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一句話:「學史可以明智。」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李密是歷史上著名的越獄犯,他因為參與楊玄感謀反事件,被隋朝官軍抓住了。李密被判了死刑,在押赴刑場的路上逃跑了。李密逃跑之後隱姓埋名,當起了教書先生,結果被官軍發現了。李密又踏上了逃亡之路,在李密走投無路的時候,碰到了生命中的貴人王伯當。
王伯當是瓦崗軍創始人翟讓的好友,他在碰到李密之後,把李密介紹給了翟讓。王伯當對李密非常佩服,到了死心塌地、五體投地的地步。李密和翟讓火併的時候,王伯當站在了李密一邊。李密成為瓦崗軍的帶頭大哥之後,王伯當獲得了重用。
瓦崗軍敗亡之後,李密帶領王伯當投奔大唐。李淵和李世民非常欣賞王伯當,給了王伯當極高的禮遇。王伯當剛剛投奔大唐,秦王李世民就誠邀王伯當加入秦王幕府。王伯當拒絕了李世民的好意,只把李密當主公。
李淵曾經說過一句話,他對李密看法是「如蒿箭入蒿叢」。蒿是芒草,蒿箭就是芒草杆做的箭。李淵的意思是說:「李密就像是芒草杆做的箭一樣,中看不中用。我放棄李密,就像是把芒杆箭射入芒草叢一樣,一點也不心疼。」
李淵看不起李密,卻對王伯當非常重視。王伯當剛剛加入大唐,李淵就任命王伯當為左武衛大將軍。唐朝的時候,十二衛大將軍是最高的軍職,與宰相平起平坐。李淵的小舅子竇軌,在李淵剛剛起兵的帶資入股加入李淵的陣營。到了李淵稱帝之後,竇軌都沒有當上十二衛大將軍。
王伯當出任十二衛大將軍史料來源截圖,典出《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八十六·唐紀二》,感謝原作者司馬光老前輩。
秦瓊和程咬金為大唐南徵北戰,立下了赫赫戰功,都沒有獲得十二衛大將軍的職務。一直到了玄武門之變以後,秦瓊和程咬金才當上了十二衛大將軍。跟秦瓊並列門神的尉遲敬德,也是在玄武門之變以後,才當上了十二衛大將軍。王伯當出任十二衛大將軍的時間,比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早了八年。
李淵任命王伯當為十二衛大將軍,可以說是給足了王伯當面子。只可惜王伯當不識抬舉,他把李淵和李世民的一片好心,當成了驢肝肺。在王伯當心目中,李淵的恩典再重,也不如李密對他的小恩小惠。
李密感覺李淵不重視他,就藉口去洛陽招募舊部。李淵下詔讓李密帶著王伯當、賈閏甫、張寶德去洛陽,讓他們協助秦王李世民攻打王世充。李密跑到半路,就透露出謀反的意圖。張寶德雖然是瓦崗軍舊部,但是鐵了心為大唐效力,就偷偷地逃跑了。張寶德把李密謀反的事情報告給了李淵,李淵派使者召回李密。
李密接到李淵的召回令之後,決定加快謀反的步伐。賈閏甫勸李密迷途知返,李密拔刀就砍賈閏甫。王伯當抱住李密,賈閏甫趁機逃跑了。這個時候的李密,身邊只剩下王伯當一個心腹了。王伯當對李密說:「明公造反,死路一條而已。大丈夫不以生死為念,我決定把我的命運和明公捆綁在一起。無論明公想幹嘛,我都跟了。」
李密聽了王伯當的話,轉身就把李淵的使者斬了。李密和王伯當一番合計之後,決定攻打桃林縣,然後裹挾桃林縣百姓佔山起事。李密派使者去桃林縣衙遞交書信,謊稱要借宿桃林縣。桃林縣令不知道李密已經造反,就打開城門歡迎李密進城。
李密命令十幾個士兵穿上女人的衣服,謊稱他們是李密的妻妾。這些男扮女裝的妻妾,把武器藏在裙子底下,混進了桃林縣城。「妻妾」們進入縣城之後,脫下了女人的衣服,拿出武器就殺了桃林縣令,打開了桃林縣大門。
王伯當率領部下殺入桃林縣城,把桃林縣的人口都挾持起來,逼他們加入李密的部隊。李密剛剛起事,賈閏甫就已經到了熊州,向熊州守將盛彥師和史萬寶報告了李密起兵的事情。
李密剛剛起兵,史萬寶和盛彥師的部隊就追過來了。李密沒想到唐軍來得這麼快,只能往伊州方向逃竄。伊州是張善相的地盤,張善相原本是瓦崗軍將領,瓦崗軍失敗後,張善相收攏舊部,佔據了伊州城。李密令張善相派兵接應,請大家注意關鍵詞「令」。一個「令」字,就證明李密依然把自己當成是瓦崗軍的帶頭大哥了。
問題的關鍵是,李密把自己當成瓦崗軍的帶頭大哥,但是張善相已經不認李密這個帶頭大哥了。張善相已經和李淵說好了,準備把伊州城獻給大唐。張善相不願意發兵接應李密,李密只能自己往伊州城逃竄了。
史萬寶和盛彥師料定李密無路可退,只能往伊州城方向逃竄。史萬寶和盛彥師在李密必經之路上埋伏好弓弩手,等到李密的部隊經過的時候,唐軍突然萬箭齊發,李密所部死傷大半。史萬寶和盛彥師發起衝鋒,將李密和王伯當所部截成兩段。
一場激烈的混戰之後,李密被射成了刺蝟,結束了叱吒風雲的人生。王伯當兌現了與李密同生共死的諾言,也被萬箭穿心而死。王伯當和李密死後,李淵下令將二人斬首。人都死了,還斬首幹嘛呢?
李淵斬首李密,是為了把他的人頭送給徐世績,告訴徐世績等瓦崗軍舊部:「不是朕要殺李密,是李密造反,朕不得不殺李密。」
李淵斬首王伯當,是愛之深,責之切。李淵為了招募王伯當,真的是下了血本。盛彥師平定李密的造反,李淵只是把盛彥師晉升為十二衛將軍。唐朝的時候,十二衛大將軍與宰相平起平坐,十二衛將軍與刺史平起平坐。盛彥師立了那麼大的功勞,卻不如剛剛投奔大唐的王伯當。李淵對王伯當如此器重,王伯當卻死心塌地為李密賣命。王伯當不識抬舉,確確實實是寒了李淵的心啊。
王伯當的人生結局,歷來有極大的爭議。有人說王伯當忠心,他卻背叛了舊主翟讓,也算不上是忠臣。在我看來:「王伯當不是忠臣,他只是一個不識時務的愚忠之人,他把自己牢牢地栓在李密這顆歪脖樹上,死了也是咎由自取。」
大唐對於瓦崗軍舊部,一向是非常重視的。秦瓊、程咬金、徐世績、魏徵、張亮五個瓦崗舊部,都成了凌煙閣功臣。秦瓊和程咬金官拜十二衛大將軍,與宰相平起平坐。徐世績、魏徵、張亮都當上了大唐宰相。張善相投奔大唐之後戰死,李世民為了報答張善相,把他的兒子封為郡公。棄暗投明的瓦崗舊部,都富貴通天。王伯當卻偏偏要棄明投暗,結果成了無頭之鬼。王伯當不識抬舉,死得不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