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品讀:《蘀兮》秋風嫋嫋,秋葉紛紛,韶光易逝,何不歡歌

2020-12-14 知秋說詩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這兩句詩,描繪了秋風嫋嫋,秋波粼粼,秋葉飄落的浪漫清涼的意境,蘊含著著絲絲傷感,絲絲深情,絲絲惆悵。《詩經》中的《蘀兮》,同樣在嫋嫋秋風吹拂之下,則洋溢著歡快熱鬧的感情。

蘀兮

國風·鄭風·蘀兮

蘀(tuò脫落的木葉)兮蘀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蘀兮蘀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譯文

樹葉飄落紛紛揚,秋風吹動你身姿。哥們爺們呀!我先唱來你和調。

樹葉飄零簌簌落,秋風漂起你衣襟。哥們爺們呀!我先唱來你跟隨。

《蘀兮》應該是《詩經》中最短小的詩歌之一,全詩共32字,文辭極為簡單。

這是一首描述人們唱和歌曲情景的小詩。可能是青年男女在郊遊時歡快和歌,類似現代少數民族「對歌」;也可能是一個大家族在花園或者郊外宴會,親朋好友酒酣之餘,即興而歌。

本詩最難解的是「叔兮伯兮」,何玄子曰:『女雖善淫,不應呼『叔兮』,又呼『伯兮』,殆非人理』,言之汙人齒頰矣。」看來直呼「叔兮伯兮」引起道學家們的憤怒。其實在《詩經》中,「叔兮伯兮」出現的頻率比較高,「叔兮伯兮,駕予與行」(《鄭風·豐》),指迎親的人;「叔兮伯兮,靡所與同。」(《邶風·旄丘》),指衛國群臣。愚以為,「叔兮伯兮」在先秦時期,就是對男子的稱呼,類似於後來的「叔」也可以是對男子的尊稱,「天道人事,自有代終,何欲於叔而低回若此!」(《隋書》卷五十八)此處的「叔」就是「您」的意思。因此我在這裡,把它翻譯成「哥們爺們」。

「蘀兮蘀兮,風其吹(漂)女」,吟誦之,總有莫名的感動。秋風吹落葉,秋風也吹動伊人,秋葉秋風,其中蘊含生命的流失,這人力無可奈何的事,始終是讓人傷感的。流年似水,青春易逝,人生苦短,唯有呼朋伴友,歡歌而行,方不負短暫的人生。對於歲月的留戀,對於親情友情愛情的珍視,都蘊含在這首詩歌裡了。

是的,秋風嫋嫋,秋葉紛紛,韶光易逝,何不歡歌

《毛詩序》說:「《蘀兮》,刺忽(即鄭昭公)也。君弱臣強,不倡而和也。」

朱熹《詩集傳》謂:「此淫女之辭也。言蘀兮蘀兮,則風將吹女矣。叔兮伯兮,則盍倡予,而予將和女矣。」解讀固然準確,但為什麼要說是「淫女」詞呢?

相關焦點

  • 邱承彬談詩經:國風鄭風蘀兮85
    1.詩經國鄭風蘀兮原詩蘀兮蘀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蘀兮蘀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其二落葉落葉往下掉,秋風吹你輕輕飄。諸位歡聚小夥子,我來先唱你和調。落葉落葉往下掉,秋風吹你輕輕飄。對面歡快小夥子,我先唱啊你和調。
  • 馬瑾:詩經·邶風·柏舟——千年不變的相思 │ 品讀詩經
    《詩經·邶風·柏舟》以「隱憂」為詩眼、主線,逐層深入地抒寫作者的愛國憂己之情,傾訴個人受群小傾陷,而主上不明,無法施展抱負的憂憤。全詩直訴胸臆,徑陳感受,風格質樸,其最突出的藝術特色是善用比喻,而富於變化,另外其語言亦復凝重而委婉,激亢而幽抑,侃侃申訴,娓娓動聽,在《詩經》中別具一格。詩經 · 邶風 · 柏舟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 《詩經》欣賞|國風 鄭風 蘀兮
    傅斯年:《蘀兮》此詩無義,只是說你唱我和,當是一種極尋常的歌詞,如《周南》之《芣苢》。周振甫:這首詩的解釋有三:一是《毛詩序》:「《蘀兮》,刺忽也。君弱臣強,不倡而和也。」《箋》:「不倡而和,君臣各失其禮,不相倡和。」二是方玉潤《詩經原始》:「此詩解者雖多,要以嚴氏粲之言為近。曰:』此小臣有憂國之心,呼諸大夫而告之。
  • 【品讀詩經】詩經名句賞析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名句精選《詩經·國風·衛風·木瓜》 譯: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採薇》 譯:回想當初出徵時,楊柳輕輕飄動。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紛紛飄落。
  • 《詩經》的開篇為什麼是「關雎」?跟流沙河老先生一起讀《詩經》
    對,就是《詩經》的第一篇:關雎。我手頭剛好有一本流沙河老先生的《流沙河講詩經》,一轉眼流沙河老先生去世已經一年多了,這個小老頭近兩年對我影響很大。他的「易經破迷」剛剛講了不到三分之一,著實可惜。本來《詩經》我讀得並不多,妄言品評實在是託大,好在我只是「陪著倆娃讀古詩」,只講幾句讀後感,並不是專業的闡述。
  • 讀《詩經》:採採芣苢——枸杞紅棗車前草甜湯喝起來!
    《芣苢fúyǐ》這首詩,雖然不算《詩經》中最短的,但卻是最有個性的一首。通篇只言一事,即「採芣苢」。這還不算什麼,一首詩、一篇文章只言一事的也很多,奇就奇在通篇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個動詞——採、有、掇、捋、袺、襭——是不斷變化的,其餘全是重疊,不可不謂詩人的獨特個性了。
  • 鄭風鄶韻 ‖ 鄭聲歡歌之二——溱洧讀詩(7)
    《鄭風》還有《緇衣》《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有女同車》《山有扶蘇》《蘀兮》《狡童》《東門之墠》《風雨》《楊子水》,不再品評,篇篇皆是精品,讀之詩意雋永,風華呈之於前。《鄭風鄶韻》近期精彩內容鄭風鄶韻 ‖ 贊2020年鄭州市最美教師鄭風鄶韻 ‖ 詩中密縣——溱洧讀詩(1)鄭風鄶韻 ‖ 家在溱洧——溱洧讀詩(2)鄭風鄶韻 ‖ 五子之歌——溱洧讀詩(3)鄭風鄶韻 ‖ 黃竹三章——溱洧讀詩(4)鄭風鄶韻 ‖ 周道憂心——溱洧讀詩(5)
  • 給準大學新生的建議:既然青春留不住,何不好好愛一次?
    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有條件的話一定要早戀,晚了就學不會了》,真的,韶光易逝,如果你不去體驗一回純純的愛,待到日後後悔就來不及了。中國式的父母總是對孩子們說讀書時候最好別談戀愛,早戀是絕對不被允許的,但還是有很多孩子瞞著父母開啟了早戀模式。
  • 美麗與哀愁:《詩經》裡的秋天VS《楚辭》裡的秋天
    在《詩經》裡蘆葦叫做「蒹葭」,一個很拗口但是很詩意的名字。 秋風落葉 秋風掃落葉,落葉伴秋風。秋風落葉帶來濃鬱的美麗秋色,也不可避免地給人帶來傷感和哀愁,「秋風秋雨愁煞人」。 秋天的盛景是如此短暫,草木迫不及待地凋零,繁華落盡,華筵已散,秋風吹走的不只是落葉,還有流年。 戰國宋玉在《九辯》中說:「悲哉,秋之為氣也! 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秋風是無情的象徵,秋風掠過,萬物蕭條,花草盡衰,悲涼哀愁之至。《九辯》由此被稱為「悲秋」之祖。
  • 吟清音雅唱 品君子之風——國學共讀詩三百
    以上便是我個人在重讀詩經以後的新的認識,一言以蔽之:人為什麼要讀詩?時光靜好,與君語。細水流年,與君行。繁華落盡,與君老。那麼如何讀詩,才更符合當下人的心理狀態呢?現代人疲憊平庸、忙碌焦灼、茫然無趣,這般的狀態絕不僅僅是個案,而是一個時代的通病。
  • 99句「秋天」詩詞,品讀靜美初秋
    99句「秋天」詩詞,品讀靜美初秋 2020-09-16 17: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經典品讀——《詩經·芣苢》每句都在重疊,卻吟唱出歡樂之情
    《詩經》中的大多數詩都是從民間「採詩」而來,所以常用勞動時候吟唱的詩歌來表達更深層的意思,比如《卷耳》是在採集卷耳時候思念遠徵的丈夫;《採葛》是熱戀中的人想念採葛的姑娘;《摽有梅》是採梅子的姑娘們表達愛情。但唯有《芣苢》是不同的,它就是個單純的勞動之歌,處處充滿勞動的歡樂。
  •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 世界讀書日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 | 世界讀書日 2020-04-23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詩鑑賞與寫作: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學寫作
    杜甫詩歌繼承了《詩經》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傳統,《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於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又輾轉經同谷(今甘肅成縣)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
  • 讀文學經典《詩經》之國風篇-芣苢
    方玉潤《詩經原始》說:「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嫋嫋,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今世南方婦女登山採茶,結伴謳歌,猶有此遺風焉。」毛詩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
  • 《詩經》那麼美,讀不懂多可惜!
    本周六(3月14日)12:30,我們邀請到《陪孩子讀詩經》的繪者葉媛媛老師做客「中少直播間」,講講這套專為孩子創作的《詩經》啟蒙繪本是怎麼畫出來的。  在直播開始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陪孩子讀詩經》。
  • 《荒野大鏢客2》歡樂易逝金牌有什麼用 歡樂易逝金牌要求一覽
    導 讀 荒野大鏢客2歡樂易逝金牌怎麼拿?
  •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一起讀詩·《四時讀書樂·春》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注釋】檻:欄杆。舞雩(yú):雩,古代求雨的祭禮。韶光:美好的青年時代。【譯文】 陽光照在堂外的欄杆,流水淙淙繞著長廊流過,乘涼歸來的人們,沐浴著春風送來花香,一邊走一邊吟唱著詩歌。停在枝頭的鳥兒,那是伴我讀書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啟發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蹉跎歲月,人生只有讀書是最好的事。讀書的樂趣是怎樣的?
  • 品讀詩經中《鄭風·女曰雞鳴》,揭秘古代夫妻相伴一生的最美詩歌
    讓我們來品讀詩經中《鄭風·女曰雞鳴》,揭秘古代夫妻相伴一生的最美詩歌,全詩分為三部分,以方便送。女曰雞鳴,士曰未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鳧與雁。弋言加之,與子宜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
  • 魚水深情動人心——品讀油畫《送別》
    送別(油畫)靳尚誼作每當品讀靳尚誼的油畫《送別》時,我總會想起那段波瀾壯闊的長徵歷史,耳畔也仿佛會響起那首婉轉悠揚的江西民歌《十送紅軍》:「一送紅軍下南山,秋風細雨撲面寒,樹樹梧桐葉落完,紅軍幾時再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