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20: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生活中,廚房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裡演繹著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鍋碗瓢盆交響曲。同樣無法避免的是每個廚房都會產生許多廚餘垃圾,其中包括丟棄不用的菜葉、剩菜、剩飯、果皮、蛋殼、茶渣、骨頭等,對於它們的處理看似簡單,如果想要變廢為寶則著實需要一番功夫。為此,新城區相關部門探索新的處理辦法。最近,水岸社區的居民,已經深刻的體會到了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的福利。
「我們小區的居民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將廚餘垃圾投放到小區門口擺放著的新型智能垃圾回收箱內,可能兌換雞蛋,而這個雞蛋跟市場上的雞蛋可不一樣,也是『垃圾分類鏈上』的一部分呢!」12月17日,家住水岸小區的居民程女士向記者介紹。
記者來到水岸小區,經人指引後找到了程女士口中說的新型智能垃圾回收箱。從外觀上看,記者發現這臺智能垃圾回收箱比以往的回收箱多了一個可以回收廚餘垃圾的箱體,和一個裡面盛有雞蛋的貨架櫃。
此時市民蔡女士正在投放可回收垃圾,「我們小區的這個垃圾箱可以投放廚餘垃圾,廚餘垃圾回收後積攢的積分,可以兌換雞蛋,也可以兌換現金。兌換的雞蛋聽說是吃蟲子長大的,雖然雞蛋的個頭不大,但是蛋黃又大又黃,有的還是雙黃蛋,所含有的蛋白質含量非常高。」邊說,蔡女士邊取出了用自家廚餘垃圾兌換的雞蛋。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水岸小區居民通過投放廚餘垃圾後兌換的雞蛋也是大有來頭。新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辦公室負責人張豔琴告訴記者,「在小區內回收的廚餘垃圾,經過在新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分揀中心的一個發酵箱內進行生物發酵,最後發酵物會成為養殖黑水虻的飼料,而這些黑水虻為一家養殖場的雞提供無公害飼料。而這些雞生的蛋,有一部分就來到了這裡,成為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廚餘垃圾投放的禮品」
「水岸小區共計有3000多戶居民,每日居民生活中產生的廚餘垃圾量很大。為了引導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特別是參與廚餘垃圾的分類,新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辦公室在水岸小區C區門前投放了一臺第三代智能垃圾回收箱。」水岸社區郭暢平主任說道,「自從這臺設備投放,居民可以兌換雞蛋以來,這裡的雞蛋基本是供不應求。很多居民向我們表示,能不能加錢購買雞蛋,但是因為數量有限,根本做不到對外銷售。」
「為了鼓勵和引導市民參與垃圾分類,我們已經建立調度平臺,市民可實名制用廚餘垃圾兌換積分,通過積分兌換養殖場的雞蛋。」新城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國琪表示,目前養雞場和廚餘垃圾已經實現供應鏈,調度平臺年底上線。
新城融媒 梁良
原標題:《【新時代文明實踐在行動】廚餘垃圾變廢為「寶」 垃圾分類有點「意思」》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