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戰爭時期,戴笠親自創辦了「忠義救國軍」,從這真正意義上有了自己的武裝。這支軍隊的前身是「蘇浙行動委員會」,然而最大的領導竟不是戴笠,而是杜月笙,這樣的安排有什麼說法呢。
說起這個組織,除了戴笠、杜月笙之外,還有2個人起到相當的大的作用,一個是上海警備司令楊虎,另一個是上海特別市市長俞鴻鈞。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戴笠就向蔣介石申請,要在軍統內成立一個特別的組織。蔣介石了解之後,直接發電告訴三人,去找杜月笙一起商量對策。
為什麼會選杜月笙,其中也是有道理的。杜月笙師從黃金榮,是上海黑道的大亨。到了軍閥混戰時期,杜月笙取代黃金榮,成為上海地下勢力的首領。
1927年,蔣介石第一次辭職,杜月笙看中蔣介石的潛力,立即和戴笠,進行保駕護航,等待蔣介石的復出。這個期間,戴笠和杜月笙還義結金蘭,兩人的手下也經常一切協作。
九一八之後,上海的民眾,抗日情緒高漲,杜月笙看準時機,立即掀起抵制日貨的運動,還拿出錢財、拋頭露面對抗日軍隊進行慰問,一時間杜月笙成為上海「愛國領袖」,就連蔣介石也對其刮不相看,私底下也尊稱他為「杜先生」。
戴笠就更不用說了,出身於青幫,和杜月笙又是把兄弟,很多的事情都要依靠他。
蔣介石命令下達之後,戴笠直接來件杜月笙,告訴他:老蔣希望組織一個民眾武裝,協同國軍一起作戰,你有什麼高見。
杜月笙含笑地回答道:恭喜兄弟,你要高升啊。戴笠十分的不解,杜月笙又解釋道:戴兄弟真是大智若愚啊,蔣先生要組織10000人馬的武裝,按照這個規模,你至少是一個軍長,如果拉起幾十萬的部隊,想弄個總司令不也就是一句話的事情嗎。
隨後杜月笙又說道:蔣先生吩咐的事情,一定不能馬虎,最好找幾個朋友以下,萬一有什麼問題,大家一起擔當,免得一個人觸黴頭。我們就建立一個委員會,吸收上海各界人士參加。
就這樣一個委員會就建立了起來,參與者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包括張治中、宋子文、楊虎、吳鐵、蔡勁軍、吉章間、劉志陸、俞作柏、貝祖貽、錢新之等20餘人。
這20個人成分都不相同,有政界、工商界、金融界、軍界,在戴笠的提名之下,杜月笙出任委員會主任,戴笠擔任書記長。
問題又來了,杜月笙的人脈,吸收一些士兵是沒有問題,可是這個組織是要打仗的,不再是江湖上的小混混,軍事幹部、常規訓練怎麼解決呢!
戴笠認為,進行常規訓練肯定是來不及了,可是調集一些軍事幹部,還是輕而易舉的。一個星期之後,戴笠就調來了1500名軍事幹部,包括600名的軍校學生,100名中央警校學員,200名軍統特務,甚至還從張奎發的部隊中,調來600名老兵。
一個月之後,「蘇浙行動委員」正式成立,下屬五個小分隊,在此期間,還在青浦成立了技術訓練班,在松江開設特務訓練班,在餘山成立軍官教導團。
當時很多熱血青年,懷著抗日救國的熱情,前來進行培訓,可是他根本不了解,這個組織的本質,很多的青年,誤入歧途,抱憾終身。
為什麼選擇杜月笙,很簡單,除了信任之外,杜月笙的威望可以快速的徵兵。可是最後成也杜月笙,敗也杜月笙。杜月笙雖然能力大,可是弄得槍械,在戰場上根本不適用,隊伍也是亂七八糟,連統一的服裝都沒有,甚至拉來一些,老弱殘兵充數,直接導致部隊更像一個難民所。
後來戴笠,也看到這件事情,也不可為,任務自己也完成了,能夠走到哪一步,蔣介石也不會責怪他,隨他自身自滅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