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深圳,記者 覃澤俊)訊,2月12日,中信建投證券一份業務通知很是吸引行業關注。這份通知中提到,目前正值防疫工作的艱難時期, 中信建投證券分支機構及員工克服困難,為鼓勵特殊時期下仍積極奮戰一線的優秀員工,經管委聯合工會舉辦以人文關懷為主題的「萬眾一心,共抗疫情」員工活動。這份與經紀業務密切相關的通知,與往年的券業春季動員令有何不同?
歷年來看,各大券商都會在春季開展各類業務競賽活動,特別是經紀業務條線,中信建投證券也是如此。據相關負責人透露,公司每年都會開展「開門紅」系列員工勞動競賽活動,迄今為止已連續舉辦了四屆,對各項業務的推動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但今年與往年情況大有不同,處於全國抗擊疫情期間。中信建投因此對過往的春季策略進行了調整,即堅定按照不以目標導向,不給員工以壓力的原則開展活動,保障員工及客戶的健康,提升客戶的服務體驗是中信建投今年活動的出發點,公司對活動方式進行了相應調整,從以往的重視業務數據指標、明確的目標導向,轉變為對員工提倡注重健康,為客戶推送溫情服務,並給予專業化引導的新方向上來。
以抗擊疫情為本,中信建投設置相關獎項
按照監管方面要求券商暫停提供現場交易與服務的有關安排,中信建投證券於開市前率先組織,備戰線上交易和服務工作。一方面暫不提供營業場所現場交易服務,積極引導客戶通過網上交易系統進行交易,另一方面,推動分支機構員工非現場辦公營業模式。全公司共同努力,全面轉向線上服務。在此抗疫關鍵時期,中信建投證券認為一線的理財規劃師恰恰在此時要奉獻給客戶專業的服務,加大覆蓋力度,滿足客戶從投資顧問到產品配置等多方面的需求。
第一,是獎勵在湖北武漢衝到一線的員工。以抗擊疫情為本,是中信建投證券的一個主導原則,此本次活動中,公司非常重視對在抗疫期間湧現出來的先進個人及感人事跡進行挖掘。如湖北分公司武漢建八路營業部員工許穎和武漢創業路營業部員工孟慶夔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時期,積極參加當地誌願者服務活動,奮戰在疫情第一線,成為中信建投的員工典範。中信建投證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也特別設立了抗戰疫情感動獎,表彰所有分支機構尤其是在湖北武漢衝到一線參加抗疫的優秀員工。
第二,是特殊時期,對業務突出員工,設立了開發優勝獎和服務優勝獎。在抗疫期間,除少量必須到崗的員工外,大多數員工均是以居家辦公的方式開展工作,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仍然有不少員工積極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業績,對此,中信建投設立了開發優勝獎和服務優勝獎,用以對在特殊時期下仍積極奮戰一線,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優秀員工進行表彰和獎勵。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中信建投證券沒有對此設定具體的業務指標,鼓勵員工在關注健康的同時,發揮自己的特長,提高自身業績。
2020券業春季攻勢開展如何
2019年2月28日,平安證券在一份緊急動員令中稱,當前頂層設計上,制度創新迭出、科創板箭在弦上,以過往為鑑,證券行業將在增量改革帶動下實現跨越式變革和發展。2019年以來國內權益市場持續大漲,為我們創造了獲客和營銷的絕佳時機,交易、兩融、產品銷售、投顧籤約、衍生品等各類業務也共同見證了業務規模和收入的可觀增量。為抓住時間窗口,經紀業務事業部將在3月1日至3月31日發起「春季攻勢」。
事實證明,這次動員的時機非常精準。中登公司數據顯示,2019年3月,A股新增投資者為202.48萬人,相比之下,2月份新增人數僅為99.65萬人。
平安證券最新數據顯示,2019 年前三季度平安證券淨利潤同比增長 32.6%;經紀業務交易量市場份額達 3.13%,同比上升 0.14 個百分點。
對於這類營銷活動,有的券商推崇,也有的券商另有打法。「過去公司推動業務主要方式就是激勵模式下的營銷活動,但這類工作就是常態化的,不應該每次業務增長要通過營銷活動來刺激,基本上都是通過平臺計算員工貢獻度,好的還是好,差的還是差。一旦有營銷活動,員工就會利用漏洞來專空子,這裡面水分就會很大。」華東上市券商經紀業務負責人稱。
根據財聯社記者調研的一線數據顯示,中信建投表示開始首周前四個交易日,公司日均參與交易人數較節前一周上漲了15.8%。
海通證券則稱,投資者成交明顯活躍,開市第一周交易量環比顯著上升,交易客戶同比增長約20%。從客戶結構來看,資產50萬以下的中小投資者的交易佔比環比上升20%。
市場行情回暖,股市7連陽
2月4日起,A股開始了反彈行情,截止2月12日,7個交易日內上證綜指累計上漲6.56%。
成交量來看,2月4日起,A股的成交量開始回歸常態,7個交易日內平均成交額為8258.5億元,總體保持平穩。
兩融數據來看,2月3日市場復甦以來,兩融餘額保持穩定,總體呈現微增的態勢。
另一方面,機構資金也在積極入市。
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6日,共有38家公募基金加入抄底A股行動,合計掃貨24億元;券商資管方面,東證資管、廣發資管、國泰君安資管、興證資管、海通資管5家分別擬動用自有資金1億元、不低於5000萬元、3億元、約2000萬元、1億元投資旗下產品。
另據上海證券報報導,多家大型保險機構積極組織抄底,於2月3日入市的資金規模已超百億元。
中國銀河分析師在報告中表示,從9大原因來看,疫情不會逆轉創業板和主板科技股的牛市。
一是大類資產視角。「包商接管」可能只是開始,後續不能排除有新的風險爆出;房地產被從嚴調控,資金不再被嚴重分流;
二是貨幣和信貸政策環境,從去槓桿到停止去槓桿、再到寬鬆,
三是中央對資本市場日益重視和監管政策。監管部門放鬆了重組併購和相關融資,過度微觀幹預(2019年1月之前)到優化監管;
四是創業板業績復甦,半導體、5G通信等新興行業逐漸回暖,形成對主板的「業績比較優勢」;
五是「商譽雷」已經被充分預期。2013-2015年併購後的「商譽」雷在2017-2018年集中爆發,市場已經pricein,2020春季暴雷不是主要風險。
六是鋼鐵煤炭等周期行業(主板為主)的表現在2017年已經形成「周期股記憶頂」,即使經濟輕度復甦,也很難系統性超預期。
七是中美關係緩和更利於提升風險偏好,促進智慧財產權保護,有助於創業板和科技公司走強。
八是新冠疫情證明科技、教育和公共服務等「軟實力」才是中國的最大短板。
九是隨著三大指數擴容暫告一段落,預計散戶資金(銀行轉帳)流入將在一段時間內佔據主導地位。因此增量資金的邊際偏好也將相對有利於科技股和創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