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匠王樟高:歲月易逝 匠心難移

2021-01-10 浙江在線

2018-04-02 08:54 |義烏商報

王樟高用一些老工具為記者演示了當年製作銀飾的老手法。

「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貫之,我心中的工匠精神,可以這樣形容。」3個詞,12個字,卻苛刻得讓人敬畏。坐在自己的工作室內,王樟高用一些老工具為記者演示了當年製作銀飾的老手法。伴隨樸素的語言,他和銀器從年少走到如今的故事如光影般緩緩放映而過,眼神間的專注令人動容。

入行十餘年,他做的銀器不計其數,其作品榮獲國內多項大獎。對於手藝,王樟高有一句話「手藝人一輩子在做,一輩子在學」。如今,他在城市新興的文創園內開起一家傳統的銀匠鋪。這個曾經走南闖北的銀匠,在此地紮根,一邊守護著千年傳承的技藝,一邊立足傳統文化不斷創新,把自己的匠心和手藝傳遞給更多人。

淬火成銀。

用匠心傳承傳統文化

1999年,王樟高從家鄉麗水去往蕭山,跟隨一位老師傅學習傳統的金銀首飾製作開發,開始了他的手藝之路。如今回憶起這段學習經歷,他仍覺得是一趟足夠真誠的溫暖之旅,縱使當時的生產條件有限,每一道工序都得親力親為,在工作檯前蹲坐動輒便是半晌,待回過神來,汗水早已打溼衣衫。

為了留住手藝人的自然和純粹,如今王樟高和工作室的夥伴們依舊堅持著傳統工藝。他們將熔化的銀料倒入金屬模具中,待其凝固後,將其碾軋成片,並根據需要將這些銀片加工成各種形狀。「雖然現在有機器代替人工,但是遇到一些體積大的原料,還是要手工加工的,用大錘子在銀料上使勁兒敲打,壓片可是個力氣活」。

據介紹,早在戰國時期,古人就有在銅器上鑲嵌、裝飾金銀的金銀錯工藝;漢代稱銀為「白金」,除了用作器物裝飾外,也有少量銀器,如碗、碟、銀印等;唐代是中國銀器發展的鼎盛時期,此時的銀器品種繁多,有碗、盤、杯、碟、盆、盒、壺等,唐代銀器形體豐盈,氣勢博大,紋飾繁密,富麗堂皇,反映出盛唐時期的時代風貌,多為王公貴族所享用。

銀器製作的傳統工藝技法,有鑄、鍛、刻、鏤、編織、堆壘、鑲嵌等。如今,王樟高依舊保留著傳統技藝。一絲不苟地完成各項基礎定型步驟後,便是在器物表面加工出各種裝飾紋樣的重要環節。「雕刻的時候並不是隨隨便便使力氣就能做好的,要注意的是不能讓模具有哪怕一丁點兒的移動,否則圖案看起來像重影一樣,很難看。當然,砸的時候力度也要掌握好,有時候力氣太大,很多不需要鏤空的地方都砸折了,作品就成了廢品。」王樟高說。

穿越經年歷史,銀器之所以愈久彌新,受到大眾廣泛歡迎,王樟高說,除了銀器製作技藝精美之外,還因為它具備了許多實際功能。在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曾明確指出銀是可以入藥的,具有「安五臟、定心神、治驚悸、堅骨、鎮心、明目」的功效。此外,銀器中的銀離子還具有殺菌作用,尤其在歷代皇家中,餐前驗毒的常用工具就是銀器。

現代銀器使用權早已不像古時那樣被貴族所獨攬,銀器的製作工藝也已相當精湛。製作銀器的工匠被稱為銀匠,這是一門相當古老的手藝,時至今日,這門手藝依舊在延續。「雖然說『一法通百法通』,但我這輩子就做這一門手藝了」。

琳琅滿目的工作牆。

用時間鏨刻工匠歲月

「做一個銀匠其實很講究。」王樟高說,但這個「講究」並非是對外界物質條件的高要求,而是心中對於技藝的敬重、對於至臻完美的渴望,對於自我存在和外界和諧的「講究」,必須源於對先人智慧的敬畏謙恭。薪火相傳,雛鳳聲清,千年綿延的技藝背後的一個個銀匠苦心孤詣的靜默身影,在一錘一鏨裡細磨耐心,達到對技藝完美的追求。

18歲那年,王樟高決定離開家鄉麗水,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那些年,他輾轉於蕭山、義烏等地的各個首飾加工企業,除了學習,還是學習。來自這些地區的先進設計理念、設計風格以及製作加工的方式,都給這位小銀匠的思想觀念帶來巨大的改變。他的作品,既有民族風,又有時尚風,既不失傳統根基又富有強烈的現代感。

銀器製作的傳統工藝技法,有鑄、鍛、刻、鏤、編織、堆壘、鑲嵌等。如今,王樟高依舊保留著傳統技藝。

「高山流水遇知音,深谷幽蘭為芳心。清泉細流,泡上一壺好茶,等待著有緣之人到來,一起品味人生,樂在上水之上。」這是王樟高寫在自己高山流水系列銀器作品前的一句話。在他凹凸有致的打磨下,原本簡單的銀壺之上既能描繪竹林七賢喝酒縱歌的肆意酣暢,也可以將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於壺也。

「我喜歡傳統的儒釋道文化,所以每次在製作一件作品時總是不自覺地把傳統的文化精髓融入其中,像這套名為『抱月』的銀壺組合,靈感便來源於觀音像坐臥站的三種姿勢,壺扭鮮豔的寶石,便代表著觀音大士額頂上的毫光。」王樟高說,正因為在意眼中看世界的樣子,所以作品就是自己,不論世界再吵雜,匠人的內心絕對是安靜的,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或許有人會認為手工往往意味著固執、緩慢、少量,卻忽略了這勞作背後所隱含的是專注與追求,是如此的耐人尋味。

王樟高說,為了不斷完善自己的技藝,每年他都會抽出一定的時間去雲南大山裡學習苗族手工銀飾鍛制技藝,這一門傳承了上千年的手工鍛制技藝,如今被列入國家30種瀕危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在一些苗族山區,男孩從生下來,懂事的時候就得多多少少學習打造銀飾,但堅持下來的人不多,世代相襲更是鳳毛麟角。」談及此,他很是惋惜,在王樟高的手工團隊中,也有幾個他從雲南當地請來的師傅,雖力量有限,但每個人都在為傳承這項技藝而努力著。

所幸的是,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這份匠心。在店鋪設置的手工免費體驗區內,不時有懷揣誠意的人尋訪而來。王樟高便免費給他們授課,從選材講到熔銀,再一一細緻說到拋光。看著他們眼中的讚賞,他很欣慰。「工商學院設計專業的學生曾被老師帶著來到這裡,學習這份歷史沉澱下來的手藝。印象中的年輕人多浮躁,但我很開心,他們言行舉止間閃耀的渴望,讓我看到了這份老手藝的希望」。

(原標題《銀匠王樟高 歲月易逝 匠心難移》,原作者張靜恬。編輯樓菲莉)

1522630475000

相關焦點

  • 銀匠
    關注詩歲月,聽豔青春(豔朗誦+青小編+春策劃)講故事1.瞭然:銀匠瞭然,青海人,愛詩寫詩。與銀器有關的結局大抵類似,遊客入了酒吧,銀匠入了清風寨,孩子們終將入了四季更替的愛恨裡。青梅讀詩:飽讀史書和坐鎮台州,江海詩歌的楊大俠,總是穿越得遊刃有餘,你看,他詩歌裡:煮銀人、女店主的白面小兒、我17歲的兒子、白面郎地煞星鄭天壽,都與銀器有關,在歲月的愛恨裡,莫不都是銀匠的孩子?!
  • 長泰百樟林千歲「樟王」合抱一圈,得七人才行
    丹巖村青陽自然村的「樟王」高約40米,主幹底部得7人才能合抱。臺海網9月5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近日,記者在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長泰縣坂裡鄉丹巖村採訪時發現,在青陽自然村的群山間,群生著100多株原始狀態的樟樹,當地人稱「百樟林」。
  • 銀匠之心丨目睹一枚戒指的誕生
    這一年,鳳凰縣山江鎮來了一位挑著貨架的遊方銀匠。當時,正好麻家要為即將出嫁的女兒準備嫁妝,就讓銀匠在自家住下了。沒想到,銀匠技藝精湛,為麻家打出的銀飾不僅讓麻家人眼前一亮,更讓整個山江鎮的村民垂涎,他們紛紛讓銀匠為將出閣的女兒打銀飾嫁妝。於是,原本只準備在麻家住三個月的銀匠竟然在麻家住了三年。因為麻家人對銀匠非常照顧,銀匠就收了麻家主人的兒子為徒作為回報。
  • 英國銀器 胡格諾銀匠(Huguenot Silversmiths)
    銀匠帶來了先進的設計和技術, 使用高規格的銀,以精美浮雕和雕刻裝飾見長。他們的到來,和英國本土的銀匠一起改寫了英國銀器的歷史。按規定,銀匠必須使用姓氏的前兩個字母。 上面有鳶尾花 ,表明法國血統身份。他的銀匠生涯總共註冊過四個標誌。
  • 銀匠藝術家|Theresa Nguyen
    (觀藝術百態,看芸芸眾象) Theresa Nguyen在伯明罕珠寶學校接受的銀匠培訓,並獲得一級學位。在她作為學生的第一年,贏得了2005年國家青年設計師銀匠獎,這使她能夠接受國際著名的銀匠格蘭特麥克唐納工作室的委託,設計和製作雞尾酒調酒器。
  • 韶華易逝 滄海桑田
    韶華易逝,滄海桑田。當古代的文人面對時光的流逝,既有「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沉,也有「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的壯志,更有「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的勸誡!歲月新,時節新,腳步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我們都是追夢人。
  • 《荒野大鏢客2》歡樂易逝金牌有什麼用 歡樂易逝金牌要求一覽
    導 讀 荒野大鏢客2歡樂易逝金牌怎麼拿?
  • 探秘宜賓:「油樟王國」那片「海」
    □龍春 王黎 李麗龍/文 曾朗/圖在這個綠色的地球上,東經104°,北緯29°,有一片神秘的土地,盛產油樟。世界油樟70%在中國,中國油樟70%在宜賓,四川省宜賓市敘州區是油樟原生資源地,享有 「油樟王國」的美譽。
  • 江西撫州「中國第一古樟林」,有一棵樹王,長相十分奇特
    河堤十裡樟樹林,古樟總數2907株,其中國家一級古樹288株、二級古樹1563株、三級古樹1056株,茂密的樟林中,有一棵樟樹分外顯眼,它體型巨大,底座穩紮,上分三枝,兩枝筆直向上樹王「三仙樟」這就是被當地百姓敬奉為「樹王」的「三仙樟「,這棵古樟還有個傳說故事,據說古代有三個得道的仙人,為了護佑當地村民,將自己的仙劍化作一個稱為「鐵鐓」的山頭,這個鐵錨牢牢拴在這裡
  • 拍抖音,做直播 傳統銀匠成了網紅
    拍抖音,做直播 傳統銀匠成了網紅 發布時間:2020-01-12 12:58:36   作者:田儒森   來源:貴州都市報
  • 我縣發現野生稀有樹種「豹皮樟」群落
    日前,縣林業部門在昌溪鄉雙源村發現豹皮樟古樹群,群落面積近2000平方米,平均樹高超過10米,樹齡大多在百年以上,如此規模分布的豹皮樟群落實屬罕見。在山谷溪邊,數十株豹皮樟掩隱在鬱鬱蔥蔥的林木之間,虯枝盤旋、綠蔭如蓋,灰黃色的樹皮上斑斑駁駁,宛如鱗片般星星點點,十分奇特。
  • 如東縣掘港小學2019-2020學年度「樟園十佳教科研能手」出爐!
    伴隨著時光款款的腳步,相攜著歲月累累的碩果,掘港小學又迎來一年一度的樟園之秋評比活動。經各部門推薦、考評,黨政、工會、年級部評議,公示無異議後,產生了2019至2020學年度樟園「五十佳」教職工。為了最大限度調動全體教職工的工作熱情,全體行政人員主動退出參評。
  • 《詩經》品讀:《蘀兮》秋風嫋嫋,秋葉紛紛,韶光易逝,何不歡歌
    其實在《詩經》中,「叔兮伯兮」出現的頻率比較高,「叔兮伯兮,駕予與行」(《鄭風·豐》),指迎親的人;「叔兮伯兮,靡所與同。」(《邶風·旄丘》),指衛國群臣。愚以為,「叔兮伯兮」在先秦時期,就是對男子的稱呼,類似於後來的「叔」也可以是對男子的尊稱,「天道人事,自有代終,何欲於叔而低回若此!」(《隋書》卷五十八)此處的「叔」就是「您」的意思。因此我在這裡,把它翻譯成「哥們爺們」。
  • 易逝的美麗-鳶尾花
    不過這也正好印證了「韶華易逝」這句話,所以在我們看到美麗的鳶尾花時,一定要「且行且珍惜」,不然第二天看到的可能就是其他的花朵了。今天呢就簡單介紹2個鳶尾屬的植物,一個是素有「藍色妖姬」之稱的亦是我們最常見的鳶尾,另一個是有著「水生花卉的驕子」之稱的黃菖蒲(黃鳶尾)。
  • 【最美樟湖】蛇王靈廟蔭古樟,縱情山水話江湖
    樟湖新鎮樟湖新鎮樟湖光餅
  • 以前窮人喜歡的「毛豹皮樟」,因老鷹而聞名於世,如今1斤賣60元
    導讀:以前窮人喜歡的「毛豹皮樟」,因老鷹而聞名於世,如今1斤賣60元!這種樹木有一個很特殊的名字,叫——「毛豹皮樟」!以前只有窮人才吃的老鷹茶,只有窮人才喜歡的「毛豹皮樟」,又重新聞名於世,而且價格很貴,一斤要賣60元。
  • 樟:我沒說過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中國植物志》中,它的名字叫做樟(Cinnamomum camphora),江南人習慣稱之為香樟。南國之樟,良材美木樟樹產於我國南方各省,對於南方人來說,它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植物了。早在西漢時期,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便有「江南出枸、樟」的記載。此外,古時的江南人還有「前樟後樸」的種植習慣。人們會將樟樹種於房前,用來遮蔭驅暑。
  • 植物學名為「毛豹皮樟」的老鷹茶,你喜歡喝,老鷹也喜歡它
    「老鷹茶」 來自於 「毛豹皮樟」 樟樹的嫩枝嫩葉:老鷹茶,植物學名為 「毛豹皮樟」 ,是一種樟科木姜子屬的木本植物,簡單的理解就是一種樟樹品種。因樹皮上有大小不一的斑點,形如豹紋,葉片上有灰色長茸毛,故得此名。「毛豹皮樟」 屬常綠喬木、色澤深綠、葉質厚大葉互生、葉片雙面均有灰黃色長茸毛、樹高大而葉茂。主要分布在:江浙、安徽、福建、江西、兩湖兩廣、四川、陝西、貴州、雲南、等地。
  • ——吉州區樟山中心小學舉行第一次少代會
    11月27日上午9:00分,中國少年先鋒隊樟山中心小學第一次代表大會如期舉行。大會從奏唱國歌、出旗、唱隊歌中進入了正式議程,鏗鏘有力的歌聲唱出了少先隊員心中無限的榮光。樟山中心小學黨支部書記、少工委主任、校長王呈初為大會致詞,他強調:少代會是少先隊員激發主人翁意識的良好契機。通過投上代表自己意願的莊嚴一票,選出自己信賴的隊幹部。而當選的隊幹部不能辜負隊員的重託,為隊員服務,真正起到榜樣、示範的作用,帶領全體少先隊員爭創文明、自主的集體。充分展現我校少先隊員,自強自主,積極進取,勇於創新,勤奮好學,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 連樟不再「連瘴」,貧窮變成小康
    連樟不再「連瘴」,貧窮變成小康  廣東英德多產聯合發展,有效脫貧又建設美麗鄉村  「一聽我駐村幫扶,朋友都來可憐我。他們哪裡知道,現在我們這兒的日子美得他們都羨慕不來呢。」  負責連樟美麗鄉村運營工作的史慶傑一邊「得意」,一邊引著記者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