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院系專業介紹
北京大學德語語言文學系的前身為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德語專業。北大西語系成立於進行全國院系調整的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等學校的外語系合併而成。1999年6月,北京大學成立外國語學院,原西方語言文學系德語教研室更名為德語語言文學系。
北大德語系有著鮮明的專業特色和輝煌的學科歷史。帶領新中國北大德語第一個教師團隊的是馮至、田德望、楊業治等幾位大師級學者和翻譯家。他們的學術熱誠、他們淵博的學識和嚴謹的學風給後來人樹立了榜樣。經過幾代學人的努力,北大德語專業已成為國內德語文學教學、研究和翻譯的重鎮:北大德語開設了國內最系統、最齊全的德語文學課程,本系教師撰寫的德語文學史幾乎成為德語文學的研究者和愛好者的必備書籍,本系教師的多種學術專著和學術譯著在專業圈內引起廣泛關注,本系教師的文學翻譯不僅數量多分量重,其中還不乏公認的翻譯傑作。此外,本系教師編寫和主持編寫的德語詞典和教科書也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
德語系目前在職教師十三人,其中教授五人,副教授三人,講師五人,博士生導師四人,均有在德語國家留學的經歷,九人為留德歸國博士或中德聯合培養博士。這是一個高素質高效率、在教學科研翻譯幾個方面齊頭並進的教師團隊。現職教師中間已有六人獲得德語界的最高獎項——馮至德語文學研究獎,有一人獲魯迅文學翻譯獎。
北大德語語言文學專業為國家二級學科,本科學制四年,同時擁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並建立了博士後流動站。本學科點主要覆蓋以下幾個研究方向:德語國家作家作品研究、德語文學史與文學理論、德國歷史和德國文化史。
德語系以「厚基礎、寬口徑」為教學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語言技能、跨文化交流及學術研究能力。為此,德語系一面致力於對學生進行紮實的德語基礎語言尤其是聽、說、讀、寫、譯能力的訓練,一面通過專業課程特別是文學專業課程大量傳授德語國家的人文歷史知識。此外,德語系還鼓勵和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北京大學得天獨厚的人文環境和知識平臺拓寬知識視野,培養創造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德語系長期聘用兩位來自德國和奧地利的文教專家參與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學,並同德、奧兩國的多所大學保持著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合作方式包括人員交流和聯合培養博士等。柏林自由大學德文系固定在每年的秋季學期派遣一名資深教授到德語系擔任客座。此外,德語系也不定期地邀請德、奧知名的作家和學者做短期訪問。德語系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均有赴德學習機會,學習期限通常為半年或者一年。
德語系畢業生主要分布在國家機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外資企業。他們不僅成為我國德語文學界的主力軍,而且在其它人文研究領域、在經濟和外交領域也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二、招生情況(參考20年)
專業及方向:
050204德語語言文學
00. 不區分研究方向
考試科目:
①101 思想政治理論
② 201 英語一
③ 623 綜合考試
④ 878 德語語言文學
招生人數:
2020年擬招收全日制4人,含2人推免。
三、參考書目
623綜合考試
中國古代文學史(1-4)袁行霈
世界文學簡史 李明濱
外國文學史 鄭克魯
古代漢語(1-4)王力
現代漢語(1-2)黃伯榮廖序東
878德語語言文學
《德語教程》,1-4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1995年。
餘匡復:《德國文學史》,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1年。
Dr. Leo Krerr u. Dr. Leonhard Fiedrer: Deutsche Literaturgeschichte. C. C. Buchners Verlag. Bamberg 1976.
Fricke, Gerhard u. Schreiber, Mathias: Geschichte der deutschen Literatur. Paderborn: Ferdinand Sch?ningh, 1974.
Beutin, Wolfgang ... [et al.].: Deutsche Literaturgeschichte: von den Anf?ngen bis zur Gegenwart Stuttgart : Metzler, 1979.
四、歷年複試線
五、19-20年錄取情況
2020年
全日制統考錄取2人,最高分391,最低分387;
2019年
全日制統考錄取1人,分數370分
六、複試細則
複試基本內容:
主要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考核,包括綜合分析能力、專業素質及語言應用能力等,同時包括二外聽說能力考查。
複試和錄取規則
1、複試權重及最終成績(百分制):
(1)內地考生:
學術型專業及英語筆譯專業:初試成績所佔權重為70%,複試成績所佔權重為30%;最終成績為初試成績/5*70%+複試成績*30%
日語筆譯專業及日語口譯專業:初試成績所佔權重為60%,複試成績所佔權重為40%;最終成績為初試成績/5*60%+複試成績*40%
七、備考指導
1、綜合考試
現代漢語用邢福義版本的教材,這本現漢內容比較基礎,相比較來說,沒有邢本語言學概論寫得好,的很多內容在語概中可以複習到。複習現代漢語要注意幾點:
1.目錄即重點,要認真看目錄,把握的整體框架。
2.要重視書上的例子,不要只背理論不記例子,名詞解釋和簡答題都是要舉例說明的。
3.標示書上所有名詞解釋和簡答題的點,最好自己做一遍筆記,複習起來會特別方便。另外要推薦一本經典的現漢教材——黃伯榮、廖旭東版本的《現代漢語》,這本現漢可以作為參考書閱讀,不用記這本書的名詞解釋等,重點學習這本書一些分析問題的方法,有助於拓展自己回答現漢問題的思路。
古代漢語用郭錫良版本,複習重點在通論,如果某個問題有多個回答點就比較容易考,比如被動句、賓語前置句等。根據題型來看書,標示出名詞解釋和簡答題的點,還是最好整理成筆記。古漢的翻譯文言文不用花太多時間精力複習,因為它不是整段翻譯,只是字句翻譯,這樣就簡單許多,因此書上的篇目基本不用怎麼複習,還是記住通論的各個知識點才是重點。
中國文學史我第一遍基本上是翻閱的,主要根據歷年真題將出現過的知識點在課本上標記出來,第一遍可能三個禮拜不到吧就整理出來了一些自己的思路和筆記。諮詢考研輔導加微:15010247108 《外國文學史》用的是朱維之的版本,單純就教材的可讀性和趣味性來講確實只能給到兩顆星,所以我轉而參考了其他版本的書籍和習題講義。比如葛桂錄的《外國文學學習指南》,這本書很詳細很全面,葛老師本身是比較文學專業出身,所以這本書裡貫穿了一些比較文學研究方法的出題方式和解題思路,雖然北外不會以這樣的方式出題,但是在參考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拓展視野,提供思路。另外就是張德明的《世界文學史》,下載到kindle裡,吃完飯不愛坐著就站著捧著kindle看。這本書集趣味性與間接性於一體,我第一遍讀著讀著基本上拋棄朱維之的《外國文學史》了,就以上提到的兩本結合著整理思路。但是因為是參考書,不能完全拋棄,到後期複習的時候還是看了個3、4遍,也把課後習題都仔細思考過了。雖然不一定完全寫下來,但是思考的這個過程還是很重要的。
2、德語語言文學
當當網上所有的關於專八的真題和模擬參考書全部收入囊中,認認真真地前後做過兩遍,反反覆覆背過N遍。每一個犄角旮旯都不曾放過,每一個考察的詞彙都用德德詞典將其用法,舉例全部標註出來。做錯的部分扎紮實實研究,基本上能做到看到一個詞能將其相應的近義詞以及近義詞的重要基本用法用例句全想起來。例如einholen, aufholen, abholen,(樓主的詞典全部是德德詞典,不推薦雙語詞典:杜登德德,朗氏德德,德語近義詞,德語變位詞典,新德漢詞典,樓主用的是手機軟體Mdict,將他們一併收入)
語法方面就一本書,外研社那本小黃語法書。依然是每一個句子都不放過,每一道題無論再簡單都認認真真去做。實際上往往你認為很簡單不屑一顧的句子經常是大有乾坤,前提是你認認真真做,對答案研究結果。尤其那本書最後部分的功能動詞啊,固定搭配啊,諺語俗語啊,介詞總結啊真的是很重要。不要猶豫,全背下來就行。那本小黃被我翻過太多遍了,封面也掉了,樣子也不美觀了,但是有這一本,語法全部夠了。翻譯方面,就是那些專八書裡的翻譯,前後做過兩遍,自己做,對答案,研究答案裡的好詞好句總結。常常翻看,全部做完後再從頭到尾不帶偏見地做一遍。
然後閱讀和文學這塊。就是廣泛看,使勁地看,盡我所能地看,勇敢地看下去。
閱讀推薦網站bpb,裡面的社科類文章什麼主題的都有難度適中。還有強烈推薦merics最好訂閱人家的文章,每周郵箱免費推送一周期刊,裡面的詞彙句式真的超級超級贊,剛開始可能比較難,但是習慣以後你會發現自己真的進步了太多太多了。你以前會用benutzen,之後就是etwas vom Gebrauch machen.所以要寫出出彩的句子首先自己肚子裡得有貨才行,這些東西真的就是跟修房子一樣,一磚一瓦都是自己扎紮實實的累積。想要考試的時候靈光一閃拿高分完全不可能的。平時Spiegel也讀。
文學可以看看餘匡復的《德國文學史》,外研社的《德國文學簡史》,這兩本書是所有德語文學人的必備數目,也是複習的重中之重,必須牢固掌握任何一個點,對這兩本要都非常熟悉。文學和文化最好能自己擴展出去,這兩本書一定要弄熟,但弄熟還不夠,因為很可能會碰到這兩本書只提到但並未詳細解釋的文學概念,這樣的情況下需要自己從網上或者讓其他書上總結出該概念,補充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