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元兇是它?中國農業科學院這一研究結果能否定論?

2020-12-14 騰訊網

在自媒體中,唯有《今日評論》

發布獨立時評人獨家觀點

關注,讓獨家觀點變得更有力量

新冠病毒元兇是它?中國農業科學院這一研究結果能否定論?

活躍思維

科技日報12月10日發布的一條消息表明,「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

那麼,由中國研究團隊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的這篇研究論文,能否揭開「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並由此證明,新冠肺炎的元兇就是水貂呢?

據科技日報報導,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公開的結果,是依據「,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千萬隻水貂被撲殺」這一事實。研究發現,新冠肺炎「病毒可在水貂的鼻腔和肺臟高水平複製,並在水貂的上、下呼吸道引發和人感染新冠病毒發病者極為相似的病理損傷,包括肺部的血栓形成」。

從報導看,新冠肺炎在水貂的傳播和人類極其相似,而且,研究還證實,「新冠病毒在水貂之間可通過呼吸道飛沫高效傳播」。

通過報導,我們還可以發現,「重組SARS-CoV-2 S蛋白疫苗接種水貂可成功預防肺部損傷」,以及「免疫的水貂受攻擊後肺臟沒有明顯病變,也未檢測到病毒抗原,免疫水貂也不能再把病毒傳播給與其接觸者」。

從目前國內一些報導看,不少地方新冠肺炎疫情出現,除了境外輸入病例引發之外,大部分都是通過冷鏈傳播的。由此,我們是否可以懷疑,新冠肺炎的傳播源頭在水貂呢?

科技日報的報導指出,「研究結果為水貂新冠病毒防控實踐提供了重要指導,證明通過疫苗免疫可阻斷新冠病毒的流行傳播,為新冠病毒感染和致病機制研究、防治疫苗和藥物研發提供了更加理想的新型動物感染模型,同時為因新冠肺炎疫情而遭受毀滅性打擊的歐美水貂產業以及我國水貂產業提供重要的防疫科技支撐」。

由科技日報的報導看,新冠肺炎的元兇是否水貂,目前尚不能定論。

相關焦點

  • Nature報導新冠病毒新研究:傳貓易,傳狗難,貓狗能否傳人不明確
    這一結論,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和國家動物疾病防控中心。研究人員通過實驗證明,病毒在狗、豬、雞、鴨中複製能力微弱,但在雪貂和貓中的複製效率較高。作為首個關於家養寵物/動物是否會感染新冠病毒的研究,論文3月31日在預印版平臺BioRxiv發布之後,引發了關注與討論。
  • 新冠病毒到底來自哪裡?多國研究均指出並非中國傳入
    關於新冠病毒到底來自哪裡?一直以來,都是輿論關注的焦點。雖然中國武漢是最早報告疫情的地區,但新冠病毒到底來自哪裡,多國研究均支持,並非來自中國傳入。法國研究:法國疫情由本地流傳病毒毒株引發法國巴斯德研究所4月28日發布新聞公告稱,該所的一項「法國輸入性與早期傳播病毒的溯源分析」研究顯示,法國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一種在本地流傳的來源未知的病毒毒株所引發。這一研究成果已於近日以預發表的形式在美國生物學論文檔案網發布。
  • 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史賢明:冷鏈頑疾易讓新冠病毒趁虛而入
    北京新冠疫情與新發地農產品市場相關,這觸動了大眾敏感的神經。在業內看來,公眾補課食品安全理念,有關部門抓緊補齊檢疫短板,均已經刻不容緩。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原創作者 | 李皙寅編輯 | 施智梁「冷鏈環節的頑疾,給了新冠病毒跨境輸入的可乘之機,」 上海交通大學中美食品安全聯合研究中心主任
  • 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有什麼巨大意義?
    【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團隊發現首個靶向刺突蛋白N端結構域的高效中和單克隆抗體我國科學家在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和其它藥物設計提供新的有效靶標解放軍報訊記者邵龍飛
  • 學術頭條:康復者血漿可清除新冠病毒,瑞德西韋同情用藥結果發布...
    文章報導了SARS-CoV-2病毒的轉錄組及RNA修飾,為研究病毒的生命周期和致病機理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同時也為疫苗的研製和開發提供了方向。一劑康復者血漿可迅速清除新冠病毒!上海瑞金醫院等發表10例重症患者療效康復者恢復期血漿被視為有潛力的新冠病毒疾病(COVID-19)搶救療法之一,中國衛健委和美國FDA都已允許在危重症患者中採用這一療法,但其潛在臨床益處和風險仍有待驗證。
  • 卡介苗助力抗擊新冠病毒?尚需研究
    那麼,卡介苗能否助力抗擊新冠病毒?本報為讀者做了一些梳理。深層聯繫:卡介苗或能 " 訓練免疫 "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全球關注。古老的卡介苗與新興的新冠病毒間究竟有啥深層聯繫?之所以強調深層,是因為從表面看,二者堪稱 " 風馬牛不相及 "。
  • 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
    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 【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團隊發現首個靶向刺突蛋白N端結構域的高效中和單克隆抗體我國科學家在新型冠狀病毒抗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 安陽籍院士張改平團隊新冠病毒疫苗研製又有突破
    繼成功研製新冠病毒抗體快速檢測試紙後 安陽籍院士張改平團隊新冠病毒疫苗研製又有突破 目前已進入動物試驗階段,試驗效果最快將於一個月內得出
  • 謠言:卡介苗能夠抵禦新冠病毒
    在中國,每個寶寶出生後打的第一支疫苗,就是卡介苗。  近日有說法稱:嬰兒期接種的卡介苗,能夠抵禦新冠病毒。實際上,卡介苗針對的病原體是細菌(結核分枝桿菌),而新冠病毒是一種病毒,是截然不同的物種,那麼卡介苗真的能擊敗新冠病毒嗎?  卡介苗是什麼  卡介苗是由減毒牛型結核桿菌懸浮液製成的活菌苗。
  • 又一研究發現UVC LED可殺死新冠病毒
    又一研究發現UVC LED可殺死新冠病毒 2020-10-12 10: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研究人員發現新型豬流感病毒 暫命名為G4 EA H1N1
    【中國研究人員發現新型豬流感病毒】中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有可能成為大流行的新型流感!據法新社報導,當地時間6月29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論文顯示,中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豬流感病毒,具有引起大流行的潛力。
  • 國際觀察|劍橋報告分析新冠病毒3變種:A型最早在中國發現,在美澳卻...
    封面新聞記者 湯晨最近,一份來自劍橋大學的新冠病毒研究在網絡上被炒得沸沸揚揚。劍橋大學4月9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用基因進化網絡分析新冠病毒》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基於禽流感病毒GISAID EpiFluTM資料庫。
  • 劍橋報告分析新冠病毒3變種:A型最早在中國發現,在美澳卻最普遍
    封面新聞記者 湯晨最近,一份來自劍橋大學的新冠病毒研究在網絡上被炒得沸沸揚揚。劍橋大學4月9日在《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用基因進化網絡分析新冠病毒》的研究報告。該報告基於禽流感病毒GISAID EpiFluTM資料庫。該資料庫的信息為全球共享,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它開始被用作是分享新冠病毒的資料庫。
  • 北京新冠病毒與捷克最相似?世衛組織:暫無法定論起源
    當地時間19日,在世衛組織舉行的新冠肺炎例行發布會上,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技術主管瑪麗亞·范·科霍夫表示,北京出現的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已被上傳分享,顯示與歐洲新冠毒株密切相關。這3個樣本採集於2020年6月11日。由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快速測序並且在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共享。最近北京爆發的病毒樣本的序列落在同一個進化簇中,該進化簇中很多都是來自歐洲的樣本,與前期採樣的3個輸入型的病毒的基因序列很不一樣。
  • 9家中國企業獲批開展臨床試驗,詳解新冠病毒疫苗的五大技術路線
    陳薇院士團隊剛剛公布二期臨床試驗結果的新冠疫苗就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疫苗技術路線。病毒載體疫苗,利用腺病毒或其他病毒將新冠病毒的基因輸入細胞的疫苗。為了研發新冠病毒疫苗,幾個團隊將S蛋白基因添加到一種叫做腺病毒(adenovirus)的病毒中。腺病毒進入細胞,並將S蛋白的基因卸載於此。
  • 最新研究:這種病毒可能引起下次人流感大流行
    在新冠病毒全球流行之後,同樣具有全球大流行潛力的便是流感病毒。新近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了一篇論文,稱一種新的流感病毒已經在豬體內醞釀結束,具備較高的感染性,目前已有人類感染,此病毒或將成為下一個全球大流行的種子病毒選手。值得一提的是,高度相似的研究結論,早在2015年即已由別的研究團隊獲得。論文作者包括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等。
  • 高福等人聚焦新冠跨物種傳播機制:病毒如何結合蝙蝠ACE2
    研究團隊發現,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域(RBD)可以結合大耳菊頭蝠血管緊張素轉換酶2(bACE2-Rm)並利用bACE2-Rm感染宿主細胞。研究團隊還解析了新冠病毒RBD與bACE2-Rm的複合物結構,闡明了二者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齊建勳研究員和王奇慧研究員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 新冠病毒起源於中國實驗室「極不可能」
    他們說,新冠病毒起源於中國實驗室是「極不可能的」,並表示該小組將不再進一步調查這一假設。讓中國同事根據我們手上的證據來評估這一假設,這已經是邁出了一大步,而我們手上的證據並不多。是的,實驗室事故確實發生在世界各地;但它們發生在過去。另外一個事實是,武漢和周邊有幾個相關實驗室,正在研究新冠病毒。
  • 多國研究表明新冠有數百種變體,新冠病毒或還潛伏在精液中,新冠...
    研究小組分析了英國謝菲爾德新冠病毒患者的數據。雖然攜帶這種變異病毒的患者體內存在更多病毒,但沒有證據表明這些患者病情更嚴重,或者住院時間更長。病毒發生變異並非罕見現象。例如流感病毒變異非常快,因此每年都有必要接種新的流感疫苗。病毒學家認為,到目前為止,新冠病毒的變異相對穩定,但在全世界的廣泛傳播給了它充分變異的機會。
  • 專訪新冠病毒變種報告第一作者:病毒起源說含三層意義,ABC三種類型...
    目前推測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或許和穿山甲有關,而關於新冠病毒的宿主研究已經有研究小組在開展。2、「起源」還可以指人類身上傳播的新冠病毒基因組的原始版,這正是我們在《美國科學院院報》發表這篇研究的重點。我們已經確定了A型新冠病毒是原始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