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快慢相間,主要是內在氣勢的快慢變化

2020-10-08 太極療

今天為您分享的是太極拳的一對矛盾——快與慢,也就是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相間。

太極拳給人的一般印象是,盤拳走架總是慢悠悠的,也就是人們經常所說的,老頭老太太們在摸魚。外界也因此經常開太極拳的玩笑:「這麼慢,能打人嗎?」

的確,慢是太極拳在外形上的一大特點,甚至是非常重要的特點。王宗嶽的《太極拳論》明確談到:「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率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所為也。」

王宗嶽在這段論述中明確提出,「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皆是旁門,其所主張的正途當然是無力勝有力,以慢制快,後發先至。

所以,太極拳在盤拳走架時的慢,完全是由太極拳的性質所決定,並非常人所理解的外形動作上的慢,更不是為慢而慢。

從外形上講,太極拳盤拳走架時的慢,既是為了使骨骼肌肉更合理地運動,避免運動損傷,同時也有加大運動量,達到如行雲流水那般均勻的作用。因為這種慢而勻的動作,有助於自然深呼吸發揮作用,有助於增進肌肉的彈性與韌性,以求形成外形鬆柔圓活、內裡綿綿不斷、周身一家的輕靈勻整。

太極拳盤拳走架時的慢而均勻,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動中求靜」,培養形、神、意、氣的結合,求陰柔之功,求慮靈之勁,最後養成「應物自然」的快,也就是「拳無拳、意無意,拳到無意是真意」的那種快。

所以,慢練是太極拳的一大關竅,是為了用時的快。不過,太極拳其實還是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相間。

從拳架上來看,太極拳的盤拳走架以慢為主,而這種外形方面的慢,恰恰是因為要培養出內勁方面的快所需要的。因為只有慢練才能夠使我們保持精神專一,勁氣凝聚,達致神、意、氣的平和,呼吸順暢舒適,這樣在神、意、氣的中和產生內勁之時,又能做到「時事靜乃見」,同時能夠避免產生任何憋氣努勁、使用拙力的弊端,逐漸達到極虛極靈、極輕極重、快慢隨心、收發自如的境界。

太極拳講究「靜如山嶽」「動似江河」,又有「蓄勁如開弓,發勁如放箭」的講法。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樣的快慢相間指的是我們在練拳時,拳架手法上走得很慢,但裡面的氣勢走得很快,是外形和內勁的快慢相間。

但是,真正的快慢相間主要還是內在氣勢的快慢變化,所以練拳時的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快慢相間是同時產生的。

由於我們在日常的練習中要求掌握太極拳內勁的快慢相間的節奏,到運用之時就可以達到拳論上所說的「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的攻防節奏,可以「後發先至」,也可以做到主動的「先中先」,就是「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已先動」。

究竟是快是慢,全看對手的情況,自己則是藏若無形,動若利箭。真正運用起來,對手的動作未動,甚至只是心意一動,自己的反應就是「如皮燃火」「如泉湧出」。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第二十八講 述真篇 長短快慢俱相同
    太極拳開始入門時,大家接觸的都是長勁,長勁是一種以移動重心發出的緩慢釋放的持續勁。這種勁有兩個標準:一是在一定開合間移動重心;二是勁中含化。無論拳架還是推手,如果違背了這兩點就無法形成太極勁。短勁無論從運動的路線,還是重心的移動上都和長勁是相同的,速度上雖有變化,但仍是遵循長勁的標準來運動的,只不過是身體進一步放鬆,打出來的速度加快了而已。
  • 太極拳轉關中隱藏的秘密
    何為太極拳轉關 太極拳前後兩個勢子,或是一個勢子的前後兩個動作的連接要通過節奏的快慢、內氣的升降、梢節的領勁、蓄勁摺疊等技法來實現,而這些太極拳技法都要有勁點,當到達勁點後,便轉下一個動作。這種兩個勢子或兩個動作之間的外形轉換、內在勁道的承上啟下,謂之轉關。
  • 年齡,永遠不是你學習太極拳的阻礙
    時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太極拳學習的隊伍裡,包括在校大學生、青年白領、家庭主婦、中老年等太極拳愛好者。隨著一股股學習熱潮的不斷壯大,許多人又不免多了一些顧慮,我們已經不再年少,學太極拳會不會太晚了?,所以學起來可能遇到的問題也不同,但如果真的愛好太極拳,學起來也會很有動力。
  • 高中物理——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那如何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要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我們引入速度這個概念。一、速度定義:位移和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就是速度。三、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要想更精確描述物體在任一時刻運動的快慢引入瞬時速度。平均速度是一段時間內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
  • 太極拳及各家特點
    二、太極拳體現形神合一的生命觀。三、太極拳體現矛盾對立統一的哲學觀。四、太極拳體現傳統文化的養生觀。五、太極拳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審美觀。動作剛柔相濟、快慢相間、松活彈抖、震腳跳躍。具有很強實戰性的技擊運動。
  • ​[恩師講拳]85式太極拳每次究竟練多長時間最合適?
    當然這主要指的是求功夫的一些年輕人,其它以健身為目的者,連續練兩遍即可。大衛補充:有拳友問一遍多長時間比較好,通常過於糾結於給練拳加一個時間限制,生怕快了或者慢了都不好。其實練拳的速度全在個人體會,只要你貫通了,只要你勁整了,只要你能松下來,多長時間都可以。我們通常講練一套85拳,5-50分鐘皆可。
  • 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及速度的相關知識點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①相同路程比較時間前文提到的百米賽跑就是應用的這個方法,運動員都跑了一百米,比較需要的時間,誰用的時間短誰就跑得快。那麼這兩種方法都需要控制變量,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出現時間不相同,路程也不相同的情況,那又該如何比較快慢呢?
  • 中考物理運動快慢重點掌握
    第3節運動的快慢引語本節知識點比較簡單,重點領會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的含義,會求解平均速度。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運動按照運動路線區直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按照速度是否變化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定義:把物體沿直線運動且速度不變的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
  • 簡化太極拳十九式拳譜
    太極拳在學習難度較大的陳氏老架太極拳一路的基礎上,簡化為十九式太極拳。此套路為習練陳氏太極拳的入門套路,以柔為主,柔中有剛。動作舒展大方,連綿貫穿,沉著穩健,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百骸相隨。腰是發氣之源,以腰為主宰,處處運用螺旋勁,以形引氣,以氣摧形,呼吸自然。
  • 學習太極拳「神韻」形成的過程
    有的人打拳打的挺熟的,動作也沒有什麼錯誤,但是打起來就是沒有氣勢沒有味道。總的來說就是打起來沒有「神韻」沒有韻味。「神韻」就是打太極拳神採氣度的韻味風格。跟一個人的「氣質修煉」是有關係的。所以太極拳是一種文化。
  • 太極拳內在感覺訣竅
    於是,只好看著自己的隊伍中少了一位拳友,與此同時,有的拳友雖然還在練太極拳,但一直沒有出現內在感覺,甚至連基本的健身效果也沒出來。為什麼練了很多年太極拳卻沒有內在的體會呢?原因就是在練太極拳的過程中,沒有體驗到獨屬於太極拳的特殊感覺,或者是沒有找到正確的練太極拳的方法。  內在感覺關乎到能否練好太極拳  獨屬太極拳的特殊感覺藏在太極拳傳統的名稱裡。過去,人們稱太極拳為「綿拳」,稱太極拳愛好者所從事的運動為「摸魚」運動。
  • 太極拳「定式與連綿不斷」的關係
    「連綿不斷」的涵義太極拳講求「式式相連」、「連綿不斷」。如果說「式式相連」是拳勢演練套路的外在動作形態要求,而「連綿不斷」則進一步深化了「式式相連」的內在技術要求,集中體現為 「綿」這一特性。與「綿」含義相同或相近的詞還有「虛」、「軟」、「輕」、「柔」、「粘」、「彈」、「長」等,都體現了太極拳特有的勁感和獨特的勁法,這就是「用意不用力」。
  • 太極拳是不是越慢越好?
    ,慢慢的、緩緩的、松松的、輕輕的、柔柔的,如一幅恬靜的美麗畫面一般,不禁讓人好奇:練太極拳是否越慢越好?慢,是為了在最初的時候尋找身體中的靜、松、定的狀態、感覺;如果快練,動作一晃而過,來不及體會,根本無法尋找到、感受到身體內部的變化,所以要慢慢地練習,慢慢在練習的過程中去仔細體會、尋找。不僅僅要尋找身體內部的松、靜、定,也要去仔細地尋找每一個式子裡的松、靜、定。不僅僅在靜止的定式時保持這種狀態,在拳勢的運動過程中也仍然要保持這種狀態。
  • 胎兒心跳頻率的快慢說明什麼 過快過慢需警惕
    但如果胎兒經常性出現心跳頻率異常,家長們還是需要引起重視,那胎兒心跳頻率快慢說明什麼?下面一起來看一看。胎兒心跳頻率快慢和什麼有關?心跳頻率快慢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胎兒宮內基本健康狀況,但需結合胎兒整體狀態和孕婦的身體狀況來看。
  • 太極拳打得慢的原因和方法是什麼?
    太極拳要打得慢的原因很多人都想知道,今天就為大家整理下太極拳要打得慢的原因和方法。慢練能求神氣不斷,慢練而能周身一家。慢能練松沉。慢練就是為了練能控制身體上常人可控制的,和通常無法控制的神經(自主神經系統),所產生的整勁,內勁、透勁。慢練出真功,活樁有奇效。慢練就是活樁。功夫來自活樁。慢練能體會氣血在體內運行,慢練是練功。
  • 2021年初中化學實驗知識點:實驗的快慢關係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化學實驗知識點:實驗的快慢關係,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快慢關係   1、實驗室制氯氣時,加熱時宜慢不宜快,溫度宜低不宜高。   2、實驗室制乙烯時,加熱使液體溫度迅速升高到170℃,宜快不宜慢,否則易產生乙醚等副產物。
  • 淺議太極拳中「定式與連綿不斷" 的關係
    「連綿不斷」的涵義太極拳講求「式式相連」、「連綿不斷」。如果說「式式相連」是拳勢演練套路的外在動作形態要求,而「連綿不斷」則進一步深化了「式式相連」的內在技術要求,集中體現為 「綿」這一特性。與「綿」含義相同或相近的詞還有「虛」、「軟」、「輕」、「柔」、「粘」、「彈」、「長」等,都體現了太極拳特有的勁感和獨特的勁法,這就是「用意不用力」。
  • 趙幼斌談太極拳「定式」與「連綿不斷」的關係
    太極拳講求「式式相連」、「連綿不斷」。如果說「式式相連」是拳勢演練套路的外在動作形態要求,而「連綿不斷」則進一步深化了「式式相連」的內在技術要求,集中體現為「綿」這一特性。 與「綿」含義相同或相近的詞還有「虛」、「軟」、「輕」、「柔」、「粘」、「彈」、「長」等,都體現了太極拳特有的勁感和獨特的勁法,這就是「用意不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