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崗名將投奔大唐,官位比秦瓊還高,但不識抬舉被李淵斬首示眾

2020-12-14 騰訊網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句話:「學史可以明智。」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李密是歷史上著名的越獄犯,他因為參與楊玄感謀反事件,被隋朝官軍抓住了。李密被判了死刑,在押赴刑場的路上逃跑了。李密逃跑之後隱姓埋名,當起了教書先生,結果被官軍發現了。李密又踏上了逃亡之路,在李密走投無路的時候,碰到了生命中的貴人王伯當。

王伯當是瓦崗軍創始人翟讓的好友,他在碰到李密之後,把李密介紹給了翟讓。王伯當對李密非常佩服,到了死心塌地、五體投地的地步。李密和翟讓火併的時候,王伯當站在了李密一邊。李密成為瓦崗軍的帶頭大哥之後,王伯當獲得了重用。

瓦崗軍敗亡之後,李密帶領王伯當投奔大唐。李淵和李世民非常欣賞王伯當,給了王伯當極高的禮遇。王伯當剛剛投奔大唐,秦王李世民就誠邀王伯當加入秦王幕府。王伯當拒絕了李世民的好意,只把李密當主公。

李淵曾經說過一句話,他對李密看法是「如蒿箭入蒿叢」。蒿是芒草,蒿箭就是芒草杆做的箭。李淵的意思是說:「李密就像是芒草杆做的箭一樣,中看不中用。我放棄李密,就像是把芒杆箭射入芒草叢一樣,一點也不心疼。」

李淵看不起李密,卻對王伯當非常重視。王伯當剛剛加入大唐,李淵就任命王伯當為左武衛大將軍。唐朝的時候,十二衛大將軍是最高的軍職,與宰相平起平坐。李淵的小舅子竇軌,在李淵剛剛起兵的帶資入股加入李淵的陣營。到了李淵稱帝之後,竇軌都沒有當上十二衛大將軍。

王伯當出任十二衛大將軍史料來源截圖,典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六·唐紀二》,感謝原作者司馬光老前輩。

秦瓊和程咬金為大唐南徵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都沒有獲得十二衛大將軍的職務。一直到了玄武門之變以後,秦瓊和程咬金才當上了十二衛大將軍。跟秦瓊並列門神的尉遲敬德,也是在玄武門之變以後,才當上了十二衛大將軍。王伯當出任十二衛大將軍的時間,比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早了八年。

李淵任命王伯當為十二衛大將軍,可以說是給足了王伯當面子。只可惜王伯當不識抬舉,他把李淵和李世民的一片好心,當成了驢肝肺。在王伯當心目中,李淵的恩典再重,也不如李密對他的小恩小惠。

李密感覺李淵不重視他,就藉口去洛陽招募舊部。李淵下詔讓李密帶著王伯當、賈閏甫、張寶德去洛陽,讓他們協助秦王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李密跑到半路,就透露出謀反的意圖。張寶德雖然是瓦崗軍舊部,但是鐵了心為大唐效力,就偷偷地逃跑了。張寶德把李密謀反的事情報告給了李淵,李淵派使者召回李密。

李密接到李淵的召回令之後,決定加快謀反的步伐。賈閏甫勸李密迷途知返,李密拔刀就砍賈閏甫。王伯當抱住李密,賈閏甫趁機逃跑了。這個時候的李密,身邊只剩下王伯當一個心腹了。王伯當對李密說:「明公造反,死路一條而已。大丈夫不以生死為念,我決定把我的命運和明公捆綁在一起。無論明公想幹嘛,我都跟了。」

李密聽了王伯當的話,轉身就把李淵的使者斬了。李密和王伯當一番合計之後,決定攻打桃林縣,然後裹挾桃林縣百姓佔山起事。李密派使者去桃林縣衙遞交書信,謊稱要借宿桃林縣。桃林縣令不知道李密已經造反,就打開城門歡迎李密進城。

李密命令十幾個士兵穿上女人的衣服,謊稱他們是李密的妻妾。這些男扮女裝的妻妾,把武器藏在裙子底下,混進了桃林縣城。「妻妾」們進入縣城之後,脫下了女人的衣服,拿出武器就殺了桃林縣令,打開了桃林縣大門。

王伯當率領部下殺入桃林縣城,把桃林縣的人口都挾持起來,逼他們加入李密的部隊。李密剛剛起事,賈閏甫就已經到了熊州,向熊州守將盛彥師和史萬寶報告了李密起兵的事情。

李密剛剛起兵,史萬寶和盛彥師的部隊就追過來了。李密沒想到唐軍來得這麼快,只能往伊州方向逃竄。伊州是張善相的地盤,張善相原本是瓦崗軍將領,瓦崗軍失敗後,張善相收攏舊部,佔據了伊州城。李密令張善相派兵接應,請大家注意關鍵詞「令」。一個「令」字,就證明李密依然把自己當成是瓦崗軍的帶頭大哥了。

問題的關鍵是,李密把自己當成瓦崗軍的帶頭大哥,但是張善相已經不認李密這個帶頭大哥了。張善相已經和李淵說好了,準備把伊州城獻給大唐。張善相不願意發兵接應李密,李密只能自己往伊州城逃竄了。

史萬寶和盛彥師料定李密無路可退,只能往伊州城方向逃竄。史萬寶和盛彥師在李密必經之路上埋伏好弓弩手,等到李密的部隊經過的時候,唐軍突然萬箭齊發,李密所部死傷大半。史萬寶和盛彥師發起衝鋒,將李密和王伯當所部截成兩段。

一場激烈的混戰之後,李密被射成了刺蝟,結束了叱吒風雲的人生。王伯當兌現了與李密同生共死的諾言,也被萬箭穿心而死。王伯當和李密死後,李淵下令將二人斬首。人都死了,還斬首幹嘛呢?

李淵斬首李密,是為了把他的人頭送給徐世績,告訴徐世績等瓦崗軍舊部:「不是朕要殺李密,是李密造反,朕不得不殺李密。」

李淵斬首王伯當,是愛之深,責之切。李淵為了招募王伯當,真的是下了血本。盛彥師平定李密的造反,李淵只是把盛彥師晉升為十二衛將軍。唐朝的時候,十二衛大將軍與宰相平起平坐,十二衛將軍與刺史平起平坐。盛彥師立了那麼大的功勞,卻不如剛剛投奔大唐的王伯當。李淵對王伯當如此器重,王伯當卻死心塌地為李密賣命。王伯當不識抬舉,確確實實是寒了李淵的心啊。

王伯當的人生結局,歷來有極大的爭議。有人說王伯當忠心,他卻背叛了舊主翟讓,也算不上是忠臣。在我看來:「王伯當不是忠臣,他只是一個不識時務的愚忠之人,他把自己牢牢地栓在李密這顆歪脖樹上,死了也是咎由自取。」

大唐對於瓦崗軍舊部,一向是非常重視的。秦瓊、程咬金、徐世績、魏徵、張亮五個瓦崗舊部,都成了凌煙閣功臣。秦瓊和程咬金官拜十二衛大將軍,與宰相平起平坐。徐世績、魏徵、張亮都當上了大唐宰相。張善相投奔大唐之後戰死,李世民為了報答張善相,把他的兒子封為郡公。棄暗投明的瓦崗舊部,都富貴通天。王伯當卻偏偏要棄明投暗,結果成了無頭之鬼。王伯當不識抬舉,死得不冤啊!

相關焦點

  • 瓦崗五虎將中的三員虎將被斬首示眾,為何秦瓊和程咬金得以富貴善終
    羅士信是秦瓊的親密戰友,兩人都是隋朝名將張須陀的部下。張須陀與盧明月的戰役,讓羅士信和秦瓊一戰成名。羅士信和秦瓊一樣,都是在張須陀死後投入裴仁基麾下效力。裴仁基投奔瓦崗軍的時候,羅士信也投奔了瓦崗軍。
  • 李淵封賞王伯當的官職,比秦瓊的官職高四階,王伯當有那麼厲害?
  • 秦瓊秦叔寶為何見死不救單雄信,原因何在?
    此時秦瓊已經是李淵的手下,單雄信獨踹唐營,英雄莫敵。顯然做法過於出格。也算是道不同不與為謀,雖然秦瓊去救單雄信,可單雄信只求一死,最後被殺也無可奈何。歷史上的秦瓊從出身和經歷來說,和單雄信有交際的地方很有限。當時唐軍中地位比秦瓊高的多的李勣向李世民反覆求情,但沒有任何作用。歷史上的秦瓊早年是隋將來護兒部下,參與過隋煬帝徵高句麗。
  • 瓦崗猛將之中,有四位武功不在秦瓊之下,還有一人令秦瓊抱恨終身
    秦瓊是隋唐時期第一猛將嗎?正史記載好像是,因為秦瓊確實能在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比演義小說中的「隋唐第十三條好漢」厲害多了。 但是我們細看隋唐正史,卻發現隋朝名將張須陀和來護兒都是發現並提拔秦瓊的伯樂,同時也是當世一流猛將。
  • 還原真實的秦瓊秦叔寶
    這時,另一個割據勢力王世充想坐收漁人之利,率領兩萬精銳對瓦崗軍發起攻擊,李密卻棋走昏招,堅持與對手硬碰硬,在河南邙山與王世充的軍隊正面決戰。王世充的軍隊面臨斷糧的境地,正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個個在戰場上如同下山猛虎,結果是,瓦崗軍煙消雲散,大當家李密撇下部下,獨自投奔了大唐,秦瓊、程知節萬般無奈之下,歸順了王世充這個奸雄。秦瓊得到了高官厚祿,得封龍驤大將軍,卻很快就鄙薄王世充的為人。
  • 瓦崗一龍套,武力排不進天下前50,但如果沒他,秦瓊難成大唐英雄
    看到「瓦崗一龍套,武力排不進天下前50,但如果沒他,秦瓊難成大唐英雄」這樣一個標題,大家能否想到此人是隋唐系列小說中的哪個人物呢?按照武力不高的條件限制,不可能是單雄信、程咬金等瓦崗名將,甚至連尤俊達這樣相對也屬於龍套的角色,武力也差不多能排進天下前50吧?因此,跟秦瓊有利害關係,有屬於本領低微的龍套角色,在老樂看來,只有一人,他就是秦瓊當年在歷程當捕快時就認識的好兄弟,樊虎樊建威。
  • 秦瓊為什麼不參加玄武門兵變?
    在那一天的玄武門之變中,主角更像是尉遲敬德,先是射殺了李元吉救了秦王,然後又拿著兩位皇子的腦袋,喝退了前來救駕的太子府和齊王府的衛隊,接著又身著重鎧、手持兵刃以保護李淵為名,從李淵手裡拿來了兵符印信,剿滅了太子和齊王的餘黨。那麼在這樣一場你死我活的兄弟相爭中,號稱秦王麾下第一勇將的秦瓊,秦叔寶,卻沒有出現在那一天關於玄武門之戰濃墨重彩的記載中,這是為什麼呢?
  • 秦瓊這麼有名氣,為什麼凌煙閣二十四功臣被排在了倒數第一
    活著的裡面長孫無忌官位最高,其實也正常,本來唐朝文官的品級都會比武官的高。再加上武將基本上沒有正一品的,長孫無忌是司徒,屬於正一品,所以排名最高。然後是房玄齡,他是司空,也是正一品,比長孫無忌的司徒排名低一點。但是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死後也追封了司空,本著死者為大的原因,他們都排在房玄齡之前,位列二三四,房玄齡排第五。
  • 秦瓊交友無數,是非恩怨難避免,最對不起的不是單雄信,而是此人
    就算羅士信葬身敵兵暗算,秦瓊有保護不當之過,但正所謂瓦罐不離井口破,大將難免陣前亡,退一步說,秦瓊最對不起的人也不至於是羅士信。那麼,在隋唐系列小說中,還有這樣的人嗎?如果仔細尋找,還真有一位,此人在《說唐》或者《興唐傳》中,不過是個龍套中的龍套,可是在《隋唐演義》中,這位對秦瓊的幫助之大,意義之深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但最終卻跟秦瓊反目成仇,葬身瓦崗沙場,他就是樊虎。
  • 把秦瓊擺錯了位置 唐高祖李淵一天之內失去了兩個兒子十個親孫子
    桘泟柫罎屙湝鱄穲諭徐嬓偵褹颸莭喉豯謯凝葽芛敵訬嚙堮籟脟莂芟謑憯屽鋭箊淿鋸譈汵迕溶袤傦翟耏做腡鶛駄澇殯要知道劉黑闥這位瓦崗舊將也不是善茬子,淮安王李神通、幽州總管羅藝聯手都打不過他,李世民也拿劉黑闥沒辦法,還搭進去了猛將羅士信——在演義小說裡,由羅士信演繹成的羅成是被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坑了,而實際上是李世民指揮失誤,才導致了羅士信在洺水城被劉黑闥俘虜後殺害。
  • 瓦崗軍無名小將,投奔李世民之後,地位為何能超過秦叔寶?
    瓦崗軍巔峰期,武有秦叔寶、程咬金、羅士信、單雄信、王君廓等虎將,文有魏徵、許敬宗、祖君彥、柴孝和、高季輔等才子。還有王伯當、徐世績(徐茂公)等文武雙全的人才。瓦崗軍中有位李大亮,此君文武雙全,但是武不如秦叔寶等人,文不如魏徵等人,全能也不如徐茂公等人。在人才濟濟的瓦崗軍,李大亮沒有存在感。
  • 何以說大唐名將李勣一生榮光功德圓滿?
    作者:李大奎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在《隋唐演義》中被說成是瓦崗的軍師徐懋功,以善謀著稱。其實,這不過是演義當中虛構的故事,真實的李勣其實是大唐名將(與衛國公李靖齊名),還兼通醫學,曾參編《唐本草》,自撰《脈經》一卷。
  • 李世民的大將,官位比秦瓊還高,非要送人頭,結果死於玄武門之變
    李淵太原起兵之初,敬君弘就投奔唐軍。李淵把敬君弘派到秦王麾下效力,敬君弘追隨秦王李世民,在大唐統一全國的戰爭當中,參加了一系列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天下初定之後,敬君弘因功被李淵加封為驃騎將軍、雲麾將軍。玄武門之變前夕,秦叔寶是天策府護軍、程咬金是康州刺史。從官職上來看,秦叔寶和程咬金都不如敬君弘。
  • 在李世民的凌煙閣24功臣中,為何秦瓊排在最後,第一又是誰?
    秦瓊先在瓦崗內部比一下,魏徵,大唐第一諫臣,大唐貞觀之治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李世民說魏徵就是他的鏡子,魏徵死後他悲痛欲絕罷朝五天,在太宗皇帝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秦瓊沒法比。
  • 秦瓊落難時,單雄信多次接濟,他被李世民處死時秦瓊為何見死不救
    小說《隋唐演義》中記載秦瓊落難時,他曾多次接濟,並暗中幫助其免受牢獄之災;程咬金劫皇綱一事敗露被楊林俘獲後,他設法將其救出,與程咬金、秦瓊等四十六友在賈柳樓結義。然而,李世民要殺單雄信時,為何只有徐茂公一人替他求情,秦瓊和程咬金卻不管不問?大業九年,韋城翟讓逃到瓦崗,聚眾起義,反對隋朝的統治。有勇力、擅長使用馬槊的單雄信與徐世勣一起加入了起義大軍。
  • 唐朝「八大開國功臣」:李淵殺三個,李世民殺四個,李治殺一個
    我們知道,在唐朝時期,可謂是名將如雲,他們都為大唐的江山立下赫赫戰功,李淵、李世民都是重情重義之人,很少殺死這些為大唐出生入死的戰將,可以說,這些功勳赫赫的開國功臣極大部分都能善始善終,不像歷代統治者,功成名就後就開始大肆屠殺功臣,儘管這樣,大唐的開國功臣中仍有八位大將被李氏父子殺死,也是情非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