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這兩句詩,描繪了秋風嫋嫋,秋波粼粼,秋葉飄落的浪漫清涼的意境,蘊含著著絲絲傷感,絲絲深情,絲絲惆悵。《詩經》中的《蘀兮》,同樣在嫋嫋秋風吹拂之下,則洋溢著歡快熱鬧的感情。
蘀兮
國風·鄭風·蘀兮
蘀(tuò脫落的木葉)兮蘀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蘀兮蘀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譯文
樹葉飄落紛紛揚,秋風吹動你身姿。哥們爺們呀!我先唱來你和調。
樹葉飄零簌簌落,秋風漂起你衣襟。哥們爺們呀!我先唱來你跟隨。
《蘀兮》應該是《詩經》中最短小的詩歌之一,全詩共32字,文辭極為簡單。
這是一首描述人們唱和歌曲情景的小詩。可能是青年男女在郊遊時歡快和歌,類似現代少數民族「對歌」;也可能是一個大家族在花園或者郊外宴會,親朋好友酒酣之餘,即興而歌。
本詩最難解的是「叔兮伯兮」,何玄子曰:『女雖善淫,不應呼『叔兮』,又呼『伯兮』,殆非人理』,言之汙人齒頰矣。」看來直呼「叔兮伯兮」引起道學家們的憤怒。其實在《詩經》中,「叔兮伯兮」出現的頻率比較高,「叔兮伯兮,駕予與行」(《鄭風·豐》),指迎親的人;「叔兮伯兮,靡所與同。」(《邶風·旄丘》),指衛國群臣。愚以為,「叔兮伯兮」在先秦時期,就是對男子的稱呼,類似於後來的「叔」也可以是對男子的尊稱,「天道人事,自有代終,何欲於叔而低回若此!」(《隋書》卷五十八)此處的「叔」就是「您」的意思。因此我在這裡,把它翻譯成「哥們爺們」。
「蘀兮蘀兮,風其吹(漂)女」,吟誦之,總有莫名的感動。秋風吹落葉,秋風也吹動伊人,秋葉秋風,其中蘊含生命的流失,這人力無可奈何的事,始終是讓人傷感的。流年似水,青春易逝,人生苦短,唯有呼朋伴友,歡歌而行,方不負短暫的人生。對於歲月的留戀,對於親情友情愛情的珍視,都蘊含在這首詩歌裡了。
是的,秋風嫋嫋,秋葉紛紛,韶光易逝,何不歡歌
《毛詩序》說:「《蘀兮》,刺忽(即鄭昭公)也。君弱臣強,不倡而和也。」
朱熹《詩集傳》謂:「此淫女之辭也。言蘀兮蘀兮,則風將吹女矣。叔兮伯兮,則盍倡予,而予將和女矣。」解讀固然準確,但為什麼要說是「淫女」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