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真實的秦瓊秦叔寶

2021-02-23 陳氏太極拳小架學堂

秦瓊能夠家喻戶曉和山東快書的昌盛有莫大的關係,一部《隋唐演義》讓他紅遍歷史。

但是秦瓊在歷史上也確實是個了不起的人物。

秦瓊,字叔寶,齊郡歷城人。他在隋末亂世開始前從軍,隸屬來護兒帳下。來護兒是楊廣時代最受重用的武將,指揮過圍攻高麗平壤,如果不是楊廣中了詐降計,高麗就會亡在來護兒手裡。後來宇文化及在江都兵變,來護兒奮力抵禦,死於亂軍之中,是個直到最後仍肯用生命維護昏君楊廣的死忠派。最先賞識秦瓊的,就是這個來護兒。

據《舊唐書》記載,秦瓊在來護兒手下時,秦母忽然病故,來專門派人去秦家弔喪。當時秦名聲未顯,只是個小軍官,來則是一軍大將,兩人無親無故,來也不是那種「愛兵如子」型將領,此前手下家裡有喪事他從沒派人吊過喪,因此來的行為讓左右很不理解。於是有人去問來護兒,來答覆說,秦瓊勇悍有志氣,必將自取富貴,豈可以卑賤處之?從賞識人才這方面看,來護兒稱得上是伯樂,秦瓊後來的確自取了富貴,不過他的富貴並非取自隋朝,這就非來護兒所能預見了。

他先是跟隨張須陀年少成名,後來張須陀敗亡,隨裴仁基降瓦崗,到後來輾轉王世充到降唐,短短不到20年,可謂是盡識天下梟雄,至於伏擊盧明月,亂軍陣中救李密,三戰尉遲恭皆勝,真正說起來可謂是隋唐猛將中的佼佼者。

對於軍人來說,戰亂的年代是取富貴的最好時機(如果還有命的話),秦瓊很快就在戰亂中脫穎而出了。秦的成名在隋煬帝大業十年,當時他隸屬齊郡通守、河南道十二郡討捕大使張須陀軍中。齊郡是秦瓊的家鄉,也是隋末農民起義的重要發源地,當時齊郡官吏對起義軍一籌莫展,只有張須陀奮勇作戰,以保衛鄉裡為號召聚集了一群優秀的手下,成為隋朝鎮壓起義軍的一張王牌。

大業十年十二月,起義軍盧明月部佔領齊郡祝阿縣(一說是在下邳),張須陀率部前往平亂。盧明月部聲勢極盛,號稱十萬,而張須陀部雖然精銳,卻只有萬人,張以少攻多,戰況不利,相持十餘日後,張部糧食不足,被迫撤兵。張意識到盧部一定會趁自己撤退時全軍追擊,那時自己缺人少糧,只怕會大事不妙,形勢逼人,張不得不行險。他召集眾將,提議主隊撤退時留千人埋伏,一旦盧部主力追擊,埋伏部隊就乘虛端掉盧的大營,盧部一定軍心大亂,那時大隊與埋伏部隊兩面夾擊,可以反敗為勝。雖然張的分析很精闢,但埋伏部隊是否能及時攻佔盧的大營誰也沒有絕對把握,如果盧的主力及時回援,落入兩面夾擊的就是埋伏部隊了。因此當張詢問誰願意承擔這個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時,眾將默然,挺身而出的只有秦瓊和羅士信二人。

於是秦瓊和羅士信領了千名士兵埋伏起來,張須陀率主力棄營而逃。盧明月果然盡起主力追擊,秦、羅按計劃突襲盧的大營,不料盧的留守部隊十分謹慎,事先已關閉了營門,急切之間無法破門。好在秦、羅二人身先士卒,奮勇攀過營柵,殺散守軍後從裡面開了營門,千餘人一擁而入,四處放火,終於成功佔領了盧明月大營。盧明月主力得知大營有失後一片大亂,張須陀回頭痛擊,盧部十萬人除數百騎隨盧逃走外,其餘全部投降。

一戰成名後,秦瓊成為張須陀的愛將,跟著張四處徵討,成功鎮壓了幾路大起義軍,可謂所向披靡。這時的秦瓊,其職業就是鎮壓農民起義,如果一定要把他評價為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也不算太冤枉他。不過,所謂起義軍也只是個好聽些的稱呼,隋末的農民起義,乃至中國歷史上的所有農民起義,真正以對抗暴政為目的紀律嚴明保境安民的寥寥無幾,多數是求個苟活,以燒殺擄掠為基本謀生手段,朱粲一類的吃人魔王出了不少,實在當不起「起義軍」這個稱呼,既然起義軍不一定是起義軍,那劊子手是不是劊子手也就很難說了。

接著,秦瓊跟隨張須陀平定其他義軍,屢建戰功,在與孫宣雅對決的海曲之戰中,他身先士卒,第一個躍上城樓,打敗了孫宣雅,被隋朝授予建節尉一職,這是史書上記載的秦瓊的第一個官職。無奈天下形勢已經不可收拾,義軍散而復聚,越殺越多,註定了大隋忠臣張須陀不可避免的悲劇命運。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張須陀與瓦崗軍李密在大海寺(今河南滎陽東北)決戰,隋軍中了埋伏,被李密的義軍團團圍住,張須陀本來已經衝出了包圍圈,眼見部下無法突圍,於是返身去救,在千軍萬馬之中四進四出,終於力竭戰死,以身殉國。有人把張須陀稱為鎮壓農民起義的劊子手,說他滿手血腥,對照歷史,他實在是個大好男人,其英勇壯烈、忠貞不屈讓人潸然淚下、深受感動。史料上記載,張須陀死後,手下號泣數日,悲不自勝,這中間,不知有沒有被張須陀帶上歷史舞臺的秦瓊,戰後,秦瓊率領殘兵投靠了隋將裴仁基,聽從裴仁基的指揮與調遣。

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四月,裴仁基與瓦崗軍作戰不利,索性投降了瓦崗軍,這樣,秦瓊就成了瓦崗軍李密手下的將領。李密家世高貴,世代都是顯宦,卻不是人們想像當中眼高手低的貴公子,唐人的史料中記載,他曾與翟讓比試箭法,以此來決定誰當瓦崗軍的大當家。比試的辦法是,在箭靶上寫一個王字,王字中間一橫和一豎的交叉點就是靶心,誰射中了靶心就是贏家,王伯當特意將筆畫寫得很細,增加比試的難度。李密不慌不忙地拿起弓箭,立馬射中了靶心,坐上了瓦崗軍大當家的位置。李密對秦瓊和程知節十分看重,他挑選了八千名最勇猛的士兵組成「內軍」,分為左右兩軍,由秦瓊和程知節分別統領,主要任務是充當李密的親衛隊,李密曾誇下海口,「我這八千人可當百萬大軍」,在李密的眼中,秦瓊是最勇敢、武藝最高超的將軍。

秦瓊半身畫像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七月,瓦崗軍與宇文化及的軍隊在黎陽(今河南濬縣東北)展開決戰,雙方在童山(今河南濬縣西南)腳下殺得天昏地暗,由早及晚,不分勝負。李密被流箭射中,從馬上摔下來,昏死過去,瓦崗軍眾人都以為李密已經戰死,士氣崩潰,宇文化及的大軍又趁勢追殺,眼見瓦崗軍就要一敗塗地,秦瓊臨危不亂,在千軍萬馬中將李密搶救出來,隨後,又集合散兵敗將,向宇文化及發動反撲,終於將宇文化及擊敗,但是,瓦崗軍也已遭受重創,實際上是兩敗俱傷。這時,另一個割據勢力王世充想坐收漁人之利,率領兩萬精銳對瓦崗軍發起攻擊,李密卻棋走昏招,堅持與對手硬碰硬,在河南邙山與王世充的軍隊正面決戰。王世充的軍隊面臨斷糧的境地,正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個個在戰場上如同下山猛虎,結果是,瓦崗軍煙消雲散,大當家李密撇下部下,獨自投奔了大唐,秦瓊、程知節萬般無奈之下,歸順了王世充這個奸雄。

秦瓊得到了高官厚祿,得封龍驤大將軍,卻很快就鄙薄王世充的為人。程知節對秦瓊言道,「王世充對人沒有器量,又愛詛咒發誓,活象個巫婆神漢,他奸詐狡猾,決不可能是天下歸心的明主,我們跟著他沒有出路」,秦瓊深表贊同,決定離開王世充,另投明主。

此時,李淵父子威名遠振,出師以來勢如破竹,秦瓊、程知節心中傾慕,決定到大唐去建功立業。公元619年二月,王世充軍與唐軍在河南九曲作戰,秦瓊和程知節假裝向唐軍衝擊,一行幾十騎跑出一百多步,一齊下馬向王世充拜別,「我們得到了你的特殊禮遇,也想報答你,但你疑心太重,不能容人,我們不想與你為伍,就此告別,後會有期」,王世充的鼻子幾乎氣歪,卻無可奈何,眼睜睜看著眾人投奔了唐營而不敢追擊。

秦瓊和程知節歸唐之後,被唐高祖李淵指派到秦王李世民帳下,這時,秦瓊大概才二十出頭的年紀,與年輕英武的秦王一見如故,很快受到了秦王的重用。秦瓊被授予馬軍總管,程知節被授予秦王府左三統軍,李世民親自挑選千餘精銳騎兵,穿皂衣黑甲,由秦瓊、程知節等人統領,組成玄甲隊,每戰必為先鋒,開始了掃平割據勢力的徵戰歷程。

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三月,北方最大的割據勢力劉武周舉兵攻唐,并州都督李元吉指揮不當,致使太原失守,李元吉逃到了長安,柏壁(今山西新絳西南)之戰由此拉開了序幕。劉武周大將宋金剛乘勝前進,一路凱歌,大唐的河東領土幾乎全部失陷,李世民眼見情勢危急,挺身而出,擔當了收復河東的重任。

李世民的三萬精兵渡過黃河,在柏壁與宋金剛軍對峙。宋金剛是孤軍深入,利在速戰速決,李世民堅壁不出,又派人截斷宋金剛的糧道,等待宋金剛糧草耗盡、無以為繼。在此之前,河東的夏縣與蒲州起兵響應劉武周,大唐朝廷派永安王李孝基前往徵剿,宋金剛派尉遲敬德增援夏縣守軍,裡應外合,將永安王李孝基及手下將領盡數抓獲。尉遲敬德得意洋洋,準備還軍澮州(治翼城,今屬山西),此時,秦瓊已經埋伏在夏縣與澮州之間的美良川(今山西聞喜南),準備給尉遲敬德一個迎頭痛擊。尉遲敬德早已被勝利衝昏頭腦,未將秦瓊的伏軍放在眼裡,雙方交手之後,才發現此路唐軍勇猛無敵,勢不可擋,尉遲敬德左衝右突,奮力殺出包圍圈,狼狽逃向澮州,秦瓊部斬首2000餘級,一舉扭轉了整個戰局。

接著,蒲州在唐軍的圍剿下也向宋金剛求救,尉遲敬德、尋相又被宋金剛派去增援蒲州。李世民如法炮製,派遣精銳士卒三千人,從小路穿插,在安邑(今山西運城東北)設下埋伏,殺得尉遲敬德全軍覆沒,尉遲敬德、尋相孤身逃走。唐軍一面收復失地,一面繼續與宋金剛對峙,到了公元620年四月,宋金剛軍糧草耗盡,撤兵回軍,李世民開始後發制人,全力追擊。唐軍將士一天馳騁200裡,連李世民都三天不解甲,兩天沒吃飯,終於在雀鼠谷(介休西南)追上了宋金剛的主力部隊,一天之內連打八仗,俘斬數萬人,宋金剛、尉遲敬德逃往介休(今屬山西),唐軍如影隨形,緊跟不放,宋金剛萬般無奈,率領兩萬士兵在介休背城布陣,以最後的老本與唐軍決戰。李世民派秦瓊、程知節攻打大陣的北端,翟長孫、秦武通攻打大陣的南端,正面迎擊的徐世績出師不利,李世民親自帶兵衝殺,以泰山壓頂之勢,一舉擊潰宋金剛軍,斬首三千餘人,劉武周、宋金剛逃往突厥,後來死在突厥人的刀下,尉遲敬德、尋相眼見大勢已去,以介休、永安(今山西霍縣,介休南)兩城向大唐投降歸順。

柏壁之戰,河東收復,秦瓊戰功最著,唐高祖欣喜萬分,加封上柱國,賞黃金百斤、雜彩六千段,他派人送秦瓊一個金瓶,告訴秦瓊,「你不顧自己的妻子兒女,遠來投奔我,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如果我的肉可以食用,我都應該賜給你,何況那些子女玉帛?你要以此為勉勵,帶領部下,為大唐再立新功」,很快,秦瓊成為秦王右三統軍,下一個敵人,就是秦瓊曾經效力過的王世充。

王世充原來就是隋朝東都洛陽的守將,他毒死楊侗,於武德二年四月稱帝,國號為鄭,佔據河北大部州縣的竇建德也自稱夏王,這樣,在中原地區,唐、鄭、夏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王世充趁著唐軍在河東作戰,奪取了河南的許多州縣,成為大唐急須解決的心腹之患。李淵採取先王后竇的方略,於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七月,令李世民率領八萬軍隊進攻王世充,每次戰役秦瓊都充當先鋒。鑑於洛陽城城防堅固,李世民決定掃清外圍,拔掉洛陽城外王世充軍的各個據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正月,屈突通、竇軌巡營時與王世充軍遭遇,交戰失利,連連告急,李世民親自帶領訓練有素的玄甲隊馳援他們,斬俘王世充軍六千餘人,俘虜王世充的騎將葛彥璋,王世充逃回洛陽城,閉門不出。

在跟隨李世民的徵戰中,每逢敵人的驍將銳卒在陣前挑釁,李世民總讓秦瓊去拿下他們,秦瓊提槍躍馬而去,「必刺之萬眾之中,人馬闢易」,堪稱英雄蓋世的萬人敵,李世民對秦瓊更加器重,秦瓊也以此頗為自負。

李世民戰必勝、攻必克,在李唐統一戰爭中居功至偉,讓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十分嫉恨,李建成感到自己的皇儲地位受到嚴重威脅,千方百計想要除掉李世民。突厥進犯中原,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做了主帥,他請求將尉遲敬德、秦瓊等強將精兵調到自己帳下,想等李世民成為光杆司令後再予以加害。形勢緊迫,秦王府將士一致要求李世民馬上動手,先發制人,秦瓊也堅定地站在李世民這一邊,願意與他同生共死。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門事變爆發了,李世民誅殺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奪取了皇儲之位,不久,唐高祖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為唐太宗。秦瓊拜左武衛大將軍,得封邑七百戶。

秦瓊李世民封官加爵後,自此,秦瓊沒有再領兵出徵,多年以來纏綿病榻,身體十分虛弱,他曾對別人言道,「我從少年時代起就戎馬倥傯,經歷過大小二百多次戰鬥,屢次身受重傷,計量我前後流出的鮮血,總有幾斛之多,怎能不生病呢」,貞觀十二年(公元638年),秦瓊因病去世,追贈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墓前雕刻石人、石馬,以彰顯其顯赫的戰功和超人的武功,貞觀十三年(公元639年),唐太宗改封秦瓊為胡國公,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放進了凌煙閣,畫像與真人一般大小,去世多年的秦瓊也名列其中,成為永垂青史的大唐英雄。

從來乎兒手下小卒到跟隨隋煬帝徵東到隨張須陀,可算是年少成名,後來張須陀敗亡,隨裴仁基降瓦崗,到後來輾轉王世充到降唐,短短不到20年,可謂是盡識天下梟雄,至於伏擊盧明月,亂軍陣中救李密,三戰尉遲恭皆勝,從平民百姓拼殺成一代將相,真正說起來可謂是隋唐猛將中的佼佼者。

老百姓把秦瓊和尉遲恭演化為門神,從中也可以看出對這位英雄的喜愛。

相關焦點

  • 秦瓊秦叔寶為何見死不救單雄信,原因何在?
    此時秦瓊已經是李淵的手下,單雄信獨踹唐營,英雄莫敵。顯然做法過於出格。也算是道不同不與為謀,雖然秦瓊去救單雄信,可單雄信只求一死,最後被殺也無可奈何。歷史上的秦瓊從出身和經歷來說,和單雄信有交際的地方很有限。當時唐軍中地位比秦瓊高的多的李勣向李世民反覆求情,但沒有任何作用。歷史上的秦瓊早年是隋將來護兒部下,參與過隋煬帝徵高句麗。
  • 正史中的唐宋四大長槍名將 其中一位比秦瓊秦叔寶更值得人們尊敬
    說起隋唐時期第一用槍名將,當然是秦瓊秦叔寶,因為無論是《新唐書》《舊唐書》還是《隋唐嘉話》《朝野僉載》,都對秦瓊的長槍功夫推崇備至:「每敵有驍將銳士震耀出入以誇眾者,秦王輒命叔寶往取之,躍馬挺槍刺於萬眾中,莫不如志,以是頗自負。」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那是關羽誇獎自己的好戰友(演義中說是好兄弟)張飛,有點水分更證明他們感情深厚。
  • 濟南挖到唐代大墓,專家看完墓志銘說:秦瓊真實身世揭開了
    事實上,門神上的兩個人物,一個人秦瓊秦叔寶,一個則是尉遲敬德!說起這兩位,大家都聽過他們的名字,畢竟隋唐演義還是比較出名,而這二人在書中也是一等一的猛將。只不過遺憾的是,關於秦叔寶的出身,在史書中並沒有詳細記載,直到1995年山東濟南出土了一個唐代大墓,才終於揭開了秦叔寶真實身世之謎。
  • 《隋唐演義》——單雄信若是投靠李世民,秦叔寶還會被重用嗎?
    相信很多小夥伴小時候都追過《隋唐演義》這部劇吧,這部劇可以說是比較還原歷史的,咱們都被裡邊的英雄好漢所吸引,他們高超的武藝和重情重義的英雄氣概都令我們神往,而單雄信和秦叔寶更是被大多數人追捧,那我們今天就來談談若是單雄信投靠李世民,秦叔寶的待遇還會那麼優厚麼?
  • 大名鼎鼎的秦叔寶,為何排名凌煙閣老末
    有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高士廉、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咬金、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績、秦叔寶。然而,名將秦瓊卻排名倒數第一,這是為何?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別人咱不熟,程咬金、秦叔寶總得認識吧?身為十三條半好漢之一的秦瓊咋排名還不如「大草包」程咬金,弄了個倒數第一呢?
  • 嚴寬展現別樣硬漢的氣質,單田芳大師大讚「嚴寬版秦瓊」
    嚴寬在《隋唐演義》扮演的秦瓊一角,不同以往的角色,粗獷、皮膚黝黑,展現了別樣硬漢的氣質,詮釋了一個於萬馬軍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傳奇式人物。嚴寬把觀眾的視角不僅僅關注在其「美貌」中,更聚集在其演技的爆發力上,用實力說話。
  • 秦瓊為什麼不參加玄武門兵變?
    那麼在這樣一場你死我活的兄弟相爭中,號稱秦王麾下第一勇將的秦瓊,秦叔寶,卻沒有出現在那一天關於玄武門之戰濃墨重彩的記載中,這是為什麼呢?百戰名將秦叔寶秦瓊成名很早,他最早是隋朝名將來護兒手下的一名下級軍官。秦瓊母親去世的時候,來護兒專門派人問候,這使得來護兒手下的很多高級將領很不理解,不過是一名下級軍官,何必如此。
  • 秦瓊、尉遲恭是如何上崗成門神的
    編者按:起源於《封神演義》《西遊記》的門神界TOP組合——秦叔寶(秦瓊)、尉遲敬德(尉遲恭),本是唐朝兩位將軍,憑藉絕對的忠誠和絕倫的武藝,不但名列唐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還成為百姓寄託平安吉祥願望的門神,將廟堂的稱頌與江湖的讚譽完美結合。春節仰望讀懂門神像上的秦叔寶、尉遲敬德,年後腳下的路也將更加豁然開朗。
  • 借秦瓊押運糧草,處死了單雄信,假如秦瓊在場,他會出手相救嗎?
    此後,唐軍以秦瓊為先鋒,宋軍打贏了一場決戰。宋金剛逃走,尉遲恭投降唐朝。秦瓊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取得了巨大成就。當然,秦瓊在唐代軍隊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覷。然而,單雄信作為秦叔寶的好兄弟甚至是恩人,更是獨樹一幟。如今,他屬於一個有才無德的人,領導不敢用。
  • 秦瓊雙鐧一百三十斤 計算結果讓人哭笑不得:這是銅鐧還是銅錘?
    正史中的秦瓊「躍馬挺槍刺(敵方驍將)於萬眾中,莫不如志」,「(秦瓊)躍馬負槍而進,必刺之(敵將)萬眾之中,人馬闢易」,可見秦瓊是用一桿長槍殺出了上柱國、翼國公(後改封胡國公)、左武衛大將軍的赫赫威名,要單論衝鋒陷陣的個人武力,秦瓊可以算得上唐朝第一條好漢(李靖李勣重在謀略)。
  • 玄武門之變後,秦瓊與尉遲恭一個修仙一個裝病,究竟發生了啥?
    秦瓊與尉遲恭是秦王李世民手下的兩員大將,武藝高強的他們完全稱得起「勇冠三軍」這一名號。「兩肋岔道,義氣千秋」的秦叔寶和「長戈三捷,雄戟雙揮」的尉遲恭二人,不僅為李淵父子奪取天下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還同時策劃並參與了「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陣營中不折不扣的功臣。
  • 秦瓊和尉遲恭兩個都是門神,哪個功勞更大?
    在《隋唐演義》裡秦叔寶更受大家喜歡,但從正史裡看誰更厲害,可以從武功和戰功兩方面分開來討論,因為武功高強不一定戰功也大,論戰功還得看誰在李世民眼裡分量重。咱們先來說武功方面。一、要說武功的話,秦瓊更出色秦瓊在李世民手下是急先鋒,一往無前,所觸皆潰,很少遇到對手。
  • 秦瓊幹著最苦,最累的活,為何最後卻被李世民邊緣化?
    導語:秦瓊幹著最苦,最累的活,為何最後卻被李世民邊緣化?秦瓊,大唐響噹噹的名將,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幫助李世民南徵北戰建下不世之功,可以說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但是有一個很奇怪的地方,這樣勇猛的秦瓊,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排在了末位。
  • 「兩肋插刀」的成語故事出自秦叔寶,是真的嗎?
    能夠為對方兩肋插刀,說明關係非比尋常,是彼此十分重要的人,兩肋插刀這個成語出自隋唐時期的秦瓊秦叔寶。彼時的秦瓊在隋朝當官,是當地的一名捕快,同時他還"兼職"江湖中人,行俠仗義。一次他的兩位江湖中的朋友劫持了一批數目不小的皇糧,在自己眼皮底下出現這種是,有辱官威,靠山王楊林下令務必找出罪魁禍首,將這幾位膽大包天的"好漢"緝拿歸案。
  • 古代六大名馬,赤兔、的盧在列,秦叔寶的「透骨龍」是什麼馬?
    第六了就是黃驃馬,黃驃馬是秦叔寶的坐騎,乃是黃色馬身身上多白點,主要是頭上還有一朵白毛形狀如月亮,所以也叫做西涼玉頂乾草黃,隋唐演義中還寫了一篇秦瓊賣馬。
  • 戰功赫赫的秦叔寶,為何排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倒數第一?
    秦叔寶在民間有著很高的知名度,除了演義小說以及影視劇的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是門神,畢竟每年過年時節很多地方都會有貼門神的傳統,自然也就讓秦叔寶的名字家喻戶曉了,可以說在唐朝開國名將中,秦叔寶的名聲絕對是數一數二的,當然戰功也是非常顯赫的,要不然怎麼能夠登上李世民的「
  • 在李世民的凌煙閣24功臣中,為何秦瓊排在最後,第一又是誰?
    秦瓊先在瓦崗內部比一下,魏徵,大唐第一諫臣,大唐貞觀之治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李世民說魏徵就是他的鏡子,魏徵死後他悲痛欲絕罷朝五天,在太宗皇帝心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秦瓊沒法比。
  • 尉遲恭與秦叔寶:是對手,是好友,更是叔侄!
    大將秦瓊說:「臣戎馬一生,殺敵如切瓜,收屍如聚蟻,何懼鬼魅?臣願同敬德披堅執銳,把守宮門。」於是民間沿襲此法避邪驅鬼,每到農曆新年,人們都會將秦叔寶、尉遲恭兩位門神畫像貼在大門上,以祈平安吉祥。天津楊柳青 秦瓊尉遲恭武門神兩人原本並無交集,但在隋末天下大亂之時,秦瓊為李世民的部下,尉遲恭則在隋將宋金剛手下,兩人分別是兩軍的大將,兩軍交鋒,大戰三天三夜,雖然最後未分勝負,但成就了赫赫有名的
  • 秦叔寶為什麼在凌煙閣排最後?專家:能進就不錯了
    唐朝建立之後,開始論功行賞,那麼憑藉秦叔寶的戰功,肯定是非常大的。秦叔寶被封為了護國公,可是到了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出現了更厲害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排名,在這份排名中,秦叔寶排在了最後。秦叔寶的手下敗將尉遲敬德和程咬金都排在秦叔寶的前面,這一點讓人想不通。
  • 唐朝的尉遲恭和秦叔寶,是怎樣成為門神的?
    當他把這個苦惱告訴群臣後,秦叔寶和尉遲恭自告奮勇,提出晚上為太宗皇帝站崗,保護領導睡眠安全。 秦瓊與尉遲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衛在宮門兩旁,太宗安睡,果然無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叔寶,尉遲恭二將日夜辛勞,便讓宮中畫匠繪製二人的戎裝像,怒目發威,手持鞭鐧,懸掛於宮門兩旁,此後邪崇全消。於是,自元代以後,民間逐漸用尉遲恭和秦叔寶代替了神荼和鬱壘作為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