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師3》是近年來遊戲界頗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許多玩家追捧。可你是否了解《巫師》原著作者安德烈·斯帕克沃斯基的故事?
近日,Eurogamer在一篇人物報導中採訪了斯帕克沃斯基,請他聊了聊創作小說以及與《巫師》系列開發商CD Projekt Red合作的故事。
觸樂對報導的主要內容進行了編譯。原文標題《Meeting Andrzej Sapkowski, the writer who created The Witcher》,作者Robert Purchese。
安德烈·斯帕克沃斯基(Andrzej Sapkowski)是個大人物。他創造了傑洛特,Triss、Ciri和《巫師》遊戲的整個世界觀都來自他的腦海。他贏得了許多獎項,作品備受推崇,在波蘭尤其如此。我不止一次聽到有人將他描述為波蘭的託爾金。我也曾聽說斯帕克沃斯基是個很難打交道的人——但我正在去見他的路上。
「祝你好運,羅伯特,他不是世界上最討人喜歡的人……」一位Twitter網友警告我。「祝你好運,你需要運氣的。」另一位網友說。
斯帕克沃斯基似乎特別不喜歡電子遊戲,卻無法逃脫它們。無論走到哪兒,人們都會跟他提起CD Projekt Red製作的《巫師》系列遊戲。他玩過《巫師》遊戲嗎?遊戲是否給過他靈感?因為遊戲而帶來的曝光是否心存感激?問這些問題如同拿針刺蜂巢,稍不留意就有可能激怒他。
安德烈·斯帕克沃斯基(Andrzej Sapkowski)當我在伯明罕的一家Waterstones書店的犯罪小說區閒逛時,一個大嗓門的波蘭人告訴我,安德烈·斯帕克沃斯基來了。
斯帕克沃斯基的故事始於1985年。那年他38歲,擁有經濟學學位,會說多國語言,是一個四處旅行的皮草推銷員。那時斯帕克沃斯基還不以寫作謀生,不過他喜歡奇幻文學,在旅行期間總是如饑似渴地讀書。
在每年的蒙特婁皮草展覽會上,書店都是斯帕克沃斯基造訪的第一站。「有羅傑·澤拉茲尼(Roger Zelazny)寫的《安珀志》(Chronicles of Amber)新書嗎?」他會問,「有啊?好!太好了!」
但斯帕克沃斯基不願說他當初為什麼決定參加波蘭雜誌《Fantastyka》舉辦的一次短篇故事大賽。
斯帕克沃斯基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他真的希望能震撼波蘭公眾,不過那次比賽最多只能寫30頁。「我寫的情書都是長篇!」斯帕克沃斯基笑著告訴我,「你無法想像我有多麼受歡迎。相信我——他們熱愛文字,但30頁的篇幅限制讓我很難發揮。」
經典奇幻文學肯定不太合適。「該寫什麼呢?」他決定創作童話——重塑一個波蘭童話故事,讓它顯得更真實。斯帕克沃斯基想到了某個貧窮的補鞋匠殺死一條龍的波蘭故事。補鞋匠做到了勇士們做不到的事情,他騙龍吃了一堆裡面裝著硫磺的羊肉,當龍為了平息肚子裡的炙熱火焰在小河裡喝水時,補鞋匠突然出現。
「那是個謊言。」斯帕克沃斯基說,「貧窮的補鞋匠只會做鞋子,不會殺怪物。士兵和騎士呢?他們往往也是白痴。牧師只想要錢和該死的青少年。所以誰殺了怪物?專業人士。你不能去找貧窮補鞋匠的學徒,你只能找專業人士,所以我發明了專業人士。」
斯帕克沃斯基將他寫的故事命名為《Wiedzmin》(後被譯作《巫師》《獵魔人》,The Witcher),並將故事發給了《Fantastyka》雜誌。「我等了一年的結果。」他說,「我告訴自己,『我輸了,我輸了,誰都沒有注意到我寫的故事。他們認為那個故事很差勁。接下來該做什麼?』」但他並沒有輸,《Wiedzmin》幾乎贏得了比賽——斯帕克沃斯基相信如果奇幻文學在當時波蘭社會的聲譽更好一些,《Wiedzmin》本應成為優勝者。
「在那個年代的波蘭,奇幻小說被認為是那些愚蠢的,甚至還不知道正確的自慰姿勢的孩子們讀的東西。」斯帕克沃斯基告訴我,「所以他們說,『這個故事最棒,但它是奇幻小說,讓我們給他第三名。』絕大多數裁判都是愚蠢和有偏見的,不過波蘭公眾……《巫師》對波蘭粉絲們的影響巨大,每個人都說,『再來些!再來些!再來些!』」
「相信我,我從來沒有想過寫第二個故事,可面對人們的認可和盛讚,還能怎麼辦?我必須繼續寫!粉絲們有需求。只要哪裡有需求,那裡就必須有供應。」
斯帕克沃斯基寫了更多短篇故事,被收錄在1992年、1993年出版的《命運之劍》(Sword of Destiny)和《最後的願望》(The Last Wish)中。隨著名氣變得越來越大,斯帕克沃斯基決定嘗試此前從未有人做過的事情。「波蘭粉絲、波蘭市場和波蘭讀者們都配得上擁有一部巨大的奇幻文學作品。」他自由自語地說,「為什麼不可以由波蘭作者來寫一部奇幻小說呢?」
所有人都笑了。「所有人。」斯帕克沃斯基說。人們不相信有出版商會將一個波蘭人的名字印到一本奇幻小說的封面上,不相信波蘭作者寫的奇幻小說有市場,不過SuperNowa出版社真的這麼做了,在1994年推出了《巫師》傳說的第一本書《精靈之血》(Blood of Elves)。
斯帕克沃斯基不願意讓讀者們等待一本新書的時間超過1年——某年在蒙特婁,斯帕克沃斯基因為書店沒有澤拉茲尼寫的新書感到非常失望——所以他就像上了發條的鐘,每年都會推出一本新小說。1999年,《巫師》的傳說故事完結了。他寫書的速度簡直跟喬治.R.R.馬丁一樣快!
「你知道我跟他(喬治.R.R.馬丁)認識嗎?」斯帕克沃斯基說,「我們是朋友,我們一起喝過特別多的啤酒。」
在CD Projekt接觸斯帕克沃斯基前,《巫師》小說已經名聲在外多年。事實上CDPR不是第一家試圖製作一款《巫師》遊戲的公司,阿德裡安·奇米雷斯(Adrian Chmielarz,《子彈風暴》《伊森科特的消失》開發者)和他的Metropolis工作室在更早些時候就希望製作《巫師》遊戲,他們甚至為遊戲找了發行商,開始向媒體曝光遊戲截圖,不過那款遊戲的開發項目最終流產。
在本世紀初,CDPR開始接觸斯帕克沃斯基。斯帕克沃斯基不記得他和CDPR談了些什麼,不過他同意CDPR製作《巫師》遊戲。
「你知道,他們帶了一大口袋錢來!」斯帕克沃斯基說,而這也是他當年向奇米雷斯點頭的原因。「對於一部改編作品,我只想要一大口袋錢,就這麼簡單。」
斯帕克沃斯基不願透露他拿到了多少。奇米雷斯曾提到在1997年,他們提供了「在波蘭的一大筆錢」,不過CDPR聯合創始人Marcin Iwinski說他們付給斯帕克沃斯基的費用「不算巨款」。
斯帕克沃斯基繼續說:「我同意他們使用我的角色,以及《巫師》小說的世界觀寫一個新故事,但他們想創作完全全新的故事。我說,『為什麼不呢?請,請自便,讓我看看你們有多強。』」
斯帕克沃斯基沒有想到《巫師》遊戲會獲得空前成功。自從斯帕克沃斯基在一臺老式主機上玩過一款射殺火星人的遊戲,他就覺得遊戲都是愚蠢的。「好吧,讓我們來玩牌或者喝伏特加。」他在當時曾說,「不過殺死火星人真蠢。我的立場是,這事兒就是愚蠢的。」
所以斯帕克沃斯基對CDPR怎樣製作《巫師》遊戲完全不插手。他沒有去過CDPR的工作室,從不提任何建議,他根本就不在乎。他是安德烈·斯帕克沃斯基,他們是誰?
「人們問我,『這些遊戲幫了你嗎?』我回答說,『是的,我也給了這些遊戲同等程度的幫助。』並非這些遊戲讓我變得更有名:是我的名字和角色推廣了這些遊戲。」
當《巫師1》在2007年發售時,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圖書出版商認為遊戲為他們帶來了一種吸引新讀者的方式,所以他們重新出版《巫師》系列小說,並使用與遊戲相關的圖片和廣告進行推廣。遊戲開發商和原著作者之間的差別開始變得模糊。這在波蘭不是問題,因為斯帕克沃斯基在波蘭家喻戶曉,不過在歐美國家,斯帕克沃斯基《巫師》的第一本譯著直到2008年才出版……「這對我來說太糟了。」他說。
翻譯《巫師》小說
斯帕克沃斯基會說多國語言,但他沒有參與《巫師》小說英文版的翻譯工作。
「絕對沒有。」他說,「沒有任何出版協議或合同會允許作者控制翻譯。不過如果譯者足夠懂禮貌,有時他會問我問題,有時讓我看看第一頁的部分內容。但具體怎麼翻譯的決定權在譯者手上,而不是我。」
斯帕克沃斯基是否對《巫師》的其他語言版本感到滿意?
「義大利人說trduttore,traditore,意思是翻譯就是對原文的背叛。」斯帕克沃斯基回答說,「我們波蘭人認為翻譯就像女人:如果她們漂亮,那就不真實;如果她們真實,那麼她們就不會漂亮。」
「我能講大約15種語言,所以對我來說閱讀翻譯版本,判斷它們是否優秀非常容易。某些時候它們很糟;不過在有時候我也很高興,因為它們保留了小說的精髓。」
隨著CDPR的《巫師》遊戲名氣增長,對斯帕克沃斯基來說,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有人甚至誤以為斯帕克沃斯基是一個專門為遊戲寫書的作家。「確實發生過這種事。」他說,「確有其事,我記得我的反應:我會說多國語言的很多髒話,我將它們都用了。」
「20年後,」斯帕克沃斯基說,「有人問,『《巫師》是個遊戲,它的作者是誰?』沒有人會記得了,他們會說,『某人吧。』這是我最擔心的事情。」
你可以理解斯帕克沃斯基為什麼沮喪,不過他至少從《巫師》系列遊戲的銷售收入中拿到了一大筆錢,對嗎?不,事實是他一無所得。
「我當年太蠢了,一次性地把版權賣給了他們。」他說,「他們提議給我一定比例的利潤分成,但我說,『不,根本不會有任何利潤啊——現在就把所有錢都給我!全額。』我真蠢。當時我根本不相信他們會成功,可誰又能預言他們的成功呢?反正我是不能。」
不過斯帕克沃斯基並不嫉妒CDPR所取得的傑出成就,從許多方面來看,他都認為CDPR是一個理想合作對象。「遊戲非常好。」他說,「他們配得上今天的榮譽,遊戲真的特別棒。」
如果有機會,斯帕克沃斯基也不排除授權其他開發商製作一款《巫師》遊戲的可能性。「我會這麼做。」他說,「首先,如果有人來找我籤合同,我將他們視為粉絲。所以當他們找到我,向我提議合作製作遊戲時,我不能說不,因為那會特別不禮貌。當他們排著長隊帶著遊戲來,我能說什麼呢?難道說『請走開,我不會籤的。』?這樣做非常無禮。」
在《巫師3:狂獵》發售後,許多新粉絲也許會發現斯帕克沃斯基的作品,不過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斯帕克沃斯基發明的《巫師》世界卻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風靡全球,但當他在伯明罕Waterstones書店為自己18年寫的一本書的英譯本出版站臺時,卻只有幾十個人到場。
斯帕克沃斯基在某些方面確實不太容易打交道,不過他也讓我感到驚喜的一面。斯帕克沃斯基稱他根本不討厭電子遊戲。「並不是說我不喜歡它們,或者我鄙視它們。」他說。等等,你不是形容遊戲「愚蠢」嗎?「我只是不玩它們!但我對遊戲沒有任何意見,我對玩家沒意見,什麼都沒有。」
斯帕克沃斯基比我想像中更有趣,也更好戰。他會講一些他似乎已經重複過100萬次的笑話,希望讓談話的氣氛變得更活躍;幽默感貫穿於斯帕克沃斯基的作品中,他本人也很有幽默感。在報紙雜誌上,斯帕克沃斯基的許多評論看上去非常苛刻,但那很可能是因為他的表達方式有一種頑童式的誇張戲劇風格,他似乎總是想引發爭議。不過我想說,有時候他讓我感覺挺友好的。
「當我創造了《巫師》,賣出我的第一部小說時,我才38歲。今年我69歲了。所有這些情緒……我不再是個青蔥少年啦。」他說,「我可以判斷情緒。我可能會說,『是的,這是我應得的。』不過我沒有權力去梵蒂岡,宣稱自己是個聖人。」
今年會有一部《巫師》電影全球上映,但目前透露出來的相關信息還不多。斯帕克沃斯基暗示他認識一位在《巫師》電影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是傑洛特)的演員,不過他不願透露更多。
有一部《巫師》小說尚未被翻譯成英文譯本,也就是2013年在波蘭出版的獨立故事《風暴季》(Season of Storms)。另外,斯帕克沃斯基還有可能寫一部《巫師》的新書。「是的,為什麼不呢?」他說,「我會(再寫一本書),我會這麼做的。」
「你會嗎?」我問。
「絕對會。」
* 本文系作者投稿,不代表觸樂網站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