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布西耶:前浪後浪不如全世界流浪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B站的一波後浪,把朋友圈都拍到沙灘上。

何冰,作為中老年演員中最受B站小朋友喜愛的代表,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浪裏白條的故事。

作為建築師,你可以聽何冰閒扯「奔湧吧後浪」的故事——

也可以花4分鐘,跟著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到全世界流浪。

安藤忠雄說:「旅行,造就了人。」

柯布一生熱愛旅行,

這對設計的影響是逐漸累積的。

他從小在瑞士學習的是制表,

後來才逐漸展現繪畫和建築的才華,

十八歲就設計了第一棟宅子。

那時他還是個瘦瘦的青年

夏爾·愛德華·讓納雷

(Charles-Édouard Jeanneret)

有好幾年時間,

他都是半工半讀的狀態,

老師卻非常鼓勵他學習建築,

建議他到義大利北部旅行。

其實,從16世紀開始,

歐洲貴族青年就養成了壯遊的習慣,

以「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為主線,

感受歐陸文化的魅力。

在20歲的第一次遠遊中,

柯布繪製了很多精緻的建築速寫,

其中包括了佛羅倫斯大教堂。

這座城就是徐志摩詩中的「翡冷翠」。

除了寫意的繪畫,

他在筆記本上還畫滿了

建築草圖和細節,

例如比薩奇蹟廣場的建築大樣。

1908-1909年,

他在法國建築師貝瑞的事務所實習,

成了一名製圖員。

1910年,柯布 受學校之託,

再次出行到柏林研究德國裝飾藝術。

他在德國也接觸到了

一樣非建築科班出身的密斯·范·德·羅。

沒有顯赫出身,也沒有高學歷,

有的只是對建築的熱情。

第一次遠遊4年後,

柯布又開始了一場4個月的旅行。

旅行的目的地是歐洲東部城市。

▽柯布西耶的旅行筆記

滿懷心事,卻不知道跟誰說,

旅行就是他跟世界對話的方式:

「人是不會厭煩旅行的。

人只會因這種愛好而變得稍稍像個貴族。」

他給在一封信寫道:

「 我打算從德勒斯登出發,

取道布拉格, 穿越波西米亞地區,

然後是維也納,

布達佩斯和君士坦丁堡。

▽克尼熱男士戶外用品店,維也納

▽維也納住的旅館速寫

▽加布羅沃的教堂,保加利亞

這場旅行 跟流浪也差不多。

在保加利亞大特爾諾沃時,

他因為無法忍受住宿條件,

就在大樹下睡了一晚。

▽大特爾諾沃,保加利亞

土耳其的清真寺非常宏偉,

給柯布留下了深刻印象:

「阿德裡安堡出現了。

這個城市就像被廣闊的高原託起,

濃縮成一座輝煌的圓頂。」

▽阿德裡安堡的商棧

▽馬拉馬拉海上的帆船,伊斯坦堡

▽從塔克西姆眺望伊斯坦堡

只是有時候太窮了,

柯布連廉價旅館也住不起了,

就喝水吃麵包,

躺在露天長椅上睡覺。

▽蘇萊曼清真寺,伊斯坦堡

▽蘇萊曼清真寺的西北面,伊斯坦堡

日子過得很緊巴,

但大腦、眼睛、雙手卻沒有停下來。

在這場旅行中,

他開始注意到建築跟生活的關係。

因為年輕氣盛,

所以喜歡大肆點評一番:

他鄙視那些穿戴假珠寶的俗人,

又對大量華而不實、毫無功能的

繁複裝飾提出了質疑。

▽「可納客」(土耳其木屋),伊斯坦堡

▽庭院,伊斯坦堡

埃於普的小街,伊斯坦堡

穆罕默德帕夏清真寺附近的咖啡館,伊斯坦堡

▽耶希爾墓地,布薩爾,土耳其

他將自己的這些感受,

用繪畫、寫作的方式記錄下來,

捕捉色彩、形式、結構、比例和材料,

試圖去理解建築的本質。

▽聖山

雅典衛城是旅行的終點站,

也是這趟旅行的高潮:

「在下午的陽光輻射下,

出現了金字塔形的聖山!」

▽衛城

」 我們從這麼遠的地方來,

在這方圓地界,

唯有它自己的龐大軀體當家作主,

面對大海。」

柯布西耶這樣形容衛城。

▽衛城

「你會生出一種超乎人類命運的感覺。

帕特農神廟這架可怕的機器居高臨下,

統治著遊客的心情。」

▽伊維隆修道院平面圖,聖山,希臘

「從事建築藝術的人,

當他處在職業的某個時期,

頭腦空空,心懷疑惑,

卻要賦予一種死亡材料以鮮活形式。「

▽衛城山門正立面圖,希臘

「 他們一定理解,

我在一片廢墟之中,

與那些無言的石頭做著冷冰冰的交談,

這種內心獨白是何等傷感。

肩負著一種沉重的預感,

我離開衛城以後,

常常不敢設想有一天必須工作。 」

▽帕特農,雅典

▽帕特農,雅典

▽帕特農外廊細部,雅典

這趟旅行是啟蒙之旅。

四個月的艱難、驚喜、激動,

成了他人生中寶貴的財富,

他把這段經歷記錄下來,

整理成了《東方遊記》。

▽羅馬萬神廟,義大利

1920年,

柯布拋棄了本名夏爾·愛德華·讓納雷,

更名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開啟了屬於自己的時代。

他在全世界奔波,

除了歐洲,美國、印度也有他的作品。

▽曾經的夏爾·愛德華·讓納雷

1960年1月,他這樣寫道:

「我聲明,為防止不幸與意外的發生,

我將全部所有託付於一個管理機構——

勒·柯布西耶基金會……

它將成為一個精神性的機構,

意即,一個人畢生事業的保持與延續。 」

▽柯布西耶自己設計了黑框眼鏡 

到了1964年,

柯布將費爾米尼教堂方案輪廓改小。

1965年初,

柯布寫信給主教要求做出最終決定。

▽柯布西耶自己設計了費爾米尼教堂

1965年8月27日,

柯布因心臟病發作在死海去世。

在去世前一個月,

他還花了許多心思修訂《東方遊記》。

他重新注釋了本書執意出版。

他特意在最後加上了一句

「我都20歲了,可我無法回答……」

就算過去半個世紀,

仍然難以忘懷那個流浪青年啊!

▽柯布西耶最終的歸宿

1964年日本開始開放國外自由行,

第二年(1965年),

24歲的安藤忠雄掏出所有積蓄,

希望到歐洲看建築。

他滿懷期待地說:

「照片中的西歐建築蘊涵著強勁的力量,

這是講究細節, 強調與自然融合的

日本建築所沒有的。

我想到那個地方,

親眼確認那股強勁的力量到底是什麼。」

高中畢業後,

他 在大阪的一家舊書店內,

和建築師勒·柯布西耶的建築圖冊相遇:

「當時我還沒有錢去買下它,

每次看完都會把它藏在書架下方的角落,

等待下次來時可以找到。」。

▽安藤忠雄收藏的柯布建築圖集

這趟旅程整整耗費了5個月,

他一路從橫濱乘船至不凍港納霍德卡,

又換乘西伯利亞鐵路到莫斯科,

再經由列寧格勒到芬蘭,

最後到達巴黎。

只是等他到巴黎時,

柯布西耶已經去世了。

兩位大師遺憾錯過。

但他還是去看了柯布的作品,

並且深受啟發。

▽拳擊手安藤忠雄 建築師安藤忠雄

也許在世界流浪,

才算是最好的青春。

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曆書》寫到: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時光,

而是一種心境……

無論多大歲數,

只要願意挑戰新事物,

就會產生新的可能。

相關焦點

  • 「後浪」與「前浪」
    ——清 ·康有為《過虎門》二、前浪OR後浪《增廣賢文》中有言: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現在的俗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我疑心這個「後浪推前浪」的說法出自劉禹錫的「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 褲子前浪後浪是什麼意思 褲子前浪後浪怎麼量圖
    褲子前浪後浪是什麼意思 褲子前浪後浪怎麼量圖 2018-10-15 11:45:29 來源:全球紡織網 褲子前浪後浪是什麼意思?褲子前浪後浪怎麼量圖?
  • 張文宏:前浪、後浪都是一個浪,是社會的中堅力量!
    「前浪」、「後浪」這兩個詞最近很火 也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當張文宏談到前浪、後浪 他又會冒出什麼金句? 「但是這次面對著洶湧而來的疫情,獨當一面,最辛苦的,是我們的『80後』和『90後』。」
  • 鄒錦華 | 前浪?後浪?能動起來的才是浪啊!
    相信很多人已經看過B站的視頻《後浪》了吧?下面我想從時代共享、光影隨行、選擇實力這三個點來簡短分享我的一些思考。時代共享,休戚與共前浪後浪都是浪,它們在時間上存在先後,前浪是後浪的前奏,後浪是前浪的延續,它們在大海之中融合交織,不分你我。正如視頻《後浪》最後所言:「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
  • 後浪不解前浪的宣洩,後浪只懂朱一旦
    輸出的話術, 是站在前輩的立場上,以說教的態度讚美後輩:「那些口口聲聲一代不如一代的人,應該看著你們。」片名《後浪》。前浪最先跳腳,並非因為自己被定義為了「死在沙灘上」的人,而是看不慣宣傳片本身的立場:高高在上的姿態,即便是讚譽後輩,也有一股子迂腐老爺子訓人的味道。
  • 景區出現新的山大王,長江後浪推前浪,老猴王只能流浪街頭撿垃圾
    猴子山大王之所以出來流浪,那是因為它被新的山大王打敗,無臉在猴族中生活了,它也沒有辦法辦法回歸猴族了,原來是景區出現新的山大王,長江後浪推前浪,老猴王只能流浪街頭撿垃圾。這事還得從前幾天一年一度的山大王爭霸賽說起,猴子們為了爭奪山大王的地位,只要是公猴子都要參加。但猴子山大王一點都不害怕,它年年都是山大王且沒有人能打得過它。
  • 管它前浪後浪,這樣的「浪打浪」,是多少恩愛情仇不停歇
    人們可能已記不清那風波究竟是什麼了,但一定聽過小說中九斤老太的那句「一代不如一代」。這句評語指向的,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代際問題,或者可喻之為「前浪」與「後浪」的關係。九斤老太那句話本來就是個諷刺,魯迅當然是寄希望於下一代的,在更早的《狂人日記》裡他就大聲疾呼「救救孩子」。
  • 朱婷誓做奔跑的前浪,惠若琪發文談前浪後浪,球迷:她一直在浪裡
    中國女排前隊長惠若琪近日通過自己的個人社交平臺發文:這是一個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時代,無論前浪還是後浪,都是生活大潮中奮力奔跑的鮮活個體。希望未來無論面對什麼挑戰,我們都能選擇堅持,敢於擔當。文章中提到了前浪和後浪的問題,這就讓人想起幾個月前中國女排現任隊長朱婷在接受央視《面對面》採訪的時候說過的一句話
  • 後浪推前浪,後浪要比前浪強,這句話你怎看
    關於前浪與後浪的話題很多,隨著五四獻禮片「後浪」被推上熱搜。人們對浪的觀點一下子集中起來。過去人們習慣把時代的發展形容成滾滾向前的滔滔江河,勢不可擋。這種氣勢的組合便是那一波波的浪濤!再回過頭來看我們的過往,每個人都是這些浪的一部分,隨著時光的流逝起起伏伏,忽明忽暗,一瀉千裡。只有偉人們的胸懷才捕捉到了,時代的瞬間與永恆的意義!而對於我們平常的老百姓來說,不過是蓄積了生命力量的水滴,將潮頭一次次舉起,又一次次拋棄……周而復始,循環往復。關於浪的解釋有很多!除了江河、大海的浪外,多比作一種趨勢和勢力!
  • 召喚「前浪」,高頓老師引領「後浪」奔湧向前
    今年五四青年節期間,名為「後浪」的演講刷屏,其內容雖是「前浪」對「後浪」的讚許,但在「後浪」的成長過程中,卻並不如演講視頻中表現的那樣順風順水。一位大四學曾生給「前浪」高曉松發私信說:像我們這樣的年輕人,工作還沒著落,還有資格談詩和遠方嗎?這個疑問也道出了當代大部分年輕人心中的迷茫。
  • B站的一次出圈,讓「前浪」和「後浪」隔著一條深溝互相瞭望?
    B站的一次出圈宣傳,仿佛把社會群體以年齡為準線劃分成了兩邊:「前浪」和「後浪」隔著一條深溝開始互相瞭望?筆者想說:情況並不是這樣的,在筆者看來這是一次社會反思,更是一次思想領域的大融合。對於《後浪》批評的本身,主要在於視頻內容跳脫了,沒能引起共鳴,或者說說教方式選擇錯誤。毫無疑問,話題挑起點不錯:「一代不如一代?」然後立刻反駁,拉近距離,然後敘事讚美。但是偏偏往後,卻開始以說教和給予的用詞,把自己的文化理念強加給「後浪」,所以迎來「後浪」的嘲諷「漲房租?」
  • 什麼後浪推前浪,誰的青春不遠航!
    昨夜夢回青年,不見後浪前浪,只聞濤聲依舊。青年時代,我們任由長發像瀑布一樣奔流,在月下安安靜靜地朗誦詩歌,也給遠方寫信,日子像一幅未乾的水彩畫。最沒心沒肺的青年時代長在象牙塔內,時光輕盈且快,快得只夠逃幾次課,學唱幾首流行歌曲,再談一場悲歡交加的戀愛。後來,象牙塔外的水流湍急。人生這條船,還沒有好好泛舟採蓮,就駛入了滔滔的江河湖海。
  • 長江後浪推前浪,新人輩出,《後浪》給年輕人帶來了哪些改變?
    B站的最新演講視頻《後浪》震撼了我們每個人,小編也觀摩了一下,看完之後那真的是雞皮疙瘩起了一身,太感慨了。今天就來跟大家講講我對《後浪》的感慨,僅代表個人觀點。《後浪》中何冰作為唯一的演講者出現,想必大家有的人還不認識何冰,(他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員,國家一級演員,第十二屆、十三屆北京市政協委員會委員)。
  • 前浪還是後浪?朱婷給自己一個特殊定義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女排隊長朱婷在《面對面》訪談中被主持人董倩問及:「你把自己看成是前浪還是後浪朱婷脫口而出:「我希望一直都是奔跑的前浪。」對這個既不是前浪也不是後浪的定義朱婷作出進一步解釋我不會讓後浪超越,但我要引領後浪往前走,女排精神也是做好傳幫接帶。」
  • 前浪後浪,在某個時候你有沒有堅持不下去
    這讓我想起了前段時候網上比較火的詞:前浪和後浪,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沒有誰是後前浪,也沒有誰永遠是後浪。就像90後的我推著80後走,10後又在碾壓這我們90後這一代!我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也不是沒心沒肺的鬼,人都累,會累就會疲倦,疲倦卻沒有依靠就會無助,無助帶來了水深火熱的煎熬而不能自拔。
  • 中國的前浪後浪,一直在衝浪,唯有浪鳥高飛起
    小林、馬雲、馬化騰等人是當時的後浪,他們這一浪準備在中國網際網路掀起巨浪。1997年,網易和搜狐成立。1998年,新浪成立,中國三大門戶網形成。這一年,馬化騰從潤迅跑出來,自己搞了一個叫騰訊的小公司。那時把上網叫衝浪,而我那時依然只知道在田野的水溝裡衝浪、戲水,還有抓魚,快樂得很。此衝浪,非彼衝浪,但大家都很開心。
  • 羽毛球場的前浪和後浪們
    快+基本功不紮實=失誤多,而 慢+經驗豐富+心態好=不失誤,這就是前浪們最厲害的地方,他們不失誤前浪瓦解後浪最通用的辦法,就是發球發後場(這就是很多網友們抱怨的,但是真沒什麼好抱怨的,打球要贏就是要打到你不爽),你要麼下壓質量不高,被反擊丟分,要麼乾脆直接殺球下網、出界送分,要麼被迫回高球後場,節奏被降下來,完全打不出接法放網或者推撲這樣的節奏來,幾分之後心態失衡,一局球就這麼丟了
  • 你是前浪還是後浪?朱婷脫口而出,這個答案很特別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女排隊長朱婷在《面對面》訪談中被主持人董倩問及:「你把自己看成是前浪還是後浪?」朱婷脫口而出:「我希望一直都是奔跑的前浪。」對這個既不是前浪也不是後浪的定義朱婷作出進一步解釋:「在一些能力允許的前提下,我會穩穩地跑,
  • 不做後浪,也別做前浪,只有做這個才是真牛
    本人後知後覺,習慣性地慢半拍觀看了《後浪》——這真是習慣,打桌球的人都知道,只有退半步,才能接好如巨浪般來勢洶洶的「奔球」。閱畢,我的第一反應是b站和何冰真夠「雞賊」的,他們給小鮮肉們打了一針興奮劑,又順便給老傢伙們餵了一顆安慰丸。
  • B站後浪視頻爆紅,後浪無感卻感動前浪,劉歡陳安之餘思維都說過
    (後浪可期還是可待?)稍許嫉妒後,最大感覺就是似曾相識。後浪永不止,前浪融入沙,前浪有前浪的好,後浪也有後浪的好,這浪花原理同樣可套用到好多層面。無論人生也好,時代也罷,歷史趨勢也好,都是浪花相續接力的自然過程。這接力的過程,即是人生旅程,也是時代變遷,更是歷史發展。自然過程雖相似,卻在人性和時代的不同維度有著不同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