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於神的呼召

2021-02-23 懿峰悟道

計志文( Ji Zhiwen) 1901 ~ 1985

二十世紀中國教會著名,福音派領袖、布道家、奮興家和慈善家。

 提示:點擊上方"懿峰文字工作室"↑免費訂閱本刊

--為了方便大家閱讀,懿峰工作室為您提供了同步音頻-

1901年1月10日,計志文出生於上海,是計家的長子。父親計友仁是位儒學家,在家裡開設書館,教導學生。計志文自幼從其父接受傳統的儒家教育。母親計陸氏信佛吃齋,賢淑達理,思想開明,在家裡供奉祖先牌位,逢年過節,祭拜祖先。計志文幼時沉默寡言,不善與人交往。年少時,曾跟隨母親去廟裡燒香,聽和尚講經,也曾有機會翻閱過基督教福音書,但對宗教毫無興趣,亦無好感。

計志文父母共生育四男三女。當他未滿十歲時,三個幼弟先後夭折。看到弟弟們僵硬的身體,被放入長方形的盒子裡抬走,看到大人們悲傷的表情和眼淚,他很難懂的死是什麼意思,但人為什麼會死,以及死後去哪裡等問題卻深深的印在他的腦海中。

十二歲時,父親身患重病,無藥可醫,很快去世。此後計志文隨母親度日,母親每天起早貪晚,耕田織布,獨立支撐家庭。計志文也時常幫助母親耕種、施肥、擔水等。看到母親如此辛苦,他立志長大後一定做個有出息的人,以孝順回報母親。

為謀生計,計志文到一家布店當學徒。置身商場,他很快染上不少惡習。18歲那年,為學英文,他進入西方宣教士所辦的伯特利中學讀書,雖然他對學校的宗教活動和聖經課沒有興趣,但因為學校硬性規定,他不得不帶著聖經去參加。不想,聖經卻成了他學習英文的教科書。聖經中耶穌的話在他心裡產生影響,使他漸漸感受到耶穌之偉大。

一次,內地會宣教士提班先生到伯特利中學講道,講題是:"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計志文內心深處被他傳講的信息所打動,神的愛進入他的心,使他認識到自己是個罪人。當晚,他第一次跪倒在神面前,向神大聲呼喊說:"我的神,你是我的救主,求你憐憫我這個罪人"。從此,神除去了他一切的重擔,使他內心充滿了平安和喜樂。

1924年,計志文考入上海郵政局工作,收入頗豐,且有社會地位,前途充滿希望。但他的內心並未因此感到滿足。翌年,福州王載牧師到上海布道,計志文聽過他大有能力的講道之後,深受感動,遂請王載為他施浸(施洗)。此後,計志文更加渴慕聖經真理,熱心參加教會各種聚會。他為自己取名"安德烈",立志做一個領人歸主的人。接著,他先後帶領自己的兩個妹妹和母親信主。其篤信佛教的祖母起初對福音非常抗拒,但後來也在親人的感召下,接受了基督。

1925年,在西教士衛克斯主領的奮興大會上,計志文響應神的呼召,決志獻身作一個傳道人。但要捨棄收入豐厚的郵局工作談何容易?但神讓他在禱告中清楚地見到異象,最終他辭掉工作,別了母親,走上傳道事奉的道路。

他先後跟隨布道家石美玉醫師和丁立美牧師學習布道經驗,曾多次隨石美玉到各地主領奮興布道會。不久,由桑達士牧師按立為牧師。緊接著到廣西、廣東、福建、廈門等地教會舉行布道會或奮興會。聖靈與他同在,使他講道大有能力,每每在布道會結束時,都有數百、上千人認罪悔改,決志歸主。

1928年1月10日,計志文從外地布道回到上海,在伯特利教會與張多加女士舉行婚禮,結為夫妻。僅一周後,夫婦二人就應邀到杭州浸信會布道,他們的蜜月就這樣在布道工作中度過的。

從1927年起,中國教會經歷了一場屬靈的大奮興,這場奮興之火直延燒到1930年代末。計志文是這場奮興運動的主要領袖之一。1931年2月,計志文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伯特利布道團"。該團屬衛斯理宗教會,主要成員有李道榮、林景康、聶子英、時約翰和宋尚節。計志文任團長,並和宋尚節一起擔任主要講員。他們於2月18日出發,四年間共跑了五萬公裡,足跡遍及全國133個城市,舉行了3389場聚會,向50萬人傳福音,其中約有五萬人決志信主。在悔改歸主的人中間,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有工人、農民、商人,也有青年學生和軍人,甚至還有土匪、貪官、惡棍和謀財害命者。因著他們強有力的宣道和見證,所到之處,無不帶來復興。由於宣教工作的需要日增,伯特利布道團還在全國各地成立了十個分團,傳揚福音,復興教會。1933年,他們還成立了"戰區布道團",專門向同日軍作戰的國軍官兵傳福音。在他們的帶動下,許多地方的教會也成立了布道團。

計志文和伯特利布道團,不僅把福音之火燃遍長城內外和大江南北,也把福音的種子撒向滿洲裡、內蒙古、雲南、西藏和新疆等邊陲地區。1938年後期,計志文和歐伊文博士經雲南進入越南,到河內和海防等地布道,並在西貢舉行全國性的布道會,同樣給越南的教會帶去極大的奮興。在宣道過程中,他們除採取個人見證、露天聚會、福音大會和奮興培靈等布道方法外,也常有神跡奇事相伴隨。計志文將伯特利布道團的成就,完全歸功於聖靈的工作。

抗戰爆發後,計志文將上海伯特利教會的同工,包括石美玉和胡遵理女士,還有神學生和孤兒等100多人帶往香港,在九龍開辦教會、小學和孤兒院。戰亂造成許多孤兒流離失所,計志文響應蔣宋美齡女士的號召,分別在香港和貴州創辦孤兒院,收容戰地難童。不久,計志文到美國講道並推動救助孤兒等事工,得到美國基督徒友人的支持,他們除志願認領一千多孤兒外,還捐款支持計志文的孤兒院。計師母張多加女士隻身回到上海,在大西路租得三層樓房開辦孤兒院,並得歐嘉靈女士為其得力助手。

1943年,上海淪陷,計志文帶領100多個難童和神學生、教職員等逃難到貴州,經過千辛萬苦,最終到達他們在畢節的孤兒院。長途奔波勞累,他的肺病發作,以致吐血不止,不得不赴重慶醫病。在此期間,他仍經常應邀到教會和大學去講道。

1946-1949年間,計志文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國布道會",從事布道和孤兒院事工。到1949年時,已收容100多個孤兒。

1949年2月,計志文應邀赴美,在美國基督教會芝加哥年會上擔任講員。計師母因肺病發作,赴香港醫病。不久,計志文又租借九龍佐敦道上的"快樂戲院",作為聚會場所。每禮拜前來參加主日崇拜的都有1200多人。1951年8月,他與沉保羅等同工正式成立教會,由於聚會人數日增,他們就發動會眾奉獻,購地建堂。1956年10月新堂落成,取名為"中國布道會迦南堂"。

1950年,美國俄勒岡州卡撒達大學(Cassada College)授予計志文文學博士學位。

中國布道會在臺灣的福音工作始於1948年,是由沉保羅牧師受計志文差派在臺中開始的。起初他們一無所有,到1952年,他們購地建成一座可容納400多人的禮拜堂,取名"思恩堂"。1952年2月,計志文牧師親自主持了獻堂典禮。此後,中國布道會先後在臺北、屏東、臺東、義林、宜蘭、羅東、岡山、新竹等地,以及到原住民中間開始福音工作,設立教會。

1950年代初,計志文開始了在東南亞國家的宣教工作。此後數十年間,他先後應邀到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泰國、越南等開荒布道,建立教堂,主領奮興會和布道會,為各地教會帶去大復興,成百上千人決志獻身。計志文的宣教事工對東南亞諸國華人教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傳福音的足跡遍及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環遊世界達十五次之多。

在宣教過程中,計志文還因應華人教會的需要,先後在各地建立了多所神學院,其中包括上海伯特利神學院、杭州聖經學院、臺中聖經學院、印尼東南亞聖道神學院、香港聖道學校和泰國伯特利神學院等,造就出數以千計的傳道人。1981年,印尼聖道神學院為了紀念他,興建起一座能容納1200人的大禮堂,命名為"計志文紀念堂"。

計志文還是位慈善家,在其有生之年,為難童、孤兒創辦多所小學、幼稚園和託兒所,其中包括澳門的兒童院"恩慈院"、印尼瑪琅的中小學、臺北的聖道兒童之家、馬來西亞的聖道幼稚園等,為那些流離失所的兒童提供衣食住行和教育,不僅挽救了千百人的生命,還使他們成長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計志文亦十分注重基督教文字工作,設立出版機構。早在1949年,他即在其中國布道會內設立出版部,1962年6月改為"聖道出版社",出版《生命雜誌》、福音單張和布道小冊子等屬靈書籍。

計志文於1978年10月在美國洛杉磯中國布道會總會正式退休。他從年輕時就患有肺病,經常咳血,但神恩待他,重用他,並借他成就了偉大的事工。1985年1月30日,計志文因胃癌住院手術。2月13日早晨安息主懷,享年85歲。2月23日下午,在南加州格蘭戴爾的樹木花草墓園(Forest Lawn in Glendale)內,為他舉行了安息禮拜,他的同工蕭振祥牧師擔任主席,林景康牧師證道,李啟榮牧師獨唱了"聖城",以紀念這位終生事主,且果實纍纍的神之忠僕。

相關焦點

  • 主日信息:義人的受死的呼召和受苦的呼召
    亞當夏娃沒有罪的時候,他們已經有一種呼召是向己死。如果他向己死,他就完成了自己受造的使命,在向己死上表明自己是受造的。向自己死,表達向神活的決心。耶穌主動的選擇舍己。耶穌舍己,除了向罪死的那個層面,他也是向自己而死。我們也是如此,被呼召要舍己。不只是捨去有罪的部分,而是捨棄作為受造物生存的權利,而把這種權利交給神去處理。
  • 晨禱|依靠神的靈,活出一生的呼召
    作家葛尼斯(Os Guinness),是廣受歡迎的《一生的呼召》一書的作者。他曾畢業於牛津大學,修得社會學博士學位,曾與薛華(Francis A.Schaeffer)同工,1984年遷居美國,現職是「三一論壇」的資深院士。他的祖父母與父母在華服事的經歷,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 7、約拿書 一章 失去真愛 神愛的呼召 顯明神的愛
    希望弟兄姊妹不要停止讀經,願神的話成為活水來供應我們生命的需要,來解我們心靈的饑渴。     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約拿書 失去真愛 神愛的呼召。昨天和大家講到神呼召約拿顯明神心意。神的話臨到他就表明神要在他身上顯明神的心意。今天你是否清楚神對你的呼召?要顯明他的旨意就如同神呼召聖經上那麼多的人。
  • 補865奉獻為神家|得勝呼召不敢或忘|作得勝者,此志不移
    補充本865首「奉獻為神家」(一)奧秘經綸,藏於神裡,天地之主渴望尋得安息;神家異象,顯於我靈,抓奪如我,無心竟能知悉:神成為人,經死、復活,作天梯,內住我靈裡;人成為神,重生、變化,成居所,滿足神心意。
  • ​你是有呼召的---金東尼牧師
  • 聖經人物傳:亞伯拉罕_對呼召的反應
    這誓約的成立乃出於亞伯拉罕的信心:帶他離開本地本族的神必會差遣他的使者引領老僕人,助他達成任務。天將晚,「眾女子出來打水的時候」,這位忠心的老管家帶隊抵達城外的並旁。他呼求耶和華,稱他為「我主人亞伯拉罕的神」,願他施恩給主人,使自己能遇見「好機會」,順利完成任務。他的禱詞透露著何其美好的單純和信靠,正反映出那因著亞伯拉罕與神同行而瀰漫別是巴井旁整片棚區的敬虔。
  • 每日查經(聖經對呼召的描述)
    今天我們一起查看聖經對信徒的呼召是如何描述的。
  • 上帝呼召的那個人是你嗎?丨對於呼召,你需知道10件事
    02呼召可能不同,但沒有好壞之分在上帝的國度中,我們應該關心的不是與別人的呼召相比,誰的呼召比較重要?誰的呼召比較辛苦?同樣地,我們應該追求解決大問題或大事工的大呼召,但如果你的呼召透過你個人的專長、努力和時間就可以達成,那麼你面對的問題可能太小了。如果你的呼召夠大、問題夠大,那麼你需要一個團隊去面對同樣的呼召。
  • 四川神學院蔡凌雲牧師北京崇文門堂分享:不計成敗地服侍神
    他提醒眾人要作主忠心的僕人,帶著不計成敗的心,忠心良善地服侍主。在當天的主日崇拜上,崇文門堂段金鑫教士介紹,蔡凌雲牧師是四川省神學院董事會董事長,四川省基督教兩會副主席、副會長,成都感恩堂顧問牧師。蔡牧師當天所引用的經文是馬太福音25章14-30節,是基督徒比較熟悉的「按才受託的比喻」。
  • 《呼召》耶穌呼召使徒
    今天我與大家一起查考、交通、分享《呼召》 獻上禱告:親愛的阿爸聖天父,我主耶穌基督,感謝聖靈常與我們同在!阿們,感謝主!你差遣工人岑弟兄-藉著他手中所寫的和"口中"所講的真理的道,就是叫我們得救的福音!將屬天的靈糧按時分糧供應給我們,使我們生命更豐盛。阿們!主耶穌啊!
  • 忠告守望的人 之 神要忠心,不要工作
    但保羅在這裡告訴我們說,神向他的僕人門所要的不是工作,乃是忠心。一個為神作工的人若先向神有了忠心,他一定多做工,熱心作工,殷勤作工。但多作工,熱心作工,殷勤作工的人卻不一定向神有忠心。事實告訴我們,有許多傳道的人為求財享受,也很熱心作工,殷勤作工;有許多傳道的人為求名譽尊榮,也很熱心作工,殷勤作工。他們也許作了很多美好的工,偉大的工,但他們在神面前卻是絲毫沒有忠心。
  • 呼召|一人,一生,獻一年
  • 《清教徒與講道》|| 關於教牧服侍的呼召(三)
    許多傳道人曾千萬次呼召聽眾要用最大的關切和努力逃離地獄,而如今他們自己卻在那裡。你能想像嗎?神使用這些人所提供的救恩拯救別人,而他們自己卻拒絕濫用這救恩。弟兄們,相信我,神絕不會因為一個人是傳道人而拯救他,而僅僅因為一個人被稱義並借著耶穌基督的血和公義被成聖而拯救他。」
  • 【先知性信息】你是有呼召的---金東尼牧師
    【先知性信息】你是有呼召的---金東尼牧師(摘溪水邊同工編輯)你有一個呼召,當你回應神說:「是的,神啊。」神的大能就開始流出來。這恩寵是無法去解釋的,你的生命就改變了。當你與神對齊時,成為神的管道,無論神透過你流出什麼,會先使用在你身上,透過你流出來。神使用你,透過你個人的經歷,當你有越多問題,越多挑戰時,當你走出來後,就得到更大的權柄。緊抓住這季節。不要去尋找你的呼召,先去尋見耶穌。我們看到以利沙,他有呼召,他的呼召是成為先知,他是個戰士。
  • 【耶利米書】神對耶利米的呼召,你呢?
    人許多本能都是神放在我身上的,這個奇妙的身體叫我們為祂而用,這才達到最高尚的地位。許多信主的人,不知身體的寶貝,也不知道如何去保養,要知道身體是神的器皿,是神要用的,所以我們要好好的重看它。神知道你。祂知道你是剛強或是軟弱,祂知道你一切的一切。人與人不能完全知道,就算是天天見面,也不算是實在知道。耶利米未受造之前,神已經認識他。
  • 現今教會有很多要獻身的人出不來,因為都被呼召弄混了!到底什麼是呼召?什麼是印證?什麼是奉獻?什麼是感動?(唐崇榮問題解答)
    現今教會有很多要獻身的人出不來,因為都被呼召弄混了
  • 【真心話】04火中荊棘的呼召——「摩西!摩西!」(出三章)附詩歌:靈火復興我
    我們就像以色列民一樣,本像是一堆毫無價值荊棘叢,在埃及法老——世界的王的火燒的鐵爐中,被拯救出來。就如摩西對百姓說:「耶和華將你們從埃及領出來脫離鐵爐。」(申四20) 歷史歷代得勝的教會,都是在苦難中經歷得勝,因有主耶穌行走在教會中間。神揀選我們這些像荊棘一樣,「愚拙的、軟弱的、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林前一27-28)在火的煉淨中,卻沒有被燒毀。
  • 《忠心的事奉》78 枯骨的異象
    《忠心的事奉》22  該趁早睡醒的時候《忠心的事奉》23  救主為失喪的人灑淚《忠心的事奉》24  歸正《忠心的事奉》25  不要叫聖靈擔憂《忠心的事奉》26  做神兒女的真喜樂《忠心的事奉》27 天路客的杖《忠心的事奉》28  治理長老的職分《忠心的事奉》
  • 神和人的互動模式——神的善待和人的回應的責任
    神的善良表現在神是萬靈的父。1他是萬民的來源。2也在萬民的護理賜福上體現為善良的父親,神在自然界的護理中也顯明自己是父親。用陽光照所有人,給所有人豐收吃喝喜樂,在風浪中保護海中行船的。3在神的外在呼召上也體現神是萬靈的父親。在人類犯罪後,神給人普遍的外在呼召,呼喚他們的悔改。神對人類具有持久的忍耐和普遍的善意,原先的時候任憑他們,如今呼召全地的人呢都要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