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鴨蹠草

2021-02-12 百草常識

【中藥名】鴨蹠草

【別名】竹雞草、地地藕、鴨食草、竹葉菜、鴨腳草、鵝兒菜。

【藥用部位】鴨蹠草科植物鴨蹠草的地上部分。

【植物形態】一年生草本。莖圓柱形,肉質,長30~60釐米,下部莖匍匐狀,節常生根,節間較長,表面呈綠色或暗紫色,具縱皺紋。葉互生,帶肉質,卵狀披針形,先端短尖,全緣,基部狹圓成膜質鞘。總狀花序,花深藍色,著生於二叉狀花序柄上的苞片內,苞片心狀卵形,端漸尖,全緣,基部渾圓,綠色,花被6,2列,綠白色,小形,萼片狀,內列3片中的前1片白色,卵狀披針形,基部有爪,後2片深藍色,成花瓣狀,卵圓形,基部亦具爪,雄蕊6,後3枚退化,雌蕊1。蒴果橢圓形。

【產地分布】生于田野間。分布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採收加工】春、秋季採收,曬乾,除去雜質,洗淨,切段,曬乾。

【藥材性狀】長可達60釐米,黃綠色或黃白色,較光滑,莖有縱稜,直徑約0.2釐米,多有分枝或鬚根,節稍膨大,節間長3~9釐米,質柔軟,斷面中心有髓。葉互生,多皺縮、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呈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9釐米,寬1~2.5釐米,先端尖,全緣,基部下延成葉鞘,抱莖,葉脈平行。花多脫落,總苞佛焰苞狀,心形,兩邊不相連,花瓣皺縮,藍色;氣微,味淡。

【性味歸經】性寒,味甘、淡。歸肺經、胃經、膀胱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解毒、利水消腫。屬清熱藥下分類的清熱解毒藥。

【臨床應用】用量15~30克,鮮品60~90克,內服煎湯,或搗汁,治療感冒、高熱不退、咽喉腫痛、水腫尿少、熱淋澀痛、癰腫疔毒。外用:搗敷或搗汁點喉。治療麥粒腫:取洗淨的鮮鴨蹠草莖1枝,用手挾持呈45°角置於酒精燈上燃燒上段,即可見下段有水珠泡沫液體沸出,隨即將沸出的液體滴於瞼及瞼緣(麥粒腫之局部腫脹處及周圍),瞼皮表面也可趁熱塗之。滴藥前選用生理鹽水衝洗結膜囊。塗藥後患者有舒適感,無需衝洗或作任何其他處理。

【藥理研究】有抗菌、抗內毒素及鎮痛作用。同屬植物Commelinapallida莖葉的水浸劑或煎劑能興奮子宮、收縮血管,並能縮短凝血時間。

【化學成分】花瓣含鴨蹠草黃酮苷,是一種黃色的色素。另含左旋-黑麥草內酯、無羈萜、β-谷固醇、鴨蹠蘭素、鴨蹠黃酮苷、哈爾滿等成分。

【使用禁忌】脾胃虛寒者慎服。

【配伍藥方】

①治流行性感冒:鴨蹠草30克,紫蘇、馬蘭根、竹葉、麥冬各9克,豆豉15克。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②治外感發熱,咽喉腫痛:鴨蹠草30克,柴胡、黃芩各12克,銀花藤、千裡光各25克,甘草6克。水煎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③治高熱驚厥:鴨蹠草15克,鉤藤6克。水煎服。(《福建藥物志》)

④治喉痺腫痛:鴨蹠草60克。洗淨搗汁,頻瀕含服。(《江西草藥》)

⑤治赤白痢疾:鴨蹠草15克,竹葉9克。水煎服。(《吉林中草藥》)

⑥治小便不通:鴨蹠草30克,車前草30克。搗汁入蜜少許,空心服之。(《瀕湖集簡方》)

⑦治高血壓:鴨蹠草30克,蠶豆花9克。水煎當茶飲。(《江西草藥》)

相關焦點

  • 民間草藥:鴨蹠草
    鴨蹠草,常常長在潮溼的溪邊河畔,水邊的鴨子喜愛將其鮮嫩莖葉當作食物,故得此名。屬粉狀胚乳目、鴨蹠草科、鴨蹠草屬一年生披散草本。別名很多,或以形取名,或以狀入詩,或以色取勝,如翠蝴蝶、小青、碧蟬花、藍姑草、碧竹子、竹雞草等,據說有50多個,堪稱植物界的「別名之最」。
  • 【紫鴨蹠草】紫鴨蹠草該怎麼種植?如何做好日常養護?
    紫鴨蹠草是鴨蹠草科鴨蹠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美洲,喜溫暖、溼潤,不耐寒,忌陽光暴曬,喜半蔭,對乾旱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宜生長在肥沃溼潤的土壤中
  • 民間中草藥:紫鴨蹠草
    不過這種美麗的紫鴨蹠草除了外表美麗以外,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這一點你們知道嗎?它入藥以後能治療人類的多種疾病想具體了解可以和我一起去看看紫鴨蹠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2、紫鴨蹠草能治癰疽腫毒紫鴨蹠草能消腫解毒,對人類的癰疽腫毒有很好的治療作用,平時治療時需要準備新鮮的紫鴨蹠草,和仙人掌適量,把它們一起搗碎製成泥狀,然後外敷在長有癰疽的部位上,每天換藥一次,連用三到五天以後症狀就能明顯減輕。
  • 鴨蹠草丨生命的內涵
    鴨蹠草在各地還有碧蟬花、 竹葉蘭、蘭花草、野靛青、小青、露草、淡竹葉等好聽的名字。鴨蹠草非常平凡,但夏秋之間,會開出的藍色的小花,在綠蔭濃厚的原野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鴨蹠草之所以別稱露草,大約就是因為它花開短暫的緣故吧。
  • 帶你認識竹葉藍花 - 鴨蹠草
    ,有很多別名,如雞舌草、碧竹草、竹葉草、耳環草、藍姑草、淡竹葉菜、竹雞草、碧蟬花等等,中藥學名稱為「鴨蹠草」。喉痺腫痛:鴨蹠草汁點之。五痔腫痛:耳環草一名碧蟬兒花,妥軟納患處,即效。 本草驗方1、《浙江民間常用草藥(第二集)》收集了有關鮮鴨蹠草的驗方3則。(1)鮮鴨蹠草二至三兩。水煎服,連服數日。治水腫、腹水。
  • 稻田水竹葉比鴨蹠草難除
    守規發的圖片水清: 抓在手上的那種草和田裡的闊葉雜草是鴨蹠草。田裡葉鞘發紅的禾本科雜草應是狗尾草。肖恩發的圖片水清: 是鴨蹠草。肖恩: 水稻田裡這種草用什麼藥除?水清: 前期結合防除稗草,用稻傑五氟磺草胺通常就對低齡期鴨蹠草有較好防效。水稻2葉1心期以後,田裡這種草較多時,可以將稻傑五氟磺草胺與氯氟吡氧乙酸混用。這種草對2甲4氯、滅草松等藥也較敏感,在水稻苗齡等合適時可以因地制宜地選用。網友為何6月29日發微信: 請問這是什麼草?是不是鴨蹠草?
  • 第80期 野外識別鴨蹠草和飯包草
    鴨蹠草(Commelina communis)和飯包草(Commelina benghalensis)兩者都是「雜草」,處於無人問津的地位,它倆都屬於鴨蹠草科鴨蹠草屬植物
  • 生態客【分科識花圖鑑】17 鴨蹠草科
    鴨蹠草科 Commelinaceae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的莖下部木質化。莖節明顯,常膨大。葉互生,有明顯的葉鞘;葉鞘開口或閉合。通常為聚傘花序。 鴨蹠草屬Commelina鴨蹠草(張敬莉 攝)鴨蹠草(張敬莉 攝)
  • 鴨蹠草&梔子篇
    鴨蹠草篇    《日華子本草》曰,鴨蹠草和赤小豆煮,下水氣溼痺,利小便。
  • 道地藥材和地道藥材有什麼區別嗎?
    喜歡看電視的朋友可能經常在電視聽到過精選地道藥材這些話,在生活中我們也能夠常聽見道地藥材這類詞語,不少人就會有疑惑,道地藥材和地道藥材這兩者指的是相同的藥材嗎,如果是有區別的話,那麼這些區別體現在哪裡呢,帶著這些疑惑,下面就和重慶銘醫堂名老中醫一起看看地道藥材和道地藥材是一樣的嗎,
  • 地道藥材和道地藥材是一樣的嗎,有什麼區別呢?
    喜歡看電視的朋友可能經常在電視聽到過精選地道藥材這些話,在生活中我們也能夠常聽見道地藥材這類詞語,不少人就會有疑惑,道地藥材和地道藥材這兩者指的是相同的藥材嗎,如果是有區別的話,那麼這些區別體現在哪裡呢,帶著這些疑惑,下面就和重慶銘醫堂名老中醫一起看看地道藥材和道地藥材是一樣的嗎,有什麼區別呢?
  • 藥材:紅旱蓮
    一枝箭(《南寧市藥物志》),金絲槐、雞心茶,牛心茶(《遼寧經濟植物志》),大金雀,大茶葉、大精血、元寶草(《江蘇藥材志》),長柱金絲槐,牛心菜(《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江蘇藥材志》)【摘錄】《中藥大辭典》藥材大全,百草中醫QQ/微信:2841970820歡迎掃描關注:藥材大全,上千種草藥使用方法介紹
  • 藥材:檉柳
    【藥材名稱】檉柳【別名】檉(《詩經》),河柳(《毛詩傳》),殷檉(《爾稚》鄭玄注),雨師(陸璣《詩疏》),赤楊(崔豹《古今注》),人柳(《三輔舊事》),赤檉(《日華子本草》),三春柳(《開寶本草》),春柳(《本草圖經》),三眠柳(《本草衍義》),檴落(《通志》),長壽仙人柳(《履巉巖本草》),觀音柳(《衛生易簡方》),雨絲、蜀柳、垂絲柳(《綱目》),赤柳(《東醫寶鑑》)
  • 藥材:蝙蝠藤
    蝙蝠藤來源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藤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Menispermum dauricum DC.採收和儲藏:秋季採割,去枝葉,洗淨,切段,曬乾。
  • 種藥材 助脫貧
    找來藥材種植專家免費指導,協調銀行貸款3萬元,在縣裡扶貧幹部的幫助鼓勵下,他去年試著種了3畝地,結了萬把斤,賣了6萬多塊錢,純賺3萬多元。  餘正華家總共3口人,2014年被納入貧困戶以前,全家年均總收入3600元左右。「村裡前年種植白芨的人都發財了,全鄉加起來起碼種了300多畝,種得多的一家就賣了20多萬元。可惜我膽子小,又沒有本錢,跟家人合計來合計去還是沒敢行動。」餘正華說。
  • 藥材 | 陰香根
    【藥材性狀】圓柱形,稍彎曲,有小分枝,直徑0.8~3釐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皮部常橫裂或細龜裂,皮孔細點狀,稍突起。質硬脆,斷面黃白色或棕紅色。氣香,味辛、甘而澀。【性味歸經】辛、微甘,溫。【功效與作用】祛風散寒、溫中止痛、止血。
  • 藥材 | 龍齒
    【藥材性狀】齒狀或破碎成不規則塊狀。完整者可分犬齒和臼齒。犬齒呈圓錐形,略彎曲,先端斷面中空。臼齒呈圓柱形或方柱形,略彎曲,一端較細,有深淺不同的稜。其中青灰色或暗棕色者,習稱「青龍齒」,呈黃白色者,習稱「白龍齒」,有的表面具有光澤的琺瑯質。質堅硬,斷面粗糙,凹凸不平或有不規則的凸起稜線。具吸溼性。無臭,無味。
  • 藥材:紅芪
    【藥材性狀】圓柱形,少有分枝,上端略粗。表面灰紅棕色,有縱皺紋、橫長皮孔及少數支根痕,外皮易脫落,脫落處淡黃色。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並顯粉性,皮部黃白色,木部淡黃棕色,射線放射狀,形成層環淺棕色。氣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 藥材:樓梯草
    【別名】 細水麻葉、石邊採、赤車使者、半邊山、半邊傘、到老嫩、冷子草、冷水草、龍含珠、上天梯、海馬含珠、水芝麻葉、驚風草、大傘花樓梯草、拐棗七【來源】 藥材基源:為蕁麻科植物樓梯草的全草。【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莖高25-60cm,無毛,稀上部有疏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