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神的傳說(希臘羅馬篇·中)
作者:讀裁者黃遠輝,專注人文歷史,質量標準,智慧財產權
推薦閱讀書單:《希臘神話》《眾神的樣子》《極簡世界神話》
上篇請關注回看……
三、諸神的傳說
第一代天神厄洛斯被稱為愛神,誕生於塔耳塔洛斯之後,是愛欲、生育、性慾的化身,促生了諸神的生育相愛,他是一切愛欲的化身(包括同性、異性),古希臘的中年男人都喜歡和年輕貌美的青年男子做朋友,其中的基情一般不為外人所道,這個大家知道就好。
第二代天神尼克斯的後代厄裡斯(管轄糾紛的女神),用一個金蘋果挑起了一場諸神之戰。事件的起因是人間英雄佩琉斯(天神宙斯的孫子,特洛伊戰爭中希臘聯軍主將阿喀琉斯的父親)與海中女神忒提斯的婚宴,沒有邀請厄裡斯參加。厄裡斯不請自來,一言不發,在宴席上留下一個碩大華麗的黃金蘋果,上面刻有「καλλστ」,意思是「獻給最美麗的女神」。眾神之母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愛神兼美神阿佛羅狄忒(即羅馬神話中的維納斯)為了搶奪金蘋果爭論不休,最終導致了特洛伊戰爭的爆發。天下第一美女海倫成為了特洛伊戰爭的犧牲品。
普羅米修斯是泰坦十二神伊阿佩託斯與克呂墨涅的兒子,給人類帶來了火種,還教會了人類許多知識和技能,是人類的創造者和保護者。普羅米修斯因觸怒天神宙斯,被鎖在高加索山上,每日有一隻鷹啄食其肝臟,然後又長好,周而復始,後被赫拉克勒斯(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是希臘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協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救出。
樂聖貝多芬有一首特別的音樂作品叫《普羅米修斯的生民》,作品編號 Op.43,這部交響樂創作的背景是天神宙斯率領十二主神,向佔據奧林匹斯山的泰坦巨人發起戰爭,普羅米修斯雖然不是主神,但是戰功赫赫。普羅米修斯用泥土捏出人形,創造了人類。普羅米修斯還將火種偷偷送給人類,人類文明由此而生,但卻觸怒了宙斯,受到了懲罰。
《普羅米修斯的生民》創作於1800年左右,正值拿破崙擔任法蘭西共和國的第一執政官,貝多芬在這部作品中以普羅米修斯指代拿破崙,他覺得拿破崙帶領的法蘭西共和體制能讓人們走向民主、走向自由,偉大程度相當於普羅米修斯帶給人類火種。
《普羅米修斯的生民》這部作品中非常罕見使用到了豎琴這一樂器,而豎琴的前身是裡拉琴,在古希臘時期非常流行。《普羅米修斯的生民》中使用了豎琴,是貝多芬對古希臘文化的一種致敬。
宙斯擁有兩面神奇的盾牌,稱為宙斯盾,美國海軍就將艦艇作戰系統命名為宙斯盾。天王宙斯、海王波塞冬、冥王哈迪斯、聖潔女神赫斯提亞、豐收女神德墨忒爾、天后赫拉,一起將父親克洛諾斯擊敗,導致「泰坦的隕落」,肯·福萊特的經典著作《巨人的隕落》一書的書名便來源於此。
波塞冬是海神、地震之神,性格桀驁不馴,專門喜歡與宙斯對著幹,他不止一次聯合其他神反抗宙斯,甚至利用宙斯的家庭矛盾製造叛亂,但都被宙斯鎮壓下去。在諸神中,波塞冬只與阿波羅交好。阿波羅出生時,波塞冬還為其提供了人工島提洛斯。波塞冬非常喜歡馬,也創造了馬。
阿波羅是光明之神、音樂和詩歌之神、畜牧之神,是宙斯所有子女中的長子。阿波羅是人類文明的保護神之一,從不說謊,光明磊落,所以他也稱真理之神。阿波羅很擅長彈奏七弦琴,美妙的旋律有如天籟;阿波羅精通箭術,他的箭百發百中,從未射失;阿波羅是醫藥之神,把醫術傳給人們。阿波羅掌管音樂、醫藥、藝術、寓言,是希臘神話中最多才多藝,也是最美最英俊的神祇。
狄奧尼索斯是葡萄酒神、戲劇之神、宴席之神、農收之神,具有雙重性格,他能給人帶來歡樂和迷醉,但同時又殘忍易怒,正如烈酒一樣。尼採在《悲劇的誕生》一書中所表達的悲劇藝術觀念就跟阿波羅和狄奧尼索斯有關,尼採認為:藝術是對夢境的模仿;藝術歡樂源於酒神狂醉的忘我體驗;希臘悲劇是阿波羅形象與狄奧尼索斯精神的結合物;悲劇的功能在於以審美的態度對待人生,獲得暫時的解脫。
牧神潘是半人半獸神,頭上長著一對山羊角,下半身長著一條羊尾巴與二條羊腿,是赫耳墨斯(商業、旅者和畜牧之神,也是眾神的使者)的兒子,居住在山野之間而生性放蕩。牧神潘也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能用蘆笛吹奏出美妙的曲子,雖然比不過阿波羅的七弦琴,但還是經常吸引山林中的仙女傾聽。牧神潘雖然是出色的音樂家,但由於他的外貌,他所追求的每一位仙女都逃避他,常常造成悲劇。
馬拉美是法國象徵主義詩人,一生致力於尋求各種藝術的統一,消除各種藝術的界限,特別是消除詩和音樂的界限。《牧神的午後》是馬拉美所作的詩歌,全詩用牧神潘自問自答的抒情獨白形式寫成,是「法語文學中無可爭議的最精美的一首詩」。馬拉美力求把想像、情緒、提純了的節奏和旋律交織成一片和諧協調的「綜合象徵」,這既是一種詩的境界,也是一種音樂的交響。
馬拉美之後,印象派音樂大師德彪西走了過來。德彪西從象徵派詩人那兒汲取靈感,開創了印象派音樂,交響詩《牧神的午後》正是印象派音樂的奠基作。德彪西說,「音樂是為無法表現的東西而存在的。我希望它仿佛從朦朧中來,又回到朦朧中去」,從而如象徵派詩人一樣,表現出「介乎音樂與語言之間的情緒」。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歐羅巴的傳說。話說有一天,腓尼基(今黎巴嫩一帶)首府西頓城阿革諾爾國王的公主歐羅巴在海濱的草地上與姐妹們嬉戲。宙斯在聖山上很無聊,遠遠就被歐羅巴的美貌和笑聲搞的心旌搖蕩。於是宙斯變身為大公牛,慢慢接近歐羅巴。歐羅巴淘氣地把花環掛到牛角上,然後坐上了寬闊的牛背。「老黃牛」心中暗喜,載著美女一溜煙跑了。到了大海,海浪自動分開,也不知過了多久,終於到了一片陌生而荒涼的大陸。歐羅巴仿佛夢中醒來,面前出現了一位高大威猛的男子。就這樣,老黃牛最終把歐羅巴妹子變成了情人(天后赫拉管的嚴,肯定成不了妻妾)。後來,歐羅巴跟宙斯生了三個兒子,個個聲名顯赫,有兩位成了冥府判官。為了紀念這次愛情,宙斯還用歐羅巴的名字命名了一塊大陸,這就是後來的歐洲。
天文學家用宙斯的羅馬名字朱庇特命名了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1610年,伽利略藉助望遠鏡觀測到了木星的四顆衛星。物理學家用宙斯情人們的芳名命名了這四顆衛星,其中木衛二就叫歐羅巴。
宙斯之後的諸神,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我們熟悉的還有冥王哈迪斯、智慧女神雅典娜、戰神阿瑞斯、命運三女神、美惠三女神、時序三女神等等,經常出現在西方的戲劇、雕塑、繪畫、古典音樂等藝術作品中,說他們是西方藝術的源泉,一點不為過。
( 菲迪亞斯《命運三女神》)
羅馬打敗希臘後,其神話體系基本複製了希臘神話那一套體系,比如羅馬神話中的朱庇特對應希臘神話中的宙斯,羅馬神話中的丘比特對應希臘神話中的厄洛斯,羅馬神話中的雅典娜對應希臘神話中的阿佛羅狄忒等等。
(喀拉蚩《維納斯、森林之神與丘比特》)
未完,請關注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