本人沒有提過這個故事,這一說法的來源很可能是另一位文筆瑰麗、內容駁雜的史家,如克萊塔卡斯(Cleitarchus)。

在阿里安對亞歷山大最後幾年時光的敘述中,字裡行間顯現出他對託勒密的偏袒愈來愈濃厚。

本文摘自《亞歷山大繼業者戰爭(兩卷)》

相關焦點

  • 外邦王朝——託勒密王朝軍事戰略淺析
    這其中,由亞歷山大的部將託勒密一世在埃及建立的託勒密王朝統治時間最長(前305-前30年),政權最穩固,也最為出名(著名的埃及豔后就是託勒密王朝末代君主),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那麼,託勒密王朝是怎麼建立的?在激烈的繼業者鬥爭中它又採取了怎樣的戰略生存並發展呢?
  • 馬其頓帝國繼業者們的混戰和結局
    這引發了新一輪的戰爭,史稱第二次繼業者戰爭。在這次較量中,幾方勢力相互纏鬥,形勢錯綜複雜。馬其頓名義上的國王之一——腓力三世在此次混戰中被殺害。不久,亞歷山大大帝的母親奧林匹亞絲亦被處死。通過一系列戰爭,安提帕特之子卡山德控制了傀儡帝王亞歷山大四世和馬其頓本土。安提柯則控制了帝國的亞洲部分。
  • 希臘史26:馬其頓帝國解體與繼業者戰爭—從群雄割據到三國時代
    然而公元前323年,年僅33歲的亞歷山大大帝英年早逝。因為沒有明確指定繼承人,在他死後,部將們爭權奪利,爆發了多次內亂,瓜分了龐大的帝國,這些人們被稱作繼業者(Diadochi,即繼承人)。十幾年後,當將領們的勢力範圍已經相對穩固,亞歷山大的子嗣失去了作用,繼業者們各自稱王,就像中國的三國演義一樣。
  •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的繼業者之爭
    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大帝本打算徵服更廣大的疆域。然而,天不假年,這位歷史上罕見的戰爭奇才在33歲便撒手人寰。亞歷山大大帝去世之後,他留下的最重要遺產——橫跨亞非歐的龐大的馬其頓帝國的繼承者人選問題引發了手握兵權的部將們的爭執。
  • 亞歷山大大帝最得意的夥伴騎兵,在其死後都哪去了?
    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在新帝國的首都巴比倫尼亞離世,但夥伴騎兵的故事這才剛剛開始。由於此後帝國的分裂和繼業者戰爭的開始,夥伴騎兵們被亞歷山大生前的部將和行省總督所瓜分,並且加入到了隨之而來的軍閥混戰——繼業者戰爭中。
  • 繼業者新紛爭:歐洲版「挾天子以令諸侯」,小亞歷山大血書衣帶詔
    第一次繼業者戰爭是安提帕特歐洲陣營和帕迪卡斯亞洲陣營之間的爭鬥,可是由於帕迪卡斯昏招迭出,除了他的親信兼副手攸美尼斯始終保持著忠誠,託勒密、安提柯、培松、塞琉古等諸侯無不起來反對他,眾叛親離的攝政王最終被刺身亡。
  • 【敘利亞戰爭】塞琉古與託勒密之間的百年爭霸 第一章
    亞歷山大無疑是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徵服者之一,從公元前334年到公元前324年,短短十年時間,即徵服了從赫勒斯滂海峽到印度河流域的廣大地區,繼阿契美尼德的波斯帝國後
  • 第4次繼業者戰爭:攝政王謀害「小天子」,5大諸侯相繼稱王
    公元前309年,一則秘聞傳到了安提柯耳中。由於卡桑德迎娶了先王腓力的公主帖撒羅尼迦,卡桑德便進入了馬其頓王室,擁有了王位繼承權。當初與安提柯議和時,卡桑德答應等小亞歷山大成年後歸還馬其頓,現在的他視自己為大帝的繼承人,便萌生了成為馬其頓國王的野心。
  • 第1次繼業者戰爭:搶奪亞歷山大遺體,兩大洲10萬諸侯聯軍混戰
    恰逢此時,亞歷山大的母親奧林匹婭絲為了恢復存在感,更為了重新回到馬其頓的核心統治圈中,表示要將公主克裡奧帕特拉嫁給攝政王帕迪卡斯。還未和託勒密會戰的帕迪卡斯已經連續失敗了兩次,軍中不滿已經達到了頂點,帕迪卡斯不是亞歷山大,他沒有辦法重新凝聚士兵,只能任由事態蔓延,結果麾下部將塞琉古、培松、銀盾將軍安提貞尼斯等人聯合起來刺殺了帕迪卡斯,大軍一夜之間變了天,帕迪卡斯在這場繼業者遊戲裡率先出局。塞琉古等人立刻和託勒密議和,雙方達成和解準備重新推選新的帝國攝政。
  • 第2次繼業者戰爭:十八路諸侯共討安提柯,8萬聯軍血戰伊朗高原
    第二次繼業者戰爭終於迎來了高潮,攸美尼斯經過千裡大逃亡,終於聚集起一支龐大的軍隊,他以國王的名義召集波斯總督樸塞斯塔斯、埃蘭總督安提貞尼斯、印度總督歐德摩斯等東方實力派組成了新的東國陣營,卡桑德、安提柯、託勒密、塞琉古、培松自然組成了新西國陣營,兩大陣營在原波斯帝國境內對峙。
  • 亞歷山大帝國是否註定分裂?這只是多種偶然因素作用的結果
    內戰後各家馬其頓勢力未能一家橫掃各方勢力,最強者安提柯父子反而失敗,出現了塞琉古、託勒密、安提柯各家割據的局面,而且一直沒有整合出一個強者,而且和原有強勢地方勢力,無論波斯還是埃及整合的都很差。結果是,在羅馬共和國東進的時候,地中海東部的希臘化各國被羅馬各個擊破,而帕提亞崛起重建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大帝的遺產,實際是被羅馬和帕提亞瓜分了。
  • 身為馬其頓人的託勒密,為何會成為埃及人的法老?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身為馬其頓人的託勒密能夠成功坐上"法老"的寶座,並且一直統治著埃及全境呢?埃及化後的託勒密的形象亞歷山大徵服埃及,將其劃入亞歷山大帝國提起這段歷史,就不得不提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36年,馬其頓王國國王腓力二世因遭遇刺殺事件而亡命,其子亞歷山大被擁立為馬其頓新的國王。
  • 羅馬帝國:繼業者
    愷撒的三位繼業者(安東尼、雷必達、屋大維)組建了軍事同盟,史稱「後三頭同盟」,共同對抗羅馬叛軍…… 後三頭同盟 聽聞大獨裁愷撒被刺殺後,第一繼承人屋大維(愷撒養子)立即啟程返回義大利,18歲的屋大維將在羅馬政壇大展身手,立刻與愷撒舊部取得聯繫。
  • 瓜分龐大的亞歷山大帝國
    亞歷山大大帝的部將繼承人中,最重要的有五人,他們是:塞琉古,託勒密,安提柯,利希馬庫斯,卡山德。亞歷山大大帝的龐大帝國,分為五大部分:希臘、馬其頓、色雷斯、埃及、西亞中亞。第一次繼承人之戰。前320年。攝政佩爾狄卡斯與亞歷山大的親妹妹克露佩脫拉結婚,導致安提帕特、克拉特魯斯、安提柯和託勒密聯手叛亂。
  • 古希臘傳說:亞歷山大遠徵,戈迪阿斯之結
    在短短十幾年的軍事生涯中,亞歷山大如風捲殘雲般掃蕩一切對手,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龐大帝國,它的版圖西起希臘、馬其頓,東到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至錫爾河。連後來讓歐洲為之震撼的一代雄獅拿破崙都讚嘆不已,稱亞歷山大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軍事天才」。亞歷山大東侵與歷史上的許多戰爭相比,時間並不算長,但其獨特的進攻和遠距離機動作戰方式,卻在世界戰爭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