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向罪死,對自我和自私的野心的死。我們也要向己死。亞當夏娃沒有罪的時候,他們已經有一種呼召是向己死。如果他向己死,他就完成了自己受造的使命,在向己死上表明自己是受造的。向自己死,表達向神活的決心。
耶穌主動的選擇舍己。耶穌舍己,除了向罪死的那個層面,他也是向自己而死。我們也是如此,被呼召要舍己。不只是捨去有罪的部分,而是捨棄作為受造物生存的權利,而把這種權利交給神去處理。我們基督徒的義人,是向己而死,是效法主的舍己,效法主的向己而死。 我們不只是一次釘十字架,我們乃是兩次。一次是被動的被神釘的,神使我們與基督聯合,把我們的舊人和舊人的邪情私慾一同釘在十字架上。一次被釘,是我們主動的,是我們自己把自己新人的己獻上。以新人的己的表達,表達神救贖的真實,表達對救贖的感恩。而且在如此的獻上後,才完成了基督作為一個乾淨的人在獻上自己這件事上的複製。「要把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為神所用;如同基督獻上自己的身體一樣,為神所用一樣。
義人之死,是義人受苦的巔峰。不只是基督這個義人擁有義人之死,基督也帶領許多的義人之死的行動。他們與基督同釘十字架。是以義人的身份來赴死的。正如基督的義人之死帶來了福音,基督徒作為義人的義人之死,也會給神帶來榮耀,也是一種義人之順服的行動。因為義人的血是更美的血,是一種主動的赴死的行為,是一種向己而死的行動,是完成神給他們的最後的呼召。他們是基督裡的籽粒,他們的死才具有積極的正面的意義。罪人的死是沒有意義的,是被動的被迫的,是懲罰。而基督裡的籽粒們的死亡,是對神呼召的回應,是順服神而有的對神表達的忠心。他們是在基督裡盡忠的,也是與基督一同向神盡忠的。
作為義人的司提反和十二使徒,都殉道了。他們以與自己的主類似的方式,表達了對自己生存權利的捨棄。他們在自己的舍己而死中,告別了自己的存在。他們活著,是為主活,是借著主活著,是在主裡活著,他們成為主的一部分,成為主的肢體,而不是成為自己的一部分。
義人之死的表現形式之一是受苦,按照神的旨意受苦,受苦成為神對義人們的呼召。「作為門徒,會跟從」;不只是基督呼召我們得永生,基督也呼召我們進入苦難中,呼召我們與他一同進入苦難。哪怕他們已經是義人,已經不再因為自己的罪而進入苦難。基督呼召我們向他一樣死去。神呼召我們為義受苦,就如亞當夏娃沒有犯罪那樣的我們,神呼召我們為義受苦。不是被動的苦難臨到,而是主動的樂意的心來迎接苦難。就如耶穌自己擁抱自己的十字架,向各各他山上行去一樣。他主動走在苦難裡。
「若我們拒絕不成為麥子,落在地上死去;不願犧牲前途,以名譽、財產、健康作為押注;在我們被召時,為基督的緣故,放棄家園,脫離一切親屬的關係,我們就只有一個人。但若我們希望為結果子,就要跟從我們可稱頌的主,成為一粒麥子死去,那麼,我們就會結出許多子粒來。」我們作為門徒,要跟隨基督的苦難。
迎接和擁抱神所賜給的苦難,當成神的恩典的呼召。基督因為神的恩為人人嘗了死味和苦難的味道。我們作為義人,也領受同樣的呼召,進入神對我們進入苦難的呼召中。以進入苦難中,以進入自己不情願的苦難中,表明我們是為主活,表明我們舍己的決心。舍己也是為迎接義人之死的呼召做好預備。在一次次的舍己操練中,我們就在操練義人之死的呼召。
基督的救贖,把我們改變了。在亞當裡,我們選擇逃避苦難,好求得自己的生存權。如今,我們跟基督一起,不是選擇逃避苦難,而是選擇擁抱苦難,捨棄自己的生存權。在如此的轉換中,表明我們從創造主旨意的逃離到回歸。我們不是屬於我們自己,我們是屬於我們的創造主。在基督裡,我們屬於創造主,就成為事實了。在對苦難的抉擇中,是逃避還是擁抱中,我們表明對苦難之主的是否降服。苦難是從神而來的。當我們逃避苦難的時候,就是在逃避神在我們身上的絕對的主權,如果上帝用苦難呼召我們的話。
當我們擁抱苦難的時候,就是在擁抱神在我們身上的主權,說神有權這麼做,而且自己願意承受神所給與的反面的旨意。神在我們身上凡事都能做,是借著苦難來實現的,而不是借著喜樂順利來達到的。喜樂順利與我們的生存無礙,並不能監測出來什麼素質。而在對苦難的抉擇中,我們以擁抱苦難,我們選擇離棄自己生存的權利,好表明我們受造者的特質。擁抱是神呼召的苦難,是我們作為受造之物向神盡忠的。向神盡忠,就是把神在我們身上的主權,毫無保留的交給神。而且以一個期待神對我們的擁有權兌現出來的心態,來面對苦難。
基督的救贖就是把我們回歸到我們屬創造主的事實上來。善惡樹的奧秘在於讓你選擇,你會為誰活?為自己活,還是為創造主活?如果為自己活,就失去了被造的目的了。而生命樹的奧秘在於,舍己,向自己死,向自己的存在而死,而是向神活著。亞當選擇了善惡樹,向自己的存在活。而基督和屬於基督的義人,是向自己的存在死,而是向創造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