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專家:下令不打第一槍,兩岸重回「金門默契」?

2020-12-26 海峽導報

臺海情勢相當緊繃,這不是哪一方製造出的輿論假相,而是真真實實的軍事對峙。明眼人都能看出,近期兩岸軍方分別傳出「不打第一槍」的命令,再由大陸鷹派媒體《環球時報》解讀點評,這本身就說明了情勢的嚴峻性。

不過,正如我們常見到電影裡拆彈專家在最後一秒剪斷電線,阻止定時炸彈爆炸的揪心場面,換個角度想,如果兩岸軍方同時下令「不打第一槍」,那麼是否可以說明,雙方都在試圖剪斷令軍事衝突「一觸即發」的引信?換言之,以近期大陸大動作在臺海軍演、美軍機頻繁貼近大陸沿海偵查為高潮,臺海緊張情勢是否進入轉折點?

「軍事是政治的延伸,戰爭是政治的工具」,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茲的名言已被世界歷史證明為真理。兩岸之所以出現近20年來罕見的軍事對峙,就是從2016年底川普與蔡英文通話開始,大陸航母過臺海、軍機繞臺,臺灣再以增強不對稱戰力、與美方軍事合作升級作為回應,進而一步步形成的「安全困境」。

就小兩岸而言,軍事對峙加劇,根本在於蔡英文上任後,兩岸紅綠執政當局之間的政治問題是主線,軍事是支線;就大兩岸而言,中美關係的結構性矛盾在所難免,軍事只是矛盾爆發的冰山一角。政治決定軍事這一顛撲不破的理論,對近4年陸美臺大三角互動的新變化仍具有解釋力。

這也決定了兩岸高層並不希望臺海真正發生軍事衝突的心態。對大陸來說,「以武遏獨」固然重要,但「和平統一」方針沒變,深化融合發展還是大陸對臺政策主旋律。對臺北來說,「以武拒統」已提上議程,但「以武謀獨」並不符合「憲法」義務,軍方高層更多次強調不會「為臺獨而戰」。因此,雙方雖然有不可調和的矛盾,但某種程度也有交集,就是維持臺海和平穩定。

但這個交集,毫無疑問,不在美國執政者的政治盤算之中。美方當然希望臺海出事,無論大陸還是臺灣,只要有一方開了第一槍,就可以「借刀殺人」。正印證了不久前《中時》社論所言,「大陸以犧牲30年發展為代價拿下臺灣,美國以犧牲臺灣為代價重新坐穩全球老大,誰賺誰虧,誰贏誰輸?」

職是之故,如果吾人從更廣闊的歷史視野看此次兩岸軍方同時重申「不打第一槍」,就很容易聯想到1958年金門炮戰之後長達數十年內,兩岸「維持內戰狀態」卻鬥而不破的默契。那時,雙方之所以維持默契,一方面是要維護一中架構,各自對外宣示兩岸只是正朔之爭,而非一中一臺的主權分割;另一方面就是向美國宣告兩岸雙方都不同意美方「劃峽而治」的「兩個中國」方案,反對美國幹預臺海挑起事端。

回頭看歷史,再看當下。此時此刻,兩岸軍方重申「不打第一槍」,這豈不是在回應絞盡腦汁希望臺海兩岸因為「打一槍」而爆發戰爭的美國?自由誠可貴,和平價更高,「金門默契」的歷史啟示恐怕應該為今人所汲取。

(作者為島內智庫研究員蘇泳霖,本文發表於臺灣《中國時報》)

相關焦點

  • 「不打第一槍」並不能保證不擦槍走火,臺當局以武拒統只是幻想
    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打第一槍」並不能保證不擦槍走火,臺當局「以武拒統」只是幻想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近日臺灣媒體,傳出,臺灣,當局,一條,禁令,沒有命令飛行員進開第一槍,此條消息一時成為兩岸各大媒體爭相轉載的新聞,對此著名軍事專家王雲飛表示其實不打第一槍並不是什麼新聞因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及周邊軍隊都有類似的規定主要目的是防止因偶發的局部的對峙摩擦升級為生。
  • 單打雙不打:紀念臺灣金門流炮受害者
    內容提示:金門是著名的八二三炮戰地點,而且戰爭結束後,為了象徵國共還在打仗,就有一個不成文規定叫做「單打雙不打」,所以在金門有非常多人,在當時的炮彈來往下,就會失掉胳臂,或少一條腿,這是金門過去這一段時間,當兩岸一直處於國共交戰的狀態時,金門人的一項悲歌。
  • 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毛主席:我們整臺灣就是整家法
    為維護祖國統一,打擊美蔣囂張氣焰,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了炮擊金門行動。1958年8月18日,毛主席致信彭德懷,親自部署對金門的炮擊,其方針是八個字:「直接對蔣,間接對美。」辦法是只打金門,不打臺灣。
  • 金門縣長堅持兩岸通水典禮照辦,臺灣當局耍心機
    兩岸通水工程,金門接水端的田埔水庫 在金門縣政府作出8月5日如期通水的決定之後,臺灣陸委會「耍心機」,不承認存在「通水典禮」。陸委會稱,引水工程是由臺灣地區政府、金門縣政府和大陸三方出資,通水典禮應包括三方相關人員,但因「時機不對」沒有原先三方人員出席,所以就沒有所謂典禮的問題。同時,陸委會還表示,臺當局能夠體諒金門對於自大陸引水的重視,畢竟這是金門長期推動的民生事項。因此政策上,金門通水時程不變,不受未舉辦的通水典禮影響。
  • 中國國民黨籲臺當局把金門放心上 馬英九:珍惜兩岸和平繁榮
    中新社臺北8月23日電 中國國民黨23日在臺北指出,現在金門是兩岸和平交流的第一線,臺灣當局應將民眾的安危放在第一位置,把金門放在心上。據中時新聞網、中天電視臺等臺灣媒體報導,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當日上午赴金門主持「八二三炮戰」爆發62周年公祭暨追思活動。國民黨方面對此表示,過去金門是戰地、兩岸對抗的最前線,現在金門是兩岸和平交流的第一線。現在的和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過去的戰爭也不是憑空而來。
  • 金門縣長陳福海:金門可先行先試做兩岸溝通橋梁
    中國臺灣網6月9日訊 「金門好,兩岸才會好;兩岸好,臺灣才會好」,這是金門縣長陳福海的兩岸政策理念,他呼籲臺灣新當局對金門在兩岸關係上的定位應回歸金門民意,必須知道民眾在想什麼,以民生經濟發展為依歸。一些臺灣內部有歧見的政策,可讓金門先試先行,金門非常樂意成為兩岸溝通的重要橋梁。據臺灣《旺報》報導,談到過去赴當局爭取政策的經驗,陳福海說,每次都會向官員述說金門的故事,官員們聽了都很感動。尤其1949年金門戰役爆發,金門被當成戰地,這段慘痛歷史對金門人非常不公平,金門人也不該再受到這樣的對待,因此由金門扮演兩岸關係的和平緩衝區是最適合不過。
  • 金門縣長陳福海:兩岸不好做的事 金門可先試先行
    華夏經緯網9月1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金門通水9月5日滿一個月,金門縣長陳福海拋出「通水、通電、通橋」新三通願景,希望迎接「金門最幸福時代」的到來。陳福海接受專訪時表示,現在是金門最關鍵的時刻,兩岸領導只要一個態度改變,站在民眾的角度,許多兩岸不好做的事,其實可以在金門先行先試。
  • 飄香兩岸的金門高粱酒 獲大陸匠心品質金獎....
    「華人第一白酒」金門高粱酒再傳捷報,獲得中國質量品牌-匠心品質金獎,金酒廈門公司董事長楊應雄應邀出席中國質量品牌先鋒論壇,與金酒團隊和鄉親分享飄香兩岸,得來不易的榮耀。金門酒廠(廈門)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應雄接受央視主播張騰嶽專訪時表示,金門酒廠堅持以純糧固態發酵的釀酒工藝,生產供應真實不勾兌的金門高粱酒,分享給雅好白酒的消費者,金門高粱酒代表中華傳統釀酒工藝的匠心傳承,讓消費者品味海峽兩岸交流的感動情懷。
  • 飄香兩岸的金門高粱酒 獲大陸匠心品質金獎....
    「華人第一白酒」金門高粱酒再傳捷報,獲得中國質量品牌-匠心品質金獎,金酒廈門公司董事長楊應雄應邀出席中國質量品牌先鋒論壇,與金酒團隊和鄉親分享飄香兩岸,得來不易的榮耀。金門酒廠(廈門)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應雄接受央視主播張騰嶽專訪時表示,金門酒廠堅持以純糧固態發酵的釀酒工藝,生產供應真實不勾兌的金門高粱酒,分享給雅好白酒的消費者,金門高粱酒代表中華傳統釀酒工藝的匠心傳承,讓消費者品味海峽兩岸交流的感動情懷。
  • 臺灣海峽通道暨金門通橋意圖分化臺灣?國臺辦回應
    臺灣海峽通道暨金門通橋意圖分化臺灣?  海峽衛視記者:日前臺灣海峽通道及金馬通橋專題研討會在福州召開,兩岸專家對福州至馬祖、廈門至金門的大橋建設形成了初步方案。臺灣陸委會則聲稱此舉意圖分化臺灣,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馬曉光:10月13日,臺灣海峽通道暨金門通橋專題研討會在福州召開。
  • 朱衛東:炮擊金門的當代啟示
    當晚,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昭示未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重磅推出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歷史內幕,展現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的默契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
  • 從央視熱播紀錄片,回顧驚心動魄的1958炮擊金門始末
    【兩岸快評第817期】60多年前,一場炮戰在海峽兩岸驟然打響,這就是「1958炮擊金門事件」,又稱第二次臺灣海峽危機,臺灣方面稱為「八·二三炮戰」,是指1958年8月23日開始的、發生於金門及其周邊的一場戰役。
  • 央視首次深度披露一九五八年炮擊金門內幕
    本報北京電 (閔喆)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CCTV-4《國家記憶》欄目5月29日起晚8點檔推出10集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該系列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這一軍事行動的歷史內幕,展現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的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默契的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
  • 金門鋼刀:兩岸情仇藏於刀鋒
    臺灣陸委會特任副主委林祖嘉說,鋼可以做成炮彈也可以做民生用品,很多東西都是一念之間。就像兩岸關係也是一樣,都是一念之間,彼此應互相尊重,平等對待。 張志軍表示,金門菜刀記載著一段特殊的回憶,也表達了我們兩岸民眾希望「化幹戈為玉帛」的美好願望與製作背景。剛剛大家看到老闆給我送了一隻和平鴿,這也是我們想要的願望。今年我們看到,這個美好的願望正在變為現實。
  • 金門縣長表示金門人不當臺灣當局的「白老鼠」
    中新網香港十二月六日消息:臺北訊,金門縣長陳水在今天表示,臺灣當局提出的「小三通」規劃,對發展金門沒有利基;若是臺灣當局利用「小三通」將金門人當作兩岸「政治角力實驗」的白老鼠,金門人「寧可不要」。  據中通社報導,陳水在上午在縣議會定期大會縣政總質詢時坦承,當局規劃「小三通」第一階段以「除罪化」或「可操之在我」為原則,對於金門興利項目沒有多大幫助。他指出,縣府的計劃是在「小三通」啟動後,基於為地方興利的角度,建議臺灣當局在一至二個月內進入第二階段,開放包括旅客、貨物中轉、貨物免稅等,希望為地方帶來利基。
  • 兩岸過去的最前線到今日的和平之門:金門與廈門
    1949年的十月一日,新中國在北京正式成立,但在這個十月裡,福建的金門和廈門卻因為國共對峙,而開啟了隔海而治的開始,讓原本僅僅短短半個小時的船行時間,卻歷經了「炮擊金門」、「單打雙不打」等等那些兩岸最緊張的日子。
  • 不畏日寇下令不準後退,打響全民抗戰第一槍的那個人,後來怎樣了
    這一天,打響了全民抗戰的第一槍。盧溝橋是北平通往內地的重要通道,一旦呂溝橋失守則北平隨時會失陷,北平城不僅僅是五朝古都,它的戰略地位更是極其重要。北平城關乎著華北地區的安危。所以盧溝橋不容有失。日寇顯然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想要通過對宛平城的搜查達到不費吹灰之力佔領盧溝橋的目的。
  • 原創廣場舞律動金門 兩岸同胞以舞會友
    10月27日,「兩岸攜手·舞動金門」2019「海峽兩岸原創廣場舞」交流展演活動在臺灣金門縣舉行。(中國臺灣網 田雲鵬 攝)中國臺灣網10月27日金門訊 (記者 田雲鵬) 「兩岸攜手·舞動金門」2019「海峽兩岸原創廣場舞」交流展演活動,今天在臺灣金門縣金湖鎮小巨蛋體育館舉行。
  • 兩岸開戰有多可怕?金門「藍委」:臺灣人別再夜郎自大
    國民黨金門「立委」陳玉珍網絡直播頻道近期開張,現場與網友暢談時事並回答相關問題。對於兩岸日趨緊繃的態勢,陳以金門人的立場感嘆,戰爭真的不是開玩笑,兩岸和平彌足珍貴,應以溝通與交流取代衝突;並直言臺灣人「夜郎自大」,不僅缺乏國際觀還多活在以美國為中心的「美國觀」世界。
  • 臺灣「茅臺」金門高粱酒
    「習馬會面」迅速上新聞頭條,而習馬會面晚宴上,馬英九帶來的「金門高粱酒」、「馬祖老酒」也一度成為熱詞。    2005年,連戰訪問大陸,贈送給中共領導人的是金門高粱酒;隨後宋楚瑜、鬱慕明訪問大陸之時,所帶的也是金門高粱酒。金門高粱酒似乎成為兩岸對話溝通的符號之一。金門高粱酒為何在臺灣享有這般至高無上的殊榮?金門高粱酒又是如何誕生?