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丨大暑:解暑祛溼 巧吃西瓜

2021-02-27 LOHAS樂活雜誌


大暑(7月23日~8月7日),表示炎熱至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也是旱、澇、颱風等頻發的時節。




一候腐草為螢

陸生螢火蟲產卵於枯草上,大暑正是螢火蟲卵化而出之時,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由腐草所變。

二候土潤溽暑

大暑正值「中伏」,天氣悶熱,雨水也多,

地表溼度變大,積累的熱量也達到最高峰。

三候大雨時行

到了這一侯,時常會有大雷雨出現,

頻繁的大雨帶走暑熱,天氣開始漸漸向立秋過度。

養生要點

除了炎熱之外,天氣多雨潮溼,「暑溼」侵害人體會引起胸膈滿悶、飲食無味、口中黏膩、肢體困重、頭昏腦脹的現象,因此解熱祛溼是大暑時節的養生重點。注意避暑和休息,適當吃些苦味食物以健脾開胃,增進食慾。



飲食原則

大暑與小暑一樣,飲食宜清淡,同時注意補充營養,多吃蛋白質豐富的禽類和富含維生素的蔬果。綠豆、百合、薏米、苦瓜、黃瓜、西瓜等可解暑祛溼,可在日常膳食中多加入一些。適當吃些姜、蔥、蒜等,既可殺菌又能健脾胃。

起居指南

雖然天氣炎熱,但此時人體腠理疏鬆,如果貪涼,久吹空調或過食生冷,易引起腹痛、腹瀉等症狀。因此在做好防暑工作的同時,也要避免貪涼,體寒者仍要以熱飲為主。「夏夜避風」也是夏天養生中的一個要點。




·西瓜· 大概是多數人在這個時節吃得最多的水果了。西瓜甘寒無毒,能消煩止渴,解暑熱,還能寬中下氣,利小便,治血痢。但西瓜畢竟是寒涼之品,即便在炎熱的季節也不可過量,以免傷了陽氣,尤其胃寒者,只能適當食用。吃西瓜,西瓜皮也不可浪費。西瓜皮入藥稱「西瓜翠衣」,在清熱解暑、利尿生津方面的作用甚至超過西瓜瓤。不妨將瓜瓤、瓜皮都利用起來,做些美味的夏日料理。



·西瓜牛奶· 西瓜切小塊和適量牛奶放進攪拌機攪拌,不僅美味可口,還能同時補充大量的維生素和蛋白質。



·西瓜冰棍· 與其買加了各種添加劑的冰激凌和冰棍,不如自己用西瓜來做。西瓜用料理機打成汁後倒入模具冷凍,便可得到天然美味的冰棍了。



·西瓜西米露· 西米煮至完全透明後,撈出過涼水備用;西瓜切塊放入料理機打成汁,再與西米混合即可。



·清炒瓜皮· 西瓜取瓤後去外皮,去其中的青皮切絲,加鹽醃製並瀝乾水;起油鍋,放入紅辣椒,再下西瓜皮和適量雞精快速翻炒即可。



· 涼拌瓜皮· 西瓜取瓤後去外皮,去其中的青皮切絲或切塊,加鹽醃製並瀝乾水;加入紅辣椒、蒜末、鹽、醬油、香油和少許果醋拌勻即可。



·西瓜翠衣茶· 西瓜外皮不好食用,但是可以做茶。取西瓜外皮,加水和適量冰糖同煮,生津止渴的效果非常好。

以上內容編輯自網絡,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今日大暑|「清補」首先要做好這件事!關於飲食、運動和解暑,這些...
    大暑是夏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這個時節氣候炎熱多雨,應該如何養生呢?大暑養生講究「清」「靜」大暑節氣養生重在一個「清」字,即在注重飲食「清潔」、機體「清熱」的前提下,進行「清補」。「清補」首先要祛溼。
  • 大暑了,來一碗清熱解暑的冬瓜綠豆排骨湯吧!
    今天是大暑,是2016年農曆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自古有云:「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是夏季的第六個節氣,同時也正值這「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意味著大暑時節呀,是我們一年中氣溫最高也天氣最熱的時期。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大暑:盛夏繁星,因你發光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今年的大暑為2020年7月22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在大暑節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山東不少地區有在大暑到來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湯)的習俗。在棗莊市,不少市民大暑這天到當地的羊肉湯館「喝暑羊」。
  • 大暑.
    長夏將醒,螢火微明。古人認為,螢火蟲乃腐草所化,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詩意之蟲。大暑時節,土地溼氣濃重,火氣在下,驕陽在上,人如置身蒸籠,溼熱難耐。大暑期間,雷雨天氣頻繁出現。大暑 | 生如夏花 大暑節物,以夏花為最。
  • 今日大暑
    大暑,二十四節氣之一,今年於7月22日 17:30:10來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 健康新知:夏天喝三豆湯,5個功效逐漸顯現,祛溼,解暑兼養生
    炎熱的夏天,人們都愛呆在空調房裡,這樣一來就會導致體內溼氣非常嚴重,這個時候來一碗三豆湯不僅能夠解暑還可以幫助人們祛除體內的溼氣。1、清熱解暑三豆湯中的綠豆主要功效是清熱解暑,赤小豆的功效是清熱利溼,兩種豆類相結合,不僅能夠降火還可以起到除溼氣的作用,並且還可以用來治療痱子。
  • 大暑| 輕羅小扇撲流螢
    常言道:「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大暑就處於三伏的中伏,是一年大部地區最熱的時期。『大暑三候』炎熱至極 雷雨相伴______一候腐草為瑩大暑時,螢火蟲孵化而出,每當夜幕降臨,漫天星光匯聚成一片銀河,點綴著夏夜。二候土潤溽暑當天氣漸漸悶熱,當土地逐漸潮溼,周邊的空氣也就變得溼熱起來。
  • 中國人吃西瓜,日本人吃西瓜,杜拜人吃西瓜,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中國人吃西瓜,日本人吃西瓜,杜拜人吃西瓜,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又到了炎熱的夏天,是西瓜隆重登場的時候了。西瓜在我國特別的受歡迎,不僅便宜,而且果肉味甜,能夠降溫解暑。在炎熱的夏天,吹著空調上著網,再來一口冰鎮西瓜,那簡直愜意極了。
  • 今日大暑!暑溼之氣嚴重,如何養生食療面對「烤」驗?
    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為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在南方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同時,很多地區的旱、澇、風災等各種氣象災害也最為頻繁。大暑時節,養心祛溼要雙管齊下,飲食宜味苦甘偏酸偏寒,冬瓜、苦瓜最佳。在廣東,有吃仙草,喝老冬瓜鮮荷葉湯等習俗。
  • 冬瓜加它煮一煮,解暑祛溼睡得安!
    烽哥今天就來教你用冬瓜、荷葉等一些常見食材,煮一道消暑解暑的藥膳湯。▲ 名首冠冬生在夏,白須萌面綠長圓。   切開片片鮮湯飪,舀食家家甘味延。   三伏驅炎寧悸熱,九州入藥燦醫篇。   消除水腫排餘毒,療效神奇價值連。
  • 今日大暑!祝君夏安!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每年陽曆7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時「大暑」開始,今年的7月22日至8月6日為「大暑」節氣,正值「三伏」裡的「初伏」和「中伏」。「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個節氣,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說:「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
  • 大暑丨養生
    每年鬥指丙,太陽黃經120°即為大暑。此時正值中伏前後,酷熱多雨,許多地方氣溫高達40°左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 夜讀丨大暑:輕羅小扇撲流螢
    二十四節氣·大暑大暑記7月22日16時37分,迎來夏季最後一個節氣「大暑」。「大暑」即大熱,此時節大熱曝萬物。作者丨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古時候沒有數據化的溫度概念,氣象記錄中如何來描述天氣炎熱呢?
  • 生肖習俗(26):大暑開運養生法
    大暑為二十四節氣的中氣,一般在陽曆七月二十二日前後,2020年7月22日則是本年之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從前民間有句諺語「小暑大暑無君子」,意思就是大暑時節天氣酷熱難擋,人們只想脫去上衣解暑,完全沒有顧及君子應有的風範。
  • 大暑丨除了高溫,還要預防「情緒中暑」
    「俯人間、大暑少清風,多炎熱。」今天上午10時50分,我們將迎來夏季最後一個,也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大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大暑的氣候特徵為:「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三候
  • 大暑丨有一種清涼叫做「薄荷糕」
  • 二十四節氣 · 大暑
    2019-07-23六月廿一 己亥年 辛未月 辛酉日大暑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太陽位於黃經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暑,六月中。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大也。」其氣候特徵是:「鬥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 明日大暑,吃冬瓜
    「火雲燒晴空,大暑金石流。」大暑,是農曆年中的第12個節氣。大暑節氣正值三伏天裡的「中伏」前後,是一年中最熱的時期。在這酷熱時節,吃一吃清涼的冬瓜真是再合適不過了。書法家洪丕謨曾贊其為「暑天第一蔬」。自製冬瓜糖by Echo_73清涼的冬瓜茶更是解暑的必備。將紅糖和冬瓜同煮,熬出美麗的琥珀色,凍過之後喝起來格外的沁爽,尤其適合三伏天。
  • 夏天溼氣重的人多吃這菜,一斤才1塊,清熱解暑又祛溼,要多吃
    夏天溼氣重的人多吃這菜,一斤才1塊,清熱解暑又祛溼,要多吃在夏天我們最怕的是什麼?我們最怕的當然是我們的溼氣了。夏天溼氣重的人多吃這菜,一斤才1塊,清熱解暑又祛溼,要多吃!它就是冬瓜,冬瓜雖然帶有一個冬字,但是它成熟的季節卻在夏天,可以說這也是它的一個獨特的特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